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剧憋坏了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把整个图画展览会听完,每次听一分钟就没了好气人........本来想打五星,最后一集多余,不需要写那封信自首,但我知道,不自首厉害国肯定不让播,最后一集仿佛像是在对主角说:哎,看你这么可怜,那我自首吧。厉害国是面子大国,不自首就是不给厉害国面子。
去年的电影<误杀>也是这个套路,不自首就不过审,这么一算起来,咱们被忽悠的那些旧账就多了(多少电影以自首或是抓捕为结局,你们自己算)
人民的名义丁市长逃到国外都能被写死,祁同伟能有好下场?说起来我自己都被这种套路忽悠了十几年
涨经验了,以后凡剧情里不合理的自首以及被死亡情节
统统我要扣1分以上
我不会给你厉害国面子,never
所以我才减1🌟只给4星,但是不得不说,这个剧相当写实,是一部尺度不小的剧,放到现在肯定不让播,真是赤裸裸揭示了一个如何黑暗的社会,每一句对白,每一句标语都用的极其深刻讽刺,而这个黑暗的社会,又有不少点亮的明灯,我很喜欢里面的众多小人物,特别是很多细节刻画得相当好,我推荐你们去观察剧里张婶(张少华)的戏,演的太好了(一定要特别留意细节)也许真是本色出演,撇开这些不说,太.......真实了,就得请她来演
最赞回应
最后一集不多余,是少拍了最后的黑幽结局。
原著是:冯静波去自首,但是没有了委任状证明自己是潜伏人员。
被当地部门认为是冒充“潜伏人员”,想成为“统战对象”,骗取政治待遇。
就被拒绝承认“潜伏人员”的身份,然后被赶了出来。
冯静波感慨万千,想“自首”了,居然被拒绝了。
并不多余。冯静波这一自首,整个剧的立意就能看清楚了。这并不是一部为了讽刺而讽刺,为了批判而批判的剧。他只是客观地展现历史。冯静波和肖大力代表了国共的理想主义者,尽管理念不同,但都是希望国家好起来。冯静波在看到新中国历经磨难好起来,并且有着肖大力这样的人的时候,看到了新中国的希望。他为国民党效过力,也为共产党做过贡献,可归根到底是为国贡献一生的。
我也才看完这部剧,但对最后一集有点儿不同看法。冯静波虽然备受尊敬,却因为特务的身份活的一点儿都不踏实,几十年都小心翼翼,所以当他知道自己几十年的潜伏变得毫无意义的时候,理念崩塌是很正常的。就有点像无间道里面的刘德华一样,无论他在警界有多努力,他始终只是一个卧底。特务就是特务。肖大力虽然不被周围人理解,却获得踏实,两个人相比我觉得冯静波更可惜一些。
张少华 饰 自己
不多余啊, 首播时的观众都知道一年后发生了什么, 能想像表面的大团圆背后有多么大的幻灭和痛苦等待着他,
这个人物到此留在了人们心中的深处。
我也才看完这部剧,但对最后一集有点儿不同看法。冯静波虽然备受尊敬,却因为特务的身份活的一点儿都不踏实,几十年都小心翼翼,所以当他知道自己几十年的潜伏变得毫无意义的时候,理念崩塌是很正常的。就有点像无间道里面的刘德华一样,无论他在警界有多努力,他始终只是一个卧底。特务就是特务。肖大力虽然不被周围人理解,却获得踏实,两个人相比我觉得冯静波更可惜一些。
他可以写信告知实情,然后再去台湾哪都好,没必要把自己包装成礼物一样送给他们
就事论事,丁义珍和祁同伟一个为了利益,一个为了仕途权利,一个是叛逃一个是众叛亲离,都属于利欲熏心的小人。冯静波是台湾间谍没错,他的亲人,家人,朋友都在中国,但他有自己的理想和大义,抛开政治外他是君子,他有自己的傲骨,不存在逃到台湾的可能,如果写成叛逃,相当于完全否人这个人的君子人格,整部剧被摧毁。更何况整部剧他的朋友、亲人、家人都在他身份的问题上经历了几十年的磨难,自古还没有君子会无视逃避
你说的也有道理,只不过目前国内这个现象太严重了,为了剧情圆满而自首是我最看不惯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拍给电视机前的傻子看的,现实中多少畜生逍遥法外,坏人有好报才是真实世界,别被忽悠了
我说的坏人不是纯粹的坏,他可以对家人,朋友忠心,却用纳税人的钱干畜生一般的勾当
并不多余。冯静波这一自首,整个剧的立意就能看清楚了。这并不是一部为了讽刺而讽刺,为了批判而批判的剧。他只是客观地展现历史。冯静波和肖大力代表了国共的理想主义者,尽管理念不同,但都是希望国家好起来。冯静波在看到新中国历经磨难好起来,并且有着肖大力这样的人的时候,看到了新中国的希望。他为国民党效过力,也为共产党做过贡献,可归根到底是为国贡献一生的。
对了,关于这剧的立意,“向前看!”
我十分认同并尊重您的意见,不过我考虑的比较现实,在那个时代选择自首,人生后半辈子都会有阴影,说不定直接被枪毙去见上帝也有可能,我更多的是替他个人考虑,替他不值,我们观点不一样,但不会有冲突
他自首那个时候政策风向不是对台挺友好的吗?连四阎王都能有那么多的优待。
我没看懂这句话的意思,四阎王?” 那个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他自首的时候啊,88年好像是。好像就是政策变了吧。
我还特地查了一下,确实风向变了,
嗯嗯,我是看到这电视剧里这么演的,不太确定,既然你查了,那就可以确定是风向变了。其实在对外关系上,我感觉那时候比现在更开放。
胡卸任以前一直都挺温和的,近些年哎~~。
倒退到多少年前了
唉,不去谈他。我突然发现这剧还是有为过审考虑的。没有从49年拍到89年,整40年。而是拍只到88年,没敢碰89年。
64
社会主义特色式结局,前面的内容是可以打六星的,减一星也是五星
都可以,总避免不了我想扣分
原著就是写信回来的
这才完美!
张少华 饰 自己
看到短评里一条最牛逼的
“说烂尾的各位,最后一集的时间节点是1988年,再往下写,冯静波的三观彻底被颠覆,修仙入魔,化名“丁元英”,完美衔接《天道》
是嘛,我可没说烂尾,
我在天道讨论区,也写了评论
丰子恺说过: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在许多时代,尽管物质生活是匮乏的,但仍然有许多人追求精神生活,甚至灵魂生活,比如肖大力与冯静波。最后一集表达的就是冯静波灵魂的解放,就是本剧至高的核心。
因此,不多余。
这样理解也可以
不多余啊, 首播时的观众都知道一年后发生了什么, 能想像表面的大团圆背后有多么大的幻灭和痛苦等待着他,
这个人物到此留在了人们心中的深处。
最后一集不多余,是少拍了最后的黑幽结局。
原著是:冯静波去自首,但是没有了委任状证明自己是潜伏人员。
被当地部门认为是冒充“潜伏人员”,想成为“统战对象”,骗取政治待遇。
就被拒绝承认“潜伏人员”的身份,然后被赶了出来。
冯静波感慨万千,想“自首”了,居然被拒绝了。
兄弟,你看懂了
没委任状,按想冒充特务骗取优待政策处理,自首失败。
这结局…突然感觉有点契诃夫了……
这个结局可以理解成为了过审,强行拔高主旋律的结局。
但是导演的用意,已经很明显铺陈出来了。两个主角为了一党一派的政治利益,斗了几十年。不但毁了自己,也毁掉了整个家庭和老婆儿女的幸福生活。他们以为自己坚持的是至高无上的信仰,为着的是国家民族的福祉,各自党派也都是这么宣传的。实际上呢?他们为的只是统治集团的利益,是肉食者和得国者的政治工具而已。而统治集团的利益,是可以随着时间而任意变化的。昨天还是刻骨仇敌,今天就变成了合作的朋友。最后混得如鱼得水的,居然是四阎王、远远这种人。时代变了,上面变了,就越发显得主角的“信仰”和执着是多么的可笑和虚无,他们和他们家人的牺牲到最后变得一文不值。他们看似伟大,实际上跟剧里的红小兵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我曾经发过一个弹幕,这个剧里任何事情都比人重要,只有人本身是不重要的。什么国家、民族、信仰,什么仁义、面子、道德,每一条都要誓死捍卫。但是人的感情、感受、幸福,谁关心?没人关心。为了假大空的宏大叙事,可以去牺牲实打实的个人利益。这就是政治宣传的本质。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值得捍卫的东西?是虚妄的信仰和口号,还是每一个实际存在的个体的幸福?人到底应该是目的本身,还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导演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九十年代中国文化风气非常开放,可以给你拍这种反思高度的电视剧,实数难能。今天是不可能了,全都是主旋律政治宣传和洗脑。
冯静波最后在宴席上的独白就说明,他不认同那个已经转变了的风向,他也不认同吹满地的改革春风,他作为一个小老百姓,其实并没有享受什么改革的好处,他们两家的子女都过得很辛苦。相反,他尊敬肖大力的坚持到底,对职责和信念的坚守,不随着时势变化而曲意逢迎。他更不耻于改开后与那些逃亡的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为伍。新中国的三十年,也是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三十年,他是被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历史改造的新人,对于那些化妆成新事物的旧事物,他是看的很明白的。革命的年代落下帷幕,接下来的几十年,他和肖的子女们,要吃苦头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