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300勇士 短评

热门

1066 看过 2007-10-18 04:20:01

整个片子像是以情趣内衣为核心的超长MTV,内衣的主题是“古希腊”,音乐却是Rock的;战场上肉末横飞,还飞得很慢。 堪比张、陈、冯三位大师的片子。

1308 A-sun* 看过 2010-06-06 22:38:20

那个不幸的祭祀少女舞我来回看了几次。

214 文泽尔 看过 2007-09-18 21:36:57

根据米勒的漫画改编...装酷味道十足,画面上也沿袭罪恶都市的风格..肌肉男们的咆哮和鲁莽,格斗场景的壮观,分镜叙述的技法以及那场颇具技巧的OOXX都颇可观..但是编剧上流于俗套。对于传奇史诗类影片,解说叙述和正叙等都用惯了,若在视角上有所突破或许更好。还有就是结尾,太富续集味了。

173 托尼·王大拿 看过 2011-03-29 09:11:10

电影视觉的革新,不仅是指全蓝幕布景纯后期特效加工,也指那一群健硕的准裸男;故事不复杂但也不落俗套,悲剧英雄永远比皆大欢喜来的震撼。

95 赱馬觀♣ 看过 2013-08-02 17:46:11

齐泽克不认为此片可被视作对于时局的简单投射——斯巴达代表西方文明,敌人是波斯。因为他从影片所展示的波斯军事先进程度品出了另外一层似乎更贴切的反讽意指,“波斯人的大象和巨弩不就是高科技武器的古代版本?斯巴达人被如毛剑雨所杀,不就相当于科技士兵身处安全距离遥控轰炸,就像美国士兵在波斯湾的战舰上按下了火箭按钮?“……看到此处,诸位觉得导演施奈德是该暗挑大指胡哥懂我,还是该暗骂三声别乱解读呢?

704 影志 看过 2011-06-17 22:33:25

全片就像一颗雄壮却疲软着的阳具,没硬起来,就无所谓高潮了。

241 胤祥 看过 2011-06-18 09:12:24

情节低幼化,演员咆哮化,动作电玩化,画面高度游戏CG化,看大银幕不过如此嘛。音乐太吵。泼血帮还是罗德里格斯好看。

361 宅拾叁 看过 2011-08-19 16:49:20

每个斯巴达人的内裤上如果都有着CK的标志的话,这片我打满分。

137 掉线 看过 2012-08-05 09:58:31

从此喜欢上扎克施耐德色彩饱和度强烈的慢镜头

325 朝暮雪 看过 2012-11-18 01:12:04

-我们满天的箭可以遮住阳光。 -那我们正好可以在阴凉下打仗。 油画般的摄影,史诗级的战争场面,生猛粗暴的动作戏,快镜头和慢镜头的协调,近景和远景的切换……扎克·施耐德的风格从这部电影开始崭露头角。 -你这女人凭什么插嘴? -因为只有斯巴达的女人才能生出来真正的男人。 女权主义的女主角、妓院里的同性恋,扎克·施耐德后来的电影中也能看见。 事实证明,300人打30万人的电影不一定是神剧,也可以是神作。 PS:本片成本仅6500万美元。

227 十二 看过 2012-01-09 22:33:31

战争、自由与艺术

220 看过 2007-12-07 15:03:39

很明显~女祭祀跳舞那段实在太短~~不过瘾不过瘾!!>0<

106 蒜 | BOY A 🌈 看过 2009-06-13 18:33:22

尼玛!这大夏天的去看神马斯巴达还真是要命啊,300具鲜活的肉体在银幕上乱晃,血脉喷涨鲜红四溅有木有!!黑暗中荷尔蒙上蹿,视网膜撑爆,矮油亲,我的海绵体就要不听使唤鸟~~

16 嘟小七 看过 2007-03-28 22:01:04

是的,战场英雄,总是让人尊敬的。尤其对于满怀热血的青年们,他们也许无时不刻的希望自己成为斯巴达人那样的豪杰。我也是个年轻人,自然曾不例外。 然而,有那么一天,当我缓缓的翻开前人们的书籍,将这些勇士的精神力量放在一旁,在浩瀚的时间长河中寻找真正斯巴达人身影的时候—— 我看到了,岁月下的真实…… (鲁迅)

14 古始渐中上更全 看过 2010-04-11 15:37:31

根据漫画改编的,不要把它当成史诗历史剧,和60年代的老版也没半毛钱关系,立体地再现了米勒那凌厉美丽的画面,人体大赞!!!!

173 宅蘑菇Moku 看过 2007-09-26 16:15:45

忽略剧情吧。颜色画面真的很好

7 Cosmic Dream 看过 2021-05-20 19:59:16

史诗中的史诗,无与伦比的绝美画面,极致的暴力美学,仅用6500万,扎克是人间之神。

53 桃子 看过 2011-06-17 22:25:49

很奇妙的片,从一星到五星都说得通。如果没先看电视剧,可能会惊喜更多。喜欢看关于斯巴达的一切。

5 Rizsa 看过 2011-01-15 23:49:01

初三漫友里提过的训练肌肉男的斯巴达300,那时导演刚开拍,对制作手法很感兴趣。喵\(^o^)/

67 巴喆 看过 2012-01-15 17:45:13

传说中的300人集体注射雄性激素,集体咆哮,最后集体报销。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