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转)《芈月传》:你们对强女人的想象与理解,果然匮乏得令人难堪(北青艺评薛静)
薛静
2015-12-16 北青艺评
就在开播前,《芈月传》的原著作者还跟片方、编剧撕破脸皮,为署名权闹得对簿公堂,而今电视剧开播,导演终于用作品,向那些质疑他假公济私、让太太挂名编剧的围观群众实力打脸——能把原著改到这种面目全非的程度,也只有非原著的编剧才能下得了手啊。
小说《芈月传》于2010年亮相网络,随即被片方买断、停止连载,终于在电视剧首播前三个月全集出版。虽然违反了“与电视剧同时推出”的合约,但不得不说,这部提前面世的小说,更加增添了人们对电视剧的期待。《甄嬛传》里尔虞我诈的宫斗,《芈月传》已经看不上,秦楚后宫里的那群蠢女人,争风吃醋拜托不要拉上我芈月,这一次,我想斗的是合纵连横,我想争的是家国天下。
然而打开电视,观众们纷纷傻了眼:荧屏上白莲花一般纯洁无辜的芈月,屡屡遭到奸人陷害,但仍旧保持善良的本色,一心守护自己美好的爱情。这种土到掉渣的故事走向,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拿错了《武媚娘》的剧本、走错了《杨贵妃》的片场。如果说此前想象的芈月,应是实力爆表的政治家,那么眼前的电视剧,芈月却成了人畜无害的“傻白甜”。如果我是原著作者蒋胜男,简直想要关掉电视,然后打电话撤诉算了——作为最能紧跟潮流、把握时代脉搏的网络作家,跟这种电视剧扯上关系,实在会让人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
“灰姑娘”芈月:唯有男性是解药?
在《芈月传》开播之前,人们已经对它有了超高期待。这种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甄嬛传》为人们带来的震撼。在一个满屏幕都是家长里短、粉饰太平的时刻,《甄嬛传》借由清宫背景,以其现实主义的风格,讲述了当代人、特别是当代女性在丛林法则下的生存焦虑,生动地描摹了那种光鲜亮丽的狼狈、咬牙切齿的撒娇、物质餍足的空虚,从而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与反思。
而《甄嬛传》原班人马打造的《芈月传》在豆瓣上的评分,从开播前的8.0+,一路跌到现在的5.3,已经说明了这部电视剧的实际呈现与观众想象的差距之大。虽然对于一部81集的长篇剧集来说,二、三十集的播出量还不足以盖棺定论,但也大致能感受到这种方向性的偏差:荧屏上不是古朴大气的先秦传奇、女政治家的壮阔人生,而是花红柳绿的后宫琐事、“灰姑娘”式的爱情模板。
女主人公的不幸,开始于一个男性的离去,然后被后母、姐妹等各种女性同胞欺负,最后结束于另一个男性的到来,这种典型的灰姑娘故事,正是电视剧《芈月传》解读芈月的方式。剧中,芈月从小靠卖萌撒娇获得父亲楚威王的宠爱,父王驾崩之后,“嫡母”楚威后、同父异母的姐妹芈茵对她百般刁难,天天要负责打扫庭院、浆洗衣服,恨不得每集都要被别人说一遍“她也是公主?怎么这么打扮得这么破旧?”最后饥寒交迫、遭受诬陷之时,只能等待心上人黄歇来拯救她。关键是,灰姑娘的故事,讲一遍还不够,在芈月离开楚国、抵达秦国时,欺负她的人换成了秦国的魏夫人和一干妃嫔,最后异母姐妹芈姝也加入了“欺负芈月豪华套餐”,又是一遍住小黑屋、穿破旧衣,最后被秦王解救了出来。
芈月的人生中,没有捧书夜读,没有师友论辩,没有指点江山,拜个师父和认个干爹没什么差别,就是为了以后的剧情里有个外挂智囊团。所有遭遇的不幸,都是因为失去了男性作为靠山,所有悲剧的终结,都是因为找到了新的男性靠山。这种老土的“灰姑娘”故事,竟然还能出现在当今的电视荧幕上,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且不说女性的自我奋斗和个人实现,连甄嬛都已经知道,皇帝是靠不住的,怎么人物设定为“女政治家”的芈月,思想境界反而倒退了呢?
“大姨妈少女”:角色塑造待推敲
芈月形象塑造最引人吐槽的情节,就是表现芈月初潮的片段。为了表现芈月的成长,剧版《芈月传》勤勉地换了幼年、童年、少年三个小演员,在剧情拖沓的风险面前,导演和编剧尽力压缩,然而其中的取舍和改编,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少女芈月的出现,仅仅是和黄歇调了几句情,然后和照料她的侍女讲,她来了大姨妈,然后就匆忙下线,让观众看得云里雾里:难道这位演员的作用,就是为了表现芈月来了大姨妈?
芈月的姨妈历史中没有记载,但回到《芈月传》的原著来看,是芈月的生母向氏,在楚威王死后,被心怀嫉恨的威后作为低等妃嫔,发配给粗鲁的军卒,芈月百般寻找,终于得以再见一面,但在约好的郊外猎场,向氏被楚怀王误认为是宫女而再次受辱,她绝望地将与军卒所生的儿子魏冉托付给芈月,最终自尽。悲愤的芈月,认为养母莒姬根本不懂向氏的痛苦,因此与她心生隔阂。芈月的初潮,就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源源不断的鲜血,让她想起目睹母亲被凌辱时的血污,以为自己也要死了,这种濒死的体验,促使她跑到莒姬面前敞开心扉,母女两人解开心结,完成了芈月从身体到心灵的成人礼。而这种心理变化,是电视剧中浮光掠影又莫名其妙的剧情完全没能展现的。
对于观众的质疑,导演郑晓龙在采访中表示:“至于拍月事,因为这实际上是一部传记,讲述芈月人生经历,包括她遇到什么事、自己感受如何。来月事是女孩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芈月不想当女人,她从小看到娘亲与莒姬悲惨的命运,觉得所有女人的命运都被别人掌握,她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她觉得,如果自己是男孩早就没事了。她的命运就从这儿开始。这个意思是很清楚的。”且不说槽点满满的“因为传记片,所以拍月事”的逻辑,单就一个“芈月不想当女人”,也就引出了《芈月传》最根本的问题:这样一部大女主的戏,从导演、编剧到演员,无论是对风云际会的战国时代,还是对铁腕柔情的女政治家,其想象力和理解力,都匮乏到了令人难堪的地步。
芈月想不想当女人我们暂且不提,但芈月身上具有混合了男女两性的迷人气质,是个非常确定的事情。芈月自小与父王练习刀剑骑射,是个敢杀伐、能决断、内含英武之气的女子。这种“英气”,在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逐渐演变为对天下的野心、对权力的欲望,成为她主政改革、合纵连横的基础。因而,表现这种“英气”,不是简单的上树翻墙、调皮捣蛋,不是简单的“像男孩子”就够了。甄嬛从内到外都是女人,有时柔弱、有时狠心,但终归是女人,然而芈月,身上却兼具男女两性的情怀与欲望,同时也能吸引男女两性臣服。
在芈月、芈姝被袭、偶遇秦王相助的一场戏中,作为男女主人公的初次相遇,英雄美人、刀光剑影、情愫暗生,本应是浓墨重彩的好戏,然而呈现在荧幕上的,却是敷衍到令人痛心的场面。秦王与越人的打斗,全部是近景和特写拼凑而成,展现武打身姿的中景都少得可怜,更别提表现大场面的全景镜头了。生涩不连贯的剪辑,让效果显得更加惨烈。而孙俪在镜头前夸张地嬉笑,猫着腰挥起鞭子,把芹菜当武器丢到敌人身上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男性眼中带点男孩气、像个小皮猴的漂亮姑娘,而不是一个超越性别、内含霸气的未来王者。
一代政治家:人的多种可能性
人们对《芈月传》充满期待,而看到电视剧之后难免失望,根本原因在于,芈月是一个超越了传统性别规范的人物,拥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芈月在朝堂论辩中,敢以男女之事来做政治比喻,一生恋慕宠爱过的男性同样数不胜数,可以肯定的是,她对自身的欲望,无论是爱欲、情欲还是权欲,都是可以直视的。她不是不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不想当女人”,而是高度认同女性身份,同时高度不认同社会对于女性的规范与禁锢。对于“女性不能做”的秩序与成见,芈月不是要改变“女性”身份,而是要挑战“不能”的限制,这才是她的超越性魅力所在。
而芈月所处的战国时代,正是一个旧秩序正在崩坏的时代,在这一时空中,国族的意识其实非常淡薄,个人的实现反而拥有了极大的空间。女性眼中是芈月掌权,男性眼中,看到的则是文人士子奔走列国,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辩论中凝结流芳,在实践中纵横天下。身怀治国方略,一朝得识,就可以被引为上宾、位居国相;珠玉蒙尘,也可以挂印离去、转投他国。任何个人,都能在这个时代获得自由,获得个体价值的最终实现,这才是当今时代解读战国的最大共情之处。
这不是一个反抗的时代,亦不是一个悲情的时代,恰恰相反,这应是一个改革的时代、一个自由奔放、书写规则的时代。芈月的一生,引导社会从无序走向有序,建立封建社会的基本规则,然而自身又能够超越规则、超越想象,正是在此,显现出了这一角色的张力。
当小说《芈月传》费尽心思从五千年历史中找出一个大秦宣太后,用女政治家的谋略和眼光,试图超越人们对女人“只会心机宫斗”的想象之时,电视剧《芈月传》“一朝回到解放前”,选择用最老土的灰姑娘模式,来塑造一个用爱感动世界的白莲花。可惜这个时代,已经不是看到《渴望》里的刘慧芳,就会感动得泪水涟涟的时代了。我们要的是甄嬛的美与狠,芈月的勇与谋,我们想要的是看一个女政治家,如何把自己写进了历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真痛快!
最赞回应
痛快,说真话的越来越多了
痛快!原帖在哪里?去支持支持!
痛快,说真话的越来越多了
写得好!
顶
微信公众号“北青艺评”,昨天的推送!百度也能搜到,澎湃新闻今天转的。写得真太棒了!果断朋友圈转发。:)
没有连接啊
一个大写的服字
终于有人说几句大实话了,点个赞。
顶
北青艺评微信公众号原贴: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Q2NDUwNA==&mid=401068511&idx=1&sn=408a22ae8d507debf814f3fe91acfba0&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澎湃新闻转载: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0040_1
顶顶顶
+10086个赞
主流媒体为什么都不转载呢……
主流媒体大多被剧方公关了。话说郑导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其中这段闪瞎:
澎湃新闻:三个“极品好男人”都愿意为芈月付出一切,言情浓度太高,有“玛丽苏”之嫌?还有人问“三个男人到底疯狂爱上了芈月的什么?”
郑晓龙:男女故事情感太浓了有问题吗?那太淡了是不是也有问题?要怎么个标准才对呢?网友挑刺我没有问题,但这种挑刺没有意义,这剧里总不能不写男女感情。为什么三个人爱她……难道她不可爱吗?黄歇一见芈月,就觉得她不像其他的公主那么娇生惯养,她身上有很多他没见过的、一般女孩没有的特点。而且,一个男的喜欢一个女的,需要什么样的理由吗?
澎湃新闻也是实在无法忍,才怒转了北青艺评这篇文的吧。。。
澎湃新闻“有戏”公众号昨天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E4NDYxMQ==&mid=400729481&idx=1&sn=4a7fe1ec3454c325590636afb6c00e27&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都被收买了。腾讯已经好久没更新芈月传的消息了。
主流媒体现在还在看风向,不敢轻举妄动
好文
高质量的影评,佩服
在这一场皇帝的新装戏剧中,阵亡夫妇扮演了皇帝的角色,主流媒体扮演了高官大臣的角色,豆瓣扮演了说实话的孩子,作为豆油深感荣幸!
痛快!原帖在哪里?去支持支持!
看访谈觉得郑导也是挺委屈,但《芈月传》为什么不好,还真是需要观众来跟他讲讲道理的。对于荣誉等身的老同志,不放下身段虚心接受意见怎么行啊。比如采访中最后这段:
澎湃新闻:大数据时代了,觉得行业内现在的创作和以前有变化吗?
郑晓龙:我真不清楚,我不关注别人看什么。我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去创作。都跟我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了,拍戏前开会,分析女演员啥样,男演员啥样,算这个算那个,能吸引多少粉丝,这些粉丝都是什么职业什么年龄层……我不大懂这个,我觉得还是要讲好故事,讲好人的故事,讲好人与人之间的故事,人性和人心怎么用大数据计算?作为创作者,对现实生活,对人要有认识和理解,不要老想着数据怎么样。我拍片子不跟这个风,我跟自己的内心。
_________
作为创作者,专注内心表达,不跟风算计数据肯定是对的。但怎么才算“讲好故事,讲好人的故事,讲好人与人之间的故事”,不是光凭旧有成绩和人生经验就能够无往不利。所谓胜不骄败不馁、活到老学到老,希望郑导吸取教训,今后懂得尊重原著作者/原创编剧的专业度、尊重观众的智商、管住家里沽名钓誉的老婆和节操无下限的营销团队、别跪舔资本、别娇惯演员、别总拿“过审”说事儿。。。年关将近,祝福郑导。
微信已转发
回贴中有链接。
《芈月传:你们对强女人的想象与理解,果然匮乏得令人难堪》原文首发是在12月16日“北青艺评”的微信公众号。
《郑晓龙回应芈月传质疑:没看懂再多看两遍呗》这篇访谈,原文首发是在12月16日“有戏”的微信公众号。
再拿过审说事,建议去看看伊朗拍的电影,人家审核不严格照样出获奖电影
我挑个刺,对簿公堂这个词用错了。
对。刚问了度娘:
对簿公堂,原意为在官府上受审问,现多被误用为在法庭上对质或上法庭打官司。
解释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后来指在法庭上对质或上法庭打官司(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添加了“双方在法院打官司”这一词条)
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
这词儿的用法现在也算将错就错了吧。郑导不是也说大家都念甄嬛(huan)那就应该这么念么嘿嘿。
有考证说“芈月”应该念成“月芈”的,先秦女子都是先名后姓,比如“文姜”“庄姜”等。这个不确定,但楚威王出殡时,“熊商”念成“芈商”肯定错了啊!女从姓,男从氏。
精辟!!!
这篇文章写得真痛快,也切中实质
也是,炙手可热、对簿公堂的意思、给予的读音现在已经被误用成习惯了,也没什么大问题。
熊商是个槽点,编剧历史知识储备匮乏得可怕。
顶好文!导演的访谈不足为信——揣着明白说糊涂。
认同女性的身份,挑战社会对女性身份不公平的限制,这才是我们今天想看到的,多可哀啊
郑王,今天已经是21世纪了,张开眼看世界吧,大秦宣太后两千多年前能做到的事,怎么您们想不明白呢?
嗯,这剧组三观有问题,对演员太宠,对观众各种高资态,跪舔资本,任人唯亲。术业有专攻的道理都忘了,总编剧北大中文系毕业就能改好先秦题材了?现在剧仆街,就剩嘴硬了。
郑王对历史、人性洞析得远不深刻,而且现在是站在既得利益者的立场上,价值观说好听了是保守,其实就是不思进取,而且看不起观众。用他们的话说,要照顾到电视机前的广大中老年观众。中老年观众难道都爱看脑残剧?
写的不错
你在隔塑贴《蒋胜男,海宴,流潋紫,到底什么叫好剧本??》这段话说得太棒!
“个人认为,优秀IP的亲妈加专业编剧,在尊重原著的情况下升华主题,弥补缺陷,丰满细节,大概就能得到比较好的IP改编剧本。海晏是个不错的作者,但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编剧。琅琊榜的剧本最大问题在于编剧的不专业,导致剧情节奏、叙事手法、铺展等方面都有缺陷,前期收视惨淡的锅该海晏背,内容的话,除了权谋略弱这一女性作者基本都存在的问题,其实没什么大问题,拔高立意是个亮点。至于不是她亲生的他来了请闭眼,剧本直接烂到不能看了,节奏台词人设逻辑剧情哪哪都有问题,搞不懂为什么侯鸿亮要让她独挑大梁。我很佩服甄嬛传的编剧,把原本相当一般的宫斗小说升华成了探讨后宫女性生存百态的剧本,而且剧本的专业性很强。芈月传么,我得说剧本专业性也是很强的,形式和技巧上做得很好,可惜缺乏内核始终只能浮于表面,和武大头这类一个等次,赢得了收视输了口碑。”
————————
郑王要能有山影一半尊重原著作者的态度,让蒋胜男参与后期改稿,哪会落得现在这结果!王小平也许编剧水平是有,但她动先秦题材完全是自讨苦吃。还真是能力可以提高,态度决定一切啊!
其实我觉得蒋和王一样hold不住先秦这个题材,难度太大了,就连大秦帝国也被历史考据党痛骂过。春申君、屈原的穿越行为书里也有也是个槽点,不过对于芈月这个人物,蒋女士明显塑造得更贴合历史。我觉得这个剧要想有好的剧本,除了作者、专业编剧,还得配个合格的历史顾问啊,最重要是片方的态度要端正,拿出百分百的诚意,不愁重现不了甄嬛收视口碑双丰收的辉煌。
对啊!话说好多剧的历史顾问是不是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尤其像这个剧有个无比强势的“总编剧”,和她老公都能在拍摄现场吵起来,放言“我错一个字给你一万块!”。。。历史顾问看到这架式,也就缄默了吧。。。
一个女子如果不认同自己的性别,可能走投无路。但是如果福德深厚,则又可以成为一个特例,坐拥家国天下。这没有什么想不通的,关键在于少司命的庇护,霸星出世,必有使命。
这个剧的历史顾问还是很厉害的,但是他也只能给建议,听不听,改不改就是制作方自己的事,王教授已经甩锅了,说的比较委婉而已,现在应该还能找到他的采访
这篇文章简直写的太好了!
说得好!!!!!!!!!!!
“芈月在朝堂论辩中,敢以男女之事来做政治比喻,一生恋慕宠爱过的男性同样数不胜数,可以肯定的是,她对自身的欲望,无论是爱欲、情欲还是权欲,都是可以直视的。”不能再同意,而她敢于这样直视,是基于年代,是基于性格,还有是基于她的地位。明显,宣太后很明白,就算你们想说我坏话,你们也只能偷偷摸摸的说……而你们一边说我坏话一边还是不敢轻视我。她对权利的理解应该相当深刻吧。其实从历史记录并非只看到事件,往往事件的本生也能透视出人物的性格……要把这样一个人物写成一朵被逼成材的宫斗专家,真是太浪费了。
痛快~!
嗯,刚看了王子今教授和郑导关于这个剧历史问题的采访。
个人觉得为了剧好看,改了黄歇和屈原年龄,让他们和芈月有交集,是可以接受的。但“芈商”之类的错真是不该犯,还有郑导不以为然的12旒或9旒的问题,细节决定成败啊!
说实话挺替历史剧编剧犯愁的,尤其是拍先秦甚至远古时代的戏,完全不让用后世的成语俗语,岂不是真的很难张口了?这点我一般不太计较,只要别用特别明显的后世熟典就行。
北青报12月7日标题:《芈月传历史课不及格》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5-12/07/content_170196.htm?div=2
人民网12月17日转载标题:《芈月传》被指与史实不符,史学家:有误差在所难免》
http://cq.people.com.cn/GB/365409/c27343511.html
看出来了,北青报不忿影视圈歪风邪气,拿《芈月传》开刀。。。:D
好文,多多转发。话说一到这种技术分析帖,水军就不见了
最可恶的是一言堂,只准赞扬不许质疑,其实一直不信导演会对自己的作品没有预判,现在这样打死都不认的态度,不是经济利益在作怪,就只能怀疑他的职业(个人)操守。
很痛快,关于性别认同那段切中要害!
精彩
同感
郑导的问题:
1、经济利益挂帅,而不是剧的质量为先。
2、过度倚重演员,片酬占投资比重过大。服化道方面被喷,有审美原因也有省钱原因。
3、三观及审美明显过时,不思与时俱进深入思考历史和人性,反而以“过审”、“照顾中老年观众”等理由自我开脱。
4、放任沽名钓誉的老婆和无节操的营销团队作死,不尊重原著作者/原创编剧。这点可能是这个剧最招黑的地方。
蒋胜男53集的剧本初稿,有何必要扩充到81集,这真的不是注水吗?
郑导之前有篇访谈,说“如果芈月传是季播剧,就没必要拍这么长了,81集要拍五个月,很辛苦的啊!” (找不到那篇访谈了,大家有人还记得不?)
81集拍五个月,难道不是赶进度出糙活儿吗?反而叫苦。
还有为何“如果是季播剧就不用拍那么长”,一定要霸屏两个多月才行吗?
那个阿四去哪里了?这么不来了
日剧一般就是十几话。
烦透七八十集的国产剧了,以前二三十集的优秀电视剧印象里情节都很饱满。
+1
同感
怒赞!痛快!
电视剧芈月传在今后肯定会被写进我国电视剧发展史的,只是那时是作为反面教材被特别提到哈哈哈
说的好,真是痛快!
微信公众号“严肃八卦”今晚强贴推送:
《芈月传》5.2分,低过武大头!说好的政治大戏变成“闺蜜睡了我老公”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c3NTUwNw==&mid=402602907&idx=1&sn=ec541554c943a7f74e4f23758098f36a&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有图有真相!
“文姜”、“庄姜”,姜是她们的姓,文和庄是她们丈夫的谥号,不是她们的名
嗯。那个贴子说念成“月芈”,是故意搞笑火上烧油,看热闹不嫌事儿大:D
说的太好了!!切中要害!!!!
这个看的更欢乐了!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导演觉得战国那样的乱世,一个毫无权欲的白莲花能成为杀伐决断的掌政太后。
特么的就像微信段子嘲笑的“一个内心只想考个大专平静生活的白莲花竟然抽风样考上了985,然后挤掉同学的保研名额,又上了硕士,又上了博士,然后成功进入单位又成功耍手段挤掉了别人的职称名额,最后在一生终点叹息——我特么就想考个大专而已啊老天你为啥这样待我!!”
战国生存之路只会被晋升难,还面临性命之忧,怎么可能通过让一堆男人爱上自己再耍点不入流的小手段就能做到?!
出色的政治家必然从小就反应机敏,同时培养过程中一定有贤达之人引领辅助。。从现代女性职场经历大概也能描摹出来她上位的过程,然而导演觉得历史上的她不纯洁!!
哈哈,这应该是总编剧大人的理想人生吧。她可能遗憾自己太强势了,在剧里过把白莲花的瘾。
强!
芈月的人生中,没有捧书夜读,没有师友论辩,没有指点江山,拜个师父和认个干爹没什么差别,就是为了以后的剧情里有个外挂智囊团。所有遭遇的不幸,都是因为失去了男性作为靠山,所有悲剧的终结,都是因为找到了新的男性靠山。
郑导还是拍《金婚》1、2这种家庭剧比较擅长吧,历史剧,尤其是大格局的先秦剧,完全短板。如果能尊重原著作者/原创编剧倒也能优势互补,但偏赶上老婆要当总编剧,真是作啊。。。之前的编剧署名官司还叫嚣着等剧播出了立见分晓,现在也不提这事儿了。我看蒋胜男肯定郁闷死了,剧扑成这样,到底这官司还打不打啊。。。
作者赞一个,痛快。
人物关系图有点意思
这个笑死啦
要打,今天早上有一则新闻
《芈月传》小说作者与高校学子交流 谈及和电视剧出品方之间的纠纷
蒋胜男不服判决 继续上诉 北京青年报
我看了还没半小时,再刷网页就找不到了,剧方控制很厉害啊
+1
人民网转了,是这个吧:
原标题:蒋胜男不服判决 继续上诉
在电视剧《芈月传》热播之际,原著作者蒋胜男近日来到北京,走进高校与学子们就创作心得、书中历史知识等展开交流。继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人民大学举办讲座后,今日还将在北京印刷学院开讲。
蒋胜男在讲座中与大家分享了《芈月传》的创作经历,“那时我刚刚写完历史评述著作《历史的模样》第一卷,写的主要是夏商周阶段,所以就在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实现新的突破,尝试创作一个自己还没有涉及过的历史时期的故事。然后有一天参观兵马俑的时候,听旁边的讲解员提到了秦始皇的这位高祖母,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兴趣。”此外,蒋胜男还阐述了她一贯秉持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小说创作观,并就学子们对《芈月传》小说中涉及的历史知识等疑问进行解答,如诸子百家、士人六艺等。
目前也有观众对电视剧《芈月传》还原历史的程度及某些情节的合理性有一些质疑,对此蒋胜男表示:“这就像你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幼儿园,老师会把他打扮成什么样子,你是没办法掌控的。所以作为小说作者,我对电视剧也不好说什么,那不是我能够决定的。再说影视剧本来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不像小说这样能够尽情展开。”至于和电视剧出品方之间的纠纷,蒋胜男则称她将继续维权。不久前,北京朝阳法院刚刚就出品方起诉蒋胜男违约提前出版小说一案做出一审判决,认定蒋胜男属于违约,应立即停止同名小说的出版发行。蒋胜男透露她不接受此判决,已再次提起上诉。
我马上带着小伙伴们去支持这篇文章。。。。。。
可惜这个时代,已经不是看到《渴望》里的刘慧芳,就会感动得泪水涟涟的时代了。
----------------------------------------------------------------------------------------------------------
这个结论太偏差了,刘慧芳有刘慧芳的世界,她就是一个普通女工,过着平淡生活,不论信陵君还是春申君都离她太远,她一生只会陪着一个小男人,自有小天地的过着日子。她的感人在于,她活在这么小的格局中,却活出了大气,因为无私的付出与挚爱,永远是一种大气,也始终令人感动。
芈月传的让人失望恰恰是因为芈月明明有比刘慧芳大千万倍的生存环境,却活出了比刘慧芳更小的格局。
支持蒋胜男,现在中国的影视娱乐业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于正,现在又多了一个郑晓龙附带一个王小平,对于这种东西就应该出一个打一个,否则中国娱乐业就要后退多少年,本来娱乐业就不发达
必须的
嗯。郑导擅长《渴望》《金婚》《刮砂》这类家庭题材。这回相中《芈月传》并非如蒋胜男般对那个历史年代有着特殊的感情和认知,而只是出于给《甄嬛传》寻一个看上去更高大上一些的姐妹篇而已,发心就不正。至于结果,若他足够尊重原著作者和历史顾问,别太自以为是,剧也不至于毁成这样,只能说是没摆正自己的位置,加带被沽名钓誉情商捉急的老婆连累。
深刻剖析的好文章,郑王应该好好读读这文,别在公众面前那么一通虚弱的狡辩让人看了笑话,还有听说王总编剧说错一个字给一万块,我们等着王总编剧破产的消息, 不过怀疑她清不清楚自己错了多少,蒋胜男遇到郑家这黑店也是倒了血霉了,估计这会儿纠结着那官司还打不打,因为王总编剧已经用烂剧证明了这的确是她编的
不能更同意。
有客观原因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他自身原因,选择闭目塞听就太没意思了。
赞一个 说的太好了
50后郑王二人, 大概一辈子印象最深的女强人有这么几个:
毛夫人这个变态, 几大女闯将, 玉凤。 根据媒体表达的形象, 然后攒起来就是芈月了。
+10086个赞
赞赞赞
我觉得教授看到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这个剧本的重写,毕竟问题太多了,其实小说里也是有这两个人的,还有庄子,但是我觉得为了艺术适当的虚构是正确的,但是你让这些人穿越而来必须要有必要的目的,比如原著里屈原代表的是那个时代士大夫贵族的思想,他能传达给女主的是他的学问,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思考,但是他的思想不可能教女主去挣去抢,庄周给女主的带来的影响就是跳脱旧的秩序对女主的束缚,像鲲鹏一样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样才是合情合理的,不然像电视剧的屈原的出现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换成其他人完全没问题,看不出屈原对她有什么影响
唉。。。郑王是真心认为蒋胜男写得不好,还是纯属王要占个总编剧的名呢?有句俗话“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糊涂虫”,真是给他俩量身定造的啊!
很好的影评
嗯,刚看了王子今教授和郑导关于这个剧历史问题的采访。 个人觉得为了剧好看,改了黄歇和屈 ... 饮水思源
我觉得教授看到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这个剧本的重写,毕竟问题太多了,其实小说里也是有这两个人的,还有庄子,但是我觉得为了艺术适当的虚构是正确的,但是你让这些人穿越而来必须要有必要的目的,比如原著里屈原代表的是那个时代士大夫贵族的思想,他能传达给女主的是他的学问,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思考,但是他的思想不可能教女主去挣去抢,庄周给女主的带来的影响就是跳脱旧的秩序对女主的束缚,像鲲鹏一样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样才是合情合理的,不然像电视剧的屈原的出现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换成其他人完全没问题,看不出屈原对她有什么影响
==============
+10086
今天早晨微博头条不是米月传吗?点进去几个大V也都是说不好的啊!
话说昨天发生什么了吗?怎么上头条了。
米月从播放至今好象没上过?不知道
大众的心声呐
新浪微博“热门话题”,芈月传排名第四,显示的“14.5亿 ”是啥意思?
热门话题
#万万想不到#推荐
488万#四大名捕标准像#
1781万#一粒红尘2#
14.5亿#芈月传#
5968#西站附近起火# 本地
38万#一图读懂高血压#
986万#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
19万#筷子插入2岁宝宝大脑#
1024万#网红始祖沉珂c.k#
他来了请闭眼都有20亿的阅读量。这么一部大剧只有这么点阅读量,只能呵呵了
+1
每日一顶
看了金婚,就记住新飞冰箱了,好像还有一个什么油?植入广告太刻意了,好在几个老演员还能撑一撑,跟着父母扫过几级,冰箱都盖过人物了。
+1
太棒了,电视剧就是架着一个三贞九烈的精神牌坊夸芈月,夸完了还觉得自己特自豪,因为给人家描写纯洁了。宣太后要是知道这么档子事,估计得气翻一个白眼。这种男女双重价值标准,真是叫人无语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