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继《七剑》后沉寂三年打造的新片《深海寻人》,甫一上映便获得了首周末票房破千万的好成绩。但是融合浪漫爱情和恐怖悬疑的该片,却因前后风格不一在影迷中引起不小的争议,徐克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是故意的!究竟是徐老怪功力大不如前,还是影迷们跟不上他创新的脚步呢?26日13时,徐克独家做客新浪娱乐,解疑《深海寻人》的风格问题,带领众网友潜入该片的“深海”。聊天实录如下: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新浪的各位网友中午好,今天我们特别有幸请到了香港的著名导演徐克导演,来我们新浪做客,今天跟他聊一聊他的新片《深海寻人》。
我们都知道这部影片在国内已经上映两周的时间了,现在已经有了将近2000万的票房,应该说在《纳尼亚传奇2》和《功夫熊猫》的前后夹击下,这是一个蛮不错的成绩。今天我们也看到在网上很多新浪的网友对这个影片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其中有褒有贬,今天请来徐克导演就是跟大家聊一聊,把网友的意见跟徐克导演汇报一下,听听徐克导演怎么给我们答疑解惑。导演先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
徐克:各位网友你们好,今天很开心来到这里跟你们聊天,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聊天的时间,所以我希望大家都来发表。
《深海寻人》是惊悚片 带有环保的背景
主持人:其实以往经常是在影片上映之前,我们会请导演、演员跟我们聊一聊。今天其实蛮特别的,影片已经上映两周了,请导演过来,所以我刚才也讲,今天答疑解惑。可能我们经常说一个影片导演创作完了之后,就像一个小孩已经生完了,至于将来好不好功过由别人评说。今天请导演来也是因为很多人提出很多看法,有正面、负面的,所以请您交流一下。
我这边先讲一个问题,在网上有一段这么样的留言,我觉得是蛮有趣的,今天给你讲一讲,网友是这么说的:
电影的一开头说地球再过50年就要灭亡,以为是科幻片;出现厉鬼的时候以为是鬼片、惊悚片;当女主角开始寻找回忆的时候以为是文艺片;当一本书的封面出现3次的时候以为是广告片;最后男主角说我们要保护海洋的时候,我以为是环保公益片。我安慰自己一个电影怎么会有这么多种类型,不可能的,后来又一个大翻盘,我才惊醒,这是徐克的电影。
从这个网友的看法可以看出大家对你的想法蛮深的,不知道对您自己而言《深海寻人》这部影片到底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电影呢?
徐克:是惊悚片吧。其实他讲得很对,这个故事带有环保的背景。因为在我们的很多电影里面单独去谈环保的事情没有这么一个做法。我曾经也想过,如果这个戏主要是讲环保,这个戏是怎么样子。所以,我尝试把环保的意思放在惊悚片里作为一个背景,因为实在也牵扯到大自然的变化过程中,因为这几年来我们一直谈的问题都是在讲地球的一些比较不正常的规律、现象。其实我们看这个事情还是跟过去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前,这个态度我们真的应该很认真去看。
所以影片一开始讲地球还有50年,其实是比较很直接、很清楚地告诉观众,这个故事告诉你最大的惊悚片、最大的惊悚元素可能是地球往后的状态。
主持人:是我们这个现实世界。
徐克:所以你说它是一个环保题材,实在是背后带有这个意思。你说是不是个文艺片呢?其实我们在这个戏里所处理的是用浪漫的方式。因为过去惊悚片常常用一些不断地吓人的状况,我觉得没有必要,目的是什么我也搞不清楚,到底是给大家心理一个恐吓的两个小时,让他回到家里去对每个东西都产生恐惧感,还是让他回家感觉那是逃避现实,回到另一个世界。其实很多时候惊悚片可以用一个浪漫的角度讲,可能大家认为这是一个文艺片,其实不是,它只是用一个浪漫的方式讲。你说这个画册出了3次是一个广告片,也许应该发表一下什么叫广告片,是因为它出了很多次,所以他认为是这个感觉。
其实我要讲,在我们这个地球现在的状态里,我们怎么跟我们自己的生命,跟往下要注意的东西提出一个问题,到底我们怎么面对下去,跟我们自然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想让观众看完这个戏之后,出来不会觉得是白看了一场,实际上还是看到很多东西,有新的价值观,对很多事情带有比较浪漫的态度,这是很重要的。
徐克:惊悚片带来恐惧是因为我们心理存在阴影
主持人:其实我想这个网友的这个提法也是有一点戏谑的成分在里边。我看到大多数网友都是在惊悚和浪漫这两个主要的类型上对影片做一个定义。其中有一个很主流的说法,认为这个影片有一点精神分裂,好像前面半部分说徐克导演主打惊悚,到后面马上话锋一转,又变成一个十足的浪漫电影,这两者之间好像是有一点断裂。我看在之前您的采访里,您也提到这是您故意为之的。今天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么处理呢?
徐克:因为我常常觉得,我们看惊悚片,往往最后一个镜头是,哦,原来恶梦还没有完,这是我们常惯例的告诉观众,其实我们还在恐吓、恐怖故事里面。我反而想在后边的30分钟,离开了惊悚常看到的一些气氛,回到比较浪漫的世界里。这个浪漫的世界里有惊悚的一面,惊悚的世界是什么?就是人的心里,心灵跟心里都很重要。其实惊悚片不光是讲我们自己作为人来讲,对社会的很多东西带有危机感也好、恐惧感也好,其实我们在卖弄恐惧的元素。可是我觉得也许我们再跳出来看,惊悚片新的一个态度是,也许我们看恐惧也是从一个更新的角度去看,我们所要看到的惊悚并非是故事里面的惊悚,而是在人的心里上就像我们在看自己,为什么我们恐惧,为什么我们害怕。里面的鬼、一切的幻觉、分裂的东西,其实都是在说我们要小心我们自己心灵的健康,要不然我们会像戏里边的人分裂,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主持人:其实在今天尤其是在大的都市里面,现代人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心理健康,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主流的话题了,包括现在很多杂志都会拿出很多篇幅来探讨我们怎么去净化自己的心灵,怎么去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像这个影片里,您把李心洁(听歌 blog)饰演的高静医生设置成心理医生的角色,不知道您平时生活里对心理健康这方面怎么看,会不会花时间跟心理医生有交流这个行业?
徐克:我们要分清楚心理医生跟精神病医生是两样不同的职业,心理医生也许是我们生活中需要心理辅导,精神病医生是有病态,需要药来治疗,心理医生只是心理辅导,精神病医生就是需要用药,是不同的科目。我一直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直到我的家人有精神病,我才发觉到这个问题很靠近我们,并不是我们看电影、看小说出现的,其实很靠近我们,不论是我的家人、我的朋友,还有后来我见医生,精神病的医生圈里也有精神病。
主持人:医生自己就是?
徐克:现在很多医生都需要别的医生医他们,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他们会告诉你,其实100个人里面有90个人是需要看医生的。
主持人:10个人里面有9个人。
徐克:比例变成很高,很高就变成我们真的要看看除了地球的问题之外,我们的问题也要看一看。也许把惊悚的因素再提出来讲,到底我们要小心的是什么,到底是戏里面的故事还是我们自己。
徐克:戏里的杯子在我的生活中出现过
主持人:其实我记得多年以前您跟程小东导演一起做《倩女幽魂》的时候,那是一个古装的也是有很多爱情浪漫成分,里面对惊悚气氛的营造,跟今天的《深海寻人》,里面可能会有一些一脉相承的地方。今天这个影片,您觉得在营造惊悚效果上,在技巧上、技术上,您觉得有没有一些与时俱进的地方?
徐克:《倩女幽魂》跟这个很明显的不同是,《倩女幽魂》里讲鬼,这个故事是讲心魔、心理状况,我们常常发现有些情形我们自己带有恐惧感,其实再看清楚原来不是。举个例子,戏里面那个杯子的出现,真的在我生活里面出现过。
主持人:怎么讲?
徐克:我那时候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那个房子是我的朋友租给我的,我住了一个礼拜,习惯那个房子的所有的状况。有一天晚上我到厨房想做一点东西吃,发现厨房我用过的杯洗好了,放在很奇怪的地方,我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东西?当时我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对的感觉,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房子没有人,怎么用完的杯洗好,不是放在柜里,而是放在厨房的桌上,我觉得很奇怪。这一晚上一直不安,第二天早上我就打电话给我的朋友问怎么回事。其实那个房子是有工人打扫的,只不过那个礼拜他少来了一天,所以刚刚过了一个礼拜之外,完全没有预料到有其他人存在,可是那个礼拜过了之后,他来打扫,我刚好在外面,没有注意到那个杯洗好了。深夜我自己去厨房拿东西,发现那个杯放在那里。这其实是很妙的,如果真的有什么特别状况出现,那天晚上就没完没了。所以,心理上的东西是很重要的。《倩女幽魂》我们感觉真的是有聊斋里面树妖和一些奇怪的魔幻东西,可是在正常生活里边,其实我们看的东西很多都是我们心理作祟,让我们看到很多幻觉上自以为有某种理由。
主持人:刚才导演说到水杯的问题,我这里也有一个刚刚发生的事情,真的很诡异,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昨天在准备您采访的时候,因为里面会有一些和惊悚有关的问题,我一直在想,晚上回家比较晚,我大概将近12点回家,我一开门突然发现电视是开的,我当时非常害怕,我看那个电视,走过去看放的是电影频道中央六台,我就在想我早上起来没有关电视吗?肯定关掉。但是我前一天有没有看这个频道?没有看,一直看的是欧洲杯,肯定是中央五台,我坐那边有半个小时一直没有动过,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完全想不起来,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回家的时候电视是开着的,可能这中间有人来过家里没有关。
徐克:可能真的有人来过。
主持人:但我始终想不到,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电视是开的,我在想是不是我在准备《深海寻人》这个采访的时候,因为会讲一些灵异的事,马上会在现实生活中碰到,就有一些关联。可能明天我回去,有人打电话说是我妈妈来过,打开电视忘关了,可能出现了一些事情一时你没有办法解释。
徐克:社会中的一些惊悚都是因为违反了我们的生活逻辑、习惯,所以我们会突然间发现原来很多东西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还在我们身边发生,所以这些东西都是惊悚的元素。
主持人:可以用到影片里,一些很好的灵感和素材。
徐克: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所谓恐惧的东西,恐惧的东西超越了我们正常的习惯,所以我们恐惧,其实没有太大问题。过两天你发现电视机可能有些特别的因素才这样。
主持人:是,是。这次我看到一些对您影片负面的评价,说徐克导演这次想尝试转型,拍摄从来没有拍过的惊悚类型。但是好像这个转型不太成功,这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问的是您对转型这个事怎么看?
徐克:其实没有转型这回事。在过去30年里边,我尝试的类型片不少,惊悚片也试了好多次,自己写剧本,自己拍,也试过。可是我觉得不同的对惊悚题材的不同态度是一个尝试,我就想不但去吓人,重要的还是让人看了之后自己觉得有一个有意思的角度,还有对生命、生活的态度,我想尝试以这个方式写一个惊悚片,这是惟一不同的地方。
过去我们看《倩女幽魂》也好,看《惊魂记》也好,看其它比较带有惊悚元素的东西,都其实在讲别的,没有讲跟我们很切身的题目,这次其实是很切身,讲地球环保、心理健康,作为惊悚片来讲,我没有从负面角度讲惊悚的东西,我还是从正面来看,是从人的心理健康里面出现的问题。很奇怪,为什么拍一个惊悚片人家会觉得转型呢?也许可能真的我们的创意空间太不够了,你选择第二个可能性去尝试,突然就说你转型,没有转型的意图。
另一个事情,每一次尝试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收获。我们以前拍很多武侠片,都是因为经过之前对武侠片的经验,吸收经验也好,拍了之后听人家反映也好,知道原来电影在银幕上的效果是这样,下次怎么做,累计经验去创作一个更有意思、更有电影感的电影作品出来,其实负面也是有收获。如果你能告诉我,我会累计这种经验去创作下一个更精彩的作品。
《深海寻人》内地香港两版不同 徐克亲自删减
主持人:在新浪网的论坛里我们还看到一些来自香港的网友和这些内地的网友关于这部影片的一些交流。大家在碰撞中就发现,其实两个版本是有所差异的,有一些可能比较过分渲染惊悚效果的段落,就在内地中被剪掉了。我不知道这些删减是您自己完成的吗?
徐克:我自己完成的。
主持人:您对这些删减觉得对影片的效果影响大不大?
徐克:其实可以说是两部电影。你看两个版本之后发觉是两部电影。在大陆放的更心理状态多一点,在海外放的比较正常一点的惊悚片,等于我们讲的是可能有些场面殡仪馆里出现一些幻觉上面的东西,我们这次描写殡仪馆里面有趣的地方。可是在大陆状况,这些地方不出现,因为确实是有鬼的状态。所以,这方面就没有保留。在大陆来讲,那个版本是在心理状态里边表现得更多。
主持人:但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个影片好像在大陆的人气或者是从票房结果来说更高,在香港看的人并不太多,这个情况是您当时预料到的吗?
徐克:当然有这个可能性。因为在香港惊悚片的类型已经不是一个很特别的类型,而且也许是因为也经过很多很多不同的惊悚片所累计下来的一个效果、一个结果,这一点上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基本上是这么一个结论,反正你去尝试一个事情,你必须考虑到它有不成功的一面,也有成功的一面。比如我们现在在大陆的市场推出这部电影,我察觉到其实有很多有趣的一些现象,其实是不是真的是大陆观众没看过惊悚片?没有。他们对惊悚片的经验很丰富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票房的反应呢?也许因为也是某种状态里边出现的一种结果,我们要观察到这里的观众跟其它地方的观众不太一样。这一点上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料。当然一开始我就很想尝试做一个“中国式的惊悚片”,心理很健康的惊悚片,这个难度是相当高的,你怎么可以做一个讲心理健康的一个惊悚片,觉得好像很违反惊悚片原来的那个东西,我想尝试这个事情。
当然这种状况下,你在其它的市场,出现一种也许不符合外面市场的做法,不过我觉得还是去做,看效果是怎么样。
主持人:我不知道您在做后期剪辑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将来的审查制度问题?
徐克:当然有。在编剧的时候已经有这个考虑,有这个意识了。如果对这种类型电影,带有很尖锐的批判眼光,怎么看这个电影?有这个心理准备。
徐克故意不拍恋爱过程 尝试只呈现恋人精神状态能否感人
主持人:刚才讲了很多惊悚,我下面再问您几个关于跟爱情有关的问题。其实这个在网上的讨论也是蛮多的。很多网友都评价这部电影的爱情很感人,但是只看了结果,没有展示过程,尤其是郭晓冬( blog)和李心洁(听歌 blog),我们看到他们究竟是如何相爱的,影片里没有什么交代,这个当时您是怎么考虑的而一笔代过的?
徐克:从正常的爱情故事来讲,你必须有过程才有结果,可是我的题目不是在爱情的过程,我的题目是当你爱上一个人之后,你对他的态度是什么样。这是电影里面的结构。我们常常会觉得,如果我们去说服观众,用一个爱情浪漫的故事过程里边做得很充足,最后这个女主角也好,这个人物也好,去围着这个爱情做一些追求或者是去讨回爱情的一种心态的收获,其实应该是从那个女人失去爱情的故事开始讲。而且我就觉得,我们如果在之前讲了很多爱情的过程,也许这个故事就是很正常的逻辑,我想尝试不是按照正常的逻辑想这个问题,实际上那个浪漫还是存在的,必须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很容易的,因为过程就是怎么描写他们俩相处。可是当时我在结构上想如果我把这个过程省了,把结果先定了,李心洁这个人物的心态作为一个故事的开始,来说这个故事,看效果是不是还是可以到最后有这种感人的剧情。
徐克:蓬莱即世外桃源 大家应保持心理健康
主持人:故事的最后发生的地点是在蓬莱,我们一说蓬莱是仙境。不知道怎么想到跟爱情可以搭上界?为什么要放在这个地方?
徐克:其实蓬莱跟它所谓世外桃源,我们都有一个理想的空间,希望这个地方能够作为我们某种生活里面追求的一种方向。实际上蓬莱跟所谓世外桃源给我们的意义是,在生活里面我们找寻很多生活的一些很实际的事情,比如说每个月要交租,我们要相处,有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我们的健康、我们居住的环境、我们要面对的生活的压力,其实回头来看这些都是我们讲的身外物。我们来到这个社会,整个社会给我们某种价值观,不断告诉我们这是你必须要做到很到位的标准,这个社会就接受你了。这个价值观很多时候对很多人在心理上是很大的一种烦恼,是一种生活压力。其实蓬莱跟世外桃源告诉我们,如果把这个看清楚,也许在某方面来讲,你可以不要把它作为决定你命运的一个主要因素,你也许生活得比较开心一点,你所得到的成果比你很在意证明你自己在某一方面做到某种标准,收获将更大。我觉得在人的心理健康来讲,这方面比我们讲的在社会里面证明自己能够做到什么样的标准就更重要了,因为心理健康是对我们身边的人跟下一代人都很重要,而且想事情也不会太极端到一个程度出现一些不好的思维的东西。
蓬莱就是每个人都得到一个尊重,每个人都得到自己跟大自然的关系,知道生命怎么来的,知道怎么样保护生命。
牺牲《深海寻人》某些剧情 抢拍到小木屋推窗一刻
主持人:在那片海滩上您建立了一个小木屋,我们在网上有一个调查,您认为《深海寻人》这部电影全片最浪漫的场景是什么?很多人选择了木屋。其实我当时看到木屋,窗户推开的那一刹那,我自己也非常非常感动,我觉得那个是特别特别“徐克”的一个场景。当时那个创作你有没有原型,还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
徐克:我想想看那个源头是怎么来的?(思考)
我对源头比较模糊,因为我觉得当然是有一个源头,所谓源头怎么来,我可能现在已下子讲不出来,但是那个画面是在我脑海里有的。我觉得推开窗外面刚好就是那个画面,而这个画面就在一个杂志的封面上,这个事情是我曾经在脑海中出现过,是到底我见过还是我幻想出来的,我不知道。当时我就跟做美术的人说我就要这个效果,他提出是黑白,我当时觉得有一点奇怪是黑白。结果在拍摄过程里面,真的是黑白是比较容易跟画册的封面接近,因为在海边的天气是常常会出现很难测的状况。我们去拍海边的时候,刚好龟山岛一直看不见,听说龟山岛很漂亮,但是我们拍摄的期间里,海面很多雾,龟山岛没有出现。我们怎么样等都等不到,从每天早上又等到晚上,龟山岛都没有出现。所以,你看看很多画面,外面是没有这个岛的,直到最后一天下完雨,突然这个岛出现了。出现的时候我就跟摄影师说,当时我们是在沙滩的另一角,到那边去是需要时间的,而天快黑了,我就跟摄影师说,我们还有一个机会,就是回去拍那个窗户。如果我们现在赶回去,也许我们可以拍到,但是我们要牺牲我们在那边拍摄的一些剧情,但我们还要赶回去。刚好我们推开窗户,看到那个画面,天就黑了。也许那个就是给我们最后一次机会去拍摄那个镜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镜头。如果没有那个镜头,就等于那个电影里面很重要的扣就没有把人物跟剧情连接在一起。所以,你说广告片,广告是什么?广告是心灵上的东西,也许这个说法是对的。
主持人:其实很多影片中最经典的镜头和场景都是千钧一发,可能就是那一瞬间拿到的,可能再想去拍都没有了。
徐克:对,因为我们在等远处的龟山岛出现,等了很多时间,每天从早上5点钟开始等到海边太阳出来了,它没有,它不在。等于原来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存在或不存在,也许我们看到的东西是一个折射也不一定。
主持人:海市蜃楼。
徐克:也许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存在,这一点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幽默的现象。
徐克:高静走进大海是坚持追求她爱的人
主持人:最后您让高静走进大海里面去和她心爱的人相聚,这样的设计是怎么考虑的呢?
徐克:我是想当你面对生命很极端的一个时间里,为什么有最后一个这么大的飓风,把木屋几乎摧毁。我们讲50年地球的生命,我就想把最后那一刻画面带给我们的主人公,去面临看她内心怎么样。其实那天晚上她在木屋里面就被大自然的力量摧毁,但是我还是让她很平静地度过。当那一刻她捡到那个戒指,其实她跟死去人的沟通,人与人之间很极度的追求,互相的关系,作为爱的一个主题来讲,还是很重要的,我觉得现在一切东西,人对爱的追求还是很重要的题目,最后还让她做这个事情。
我很多年前拍《梁祝()》的时候,批评说《梁祝》是不是祝英台一定要跳到坟里化蝶,我说跳到坟里面不是说我们要鼓励某种生活的态度,而是我们把这个精神化成我们对爱的那种态度,这等于说其实不是在鼓励他做一个负面的摧毁生命的态度,而是说他对爱很坚持。也是同样的事情,他归入大海里边,其实她也是很坚持着追求她爱的人,是很激烈的事情。突然间你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讲,等于是她自己去寻短见,可是我觉得她自我对爱的态度,加强那个程度,反而是我戏里面想讲的那个目的。
主持人:我个人影片看到那个地方的时候,感觉那应该是非常顺其自然的一个结尾,应该说跟我的心理期待是蛮一致的。我不知道导演您有没有这个影片中您自己最得意的状况或者是场景,是哪部分?
徐克:我自己喜欢的东西挺多的,比如说我会发觉人不用气筒在水里边可以潜那么久,这是很意外的。人原来的能力很不一样,最后那两个人是没有带气筒,什么都没有,在深海里面就游起来了,但是很神奇,跟鱼一样。而且你知道水里面不戴面罩,不戴气筒是人很怕的,因为很多演员第一次下水,脸上所有的东西、背上背的气筒都很紧张。可是你下水之后,当你习惯以后,觉得它不是一个负担。可是到下面,你心情上能够平静到把气筒拿走,等于是一个心理的状态。李心洁(听歌 blog)刚开始下十几米很紧张,一直很担心。后来我在拍摄过程里面让她放松,她后来把那个东西拿掉,而且在水里面完全没有呼吸器的时候,她还是很平静。我觉得在一个人的心里上做到这一点很重要。
主持人:相信她有拍摄这一部电影之外的收获。
徐克:因为你知道突然间在水里面拿到那个呼吸器,跟突然间有一个人蒙住你的鼻子跟口一样,就告诉你没有空气了,你会不会紧张?你拿开的时候,其实你所有的东西,五孔都是水,因为拿着面罩你的鼻子还是受保护的,可是拿开之后,你的鼻子在水里面,眼睛在水里面,口也在水里面,你要呼吸的话必须吐一口气出来,把水吐走。心洁在某些方面是对自己有信心,才做得到。
主持人:你当时也有跟他们一起下水吗?
徐克:对。
主持人:您之前会潜水吗?
徐克:我拍这个戏之前是不会的,可是拿开那个东西我试过,我试过之后我觉得可以,然后才跟她说拿开。
主持人:身先士卒,先体验了一下。
徐克:李心洁坐电梯里的黑衣人只是幻觉
主持人:最后再问几个网友问的细节问题,一个是大家最关注的,在开始的时候,李心洁在电梯里的那个黑衣人,很多人会觉得那个效果真的是非常骇人。可是为什么这个黑衣女郎以后再也不见了,到底意味着什么?
徐克:她在生活里面所积攒的一些幻觉的东西,因为在生活的压力下,人常常会突然间见到一些不正常的事情,其实我引导到李心洁本身,她的心有问题。
主持人:只是表述她是一个有幻觉,实际上是一个暗暗的提示,那个人本身跟这个是没有关系。
徐克:她是发梦,其实她后来醒过来,那是一个梦境。可是有时梦境等于很奇怪,常常梦境会带我们去一些熟悉的地方,会告诉我们那个地方发生一些事情里。也许在某种状态里边,发现这个梦境之后,在某种生活里边会出现。因为其实人的潜意识在大脑里边不断在运动中,所以我们有时会突然间看到有些结论也好,看到一些东西也好,可能跟着我们大脑一直运动下来累积的某种视觉,对我们产生了经验,这个经验有时会误导我们一些判断。就等于我们讲的到底我们看到的东西是不是真实的,也是有很重要的关联性。其实我们在她梦见电梯里面这个人之前,也看到了都市里面很多很怪异的现象。这种怪异现象,没有想到最后原来也会发生在医生身上。
主持人:还有郭晓冬( blog)的这个造型,他穿着一个黑色的雨衣,脸上是看不到的,当时那个造型你是怎么设计的?等于实际上是一个鬼魂的形象。
徐克:那件衣服是我们潜水用的,因为一下水浑身都湿了,上来我们还要下水,有人穿的衣服都是要防水、防风,也可以保温。可是里面还是湿的,我们穿的潜水衣还是没有脱。所以,那个衣服变成我们在船上都穿的话,每个人都是黑黑的,我觉得很神秘。其实那个潜水衣我是买了好几件,送给演员,送给一些工作人员。我很自然地觉得那个衣服就应该是郭晓冬穿上,我们平时穿的衣服,等于他潜水的时候穿的衣服,那其实就是现实里面的一个潜水衣附加的那个外套。
徐克:魂魄灵感来源于爱因斯坦的能源不灭理论
主持人:他跟高静两个人,和跟李心洁两个人拥抱的时候,您设计用火焰的方式表现能量的那种变化,是怎么考虑的呢?
徐克:因为那时我念中学的时候,念到爱因斯坦讲到能源不灭定律的时候,当时我们有很多讲法,我说突然间有一个车把一个人撞死了,生命的能源到哪里去了呢?是消失在空中,还是变成另一个物质过渡了?怎么样都好,能量还在。能量如果我们讲得灵异一点,还是一个魂魄,那个魂魄的磁场跟我们现实活人的磁场一定很不好用,一互相碰撞的话,会产生一些物理作用。如果是阴阳的话,一碰撞一定有一些比较不是那么简单的所谓透明、穿过的效果。我就想试一下,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碰撞产生比较爆炸性所谓的物理效果的话,会怎么样?所以就设计出火焰。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真的是蛮搞怪的。
网友:郭晓冬和梁洛施(听歌)这里面是不是有暗含兄妹情?梁洛施跟李心洁扮演的角色里边有没有拉拉情结,有没有您暗含的设计在里边?
徐克:应该没有。
主持人:很多人问这个问题。(笑)
徐克:因为我们常常看到,也许我们看现在的一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他们带有一种比较颠覆性的感觉。比如李心洁跟梁洛施,如果她们两个人是好朋友,她们之间有超友谊的感情,如果妹妹对哥哥很执着、很在意的保护,就代表妹妹对哥哥有一种兄妹情的感觉。这个怀疑不必须太去想。
主持人:有点过度解读。
徐克:我觉得这很正常,妹妹很保护哥哥,很惦记哥哥,两个朋友相处得像姐妹一样,没有什么大问题。反而我觉得如果出现这种想法,是不是看到很多电影剧情的常规?因为这个剧情出现以后,曾经有人提议过,是不是有这个设计在里面,要不要加这个东西,我说反而不要。因为加这个东西,反而变成常见的常规的东西。你不加,反而我觉得是比较不会太过俗套,因为很自然你会想到这一点,这一点带有颠覆性的东西是比较常用的剧情会用。
现代人吸收过多资讯 智商却不如古人
主持人:其实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今天的电影观众、年轻观众,他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他们的想法可能真的跟十年前或二十年前都不太一样,他们会有一些很新奇的想法,一定的。
徐克:其实我们也是吸收,在我们正常生活里吸收很多自信,在我们看的书、交际的关系、人脉的关系,从别人的事情里边启发了很多事情,我们吸收的东西比过去历史年轻一代所吸收的东西都很多,但吸收多并不代表现在比过去聪明。以前人的寿命并不是那么差,人到60古来稀,60岁很难得,现在我们的岁数都超过60岁,活的都很长,可是他们有时有智慧的人,20几岁就很有本事,那时的资讯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他们的思维跟他们脑细胞发达的程度是不可低估的,他们是很聪明的人。现在我们很多资讯,吸收很多东西,可是我们也许相对来讲没有他们那时人的智慧那么高。这一点上是值得研究也好,做一个有趣的想法,有时去考虑一下,有时我觉得是不是我自己聪明一点?其实并不是,是以前的人比我们聪明,可是我们现在把握的资讯很多,一大堆,判断不了。突然间我们网上看到一个消息,这个消息是真是假摸不清楚,也变成一个危机。我们的资讯有很多,但是到底能帮我们解决问题的资讯有多少?还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今天跟导演聊了很多,如果咱们新浪网友对徐克导演的答疑解惑还算满意的话,不妨再买张电影票,走进电影院看一次《深海寻人》。同时,今年10月份,徐克导演又会给我们带来另外一部新作《女人不坏》,我想那部电影里,他又会给我们带来新的灵感、新的火花。谢谢徐克导演,谢谢您!
徐克谈“深海寻人”—澄清诸多网友疑惑
|
> 去深海寻人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为什么李心洁在海底用刀刺那个男的啊?(牧天子)
徐克官方解说本片内容(寄意寒星)
方言很恐怖(夜露死苦)
回顾本片恐怖镜头(小懒鱼)
这电影 把我吓得 不轻(wing)
如果我被强奸了,我希望知道……(安东)
最赞回应
刚看完所谓的粤语完整版,只是多了一些鬼出现的镜头而已,情节跟内地公映版如出一辙,依然是一头雾水!真TMD上当,徐老怪这次真的是烂到家了!
徐导亲自证实没有设计蕾丝剧情,但是我个人觉得那个蕾丝剧情逻辑真的比较通畅,也更符合现实。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魔幻,只是真的懂真相的人太少太少而已
我的批评:
对于梦境的处理不能随意,虽然现实中的梦境似乎没有逻辑,对于导演而言,应当把梦境进行具有逻辑性的呈现。而本片的硬伤之一就在于梦境成了徐克随意挥霍的藉口,导致观众的无谓困惑。
本片另一硬伤是镜头语言的拖沓,如果因为风景太过优美而不忍舍弃一些材料尚可原谅,但是对于用4个镜头表现摄像带如何落入女主角之手的做法实在让人无法忍受。
有人说徐克在转型,我却认为他开始装b,可是他实在离大师蛮远的。
出处为:
http://ent.sina.com.cn/m/2008-06-26/ba2076506.shtml。
他自己的回答是给影片台阶下,很多解释都很牵强。
刚看完所谓的粤语完整版,只是多了一些鬼出现的镜头而已,情节跟内地公映版如出一辙,依然是一头雾水!真TMD上当,徐老怪这次真的是烂到家了!
好长
徐导亲自证实没有设计蕾丝剧情,但是我个人觉得那个蕾丝剧情逻辑真的比较通畅,也更符合现实。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魔幻,只是真的懂真相的人太少太少而已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