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胤禛雍正皇帝的评价是阴狠毒辣,刻薄寡恩。这部剧其实展现的非常隐晦却又到处都有,你如果没看出来,那就是真的没看懂。
我就说一个人,邬思道邬先生。
首先,坎儿之死,坎儿无意间因为醉酒出卖了胤禛,但是邬思道反客为主,帮坎儿隐瞒了真相,暗中保了坎儿一命,又将计就计,让八爷党吃了一个大亏。这件事是邬先生暗中做的,按理说知道的只有邬先生和坎儿两个人,而且结果很不错,就该过去了。可是转眼间坎儿就死在邬先生自己的屋子里。
这里面就有三个问题,第一,谁杀了坎儿,第二为什么杀坎儿,第三,为什么坎儿会死在邬先生的屋子里?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谁杀了坎儿,坎儿是胤禛的奴才,四爷府的包衣,死在四爷府里,能杀坎儿的只有胤禛。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杀坎儿,因为胤禛知道了坎儿醉酒出卖了他,差点让他蒙受了重大损失。不可靠的奴才不必留着。但是这里面又出了一个问题,坎儿出卖胤禛的事情只有邬先生和坎儿自己知道,显然邬先生为了保坎儿一命,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胤禛,那胤禛是怎么知道的?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要么,胤禛在派人监视邬先生和坎儿,要么,八爷身边有胤禛的卧底。当然更有可能二者都有。胤禛连对自己最忠诚的人都要监视,而且对八爷党的行动也了如指掌,这心思得多深沉。
第三,坎儿为什么要死在邬先生屋子里。按理说坎儿出卖了胤禛,但是邬先生并没有出卖胤禛,随便找个地方吧坎儿做掉就是了。但是在胤禛心里,邬先生私下行动触碰了胤禛的忌讳,胤禛在邬先生房中暗中杀死坎儿,就是在告诉邬先生,你身边有我的人,你的所作所为我都知道,你别想暗中行事,否则坎儿的下场就是你的将来。我们看到邬先生这个无双智者吓得从床上跳了起来,脸色苍白的愣了好久。
邬先生在保胤禛夺取皇位之后,胤禛本该呆在宫里等待登基,可是却抽空回家了。他回家是来干什么的?胤禛和邬先生的最后一番对话,以及他在第二天与十三爷胤祥最后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得知,胤禛回家就是来清洗包括邬先生在内的夺嫡旧部的,谁来操作?十七爷允礼。这里面有一个原著中的情节,允礼是四爷党最后的依靠,允礼散尽家财收买了西山锐健营的士兵和将军,胤禛康熙驾崩在夺取皇位之时其实有着两条准备,如果康熙传位给胤禛,那就由胤祥出面正大光明的夺取军权,稳定朝局。如果康熙没有传位给胤禛,那就由十七爷允礼出面,暗中调动大军,逼宫夺权。也就是说八爷党在康熙传位之前就已经输了,允礼散尽家财为胤禛夺取了军权,不管康熙是否传位,胤禛都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允礼才是雍正登基的最大的底牌。那允礼来四爷府是干嘛的?很简单,帮助胤禛清洗四爷府的。也就是说,邬先生在跟胤禛的对话,半隐一方面是告诉胤禛,我对你没有威胁,你可以派人来监视我,另一方面大打感情牌,哭着求胤禛留自己一条老命。之后镜头一转,邬先生跟十三爷胤祥告别,一再告诫胤祥要明哲保身,也就是说,胤禛连最忠于自己的十三爷其实也不放心。同时四爷府那位高毋庸高公公却再也没有出现过,他们去哪了?邬先生说的很清楚,都被胤禛清洗了。
还有一个例子,胤禛对邬先生离开自己之后的行动其实了如指掌,邬先生和李卫在山西见了田文镜,这种只有几个人知道的事情,胤禛都清楚。从李卫和胤禛的对话中我们知道,显然不是李卫告诉胤禛的,田文镜也不知道邬先生是胤禛的人,邬先生自己不会透漏行踪。那胤禛是怎么连这种事情都知道的?而且邬先生去田文镜那边,还得得到他的批准?
从胤禛对邬先生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出胤禛是何等的阴损毒辣,刻薄挂恩,除了没有杀死邬思道,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从邬思道身边抢走他根本不爱的年秋月,暗杀坎儿,最后成功之时逼着邬先生哭着求活,一直派人在他身边监视……
这还仅仅是对邬先生,那么对别人呢?逼着李卫去杀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年羹尧,老十三有病十几年连太医都不敢请,让自己的一奶同胞老十四去给太后守灵,逼着自己的亲儿子服毒自尽。
这些可都是胤禛最亲近最忠心的人,其他人呢?谁挡了他的路,谁就去死。
最赞回应
我很崩溃,你看看哪怕一些边角料就知道,第一,传位昭书是满汉双文,不存在篡改,第二,雍正是皇后养大,虽然他亲娘偏心,但他出身还算是比别的弟弟们高贵一些的,第三,康熙在他们内斗后期已经非常不喜欢八爷了,就不说任用雍正的细节了,而且纵观整个清朝,除了乾隆那样年龄太大只能选个相对年轻的太子外,皇帝选继承人都是排行靠前品德孝道相对好,对于武力值高的幼子并不会偏爱,第四,康熙偏爱乾隆是不用争辩的事实。
2020年了还一帮草民说皇帝阴狠,真是闲得慌,项羽威武刘邦小人,但就是刘邦结束了战乱休养生息,而项羽就算他赢了,匹夫之勇他能是个好皇帝吗?武则天乱杀臣子专断凶狠,杀自己亲子不眨眼,可是她什么时候屠杀过平民百姓吗,换了她那个愿意把江山都送给韦皇后的傻儿子,国家能撑得住吗?后来不也证明那个大唐盛世的唐明皇,不也和乾隆一样把个大好河山整的进了半截土吗?八爷名声好十四弟勇武,四爷再阴狠,人家力挽狂澜拯救了一个朝代的堕落,让国库充盈人民过上好日子,换做那俩一个就会拉关系一个没啥脑子,人民能有好生活吗?
我说这么多就是劝大家不要那么小心眼八卦心,说这个人阴狠那个人歹毒,皇帝,当权者,不在于私情性情处事方法,最后不看对国家有没有益处对人民有没有益处吗?他能让老百姓不饿死,让国家繁荣昌盛,人家杀个弟弟杀个儿子杀个臣子,管你们什么事儿?你们在这吃饱了饭开始diss人家心狠,要不你去清朝末期投生,看你作为个屁民,愿意哪个君主上位?
基本同意,不过有一个细节,高福被害不是在邬思道屋里。
在第17集开头,高福苦苦哀求说“公公,让我见见邬先生”,随后邬思道从自己屋子的床上惊醒,走过一段长廊,来到那间屋子找高福。
这点剧本也写了
27.邬思道卧室:...镜头拉开,邬思道光着脚从床上跳了下来,操起拐杖急忙走了出去。
28.后院那间小屋:门“啪”地被推开了...
雍正作为皇帝确实勤政,但是为人城府极深,刻毒寡恩,所以在2000之前,在民间和荧幕里都是反派形象
我小说跟电视剧都看过,可以保证这篇帖子不是楼主的猜测,而是真实的剧情,只不过电视剧《雍正王朝》受限于审查和考虑观众心理接受程度,拍得还比较隐晦,小说《雍正皇帝》里就直接是明说了。尤其是登基后清洗王府一段,我印象最为深刻,因为简直太颠覆我以往认知了。而且小说里,雍正是在继位一月后突然带着老十三回到王府,当时邬思道还在,雍正试探他几句后带人进了王府,留邬思道和老十三两个人在外面,于是发生了邬思道提升老十三明哲保身的对话,而这时王府内清洗正在进行,非常恐怖。小说里老十三很耿直,以为雍正回府是跟老奴才叙旧,来得路上很开心,经邬思道一提醒,吓得撒腿就要跑(小说原话),还是邬思道拉住他说只要不太放肆雍正不会拿他怎么样。小说里,王府太监高福和周用诚(坎儿)是两个人,高福就如电视剧里继位前就被解决了,周用诚(坎儿)则是在这次即位后王府清洗中被干掉的。小说后面还有雍正回忆当天周用诚被慢慢毒死的情节。
道不同不相为谋,养恩大于生恩,雍正是皇后养大的,跟他弟弟并不亲,最亲的是十三爷,这没什么好说的
所以有人说康熙传位给老14,而雍正武装夺权后,假造的接位圣旨,因为后来杀兄弟,杀夺位功臣,确实有点匪夷所思
十四怎么会是他最亲的人呢
同父同母
历史上的厉害的帝王,哪一个不心狠手辣。一个失误,葬送的是整个家族的未来!
我很崩溃,你看看哪怕一些边角料就知道,第一,传位昭书是满汉双文,不存在篡改,第二,雍正是皇后养大,虽然他亲娘偏心,但他出身还算是比别的弟弟们高贵一些的,第三,康熙在他们内斗后期已经非常不喜欢八爷了,就不说任用雍正的细节了,而且纵观整个清朝,除了乾隆那样年龄太大只能选个相对年轻的太子外,皇帝选继承人都是排行靠前品德孝道相对好,对于武力值高的幼子并不会偏爱,第四,康熙偏爱乾隆是不用争辩的事实。
2020年了还一帮草民说皇帝阴狠,真是闲得慌,项羽威武刘邦小人,但就是刘邦结束了战乱休养生息,而项羽就算他赢了,匹夫之勇他能是个好皇帝吗?武则天乱杀臣子专断凶狠,杀自己亲子不眨眼,可是她什么时候屠杀过平民百姓吗,换了她那个愿意把江山都送给韦皇后的傻儿子,国家能撑得住吗?后来不也证明那个大唐盛世的唐明皇,不也和乾隆一样把个大好河山整的进了半截土吗?八爷名声好十四弟勇武,四爷再阴狠,人家力挽狂澜拯救了一个朝代的堕落,让国库充盈人民过上好日子,换做那俩一个就会拉关系一个没啥脑子,人民能有好生活吗?
我说这么多就是劝大家不要那么小心眼八卦心,说这个人阴狠那个人歹毒,皇帝,当权者,不在于私情性情处事方法,最后不看对国家有没有益处对人民有没有益处吗?他能让老百姓不饿死,让国家繁荣昌盛,人家杀个弟弟杀个儿子杀个臣子,管你们什么事儿?你们在这吃饱了饭开始diss人家心狠,要不你去清朝末期投生,看你作为个屁民,愿意哪个君主上位?
道不同不相为谋,养恩大于生恩,雍正是皇后养大的,跟他弟弟并不亲,最亲的是十三爷,这没什么好说的
当时有人说雍正武装夺权后,和隆科多编造继位诏书,当然编造满汉全套继位诏书,隆科多过几年就被整死了,那时杀人灭口,你不觉得可疑吗,像历史上也没有八王议政,雍正夺权非把8王9王致死,也不太正常,雍正确实是好皇帝,他的继位疑点挺多
同一个妈生的至亲同胞吧
同父同母又怎样呢 他们两不同派系不是人尽皆知么
同一个妈生的不代表什么啊
虽然我也觉得四爷没那么简单,但是你所说的大多只是自己的猜测,很多都不能苟同。
我小说跟电视剧都看过,可以保证这篇帖子不是楼主的猜测,而是真实的剧情,只不过电视剧《雍正王朝》受限于审查和考虑观众心理接受程度,拍得还比较隐晦,小说《雍正皇帝》里就直接是明说了。尤其是登基后清洗王府一段,我印象最为深刻,因为简直太颠覆我以往认知了。而且小说里,雍正是在继位一月后突然带着老十三回到王府,当时邬思道还在,雍正试探他几句后带人进了王府,留邬思道和老十三两个人在外面,于是发生了邬思道提升老十三明哲保身的对话,而这时王府内清洗正在进行,非常恐怖。小说里老十三很耿直,以为雍正回府是跟老奴才叙旧,来得路上很开心,经邬思道一提醒,吓得撒腿就要跑(小说原话),还是邬思道拉住他说只要不太放肆雍正不会拿他怎么样。小说里,王府太监高福和周用诚(坎儿)是两个人,高福就如电视剧里继位前就被解决了,周用诚(坎儿)则是在这次即位后王府清洗中被干掉的。小说后面还有雍正回忆当天周用诚被慢慢毒死的情节。
基本同意,不过有一个细节,高福被害不是在邬思道屋里。
在第17集开头,高福苦苦哀求说“公公,让我见见邬先生”,随后邬思道从自己屋子的床上惊醒,走过一段长廊,来到那间屋子找高福。
这点剧本也写了
27.邬思道卧室:...镜头拉开,邬思道光着脚从床上跳了下来,操起拐杖急忙走了出去。
28.后院那间小屋:门“啪”地被推开了...
雍正作为皇帝确实勤政,但是为人城府极深,刻毒寡恩,所以在2000之前,在民间和荧幕里都是反派形象
十七爷 胤礼/允礼 在剧中并没有出现吧?
孝懿仁皇后确实扶养过雍正,但是她也抚养过老八啊,这也没改变老八是辛者库贱妇之子啊
哪怕是雍正自己编的大义迷觉录都不敢说自己有诏书,只是说康熙有口谕给隆科多,传位给雍正。
与此矛盾的是隆科多的内部议罪中有一条就是(聖祖仁皇帝升遐之日。隆科多並未在御前。亦未派出近御之人。乃詭稱伊身曾帶匕首、以防不測。)
这电视剧我看了好几遍,确实雍正真的刻薄寡恩,心机太沉而且冷血。
反正我只认同他整治吏治的所作所为,至于他为人真的光看这个电视剧都没好感。邬思道那天晚上泪都快流出来了,我真的觉得雍正太狠了。
雍正一个封建君主血亲都下手的人怎么就真心为民谋福了?他推动社会发展解放生产劳动力了? 老百姓当然不能被逼上梁山。 一系列巩固皇权的策略罢了。你还真以大清江山社稷为重啊
我赞同你的想法。别的不说,那些叫嚷着说这部电视剧是洗白雍正的人,我不知道他们看得是什么……你说的这些其实都是剧里面直接演出来了的,而不是瞎猜的,仅仅是表现地隐晦了一点,他们就看不懂了。
而且剧里面还多次表现雍正的喜怒无常。比如心情好的时候准了秦顺儿唱曲儿,心情不好就直接踢开,然后二十大板。
这部剧对雍正的优点表达地直白一些,缺点隐晦一点,明明是描绘地很立体,他们非说是洗白了……
再说年羹尧屠杀江夏镇,最终雍正为了自己的利益还不是没把他怎么着
只不过派李卫去杀年羹尧,我倒觉得还行,相当于就是送最后一程了
你觉得康熙要想让十四爷当皇帝可能让他去西北吗?
你是康熙?你知道那么多?年羹尧不行?老十四之前打过仗吗?而且老十四根本没有显露出治国的本事,传位四阿哥是情理之中
反正他宴请过年羹尧被激怒之后,当面一言不发,回到后宫对着年贵妃怒吼,就知道这人心思无比深沉阴毒
楼主是本小组为数不多的明白人。他回去的确是想杀邬先生,只是全剧智力第一的邬先生摸透了他的性格,自己拆招绝地求生。老唐这个角色演的和诸葛亮一样好,隐忍蛰伏。
提到了17的名字,就是雍正即位后当夜回到王府,雍正帝和邬先生对谈那会儿,传来17爷求见皇上,邬先生把他挡下了,要求去找张廷玉或者13爷,私事不见。算是邬先生保住了命,17如果真的来了,估计邬先生就悬了
男尊女卑,并不稀奇,皇帝对他的后宫就更是这样;而且四爷娶她当侧福晋,和后来年羹尧军功所以给她升了贵妃,都是为了牵制年羹尧,想不到这个前包衣奴才会如此的踩鼻子上脸。
谢谢!
其实我觉得还是成王败寇,真相究竟怎么样现在的我们只能看前人写的不知真假的文字。满清三百多年,年羹尧好像是唯一统帅过八旗精锐的汉人,后世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都是自己办汉人团练,从来没机会沾到八旗军事力量的边儿。皇帝忌惮年羹尧,太正常了,不管他是否奢侈、跋扈。
但是奢侈跋扈杀谏臣,根本就是送台阶给皇上下。
八爷党真是秀才造反,只有文臣拥戴而没有兵权搞个P啊!四爷就不同,一直在里里外外部署军事力量。
是的,我没来这个组不知道这么多人说洗白。。。感觉完全没看懂剧里拍的
就说郑春华怎么死的,被王掞骂死的,那王掞怎么知道郑春华在哪儿?还不是老四告诉他的吗。。。如果王掞知道郑春华在哪儿就不用过来问老四,直接就把她整死了
不敢请太医是认真的吗…. 老十三是为了隐瞒自己病情啊
坎儿的事是十三弟告诉他的
但是最后乌先生说要跟雍正告别时,雍正还哭了呀,真的没看出来是想杀了乌
天呢,我就说为什么要加17爷这个情节,但是我没懂雍正跟乌谈话时哭什么
那这个理我没懂,既然乌思道知道雍正当皇帝后会杀他,为什么还那么尽力保他做皇帝?同理雍正的夺嫡后援会成员们。
那天晚上雍正也流泪了呀,正因为他流泪,所以我就没看出他想杀乌
我真的没看懂乌与雍正告别那一集,雍正都哭了,不像是去杀乌的样子,而且乌那么聪明知道皇帝不可有福同享,那为什么还要努力助雍正继位?
哭是因为有感情,又不得把做帝王将相的无情之事。乌就是为了黎民百姓吧。当然,最后不也是得了一大笔钱嘛……
这个电视剧采用大量的留白手法,有些事情只能是细思极恐,比如高勿庸,坎儿,江夏镇,还有富宁安的八万大军,只不过为了拔高立意这些都不得不微不足道了
人都是复杂的 雍正如果是个完人也当不上皇帝 但封建朝代的天子里 他绝对是顶尖的存在
心狠手辣的帝王术,怎可以常人之心度之,老四那就是在演戏。读书人的最高目标都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并且邬思道自己也说过,希望能有个好皇帝给黎民百姓带来更好的生活,他很清楚康熙末年的情形,也很了解其他几个阿哥,所以即使搭上自己也要努力把老四扶上去,好在全身而退了。看孙嘉淦也是同理。
封建帝王,居然能做主把人头税基本废除了。
有福同享的不見得是好皇帝,也不見得扶得上去。
十三爺倒是從上帝視角看來,能夠有福同享了,你覺得他會是一位好皇帝?
又...,他的出身背景(蒙古血脈),扶得上去?
好人不等於好皇帝,宋仁宗是士大夫眼中的"好皇帝",可對當代的老百姓來說,就不見得了。
康熙晚年怠政,御下寬鬆,對底下官員也算好皇帝了,可對於那些因此被官員們敲骨吸髓的老百姓來說,這是好皇帝嗎?
鎢絲到(誤)追求的是一個上去了,對老百姓好的皇帝,而不是名利。
眾皇子裡面挑出他覺得可以的,一路扶持到躍龍門;自己又能明哲保身,安然退隱,已經是王者級別的操作了。
至於哭,政...,啊那個治人物,哭哭笑笑,還不是手到擒來。
說完全是假意不至於,並定帶有真情。
但讓他們為真情讓路、放下、犧牲、改變,那是絕對不可能......,啊!太武斷,是很難很難的。
lz分析的基本正确。但是,说的第二个问题“坎儿出卖胤禛的事情只有邬先生和坎儿自己知道,显然邬先生为了保坎儿一命,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胤禛,那胤禛是怎么知道的?”
这个胤禛应该早就知道了。在十三阿哥和胤禛聊天的时候,邬在场,胤禛自诩府上篱笆牢固取笑老十三府上四面漏风。老十三笑着给了四哥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四哥有句话我想说又怕你性子急,你说你篱笆牢铁门栓你知不知道你府上有人和八爷府上的人打的火热。
显然十三阿哥说的是坎儿,胤禛听了这话不可能不去查。而邬思道有了救坎儿的心也想把来龙去脉弄清楚,这才有了邬夜访坎儿的情节。邬思道是个游说高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快就让坎儿交代了实情。邬这才知道坎儿借酒消愁被拉下水的前因后果,然后在坎儿祈求之下才制定计划救坎儿。
邬思道的计策是由坎儿把太子写给任伯安的密信交给老八,然后由八爷党引爆。只要太子密信到了康熙的手里,太子被废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情。那个时候阿哥们的重点就会转变到夺嫡上,高福算是戴罪立功,也就得救了。但是邬没有想到胤禛最后还是要杀坎儿。
本剧范畴内老年康熙的弱点,看看他对国库借款的处理就可见一斑:他先是跟大臣们讲述了一番水可载舟 亦可覆舟的道理,然后当这些大臣们哭着说 “皇上您说得太对了,我们决不再当大清国的动乱因素,我们这就回去卖房卖田也要把欠款还给国库” 的时候,康熙爷则说算了算了,朕拿出今年的 体己钱 来给你们还吧。
没错,就是看了这个剧喜欢不起来雍正,现在看唐国强都有点害怕,阴阴的狠
对,我觉得还有,前半部分的老四是阴着的,包括老十三救出郑春华托给他照拂,但他要不被老八那一党抓住把柄郑春华就不能活,所以他默许人让郑春华自杀了,而且邬半隐时,他让如月陪着邬,也是监视,还有最后邬到李卫那当幕僚,邬听说他要来立马跑了全隐,否则活不了
赞同,评价一个人是要结合他所处的位子来评价 。在其位谋其政。他所在的职位要求他必须这样做,否则就是不称职。
演得好,隔壁三国里面的亮亮就是儒雅风度,这边就是阴鸷狠毒
正在看三国hhh看了十几集了还没看到他出场
有段和尚说法,大意是要江山就不要有小我,要国就不要要小家,就是指这个意思,如果要追求道德纯洁,个人操守,那就不要谈江山社稷了,政治是需要权谋的,是需要流血牺牲的
是个人都有缺点,正常
这部剧的价值观从头到尾都在说最高统治者要“有国无家”。雍正一直在做对朝廷有利、对百姓有利的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康熙也是因为看上他这一点,至于其刻薄寡恩,阴狠毒辣,革命又不是请客吃饭,那是腥风血雨,再正常不过了。
无比赞同。这部剧里我很心疼的就是年羹尧和年秋月。年羹尧这个人物形象就是容易得意忘形且喜欢四处勾连。而胤禛对他也可以简单地用奴才两个字概括。因此,他在知道年羹尧回京先拜访八和十四之后,可以任由对方跪在院子里被人议论,甚至有年羹尧为其洗脚的情节,他依然不解气。年羹尧也曾说过自己也是进士出身。但在胤禛这里年羹尧是没有尊严的,所以年羹尧后来轻狂我觉得也很正常,自己当奴才受的委屈自然会其他人身上讨回来,他也已经认同了这种主奴关系。年秋月就更是悲催。因此本来对胤禛还有好感,看完这部剧刻薄寡恩的形象真的挥之不去
因为很多人都是不带脑子看,以讹传讹,剧中的雍正当然不是完人。
一群跟风狗而已,和他们计较什么
历史上我不知道,原著我也没看过,但仅从剧里面来看,高福没有死在邬先生房里因为有一个邬先生从床上坐起来的场景,让李卫领旨杀年羹尧我觉着是为了让他俩见最后一面毕竟一起在王府当差过,让十四爷守陵是他确实不听话,给他干差事他也不好好干,剧里不止一次顶撞皇帝,十三爷有病不请太医是他自己每次都瞒着在不要太医啊,弘时自尽是他咎由自取说实话,坏事做尽了,还有八爷九爷也是纯纯作得慌,频繁跳脚还逼宫只抄家再用阿其那侮辱算还可以了。
女真向来心狠手辣, 努尔哈赤在东北屠杀华人搞种族灭绝, 入关后皇太极多尔衮接连屠城, 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只是比较出名的, 山西大同杀掉一半另一半被老虎吃掉, 成为真实的"鬼城". 被屠之城惨状如人间地狱, 比南京大屠杀有过之无不及,
雍大帝要坐稳江山杀几个皇亲国戚简直小儿科.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