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他俩在大学里教书的那段日子,同吃同住,一起八卦,互相帮忙,互相包庇。相亲时两人心照不宣达成默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虽然对相亲女生来说,不是美好的回忆)。虽然是民国时期的人物,我感觉以他俩的cp感可以一起拍“男生宿舍”了。其实大学里教书那几集,并不是很有趣,我个人不是很喜欢那些教师之间勾心斗角的桥段,唯一的乐趣就是看他俩的互动。相亲后赵辛楣因为东窗事发、被迫逃往重庆时,我还挺难过的。赵辛楣一走,他哥俩单纯的宿舍生活就结束了,再也看不到这哥俩有趣的互动了。接下来两集就只能整天看方鸿渐和孙柔嘉吵架了(还好只拍了两集)。真希望有人编个同人小说,专门写方鸿渐和赵辛楣的男生宿舍故事。
还有一点想不通,也可能是我看剧看小说都不够仔细。 赵辛楣其实和苏文纨家世相当,典型的养尊处优富二代。不知为何他愿意千里迢迢跑到那个大学去教书?那时候和方鸿渐一行人路上吃了那么多苦,住了那么多便宜小旅馆,搞得灰头土脸、风里来雨里去,赵辛楣居然公子哥脾气没有发作?!后来和方鸿渐一起住教师宿舍,剧中拍的是非常现实的寒酸标配集体宿舍,赵辛楣居然也不想家、毫无怨言?后来方鸿渐去香港找他,才有幸见到赵辛楣自己豪华的家。也是这个时候,方鸿渐才发现自己和赵辛楣与苏小姐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估计也因为是这个原因,赵辛楣不肯让方鸿渐夫妇住他家,而是出钱让他们住旅馆)--- 但其实方鸿渐和他们从来就不曾是一个档次,只是曾经有机会一起体验生活而已。和苏文纨认识还情有可原,因为两人当初一起在法国留学,方鸿渐是老丈人出钱让他去的。可是赵辛楣自愿和方鸿渐一起“下乡”体验生活的动机仍然不明朗,甚至我感觉他后来因为惧怕与汪太太的谣言逃到重庆去那件事也不可理喻 --- 以他的家世背景,区区这点小事还摆不平?他一个家世背景深厚的富二代,难道会怕得罪大学里那些乌合之众?
最赞回应
这就是爱?
说一下我的看法,完全是我自己看完这本书的猜测哈。老赵去那么远教书可能是因为失恋后想逃避现实、治愈内心的伤痛、离苏小姐远点吧。至于和汪太太的事情,老赵的家里想摆平肯定能做到,但毕竟汪太太是有夫之妇,那个年代又太过保守,人言可畏,即使是现代社会勾搭有夫之妇说出去也很难听,老赵的家人、母亲都是比较传统的人吧。
这就是爱?
情敌变基友哈哈哈哈哈哈
说一下我的看法,完全是我自己看完这本书的猜测哈。老赵去那么远教书可能是因为失恋后想逃避现实、治愈内心的伤痛、离苏小姐远点吧。至于和汪太太的事情,老赵的家里想摆平肯定能做到,但毕竟汪太太是有夫之妇,那个年代又太过保守,人言可畏,即使是现代社会勾搭有夫之妇说出去也很难听,老赵的家人、母亲都是比较传统的人吧。
可以读读这些年那些书写长沙临时大学,后来的西南联大的书,大概对理解当时的知识分子有更好的理解,许多清华毕业生在小县城谋官任教,更不说战时了
书里辛楣在二楼,鸿渐在一楼,还有校工照顾,感觉并不寒酸。在辛楣那受了气,鸿渐这样想为什么人人都如刺猬一样,不是他扎他一下,就是他蹭破他皮,不是原话,大致意思。
没看剧,但书中鸿渐根本没有要住辛楣家这种桥段,也没有辛楣付旅馆钱,辛楣接他们去旅馆,和鸿渐出来吃饭,提醒他尽快结婚并送上一份厚礼,鸿渐推辞,辛楣说等我结婚了就没有这种机会了,鸿渐就收下并询问他的结婚对象。电视剧就是在矮化辛楣,用那么胖的演员演,一看就是曹元朗。辛楣人高马大,一表人才,苏小姐结婚时辛楣一看曹元朗立马释然,心想居然是这么个玩意
如果辛楣真的长成那样,苏小姐嫁曹元朗就毫无冲击力,辛楣不喜欢范小姐就让人感到不适,汪太太喜欢辛楣就让人感到不解
辛楣去大学教书,一是失恋后心灰意冷。二是高松年的邀请,苏小姐没结婚时他是拒绝了的。三是他有一腔政治家的热血,他幼师算过命,自认自己一定从政,坚信苏小姐是辅助他从政的,他认为教书和政治一样,可以栽培后起之秀,从他和鸿渐去信之后两人见面的高谈阔论可知。
他离开,一是夜里他和汪太太在一起散步被校长和汪处厚撞破,二是他本身心灰意冷,眼看这些学生并不能实现他政治理想,同样可见他走之前与鸿渐的一段对话,他去找汪太太也是因为他内心的失落。所以他本身就是待不下去了,被撞破只是导火索。
推荐大家去看原著,这不是一个爱情小说,如果钱钟书先生知道这本书最有名的是“婚姻就像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出来的人想进去”。一定会气死的。作者笔风幽默且犀利,我很惊叹于那个年代的小说读起来与现在社会竞毫不过节,比如他对新闻媒体的批评,还有对其他事情的认识、批判。鸿渐从一个洋洋得意的留学生心理一步一步坍落,这整个心境和当下职业人也很相似。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