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达伦31 短评

热门

6 小海特 看过 2022-04-22 22:57:12

在这个特殊时期听到《国际歌》几近落泪。影片中的工人们已经相对温和了,对比之下,我们更是何等温顺,然而温顺换不来公平的结果,阶级矛盾也不可能温和地调和,要革命总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生活总是要向前看,但是那些血的过往,我们都不应该忘记。

3 Clyde 看过 2014-10-24 17:58:04

写实手法再现了1931年的阿达伦大罢工。若只是历史叙事,该片肯定是空洞之作,波·维德伯格的高明之处在于历史事件下的日常生活:小镇环境、家庭生活、青春期……影片的结尾大赞。

4 lioleo 看过 2019-04-11 13:15:05

瑞典用五个人换来福利社会,几乎是最少的流血。征战的血袍可以用作抹布,是很有生活哲理的。再艰苦的过往,都会被遗忘,都要继续生活,向前看。那个没有降世的孩子就是阶级不可调和矛盾的象征,只能是理想中的产物,不能存活于世上。

0 LoudCrazyHeart 看过 2024-05-14 23:44:30 重庆

Ådalen 31不是阿达伦31,而是阿达伦31年,1931年的阿达伦。这一年的小镇阿达伦经历了工人罢工,四人死亡五人受伤的惨剧。电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乡村美景簇拥下的社会阶层景象和其各自的内部矛盾。守旧的贪婪的资产阶级财富拥有者批评工人们不满足没有文化教养,家长们对孩子们的教育看上去文明却如此刻板僵化和等级森严。工人们内部呢,其罢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分化问题,怎样罢工,群众受教育的水平有一定程度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行为。这场暴力遭遇不仅仅是外部的,同时也是内部无法调和的结果。最后两个年轻人之间的问答大概是最好简明扼要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思想的碰撞。获取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运用权力,否则,暴力和流血还会发生。非常的现实主义+填充了一些浪漫氛围。

3 亲爱的葡萄 看过 2023-09-23 20:00:53 河南

小伙子把姑娘催眠后,小心翼翼地剥了个精光,然后就和小伙伴一起去罢工游行了,这样真的好吗

0 麻麻睇 看过 2016-10-15 21:09:15

从来都是钱的问题。中近景太多,格调也始终漂移不定。剧本巧妙,镜头掌控还欠火候。

0 dama 看过 2022-11-20 18:14:53 广东

纪实拍法,支线稍微冗杂,自然—人对应关系构建,高潮部分处理不错,最后导演想说的话太多。

0 Kaito 看过 2023-09-28 23:37:15 浙江

就像乌鸦住宅区和今生今世存在许多的对应,本片跟婴儿车也存在着许多微妙的复调关系。

0 nomad 看过 2023-03-29 22:05:49 广东

双子男针对障碍的专精策略难免显得暗黑,豁达即是与悲伤共存,无论它多辽阔宽广

1 鬼腳七 看过 2013-04-27 23:11:01

虽然并不是很对我胃口,但是确实是毫无破绽的片子。改编自真实事件,纪实手法大量运用,静谧和暴力的自然过渡,非常从容。维德伯格比伯格曼接地气,但是说到某些意向运用和风格上,北欧还是很有统一性的。四星半。

2 小艺 看过 2011-08-30 11:48:36

用染着父亲鲜血的衬衣擦玻璃。

0 3000是 看过 2024-12-31 23:29:09 江苏

克扣工资即使是4元钱也不能容忍,今天克扣4元,明天就可能克扣400,瑞典人明白防微杜渐,罢工一百多天没收入,也要维护权利。中国人活在钱眼里,最喜欢加班,少赚一天钱比死了妈还难受,迟到一分钟扣一天工资也无所谓,只要保住饭碗,所以中国法律禁止罢工,罢工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产物

0 吹牛伯爵 看过 2022-12-10 19:02:21 上海

#瑞典新电影# 诗情画意的北欧风光与残酷炽烈的工人斗争极,两种截然相反的令人不安的并置渲染出最为动人的革命诗意。维德伯格在确立自己对于罢工运动的支持态度后,也未陷入滥情漩涡,不说分毫地赞成暴力或采用资本家的典型脸谱,而是细致入微地展现工人生活的零散细节,同时也毫不掩饰自发的工人运动所无可避免的局限性,尤其在哈德拉尔与愤怒的工人论争一场中,进行了极佳的演绎,在焦灼、干瘪的横线空间中,变动不居的摄影机在争论多方的面孔上来回扫动,捕捉下愈发不安的环境气氛,打破古典电影稳扎稳打的优质传统,折射出的是工人与工人间,工人与资产阶级以及工人与军队间动荡的关系及社会局势。因此原本安宁和谐,风光旖旎的北欧小镇,在其极尽写实的书写下影像风格反倒使其拥有了30年代现场报道的新闻纪录片质感。 2022.10.20

1 Sabrina 看过 2018-01-01 17:23:36

瑞典人太宽厚、淡定了。大概人民从来没怎么受过迫害,所以面对军队的威胁他们坚定的继续游行,倒下的位置自有后面的来填补。工人和资方的矛盾其实也没有那么尖锐,大家不过是过了个更长一些的暑假,只是后来军队的加入破坏了这种默契。大概军队、警察从未对民众开过枪吧!羡慕瑞典民主共产主义。

0 醉梦·聊生 看过 2023-05-28 15:35:28 四川

罢工进行着,阿达伦的夏日乡村尽显舒适,孩子在嬉闹,在发明创造,性在萌芽,罢工破坏与军队介入,罢工由此激进,游行队伍遇到了真枪实弹,流血发生,此起彼伏的汽笛声等同哀乐,切尔一家陷入悲痛,作为长子,他撕开了父亲的血衣,生活应该继续。

0 Ther 看过 2024-06-06 00:22:28 重庆

该片讲述了1931年,一个在瑞典的阿达伦镇的工人在示威的过程中被士兵杀害,而他的儿子不得不担负起一家之主职责的故事。

0 缘浅情淡 看过 2011-05-07 18:38:13

权利冲突。青春-成长教育。知识分子的虚伪。生活的永恒价值。劳动就是为了创造生活。我们要读书,还要掌握知识,我们要用真知来驾驭权利。

2 丁一 看过 2013-05-06 14:54:21

观影盘点期,看过补脚印

0 小熊QQ 看过 2017-04-02 00:52:15

非常朴实,清新。

0 伞兵兔 看过 2023-08-22 01:57:51 陕西

维德伯格很擅长的国族现实的微观切片,著名但我们一无所知的瑞典阿达伦事件的具象化,使罹难者成为立体的人:zz立场温和的父亲,荷尔蒙膨胀的朋友,看热闹的路边少女……并用对“人”的活生生生活的渲染对抗冰冷的资本家们的权衡与斡旋、军警开枪现场的暴力与张力。故事拥有光明而沉重的尾巴:小家庭父的牺牲与子的超越,大历史的拐点指认。视听上追求沉浸于其中的纪实感,细致到比如本就少有的所有音乐都被设定为远距因而微弱的,而近半音响都是强烈的、扩张的。又,这片儿居然是和《安德烈·卢布廖夫》同年争的戛纳,《安》最后得了费比西奖……我不理解但小受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