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卫生工作的组织是随着战争的方式来决定的。这个道理特别是在晋察冀军区的游击战中表现了它的正确性。在阵地战中,我们的队伍是正面向着敌人,用兵力严守两翼,并且在后面要控制交通线以伸展到后方——根据地。但是,游击战争就无所谓“前方”或“后方”,而经常在敌人的后方和两翼,甚至在敌人的中央进行战斗。
在阵地战中有可能性来设立比较永久的或临时的包扎所和野战医院,也容易用妥当的办法把伤员从交通线运到后方医院或休养所——这些机关占据在安全的地带,并且有特别计划建筑的房所。在1914--1918年大战时的法兰西是这样,并且根据了它的经验写出了许多战时卫生工作的书籍。在目前的游击战争里采用了许多新的战斗方式。这些方式在二十五年以前不常遇到或未曾发明。它主要的变更是队伍的极端移动性,没有固定的或永久的阵地,一切行动是迅速和变化无常的。因此现在的卫生工作的设施,必须适合这些条件。此外,以前的战争对于卫生器材与药品是可以尽人力与财力来改善和充实的。但现在我们物质方面的补充是极其困难的。我们必须利用其他物品来代替医疗的器材,并且要用简单的器械来完成我们的治疗任务。
最可庆幸的是八路军卫生部有他从红军留传下来的十年宝贵的经验。所以,有的地方在其他部队看来是新奇的和特殊的,可是在他们看来是熟悉的和惯见的。但他们目前仍然存在许多组织上及技术上不可避免的困难问题。就是八路军也不能例外。写这本书是希望能贡献一些应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这本书是根据我在八路军卫生部门里十八个月的实际经验写出来的。有时是到所谓“前方”(距敌人约三里至九里);有时在所谓“后方”(距敌人约三十里至九十里)。这本书是根据实际的工作来写的,不是理论的。是在以下的工作经验里得来的:1938年的春季在陕西东北和山西东部的山里;1938年夏季至冬季在山西东北和冀西的山里;1939年春季和夏季在冀中区的平原里。
写这本书是希望提高卫生工作的内外科技术水准。因为卫生工作人员们正在向千百个困难作斗争——粗劣的器械、困难的经济、技术人员的缺乏。在所谓的“医院”里,不过是简陋的土房子、石房或破庙。在数百里崎岖不平的山道和酷热、严寒的气候里,担架抬着伤员。
这本书献给我的卫生工作同志。作为我对他们向困难作艰苦奋斗的精神钦佩的表示。这本书不是什么条文法典,它只是一些工作的参考材料和改善的指引罢了。
这本书也献给贺龙将军、吕正操司令及冀中区一二○师和其他为和平解放而奋斗的英勇善战的八路军将士。
诺尔曼·白求恩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