首先得说西恩.潘的表演配得上奥斯卡,片子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作为这样一位特殊的政客面临的艰难处境,可是这部片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仅限于豆瓣)是否真的能引起如此打的反响呢?
拍摄方式平淡无奇,有点像叙事风格;情节不算紧凑,甚至带点拖沓,大量的台词看得有点厌烦;导演对于历史的再现没有太多的感染力……当然我本人不是Gay,无法感同身受;我是传统的东方人,对西方的某些表达方式并不习惯。
给三星是因为西恩,也是为为自身权利奋斗的所有人。
豆瓣上那么多人给四星和五星,因为自己是Gay还是人云亦云,随大流?
演得固然好,可是……
|
> 去米尔克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前面有卡波特(一)
有没有资源(阴gilove)
他们俩第一晚唱片放的曲子叫什么?(米姐起飞)
有谁看出那孩子演过《歌舞青春》么?(sunnyiverson)
里面的人挺帅的...同性..出柜的貌似都很帅(qiu931)
最赞回应
你自己给三星就给三星呗,你管人家给几星,真无聊
你自己给三星就给三星呗,你管人家给几星,真无聊
有同感,这片子没给我多大震撼...
我看了泪流满面……
你自己给三星就给三星呗,你管人家给几星,真无聊
内心展示的还是不够
平了一点
个人理解
我看奥斯卡的颁奖
编剧跟男主角得奖的时候的得奖感言我已经看的泪流满面了
导致我到现在都不敢看这电影= =
我不想哭了
2009-03-31 20:28:35 淅淅 我看奥斯卡的颁奖
编剧跟男主角得奖的时候的得奖感言我已经看的泪流满面了
导致我到现在都不敢看这电影= =
我不想哭了
2009-03-31 12:42:37 只此务虚 我看了泪流满面……
2009-03-31 13:44:53 水 阿 你自己给三星就给三星呗,你管人家给几星,真无聊
2009-03-31 11:00:28 桃花 你自己给三星就给三星呗,你管人家给几星,真无聊
呵呵,我只是表达自己的疑问而已,各位也没必要攻击我!
豆瓣上那么多人给四星和五星,因为自己是Gay还是人云亦云,随大流?
--------------------------
既然是表达疑问,就不要随便推测别人的性取向或者用带有贬义的词来形容其他人的选择。如果你这是“表达疑问”,那楼上那几位的评价根本就算不上攻击的。
不是很喜欢Sean Penn 的表演,James Franco塑造的GAY形象更有代表性些,SEAN作为一个政客在政客的形象塑造上有点薄弱。
因为题材和整体感觉给了4星
电影如果只是技术活 那就不是电影了。
感情也不分国界性别
如果你明白也不会在几颗星上钻牛角
直人 我觉得有的东西你们是没经历过的
共振才共鸣 音乐如此 电影如此
个人看法如果不能接受或者理解的事物 只是没有经历过相同感受
理解却不接受 那又是另一回事
我给一颗
首先声明:我不是gay。可能主要是电影是真实故事,反映比较深刻。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可以和马丁 路德 金影响力媲美,虽然他们的人群数量有点少,但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得到社会认可是很难的。他们的生活都在柜子里,很悲惨,受到社会的鄙视,在美国这么民主至上的国家里都不能收到法律的保护,确实还是有很多路要走。《dog day afternoon》阿尔帕齐诺饰演的也是个gay,还为自己的“妻子”做变性手术而抢银行。那天还在开玩笑说我国这次"两会”就通过了同性恋法,将有大量欧美民众移居我国。呵呵!!
2009-04-02 11:37:46 。。。 电影如果只是技术活 那就不是电影了。
感情也不分国界性别
如果你明白也不会在几颗星上钻牛角
直人 我觉得有的东西你们是没经历过的
共振才共鸣 音乐如此 电影如此
个人看法如果不能接受或者理解的事物 只是没有经历过相同感受
理解却不接受 那又是另一回事
=======================================================
虽然我本人不是Gay,但并不歧视,所以对于同性恋的感情我一样尊重;
提出打星的疑问并非钻牛角尖,因为这不是一部大众商业电影;
每个人都会有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但是这部电影这么多四星和五星是否就代表这么多人都有经历?
当然是共振才有共鸣,但是我的疑问是一个离中国大众如此遥远的人物会让国人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那导演再拍一部马丁路德金的片子是不是共鸣就会更强烈了呢?
其实我并没有说这部片子不好,因为“好”还是“不好”有主管意愿,我提的疑问只是无法理解这么高比例的四、五星,我不相信这么多人都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够能有切身的体会!豆瓣上人云亦云的太多。
另外,技术虽然不是打动人的根本,但是大多数的好电影缺少不了技术。
刨去奥斯卡的影响和别人的评价,这部影片对大多数中国人没有那么强的影响力。同理没有了已经滥了的宣传,《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的名单》《这个杀手不太冷》……就不会有这么高的五星比例,你无可否认宣传会极大程度影响一个人的判断
既然你不是gay,不能感同身受,别人给几颗星,你也固然不能感同身受了。电影,反映了好多让人联想的政治,社会,改革,和情感的人类社会的文明的种种因素,我感觉,五颗星都不为过了
LZ你的说法根本就不成立
这片子本来就是一部传记电影 拍摄手法自然是采用叙事式的
至于拖沓 我没看出来 那是你根本品不出电影的味道
有点像辩论赛了,呵呵
我的本意是:我个人觉得片子拍得一般(这纯粹个人爱好),我并不是说对前人的伟业不尊敬,不感动。我的疑问只是四星和五星的比例过高,所以请不要误会。
题材无疑是很好的,西恩·潘的演技也无可挑剔,但是
“拍摄方式平淡无奇,有点像叙事风格;情节不算紧凑,甚至带点拖沓,大量的台词看得有点厌烦”
这个我全盘赞同。所以,我给了三星
LS,豆瓣本身就是各抒己见,你可以发表你的意见,但是你在讲无聊又没有任何理由,你自己是不是也很无聊?
给三颗就给三颗,你也不用表现的那么标新立异。你是看给四五颗星的人多之后给的三颗星还是给完后才发现自己站在了少数人那里。应该是前者吧。至少你在打评价前会看大众的评价吧。这也是一种宣传,而且是免费的,更真实的。可能人云亦云的人不少,故意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估计也不在少数吧。而且这种标榜要发泄出来,要不就埋在那16.2%里了
仅是个人意见
PS:个人觉得《肖申克的救赎》非常好,我喜欢的我都会给5颗星。
不存在标榜自己,我又不做广告。我站在少数人里的电影也不再少数,只是对这一部持有很大疑问而已
楼上,你讲得很对,我也赞成好电影有好评价并不随大流
不过像《华氏911》和《医疗内幕》如此出色的纪录片评价也都不如《米尔克》,我就费解了
你自己给三星就给三星呗,你管人家给几星,真无聊
LS,豆瓣本身就是各抒己见,你可以发表你的意见,但是你在讲无聊又没有任何理由,你自己是不是也很无聊?
lz最后一句话很多余。片子确实比较平一些,个人觉得不如《对话尼克松》,但这种片子很多人愿意给4星以上肯定是正常的,既然意识到自己没有什么共鸣,何必追究别人的理由?
就像《milk》里面电视节目中被采访的人说的那样:你想做什么在家里做就好了,何必来告诉我该怎么做?同理,知道别人喜欢就好了,非要每个人都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别人不说就是随大流或者gay,其实milk所反对的,正是这样一种粗暴的看法和做法。
豆瓣上那么多人给四星和五星,因为自己是Gay还是人云亦云,随大流?
--------------------------
既然是表达疑问,就不要随便推测别人的性取向或者用带有贬义的词来形容其他人的选择。如果你这是“表达疑问”,那楼上那几位的评价根本就算不上攻击的。
+1.
LZ,如果你还在纠结于电影技术的问题,建议你去了解电影史,或者《电影史:实践与理论》
回楼上,“因为自己是Gay还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并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
纠缠于电影技术史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从未学过电影专业知识,我只能从一个普通大众的视角去表达我的疑问。我也不信这么多人都了解电影技术。
我不觉得平淡,很多台词因为觉得写得很好,就停下来一边看一边读的,很多话不仅仅可以用于同性恋运动,作为一个人,应该具有那样的权利。
我给了5星,因为我喜欢这部片子,这个题材我也喜欢
这是唯一一部我看起来不觉得枯燥的传记类电影,应了句老话,各有所好罢了
不过楼主3月发帖,7月份还在这里回帖,是不是有点强迫症啊?
楼上,职业病所致,辩理几乎与生俱来
《变形金刚2是部好电影,可是……》
首先得说擎天柱大哥的表演配得上这票房,片子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作为这样一位汽车人领袖面临的艰难处境,可是这部片子对于地球人来说(不仅限于豆瓣)是否真的能引起如此打的反响呢?
拍摄方式十分俗套,有点像魔戒;又有点像美国派,情节不算新奇,甚至带点老套,大量的打斗看得有点厌烦;导演对于史诗的再现没有太多的感染力……当然我本人不是霸天虎也不是汽车人,无法感同身受;我是传统的地球人,对塞伯坦的某些表达方式并不习惯。
给三星是因为大黄蜂,也是为为自身权利奋斗的所有人。
豆瓣上那么多人给四星和五星,因为自己是机器人还是人云亦云,随大流?
开个玩笑,楼主莫要介怀。
不介意,呵呵,豆瓣里随大流的人多的是,不然《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的名单》哪来那么高的五星比例?
这片子感动到我了,所以给了五星就这么简单
没有所谓的什么电影技术问题,拍摄手法什么的,说真的这些我都不懂,只是纯粹的为看电影而看的
豆瓣上确实也有随大流的人,但也并不表示给《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的名单》打五星的就都是这些人了,总也有喜欢电影本身的或者说被感动的,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我们也不用去搞的这么清楚
到底是好是坏,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标准,我想LZ你本意也只是想说说自己的想法而已
是的,毫无疑问,《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的名单》都是很好的片子,可能是我对《米尔克》没有感觉,但是我质疑的只是过高的高分比例,仅此而已
我也一般,对别的都没感,给演员2星,给美国2星,最后还是4星。
确切的说,楼上分数是给了演员和自由
呵呵,你怎么知道我二?
豆瓣上那么多人给四星和五星,因为自己是Gay还是人云亦云,随大流?
______
你这句话的意思是给四星五星的人只有两种:1.gay 2.随大流的人,这话我觉得有点可笑.
并且你说拍摄方式平淡,我只能说,这是我看过的所有的传记片里面拍摄手法最美最引人入胜的了.
这片也不是需要gay去感同身受,这片不是说gay什么什么,而是说一些边缘人群的权利,这个立意本身就是很能打动人,触及心灵了.这片完全够得上最佳影片的资格,要不是一帮老顽固还在坚守评委,这片肯定拿最佳,而不是那个阿三的电影.
你这句话的意思是给四星五星的人只有两种:1.gay 2.随大流的人,这话我觉得有点可笑.
——本意是质疑这么多人给那么高的分数,我不否认肯定有人会很喜欢。
但是想想大多数中国人对纪录片的漠视,我不得不怀疑这分数里的水分。
《华氏911》足够经典,也不过7点几分。
中国有多少你说得出口的纪录片?怎么一谈到《米尔克》哗啦啦就全上去了?
我是传统的东方人,对西方的某些表达方式并不习惯。
幌子!幌子!
不过你也不用拿来砸自己啊……
其实在电影还没出来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关注,原因嘛,1来是题材,2来是演员,3来是导演。但是因为字幕的问题,我看了一小半就放弃了,将此片搁置至今,未再看。所以我基本上没有评价楼主关于电影本身的评价的资格,不过我想谈谈自己是如何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的
楼主对米尔克的评价基本可以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部分。拍摄方式是否新颖,情节是否紧凑,对于我来说,不重要。我看中的是电影的某个点,某个片段能不能感动我,或者说至少能震动内心,并让我因此思考,得出属于你自己的一个或一些结论,这可能会成为组成我“三观”的一部分
在主观部分,楼主认为电影台词和整体感染力评价也较低。所谓一千个观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自然无法相互妥协,就不再讨论了。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人与人是极其不同的,有时候“理解”这一个词会显得软弱无力。就像楼主不是Gay,所以无法感同身受;楼主不是西方人,所以不习惯他们的表达方式。由此看来,楼主的不理解很合理。但仅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也是非常狭隘的。你不理解他人无可厚非,但你因该理解你为什么不理解,不是因为他们是不合理的,是错误的,而是因为他们理解了你所不理解的东西,你和他们并不一样。你要做的,并不因该只是去猜忌他们而已。
对于非Gay而给此片打出高分的人,他们不会去在意自己和Gay在于性取向上毫无相同点,他们所在乎,所感动的是为争取自身权利的奋斗精神,这不是怜悯,这是人人都渴求的平等。
看来批评我的总是会有一点点误解我的本意
我从没说这部电影不好,只是对我而言一般
也不否认会有一些非gay人士很喜欢
其实我质疑的只是一种比例和豆瓣里那么一群人云亦云的随大流者
我相信如果这是一部不出名的电影,没有媒体宣传和奥斯卡的眷顾,那他在中国就不会这么高的评价
纪录片从来不是中国人审美的主流,有太多的优秀国内外纪录片被国人忽视甚至无视
看看《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辛德勒的名单》……无一不是高比例的五星和极高的分数,如果没有了媒体的宣传和国人对于好莱坞的景仰,还会这么好吗?
看来你已经认定了别人打出高分出于何种心态,那么讨论就此结束吧
莫非你觉得打分的都是凭自己判断的?不跟风?
本就没有绝对的事情
这么多人在评价,自然不可能没有跟风的,但所谓跟风的,你又能说他们毫无自己的判断?这种量少量多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你的讨论不也是这样吗
你费力只是为了证明别人的不客观,可到头来你会发现你一样如此
我想要说明很大一部分人的跟风不客观和你想要说明我不客观是一个道理,你也别说我费力,其实你也很费力,哈哈
说来也奇怪,我就是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感到特别的不真实,不知道为什么
楼上,长篇大论,你的论点跟其他人一样。
我一再声明,我不否认有些人很喜欢这部片,我质疑的一个群体,一个比例,不是个例
PS,小众或者文艺电影不在次讨论范围内
就这么简单 纠结几星就是无聊 而豆瓣正好不缺这种人
=======
没人纠结,那么多电影我也就借这部表达一下而已
这不是无聊,就像你大费口舌在这质疑我一样
我觉得这片子应该能得到很多中国人喜欢的。
不仅仅是同性恋的问题,更多的是受歧视的少数派的感受,多少能有共鸣吧?
不是片子也谈到了黑人,亚裔,老人,残疾人,所有弱势群体总都能有某方面受感动的
我觉得为自身权利奋斗的所有人,就值五星。
忘记这个讨论了,看完电影有一段时间了
五星是必然,无论有多少“楼主们”觉得一般 :D
这部片子是Gus Van Sant导演我最喜欢的作品,整体相当流畅 展现了一流的画面感和无与伦比导演功力,Sean Penn 的演技很棒(在国王的班底当中他也演过政客)这片子比李安今年的制造伍德斯托克强太多了,比喜宴和断背山也好看太多了,楼主更本不懂电影,还拿纪录片来和电影长片比较,顺便说一说我觉得华氏911非常难看,到最后还是变成护短的,保护美国自己的一部纪录片,完全体现美国人一贯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不知道批评我的各位有多少人知道甚至看过有一部真实的纪录片叫《哈维米克的时代》?
纪录片?为自身权利奋斗?Gus Van Sant?
到底是片子好看还是故事本身感人?是因为西恩潘演得好还是因为电影导得好?
这就好比《辛德勒的名单》,无数人荡漾着感动拼命鼓掌声称巨片,超级感人,连《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都有那么多的五星,可是有多少人看过阿伦·雷奈的《夜与雾》——一部只有32分钟的画质不清晰的黑白短片?没看过就甭跟我这扯什么多么多么廉价的感动。他会告诉你“演”出来的感动和“真实”的震撼之间的差距。
2009-09-24 15:21:23: lior | 熊猫看上去很哥特 (李安是最神奇的导演) 看来你已经认定了别人打出高分出于何种心态,那么讨论就此结束吧
=============================
这句说到我的点子上了,我质疑的就是评分的心态,质疑的就是随大流、人云亦云
楼主很有意思 这个帖子居然硬生生跟了快一年
我从一楼一直看下来,有仔细但也有可能有疏漏,本来想别开这些争论该干什么干什么,但还是觉得有些话不吐不快。
我并不认为这部电影是一个纯粹的纪录片,况且框定在某种题材中进行对比,对让你真切地去感受一部电影的涵义没有任何好处。豆瓣就是一个小的舆论群体,观者的评价无论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都有自己的意义,他们都是客观存在的,这里的电影都是平等的,都用着一样的后台程序,没有谁比谁暗箱操作的多一些选票。怀疑一个现象这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只把他拿出来来攻击其他人对某个作品的爱就太伤感情了。
说纪录片不符合东方审美的主流,我觉得这只是lz您自己的问题,每个人的审美和体悟方式都是受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影响的,你不能接受这部电影的叙述方式,或者比起其中让很多人动容的情节你更在乎那些你不能忽略的疏漏,那我们这些热爱本片的人自然也无能为力,因为爱与不爱本来就是自己的事。
我给了5星,因为看到大街上人们举着蜡烛悼念Harvey的时候我哭了,一年前的4月我遇到了我的上一个男朋友(我是gay),我们相遇在一所大学里拍樱花的时候,坐在地上聊天,他提到了这部Milk,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一年以后的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完整的看完了这部电影。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也来自美国,能够体会到他现在的自由环境是与Harvey的奋斗密不可分所以才格外感动,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部电影让我感动,也让我想起他,在所有因素潜移默化的作用之下,给5星我毫不犹豫。
PS: 楼主说拍马丁路德金国人更感动这太不靠谱了,Milk引起的共鸣是因为gay audience完全能体会在世界不同地方我们都在面对的不平等,但是中国56各民族哪个民族里有黑人能让马丁路德金产生共鸣呢? = =
一定要辩倒他人的男人,真的非常娘娘腔。
是的,所以苏格拉底也是娘娘腔——我无异把自己和苏等同,那无异自取其辱;
lss讲得很有道理,不过对于最后一段:我之所以说马丁路德金,是因为国人皆知,从小就受到教育,感动跟是不是黑人没有关系,既是主流社会宣传,又是为自己权利博弈,还有一番慷慨演讲,理应比不太为人知的米尔克更感动人心才对
蘇格拉底會為這種問題死辨到底?
嗯哼,非得“鱼与水”的问题才能辩么?
既然我的问题如此无聊,您为何乐于再添一言?
我还是不能接受马丁路德金....
再多的教育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
不能感同身受,就无法产生共鸣
那样的感动 将只能停留在浅层
豆瓣不是各抒己见的地方,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对的地方,各种扯淡
楼上正解
给个平台相互扯淡
哇咔咔
给4星5星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拍得很好 = =
看了泪流满面
平淡才能见功力
LZ勿要将自己的标准强加对他人
现在这样的人咋这多
我们被“主流”宣传强加的少吗?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感受代表真理;
楼主,拿自己的感受揣测大众在人云亦云,你不觉得可笑吗?
质疑并不可笑
随大流才可笑
我直 我生活在中国 我主动自愿给五星 and i am proud
我看了,还买了DVD。
这是值得永久珍藏的纪录片!
lz,首先你最后一句“ 豆瓣上那么多人给四星和五星,因为自己是Gay还是人云亦云,随大流?”这样一个选择疑问句,就已经有点把打四星跟五星的人归为要么是gay、要么就是人云亦云的人了。
其次,可能你对美国文化不是很接受,对美式的伪纪录片式电影也不是很接受,所以你有点接受不了这个片子。不接受很正常,就跟老美接受不了东方文化一样。但我觉得你没必要特地去质疑接受这部片子的人。比如说clint eastwood的changeling(《换子疑云》),这个片子不但有讲东西方文化相通的母爱的东西,也有讲美国文化中很重要的,宗教社团反抗警察机关,司法部门与警察机关相对独立(三权分立的好处)的内容。假如你能转换视角,会发现milk这个片子其实有很多传统中国人不容易看出来的闪光点。至于拍摄技法,你的一些判断主要还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带文化的有色眼镜),若从电影美学角度来说,不至于你说的那么不堪。
最后,人云亦云的人肯定有不少,先入为主是人都不可避免的,但具体到这个片子,我觉得不会太过夸张,你可以在自己心里对豆瓣的结果进行一定的优化。
LS
见识了
高见
还是自己了解得太少
你讲的有道理
谢谢
本人觉得该片是有些过誉,平淡如水,无神无力的感觉。看完全是冲着奥斯卡去的
我还没有看,不过我想楼主那句话的确不应该说。
我个人很喜欢Gus Van Sant,我喜欢他的电影,我喜欢他拍的天空,云朵,他的镜头一直很美。但是有些人可能就不喜欢。就会觉得好无聊,会觉得天空云朵不都是一样的,拍多了就枯燥了。
我想问楼主,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今天你打4,5星的电影,被人评论后,还来了这么一句结尾,你心里什么想法。
别人跟你有不同的审美,不同的意见,最起码,你要尊重别人。在这点上,我觉得你不应该这样子用词。
的确有人会人云亦云,但是你敢说全部?
的确有gay会喜欢,但是你又要说是全部?
这种命题,说出来都可笑吧。
以后注意自己的措词吧。不然又要卷起一场口舌战。何必呢。
以帖主的欣赏水平,他给 大象 岂不是零星?
ls的这个推理道理何在?
我给5星。因为能把一部纪实性人物传记电影拍得这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真是很大师级。
喜欢,所以给五星,要什么理由,对一部电影来说,好看当然是第一位的
你说你不是专业人士只是普通观众,那就更不要说这种专业的话了。
========
说对了
就是普通观众
别拿专业技术跟我说事
历史进程中的真人真实,这类影片俺+1星的,
我明白楼主的意思,每个电影里面都有一部份是人云亦云的,包括跟着赞或者跟着贬,这一点无可否认,楼主质疑的是,这一部电影里面这种人的比例相对偏高罢了,我也有同感。
理解楼主心情
给高分的不一定自己就是同志,是因为对民主自由的向往啊。
但结尾感人啊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