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第12集,包拯要上京赶考,因为家里没钱,所以包拯母亲去向包拯大哥包海借钱,说是进京赶考盘缠先借个30两。无意间我百度了一下北宋银子购买力,说是北宋银子购买力是一俩银子大概值现在1500块左右,那么30俩就是4万5千块钱了。我又百度搜了下包拯老家,是在安徽合肥,剧中提到的汴京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从安徽合肥驾车到河南开封时间是5个小时。
那么进京赶考一次需要这么多钱吗?按照公孙策说的,一般秋考提前俩月进京走些关系和活动活动;那么即使是从云贵川来一趟北京,高铁费用是1000块钱左右,住的3星快捷酒店,长期租住有折扣,大概是220-250的价格来算,就按250来来算,两个月60天费用是:250*60=1万5,吃饭一天50,60天就是3000,那么总计回来也就1000(高铁票)x2+250元x60天+50x60=2万元人民币,换算成北宋的银子大概是13.3俩,给个15两绰绰有余啊!
何况你去的京城这么多天,为什么不选择短租,短租的话更便宜,就算一个单间也是一个月2000,俩月房租+一个月中介费也就是6000,吃饭自己做或者每天50,那么一整套费用下来,花费还不到1万,也就6两银子左右。刚开始以为编剧是不懂古代货币单位的,可是后面有个剧情是包拯提富贵人家抄书,老伯给包拯结算的时候,给的是不到半罐铜钱,可见编剧知道古代货币单位的。
北京现在很多985/211农村家庭都没达到这个水准啊!包拯的娘是不是太黑了?一口气要了30俩,还觉得不够?
最赞回应
300元一两,有人算过
300元一两,有人算过
即使是北宋银两大概值300元一两,那30两也差不多9000块钱了,即使现在也够本科生半年左右的生活费了!
你应该用走过去来算一下一路的食宿费用
我上大学时候,一个月才跟我妈要二百元钱。
大部分是雇一辆马车,然后自备干粮赶路!
看剧情里面他们是纯粹靠走的。另外,雇马车的话是不是得按照雇马车的成本来算,而不是拿高铁的成本呢?
我的理解是你还得交际应酬占大头,你得互请吧,你得送礼吧,况且一个电视剧又不是论文非得那么准确,编剧没给你编个几百两不错了。其实我印象中宋朝科举已经糊名了,后期还有人专门眷写一遍,与文中说的提前赶考扬名不大相符吧
北宋银子很少,没有做为基准货币,只做为一些非常正式的交易采用。剧里其实很多错误,北宋民间交易都是铜钱或者交子,超大额,高级官员俸禄交易才用银子。到明朝和日本欧洲贸易银子才多起来,后来欧洲三十年战争,日本幕府锁国,导致明朝通货紧缩,扯远了。
你不能这么说啊,你到底有没有仔细看剧啊,剧里不是说了吗,包拯的堂哥是把属于包拯的那部分钱给占了的,包拯娘去要钱的时候就说了,那时候包拯还小,她又是个妇道人家,钱就都分给他堂哥了,本来就对包拯是不公平的,她娘肯定想的是能给包拯多要一点是一点,能把包拯的那份钱给要回来,包拯是去考试的,钱多带点肯定有好处,再说要30两,也不一定是让包拯全带上去考试的,她娘也可以留一下自用啊,包拯娘开药铺子是施针赠药都是免费,钱要回来也有用处,这钱要的合情又合理,怎么能说他娘心黑呢?要一份本该就属于自己的钱,心还黑?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