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齐坐地铁 短评
23 有用 冰红深蓝 看过 2020-04-23 11:14:37
路易·马勒最新浪潮的作品,孩子进城对抗成人世界,最终引致混乱与失序。1.超级疯癫的技法:快动作(与追逐戏结合,令人想及默片喜剧与[猫和老鼠]),跳接,高速剪辑,甩镜头,拼贴,还有各种恍若梅里爱再世的光影魔法,大变活人,时间与空间完全被路易·马勒所解构混融,破坏性同质于希蒂洛娃[雏菊]。2.一部片名有地铁片中地铁却完全缺席的电影,一如首尾回环的火车进/出站,还有那场令人想及戈达尔[周末]的全城大塞车。3.色彩的盛宴,无论霓虹灯牌还是服装布景,皆浓郁饱满。4.致敬玛丽莲·梦露和费费[甜蜜的生活]。5.单人连续入画-出画的换装似[汤姆·琼斯]变奏,弄巧成拙的台球段落契如[猜火车]。6.埃菲尔铁塔观光/摆Pose与餐厅里的打砸抢烧大乱斗令人印象深刻。7.人体模型,强吻与迷情,卡通式的扔炸弹与巨型吸铁石。(9.0/10)
18 有用 shininglove 看过 2013-03-01 15:02:55
“电影是每秒12格或8格的谎言”,时年28岁的路易·马勒大胆地尝试着丰富的镜头语言。非理性的人物角色、无逻辑而荒谬的城市,对“猫和老鼠”巧妙的戏仿。追逐、跳跃,两个基本动作,空间、时间的跳跃剪辑,皆玩转自如。初看更像是捷克人的戏耍,但细想扎齐其实才是天使爱美丽的鼻祖。
0 有用 unundercooled 看过 2012-08-22 20:05:2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Ebav4v1MI8
6 有用 墓岛GRAVELAND 看过 2017-11-18 22:10:55
《扎齐》没有舞蹈,却是一部歌舞片,剪辑师即编舞。源自卓别林或梅里爱松散,跳跃的低帧率杂耍风格进入彩色有声电影语境中。
有的时候,言语(人声)被剥离为纯粹听觉,与配乐,影像同为舞蹈提供材质。
路易马勒将新浪潮影像及其所在空间巴黎解构,并波普地重新拼贴,"含义"与讽刺的对象都是次要的
5 有用 世界的焚像. 看过 2021-01-23 14:29:35
即便放置于新浪潮作品中看也相当前卫。并且其与雅克·塔蒂的《我的舅舅》构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镜头语法构建策略。如果说雅克·塔蒂在《我的舅舅》中采取的是极端理性或曰冰冷(冷色调、机械元素、固定中全景、刻板肢体设计)的构图/运镜思维来呈现现代性社会中疏离冷漠的社会概貌。那么路易·马勒在《扎齐坐地铁》中则以一种极端感性甚至是混乱无序(手持特写、升降格、跳跃性匹配剪辑、环绕镜头、超现实情境)的极具间离特色的镜语体系完成了一次对“影像世界”中律动与空间的同频共振。所有看似混乱失衡的语法技巧均在此同频率的世界级共振中脱离其原初现实主义与物理法则的肘掣与束缚而获得完全意义上的现实正当性。一部将放飞式跳脱镜头语法以不可思议的同频共振式手段完美嵌入电影文本的典范之作。
4 有用 nightourists 看过 2011-05-26 18:50:30
路易·马勒:我所有的电影都是以纯真的丧失为主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