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bb,然后妈说bb 饿了,镜头马上就砍猪蹄,,,
吓死我啊,以为砍bb,,,惊吓有木有
还有之前一直说什么酸菜,突然镜头迎来一片红海花。。。跟菜式有关系么?说明季节到了吗
本集我只记得仅有的红烧肉,酸菜,其他都是人文。。。。。
第二季怎么变成那么作,拍人文不是不好,觉得严重脱题,比起第一季,显得故意卖弄人文风,应该叫<生活里的中国人>
-----------------------
继续发泄!!其实我觉得第二季不应该叫舌尖上的中国,应该改名,叫生活里的中国人-再开几个小节 那倒是会以看人文的心态之余去体会美食....我觉得这样更加好!!!拍人文没错!!拍现实社会没错!!拍生活状态没错!!!错就错在美食名义上卖弄苦情。
这样美食上强插现实中的不幸,苦难,贫瘠,,完全就是去主题意义....说美食的精髓在于文化历史,来龙去墨,经验功力,技巧发挥,原料发掘,创新研制,发现尝试,融合贯通,精益求精,突破常规等等这些才是围绕美食的主题材料,多的是,多的可以发挥,我觉得第一季不错,是浓浓的美食主题综合再以淡淡的人文为配菜....这个十分好!
不过!现在第二季简直就是先逼着你喝苦茶然后送你一些菜,能同食吗!
我最近在看一些日本的美食综艺,简称舌尖日版,他们由味增汤的原材料怎么做,怎么研制,文化产物 ,来由,变化。再到柴鱼如何选,制作过程,漫长酝酿,家族事业,贵在坚持,严谨,能在柴鱼片丝到汤水可以体现出来,不由得佩服就简单一道汤一道配菜都可以做到严格坚持自豪...............他们从一道菜体现出施作者的辛苦....能体会到食物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体现出人生道理,这些都是一等一的手法........
难道是中国美食文化的底蕴不够有历史???不够有底蕴????从食物角度无从发掘???所以就拿人艰苦疾,社会现象去调和???????????
人生总有苦,这个必定的,何必苦上加苦..........“我生活不咋样,可是我会做饭煮菜” “我生活苦逼!可是也要吃饭!” 这是励志片么????不是!
只是看到更多的无奈,如果此片一开始就打算国际化,是介绍给国际友人看的(听朋友说国外都有不同语言版本)..........问题来了............
为子女成才...........居然做到抛弃家庭去体现一种伟大,为子女牺牲了自己,牺牲了家庭幸福,牺牲了对自己年迈母亲相处机会,这简直就是荒唐行为。只有作为女儿,觉得自己母亲很伟大。不幸福终归不幸福!宣扬一种牺牲精神吗???
其他的状况就不想写了
吐槽完了,或许女导演看到这里笑了。。OH 你的【家常】 不是家常菜,是【家庭常态】.明白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AyNzIxMQ==&mid=201460245&idx=1&sn=5ab7d72dbfa4fc1eaf9b8647376700ea&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key=e60cf81314c277c7b49b7ab53e891a8e322f72294cb4ced66cb29b214aa7ac887e2c985fb0a689f57c09b654bbbff50a&ascene=2&uin=MjEwNDY0MTAyMA%3D%3D
http://www.l99.com/EditText_view.action?textId=1461452
导演真不厚道,作啊 作人作事作更作!
正是。
同感
前三集有点做作,第四集是做作到忍无可忍。。。。。。。。。。个人对苦大仇深学琴五年不回家连奶奶病重都不回去的母女表示无语。。。。。。。。。。只能送她们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我也忍无可忍,平时都不发帖!!必须要吐槽一下
想着应该也有人会和我同感的。四集看下来,虽然别处也有些瑕疵,但都完全看完了。这集的这一段完全是拉过去的,完全是凑时间了。第一回帖啊就是吐槽,罪过罪过。
哎!越来越看不下去了!
LZ,介绍一些你看的日本美食综艺节目啊~舌尖2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不看不死,不喜欢还有那么多人在看,到底是谁作
又见你了,
你明白这句话吗,你能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同理,要是没有之前它讨我们爱,谁会鸟它呢。
这位邓导演不断为自己辩解啊,她怎么就不想想为什么大家为什么骂她骂得最厉害呢?是因为她长得漂亮吗?还说在北大放映很成功,大家又哭又笑,那请你去北大电视台放给北大学子看好了,全国绝大多数人没您那高品位,欣赏不了你这矫揉造作离题万里的大作。
没错,CCTV9、CCTV10也放过很多国外美食纪录片,基本是这个路子,以知识科普为主。
作为科普粉,从舌尖1的火爆就很担心国产纪录片会从此走上浮躁路线,重视短平快有话题的社会题材,忽视成本高且不温不火的自然、历史、科技题材,而且把煽情置于知识传播之上。这样国产纪录片永远无法和BBC、NG、NHK竞争
希望舌尖2挨骂再厉害些吧……让那些导演和领导们能清醒点
第一季的主心骨是任长箴,其他分集导演也都是央视的。第二季是一个 将熊熊一窝 的故事。
前几年《森林之歌》也是陈晓卿总导演的,当时就用了许多投机取巧、严重影响观赏性的办法。但因为自然纪录片难拍,国内基础确实薄弱,观众大多还比较宽容。
但现代人文题材的舌尖也这么做就……
母女被人趴,根本就是富人
IPad 不知道怎么发链接
给名字你:
【料理东西军】虾蟹特辑
攻陷日本老街美食
日本超级寿司
海鲜现捞做美味民宿
日本环岛海鲜鉴定团
日本综艺 严选食材打造顶级料理
一般你看着 youku就自动帮你寻找相关的视频
标题是家常。。。5年不回家算家常么?
其实吧,看了后,总觉得第二季的侧重点不是美食了,而是揭露一些社会无奈之处,第一集独身老人和留守儿童;第二集因为父母让男孩上大学而女孩只能高中毕业去学做面点,潮汕地区一家四个姐姐一个男孩,还不是说明了重男轻女啊~第四集,基本是母亲节特辑,唉~~第三集个人认为拍得不错,至少食物不少。
一直觉得既然那么多人不喜欢看,讨厌,那么喜欢的人总能清净点看着了吧。
可不! 居然越来越多不喜欢看的人锲而不舍的跟下去,而且看的比任何人都认真,这是什么样的精神!
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你比拉琴酱更苦情~~
赞同!好好说美食!
看的我恶心死了,我要看吃的,做法或者历史沿革啥的,全都没有,给我看苦巴巴的矫情的东西干啥,第二季唯一不错的只有配乐了
附上链接 是母女真相,越看越愤怒
总要给它人行为用自己的想当然来一个定义,想必你是一个不懂事就知道耍性子的任性女孩或是娘炮,以鄙夷他人来获得自豪感。
你看我上面说的准吗?单凭几句话自以为是定义一个人,的确轻松。
大家都是为了看美食来的,美食怎么会让人们愤怒呢?我想这些人选择看、或是后来愤怒,原点在于“美食”。
你却拿人们的愤怒嘲笑他们可悲可鄙,无聊了。
据我所知,除了第三集的导演,其他都是央视外的人,所以不要不弄清事实就来混淆
对不起 我错了 情绪一激动信口雌黄
谢谢高手扇了我一掌 神清气爽,
另外一位小伙伴的说法更加准确,请看
谢谢 简单粗暴却到位的 评论
我服了
一个孩子 小时候冰雪聪明而可爱 大伙儿都觉得是个将才;
青春期换了粑粑,出现了“奇怪的性格” (想象下之前光顾的寿司一口要下去变成了 馊泡饭);
两个选择:
1. 既然不喜欢孩子的成长,讨厌这种变化,就让他自己生长,让喜欢他的人玩,他能更快活些;
2. 和朋友大伙儿讨论讨论教育方法 和 方向
。。。。。。。
所以反正不管是不是央视还是体制内体制外,只要对你的结论有利就对了。
叫做舌尖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吧,跟倪萍操刀似的,三步一煽情,两步说母亲的
我在想要不要把二星改成一星。。。。。。
不看就换台阿,没必要较真,但是第一季吃的基本都是南方菜系,北方人看起来毫无感觉,第二季前几集还凑活,但是拉小提琴这一段的确矫情的够可以的,一个河南人做上海红烧肉,最后成了心灵鸡汤和歌颂母爱,其实主要还是女主长的太丑了,要是萌系或者惊为天人的,肯定有一帮宅男力挺。丫弄一扑克脸,导演组真是自黑。
从创作角度讲,完全跑题。看到那女的哭的时候,我真心觉得十几亿人的智商都被拉低了。
如果真的是针对片子的不满,谁不能理解呢,导演自己都承认第四集不妥了。我根本不会针对言之有物,或者怒气满满的吃货有什么看法。
我鄙视的谁?!我唾弃的是谁?! 是那些开口BBC 闭口XX星球 的B粉,去死去死好吗,恶心到底好吗,中国的美食节目,与英国比较地球人都知道那是蛇精病的做法好吗,不要那什么它山之石来遮掩。拉出再大的虎皮也掩盖不了他们舔洋的心态!
如果你是为那些沈睿一样黄皮白心的傻逼抱不平,呵呵.....
还是中国有些导演好 一天到晚“致敬”
想要任长箴回来!!!想要体制外的导演团队们,想要第一季的默契和隐隐的感动。不是第二季浮躁和植入广告。如果舌尖3还是陈晓卿和他的团队操刀,绝对不再看了!
把人家辛辛苦苦弄好的东西毁了,央视,你们好样的!!
既然想清静点,那就看完就关电视,别上网看别人评论找不自在啊。你这算没事找抽型的吗
说到纪录片专业太的我就不了解了,我也不知道沈睿谁的,我导演谁的懒得了解,也搬不出那么专业的知识,也没给他们抱不平啊,认都不认得,别乱给我扣帽子啊。
我就是那些觉得被大特写弄得眼累,和被煽情恶心了的一员,抱不平也是为和我一类的人抱。
且觉得要真拿BBC什么的那么专业的东西来度量《舌尖》的确太累,至少我没那么高追求,就是来看做吃的消遣的。
这就是装逼过头的下场啊
洗洗睡吧,黑幕都出来了,节目组解散吧,第三部也不要拍了,太丢人了,好好的纪录片还要有金钱利益交易,太寒心了
应该叫做------------舌尖上的中国梦
其实我真不知道看美食纪录片能勾出什么食欲……还不如拿本菜谱自己脑补,吃嘛嘛香。图片和视频都剥夺了想象空间。
《齐民要术》才是第一大吃货书啊。
家都没有哪里来的家常。
艺术人生在向郑洁招手
要是真穷的话 从上海做飞机到青岛 应该做春秋 而不是大白天的做东方航空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