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胶》这个电视剧只在网易新闻看过片段,直奔小说去了,结局很悲惨。
片中(原著中)的剧情就不讨论了,因为这部剧涉及了东北和上海两个思维差异极大的家庭,让我想起了留几手的几篇文章,一是重男轻女思想与地域的关系,二是人口体质与地域的关系(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说中国足球),三是东北衰退的分析。留几手的文章,把中国的地域分为农耕区,游牧区和半农耕半游牧区,从生产力的角度讲了地域和人的(思维和体质)关系,但我现在觉得这个中国地域分类,应该更细致一些,可以分为纯游牧区(内蒙),闭塞型半农耕半游牧区(西北和东北),闭塞型纯农耕区(西南),开放型纯农耕区(上海,东南),中间型农耕区(中原,华中),以及闽南地区(这个地区是考虑了客家人的人口迁移和其比较独特的既开封闭的文化),新疆西藏不了解所以不做讨论,以我认为的这个方式详细分类更容易解释不同地区的人存在的思维差异,单说男尊女卑这个思维,在西北东北是比较普遍的,在上海就很淡,根据留几手的人文章,这个现象在内蒙古也很罕见,再根据网上的信息,在两广地区这一现象又常见,这个分布就和地区发达程度没关系了,但仔细想,和闭塞程度确有关联,闭塞地区(我这里的闭塞指的是指不靠海,没有能够通商的大型河流或者对外交通不便利,换句话说就是不便于长途贸易或缺乏这个传统)尤其是农耕区因为生产力低下,男性的劳动力更凸显,所以容易形成男尊女卑的思维(一家子人能不能吃饱取决于男人的程度更高),纯游牧区不存在男性劳动力凸显的情况(游牧偏重技巧而非体力),所以相对好一些,而两广地区的这个特例,那应该是文化特殊闭塞的原因,以客家人为例(这个举例我不知是否恰当,暂且一用),因为客家人的形成源于迁移,本身有很大的避祸因素,尽管其在经济上位领先,但在文化上有其闭塞的一面(本身就是为了避祸,所以在交流上不敢开放,以求避世自保,交流主要在宗族内部,这也印证了南方很多地方的方言出了村就互都听不懂这一现象),这类避世群体中男尊女卑的思维个人认为不是源于生产力因素,而且源于安全因素,毕竟保卫安全这一职责男性有更明显的作用(能不能安全更多取决于男人)。
综上所述,生产力(包括贸易)不发达的地区,和存在避世文化(不论生产力是否发达)的地区,都容易出现男尊女卑的思维,前者因为男性劳动力作用凸显,后者因为男性安全职责作用凸显。
这是我个人的粗浅分析,建立在留几手的文章基础上,本身并无多少资料查证和研究,也希望大家指正。
最赞回应
文盲就别自曝了,东北还闭塞型半农耕半游牧,辽宁的工业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甩你老家几十倍,黑龙江和吉林也是和美国一样的大农场模式,全机械化耕种,这垃圾电视剧的原型是陕西人,你分析你🐎呢你在这?
别文盲了,你来过东北吗?你了解东北的历史吗,东北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全部工业化了,
感觉有道理,地域和观念的形成确实很大关系
但是如今的社会变化很大,上面所说的必要性反而没有那么大了
就是电视剧里父母那一辈的观念老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总会被时代抛弃的
文盲就别自曝了,东北还闭塞型半农耕半游牧,辽宁的工业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甩你老家几十倍,黑龙江和吉林也是和美国一样的大农场模式,全机械化耕种,这垃圾电视剧的原型是陕西人,你分析你🐎呢你在这?
别文盲了,你来过东北吗?你了解东北的历史吗,东北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全部工业化了,
有一说一东北并不是重男轻女重灾区,尤其城镇是较早计划生育的,也是全国男女地位相对平等的地域了。
东北是男尊女卑,南方就是南“人”女“猿”,潮汕是南“活”女“死”
说的好
我看完我想说一点就是,亚萍妈灌输的观念女人要主动操置家务,伺候男人,凡事以男人为主男人是皇帝,女人要把大大小小的事物整理的井井有条。这种典型的男尊女卑,不是地域和贫富问题,而是她从小的教育观念给她带来的。就比如回家诱惑里品如的婆婆,住大豪宅,还要叫品如擦地洗衣服。现实里北上广,江浙沪,云贵川有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大有人在”,为什么改革开放后还有这种思想?因为有些人不会接受新思想,新教育,为什么有些婆婆不那么多事,因为主打一个思想开放。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