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故事 短评
0 有用 unundercooled 看过 2011-02-15 11:28:37
http://www.56.com/u44/v_NTMwNDE0MTc.html
1 有用 眼睛瞪得像铜铃 看过 2025-04-20 17:57:06 北京
“这帮老太太,只要往家里一坐,六个月也能打了。”分局—派出所—民警—居委会,两千年“皇权不下县”的铁律被打破,集权渗入毛孔。而电影从一开始就点明了,够不上刑警才会去当民警,本质就是一群不上不下的市井公务员抱团混日子的身份认同。宁瀛对他们的态度不是否定的,但也谈不上歌颂,她在试图挖掘这群人最本能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全素人卡司的效力。他们的社会地位是种临时权力,更何况正处于严打末期。通篇都在整治疯狗,最后却被大老板骂作疯狗,破防的根本是对重典松动的恐惧。坦克那句台词,现场没多大动静,反倒电视台播报我国对美贸易反制时骚动一番,今夕是何年。
1 有用 LOVE&PEACH 看过 2025-04-21 23:52:18 北京
#15thBJIFF03。对我来说最珍贵还是留下那年那城那人。
0 有用 大奇特(Grinch) 看过 2025-04-19 17:55:34 北京
过去买过碟,这次通过北影节看到了焕然一新的4K修复版。片中角色全部由非职业演员担纲,警察角色全由在职民警出演,又有经验丰富的老警察在表演和案件处理方面把关。能够将几乎每一位主要的非专业演员调教得如此出色,实属难能可贵。故事与观众所熟悉的警察电影不同,它不依赖于复杂的情节和枪战场面,而是用平实手法再现了民警的日常生活。
5 有用 云雾敛 看过 2019-08-17 12:32:32
虽然贝托鲁奇未曾真正拍过新现实主义的电影,但作为生长在新现实主义革新故乡的人,在《末代皇帝》拍摄过程中,一定像当时的副导演宁瀛传授了不少技巧。《民警故事》在90年代颇显的独树一帜,摄影机上街、非职业演员、自然光的使用、大段街头景象的选取,为当时的北京留下了最真实的影像,从结构来讲以一件小事串联些许的案件,以此带出整个时代格局的变化,有其自身政治系统的刻板,新阶级产生带来的地位转换,外来务工人员的巧妙辩解,以及众多案件参与者的百态面孔。其中最精彩的地方还是在于宁瀛还原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标签——困境,人物的两难境地是许多新现实主义经典(罗西里尼的几部描写战争的除外)的魅力所在,这样的困境来源于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产生,以及些许温暖的留存,这使得电影的情绪空间打开到了最大,使观众沉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