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 art thy mother’s glass, and she in thee, calls back the lovely April of her prime. 你是你母亲的镜子,从你身上,她唤回她芳菲四月的青春。”
《Greenshaw’s Folly》剧集,改编自Agatha Christie同名小说
翻译不准确,剧中把Folly直译成了蠢物,明显偏离本意,Folly有一个“旧时乡间豪宅花园中的装饰性建筑物”的意思,剧名不妨译为“格林肖家族的空落府邸”。
相关人物的设计不够多,看至一半已经基本能猜到凶手了,男凶手作为被害者Greenshaw夫人的“外甥”,明显具有贪图遗产的作案动机,而且女主角若有似无地偏爱园丁、婉拒凶手,这种情感选择也暗示了园丁身份的正义性、男凶手看似风度翩翩实则邪恶恐怖的底色,因此基本可以定位凶手是谁;而女仆作为宅邸中洞悉一切、手脚灵活的服务人员,显然具备协助作案的能力。
当然凶手两人实为母子的关系确实出乎意料,回想起来觉得有迹可循,女主角恰恰就是小男孩称职而命苦的伟大母亲,女主角竭力保护儿子逃离于禽兽父亲的家暴恶行,女凶手则是协助凶手儿子谋财害命。此外还有第三对出人意料的母子,Greenshaw夫人和园丁小伙,三对母子相处方式、名义关系迥然不同的形成了鲜明对比,直至剧情落幕其中2对母子关系才昭然若揭,天呐阿加莎好牛!
悬疑片看多了,对一些情节设计已经能准确判断了,比如Greenshaw夫人在花园中被射中的镜头显然没有给她的脸部特写,言外之意就是此人并非真正的Greenshaw夫人。而且女仆被锁入房间的镜头明显晚于女主角,这也不难想到女仆假扮Greenshaw夫人后,再假装被锁了起来。
如果这个故事能在额外加入1-2个与被害者利益相关性极强的人物,悬疑性也就能更上一层楼了。如果把男凶手设定为Greenshaw夫人的假儿子,好像有助于增添悬疑性,但从人物关系设计上看,又显得矫揉造作而狗血。以及有关孤儿院的故事线较为平庸,如果延伸地更广阔、残忍、矛盾一些,也有助于拉满整体情节张力。
总而言之,《Greenshaw’s Folly》作为Agatha Christie的一部标准的暴风雪山庄模式的悬疑戏剧,严谨遵循了这一情节模式,同时将母爱蕴含其中,是一部体面的作品,但并非最佳。喜欢剧中提及的莎士比亚14行诗第3首:Thou art thy mother’s glass, and she in thee, calls back the lovely April of her prime. 你是你母亲的镜子,从你身上,她唤回她芳菲四月的青春。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