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很多朋友的安利,所以找来看看。但是目前还很难看进去,关键是一些历史逻辑上的问题,容易让人出戏。
1,电视剧中最大的设定就是改稻为桑,而且严党为了推行这个政策发财,甚至采取了毁堤的办法。我们都知道,这是个虚构的故事。赞之者以为,电视剧以一个虚构的故事,却讲得合情合理,深得《诗学》所说,通过讲述“possible”达到了对人世间一般规律的刻画。
但是,我还是觉得问题不小。事实上,如果对中国历史了解比较深,就会知道“毁田种桑”之事其实是不可能的,也办不成。古代社会,黑暗面不少,上下捞银子的黑账,各个朝代都有不少,但是从来没有故意决堤毁田的事(除了常凯申花园口决堤,真是亘古未有之创举)。这其实是有道理的,黑社会有黑社会的规矩,朝廷有朝廷的规矩,虽然朝廷有很多黑暗苟且之事,但是黑暗苟且也有黑暗苟且的规矩,不能轻易越界,否则中国也无法成为一个文明。如果真要讲述历史的规律,不如讲述一个为什么中国古代不可能决堤毁田的故事。
2,第4集,胡宗宪回京见皇上,前一晚先去找提拔他的严嵩。严世蕃因为恼怒胡宗宪,于是安排门房,假冒严嵩的话说不见,并且借严嵩的话把胡宗宪骂了一顿。这个情节非常不合情理。虽然严世蕃当时权力已经很大,并且自恃聪明,对老父亲可能心有不服,但毕竟是严嵩当家。家里绝对是严嵩说了算,搞点小聪明是可以,但是这样的做法就很过分了。因为,胡宗宪与严嵩第二天就会见面,他这个做法,严嵩马上就会知道;门房听严世蕃的差,欺瞒严嵩,也算是找死了,宰相家的门房,有这么笨的?即使他必须执行严世蕃的命令,也一定要想个办法把自己摘出去。因此严世蕃不可能玩这样的心眼;门房也不可能就这么老老实实听严世蕃的,他知道家里谁是老大。
历史剧不容易拍,《大明王朝》想通过一个虚构的事件,把戏剧性集中起来,讲述编剧和导演所理解的历史规律,同时还借古讽今。但是,这样的写法很难真正达到历史的深处,还是容易让人出戏,
最赞回应
你太小看政治家的心狠手辣了!了解一下花园口决堤~
另外,按您的说法
历史剧不容易拍,《大明王朝》想通过一个虚构的事件,把戏剧性集中起来,讲述编剧和导演所理解的历史规律,同时还借古讽今。但是,这样的写法很难真正达到历史的深处,还是容易让人出戏,
也就是说历史剧(文学作品)不符合史实=烂故事。
那么,三国演义不符合史实=烂故事。水浒不符合史实=烂故事。红楼梦不符合包衣奴才曹寅的家事=烂故事。西游记更是胡扯=其烂无比的故事。
爱挑毛病没问题,质疑确实是治学的好习惯。关键是您得在家把说辞琢磨琢磨,要不您再翻翻您家里那几本史书。否则,出门就骂,马路怎么是平的?!这就不合逻辑,修马路的人就不懂历史。
没道理的挑毛病,这就难称治学了,就是吃饱了撑的骂闲街。骂闲街就找个旮旯自己骂去,别高门大嗓的站在街上骂。万一来个脾气暴的,抽您一顿,您不也得挨着不是?!
艺术作品就是艺术作品,你说不可能毁堤,那我只能说你太天真。说句不好听的,借古讽今,也不为过。反问一句,照你这么说,是不是现在的ZG连几百年前的明朝都不如?
总结一句话就是,我们文明得以维持是因为贪官们有底线有原则。
再总结一下就是,纵观中国历史就蒋介石没底线,其他人都是有底线的。
该说你单纯么?人是没有底线的,你不敢不代表别人不敢。改稻为桑说到底是为了钱,为了钱西方人买卖奴隶,买卖鸦片,中国人杀战俘,屠城,他们什么事干不出来?
李世民杀兄逼父,政治规则上、情理上哪一样说得过去?最后还不是有人给他歌功颂德。朱元璋时候反贪多么严厉,明知皇帝怪罪下来都是死罪,为什么还是有人贪污呢?
最后,没有共同利益为什么要帮他杀人?有共同威胁怎么就不会帮他杀人?平常人请得动黑社会吗,能请黑社会背锅为什么要自己动手?
楼主一直对所谓“文明”抱有各种希望和幻想,总以为所有“文明”有他的规矩,不太可能作出太“出格”的事情。“文明”衰退和消失是各方面原因造成,但绝不可能是“文明”内的管理者造成的。但恰恰那些“文明”的既得利益者也是这么想的,他们因此越发肆无忌惮,当自身利益和铤而走险之间发生冲突时,他们必然会选择为了自身利益而放手一搏。我猜楼主受过高等教育,家境不错,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但是尚未见过风浪,对于人性过于理想化。
艺术作品就是艺术作品,你说不可能毁堤,那我只能说你太天真。说句不好听的,借古讽今,也不为过。反问一句,照你这么说,是不是现在的ZG连几百年前的明朝都不如?
现在毁堤了吗?
这叫大事不拘,小事不虚
你太小看政治家的心狠手辣了!了解一下花园口决堤~
严世藩已经有恃无恐,想取代他爹了。
【改稻为桑】整件事就是虚构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土地冲突这个尖锐的阶级矛盾。中间采取了【毁堤淹田】这一恶行猜想还是为了刻画人物,引起矛盾。大家注意到没,这个恶行最先是严世蕃提出的,严嵩晚年史料是说老眼昏花,步履蹒跚,最拿手的青词也得仰仗严世蕃。而严世蕃呢?历史上是个胖子,还是独眼龙,骄奢淫逸,还拿美女的嘴做痰盂,再加上他那时候还对胡宗宪抱有成见,所以我理解这时候严世蕃提出这么不要脸的方案,并且不让胡宗宪见严嵩也是合理的,编剧为了刻画人物而为之。
导演要刻画严世蕃的恶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不太合乎常情。史书的说法,严世蕃骄奢淫逸,坏事做尽,但是非常聪明而且能干。
老蒋虽然坏,但花园口决堤毕竟有个大的由头。
我没说老蒋坏,政治家为了政治目的,人只要不死光,什么都行,毁堤淹田,只要我能推行政令,死几万人算什么?
你为什么当不了政治家?
一个政策间接导致很多人死亡的事情常发生,但是一个正经的朝廷直接杀几万普通百姓(杀造反的不算),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不要被故事会忽悠。
文明虽然有很多血腥,但毕竟是文明。
这也是老蒋败走台湾的原因之一。
那么文革和三年“自然”灾害怎么解释?是故事吗?
您的语文不太好啊。
你解释一下,血腥不血腥,残忍不残忍!为了清除异己和自我膨胀,死了多少人?
什么间接直接,老蒋是为了杀日本人毁掉河堤,这也是间接!换个说法都是间接!自己没有预见性就是间接,文革会死人,他作为伟人他不知道吗?这是间接吗?
哥们,你了解严世潘吗?就在这里胡说。
如果就史书来说,电视剧里的严世蕃跟史书中的严世蕃差别太大了。
如果,中国古代不可能决堤毁田。那么水淹七军是打哪来了的?潍水之战是哪来的?
好,且不说远的,建国后,63年的洪水的哪来的?因为建三峡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哪来的?
那么按照您的历史观:我不知道的,那么就是没有发生过的,你们写出来就是臆造,就是不懂史,就是不了解上下五千年。
最后说,这里是讲人祸引为天灾的这种手段。当然了,这在您的所知道的“文明”里是没有的。
另外,按您的说法
历史剧不容易拍,《大明王朝》想通过一个虚构的事件,把戏剧性集中起来,讲述编剧和导演所理解的历史规律,同时还借古讽今。但是,这样的写法很难真正达到历史的深处,还是容易让人出戏,
也就是说历史剧(文学作品)不符合史实=烂故事。
那么,三国演义不符合史实=烂故事。水浒不符合史实=烂故事。红楼梦不符合包衣奴才曹寅的家事=烂故事。西游记更是胡扯=其烂无比的故事。
爱挑毛病没问题,质疑确实是治学的好习惯。关键是您得在家把说辞琢磨琢磨,要不您再翻翻您家里那几本史书。否则,出门就骂,马路怎么是平的?!这就不合逻辑,修马路的人就不懂历史。
没道理的挑毛病,这就难称治学了,就是吃饱了撑的骂闲街。骂闲街就找个旮旯自己骂去,别高门大嗓的站在街上骂。万一来个脾气暴的,抽您一顿,您不也得挨着不是?!
水淹七军就是水淹七民?水库设计的失误等于主动毁堤?你是不是以为交通事故等于故意杀人?看来您应该去当法官,让大家开开眼。
观君全身,从上到下,都长着一副伶牙俐齿,咬钢咬铁咬空气,实在是厉害,让人佩服得紧。
毁堤淹田是私箱操作,又不是朝廷下达的政令,有什么不能理解?
这个私下操作的层次也是到了朝廷。事实上,历史的严嵩和严世蕃以贪财闻名,但是并不敢做这样的事,情理上也不敢。
贪官们贪财、受贿对于百姓的伤害是间接的,也是隐秘的。直接毁堤(除了蒋介石在外敌入侵的当头这么干,有一点点所谓合法性,虽然也是极其愚蠢)伤农,则是直接的,这两者差别很大。
即便贪官们的底线很低,但是还没有这么低。而且执行起来难度也比较大,严嵩和严世蕃敢,那也得有听命的手下,这些手下都不怕死?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怪罪下来,都是死罪。谁敢呢?这其实是一个文明得以维持的一些东西。
例如,我们现在也看到很多地方官员(尤其前些年)贪污腐化,但是一个县委书记能够轻易命令他的手下去杀一个人吗?其实是做不到的。他可以想办法用体制去整人(参与者都有逃脱的办法),但是如果他真要杀人,手下是不会帮他办的,他也就最多只能找黑社会了。道理是一样的。
总结一句话就是,我们文明得以维持是因为贪官们有底线有原则。
再总结一下就是,纵观中国历史就蒋介石没底线,其他人都是有底线的。
该说你单纯么?人是没有底线的,你不敢不代表别人不敢。改稻为桑说到底是为了钱,为了钱西方人买卖奴隶,买卖鸦片,中国人杀战俘,屠城,他们什么事干不出来?
李世民杀兄逼父,政治规则上、情理上哪一样说得过去?最后还不是有人给他歌功颂德。朱元璋时候反贪多么严厉,明知皇帝怪罪下来都是死罪,为什么还是有人贪污呢?
最后,没有共同利益为什么要帮他杀人?有共同威胁怎么就不会帮他杀人?平常人请得动黑社会吗,能请黑社会背锅为什么要自己动手?
文明与不文明的区别在于底线不一样,不同文明体系的底线是不同的。
如果你认为有文明与无文明,高文明与低文明之间并没有任何区别,这是您的理解。我不能苟同。
楼主挺自命不凡 哈哈
对对对,华夏文明是高等文明,西方及其他文明都是低等文明。
一百年前面对西方我们是自卑,如今我看已经是盲目自大了。
草菅人命的事不活在底层你是不可能知道的。
我提到任何跟西方有关的事吗?
草菅人命与草菅人命也是有不同程度的。
楼主一直对所谓“文明”抱有各种希望和幻想,总以为所有“文明”有他的规矩,不太可能作出太“出格”的事情。“文明”衰退和消失是各方面原因造成,但绝不可能是“文明”内的管理者造成的。但恰恰那些“文明”的既得利益者也是这么想的,他们因此越发肆无忌惮,当自身利益和铤而走险之间发生冲突时,他们必然会选择为了自身利益而放手一搏。我猜楼主受过高等教育,家境不错,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但是尚未见过风浪,对于人性过于理想化。
不知者不罪。原谅你。
不好你就別看了 看個電視劇 也能看出歷史優越感來
第一条,亲,你知道乾隆曾下令屠杀过一个少数民族吗,你知道古拉格多少白骨吗,奥斯维辛用我说吗。亲,独~裁体制下的政治家们能坏到你不敢想象。毀堤淹田算什么,这起码还是暗箱操作。
楼主,《索多玛120天》推荐你去看吧,希望你看完不会再有这样的疑问。
明粉太多,有点无语,连三年自然灾害都出来了。也不知道有几个人亲历过三年自然灾害。
楼主啊,现在毁堤的事咱确实没听过,但京城为了清理WaiLaiRenKou burn apartments的事咱是听过的。原谅我加了拼音和英语,实在被删怕了。本人不是那种危言耸听的人,且拥军爱国,只是实话实说。古今中外,手握权力的人为了实现大目标,牺牲蚍蜉的利益,是见怪不怪的。楼主从史实出发当然也是一个很好很正确的角度。但逻辑上来说,毁堤淹田还是很好理解的。
这个性质就太不一样,政治从来就有很多灰色甚至黑色的东西。但是程度不一样。
我和身边的朋友都是普通人,但是我没干过坏事?我的朋友们都没干过坏事?
道理是一样的。
另外,防火那个我暂且是不相信的。这种阴谋论靠谱的不多。
灰色,灰色,你高兴了就管它叫灰色,不高兴才叫黑色。事情是你和你朋友做的那叫灰色,是别人做的就是黑色。电视里的人还觉得毁堤淹田是灰色呢。核燃料和社畜还是灰色的呢。
这部剧在细节上有些确实与历史不符,但是大的意思表达的还是在正轨上的。
按照正史,严世蕃的能力在严嵩之上,严嵩能坐到首辅的位子是他按照资历和年龄熬到了,另一个在于彩虹屁放的好。实际历史中,给皇上的“青词”基本上都是严世蕃替严嵩写的。严嵩牛逼的时候也差点被夏言干掉,但严嵩能秀下限当孙子。要求电视剧把真正的历史细节还原出来是不可能的,但《大明王朝》的主题表达非常的准确。
评分再高它也不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是一种消遣。不喜欢就不要看,就这么简单。
跑到这里来和人争辩出言讥讽丢了风度难道不是得不偿失
毁堤淹田怎么不可能?现在这样类似的事还在上演,这两年中国北方的改煤为气了解一下。
就是在剧中发生毁堤淹田的淳安,在当代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新安江水库移民了解一下。
楼主是怎么长大的,如此天真。还是,还没长大?
用正史来评价电视剧的人,只适合看纪录片
自以为是的大有人在,不影响作品的好坏。
纠正一下那三年是人祸不是自然灾害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