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部男权电影,放今天会被打倒的,片中的女性都时不时表现出一股骚劲,既没有独立之思想,也没有自由之惊魂。她们就想找到个男人,然后臣服于他的脚下。导演拍男主多用仰角显得高大,都是下楼梯,女的都上楼梯或爬下(被拎下)楼梯。家里的摆件显的很诡异,让你觉得这个家庭被诅咒了,孩子完全不可爱,女孩残疾,男孩邪恶。导演特意把空间安排的异常闭塞产生不停的压迫感。原配一身白表示圣洁,下女这个外来闯入者一身黑代表邪恶。男人都是被诱惑和引诱下身不由己失足的,女性才是万恶之源。每次男主那啥时总是一脸痛苦状,但这也不耽误他那啥呀,事没耽误,活儿全用了。我最烦这又那啥又那啥装大尾巴狼的男的,虚伪!最后,不正经的男女必须死,但导演把那个刚出生的婴儿竟然拍飞了,出生一下,然后就完全没有了,哎,您这都啥呀,最后还让服毒自尽的男主再次起身走到镜头前教育观众,色字头上一把刀,还是要回归家庭。全场笑喷。我去,这就是老马钦点的代表韩国的电影,李政宰和全度妍翻拍那个之前三观比这正。
三观不正的男权电影
> 去下女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男主角一家人的收入设计得合理吗(拖延症晚期)
为什么宁可同归于尽也不报警(comedian)
女佣为什么没死啊?(Tati)
我只是想说这是1960年版...看2010年版的回去原来的...(Donny)
一个疑问:第90分钟女儿去偷药的场景(一梦遥红尘)
最赞回应
我不这么认为 我反倒觉得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 因为韩国的女权主义发展阶段分别是1910-1945年、1945-1961年、1961-1987年、1987年至今这四个大的阶段 导演作为知识分子 作家 编剧 不会在时代洪流的方向里逆水行舟
我反倒觉得导演在影片中描述的女性形象都是好于男性形象的 首先妻子脚踩缝纫机 日以继夜做衣服赚钱 买大别墅 买大电视 学钢琴的女学生 喜欢老师敢于直接对老师表达 每次来家里都给老师的孩子们买礼物 情商也高 平时上班在工厂做女工 但业余时间想学钢琴 提高自己审美 这都代表了新时代女性有追求 下女的角色虽然表面上看是插足别人家庭 勾引别人丈夫 想通过给城里富人家男主人生孩子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但另一个层面 她是敢爱敢恨 有勇气争取自己幸福的角色
反观男主人公 却是经不起诱惑 丢掉原则 非常懦弱 遇见麻烦总是唉声叹气的想逃避 最后竟然是把处理事情的主动权交给妻子 所以片中妻子一个人除了养儿育女 还要做生意赚钱买房 还要忍辱负重处理老公闯出的桃色祸端
奉俊昊导演深受此片影响 创作了《寄生虫》我的观后感是《寄生虫》学习了《下女》同样设置在一个家庭的有限空间之内 用不同的楼层 表现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 认知误解所产生的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
当然 肯定有人会认为《寄生虫》表达的是站在资产阶级权贵阶层的立场上 用显微镜在看穷人身体里的跳蚤 寄生虫 吸血鬼
本片表现了:女权兴起、男权瓦解、贫富对立等很多社会问题
所以 不同的人 看问题深浅不一 以及角度差异 导致大家对电影有不同看法
毕竟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嘛
男主比女性角色有独立思想?
老电影终究有时代的限制性,当年又有几部女性主义的电影呢?
不知道是不是厚古薄今,两版的分对调才对
我不这么认为 我反倒觉得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 因为韩国的女权主义发展阶段分别是1910-1945年、1945-1961年、1961-1987年、1987年至今这四个大的阶段 导演作为知识分子 作家 编剧 不会在时代洪流的方向里逆水行舟
我反倒觉得导演在影片中描述的女性形象都是好于男性形象的 首先妻子脚踩缝纫机 日以继夜做衣服赚钱 买大别墅 买大电视 学钢琴的女学生 喜欢老师敢于直接对老师表达 每次来家里都给老师的孩子们买礼物 情商也高 平时上班在工厂做女工 但业余时间想学钢琴 提高自己审美 这都代表了新时代女性有追求 下女的角色虽然表面上看是插足别人家庭 勾引别人丈夫 想通过给城里富人家男主人生孩子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但另一个层面 她是敢爱敢恨 有勇气争取自己幸福的角色
反观男主人公 却是经不起诱惑 丢掉原则 非常懦弱 遇见麻烦总是唉声叹气的想逃避 最后竟然是把处理事情的主动权交给妻子 所以片中妻子一个人除了养儿育女 还要做生意赚钱买房 还要忍辱负重处理老公闯出的桃色祸端
奉俊昊导演深受此片影响 创作了《寄生虫》我的观后感是《寄生虫》学习了《下女》同样设置在一个家庭的有限空间之内 用不同的楼层 表现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 认知误解所产生的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
当然 肯定有人会认为《寄生虫》表达的是站在资产阶级权贵阶层的立场上 用显微镜在看穷人身体里的跳蚤 寄生虫 吸血鬼
本片表现了:女权兴起、男权瓦解、贫富对立等很多社会问题
所以 不同的人 看问题深浅不一 以及角度差异 导致大家对电影有不同看法
毕竟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嘛
男导演拍得片子就不要指望他有女性主义自觉了。况且具体到这部电影,导演的男性中心和对女性的恐惧与妖魔化是非常明显的,不需要给这个片子找借口。
最后一场男主人教育观众的戏我倒觉得纯粹是为了通过当年的审查(不管是制片人的审查还是韩国政府的审查,在韩国的戒严军政府时代都是异常严格)。
女性角色的塑造被同期中国大陆电影薄纱
勾引已婚男人还有理了,女人们喜欢出轨的男人吗?如果是你们的丈夫出轨了,你们也喜欢吗?
电影应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而不是把视听体验交给屁股
同期没人性的政治宣传机器人叫好?同时期大陆有什么真正描写人性善恶欲望创伤的作品?左左文科僧又来宣传早就过时的理论都不看看年代是吗?
放今天会被打倒的——被马丁斯科塞斯主持的电影基金会修复,片子当时评价一般,90年代后被韩国重新挖掘捧上第一,之后一直排在韩国电影影史第一,修复版08年戛纳放映收获好评,韩-美-法都好评的电影!
片中的女性都时不时表现出一股骚劲,既没有独立之思想,也没有自由之惊魂——电影批判的东西变成宣扬的东西,A的反面负A,电影批判性地拍了负A,现实缺乏正A所以没有直接拍正A,正常观众理解电影批判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负A现象,来表达正A的主题,楼主却看成宣传负A,就这理解水平放中学语文阅读理解都是0分。另外啥叫骚劲?请你复习上野千鹤子厌女一书中讲到女性无能力追求自己X欲的禁欲恰恰是厌女!打拳者上野千鹤子书都没往后看吗?
导演拍男主多用仰角显得高大,都是下楼梯,女的都上楼梯或爬下(被拎下)楼梯——批判性表现看不出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人家批判揭露被你当成正面宣扬?你语文阅读理解学过吗?
男人都是被诱惑和引诱下身不由己失足的,女性才是万恶之源——电影里面有力量的反派都是男性难道不是一种大男主主义?宣扬女性弱小?描写邪恶的女反派强调女性力量和对男权的复仇,不是一种女性主义?利器、消失的女人原著小说家吉莉安·弗琳一直描写女性邪恶,却用这种方法表达强有力的女性力量。
最后还让服毒自尽的男主再次起身走到镜头前教育观众,色字头上一把刀,还是要回归家庭。——那个年代韩国审查制度你没概念?不这么收尾能过审吗?
随便说两部男导演拍的女性主义觉醒电影《末路狂花》《惊世狂花》所以不要对男性导演有偏见 这也是一种性别歧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