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三分之二处弃观。
我简直怀疑是几千位希腊人在豆瓣和IMDB集体拉高的分值。
几乎每个场景,人物都是突兀地入镜,然后开始缓慢地移动,僵硬地仪式感地表现,然后再突兀地出境。节奏和背景一样呆滞、阴暗泥泞或淅淅沥沥。
我坚持认为,一部剧情片首先先要有起码的情节性或观赏性,才谈得上其它。
从这个角度而言,不及格。
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厌倦电影,就让他看这部片子吧。
误入,三分之二处弃观。 我简直怀疑是几千位希腊人在豆瓣和IMDB集体拉高的分值。 几乎每个场景,人物都是突兀地入镜,然后开始缓慢地移动,僵硬地仪式感地表现,然后再突兀地出境。节奏和背景一样呆滞、阴暗泥泞或淅淅沥沥。 我坚持认为,一部剧情片首先先要有起码的情节性或观赏性,才谈得上其它。 从这个角度而言,不及格。 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厌倦电影,就让他看这部片子吧。 |
一个疑惑:双胞胎兄弟战场相遇时说母亲死了,结局...(计算机实验楼)
求舞会歌名!(人行必)
最喜欢一段台词(女主的呓语)(MaiRegen)
看完比较疑惑的几个点(麒麟象)
谁有中字版,跪求了(灰色轨迹)
最赞回应
这是艺术片,不要拿商业片来要求它
不不不,这部片子镜头可美了
这片的镜头算不上美,安哲的镜头抛开强加的调度后本身都不美,甚至在技术上是非常多失误的。
很喜欢看文艺片,可这部电影诗意的让人有点难啃了,上不上下不下,要不然就不要讲故事只是意识流,要不然就好好说话好好演,看得有点难受。看来还是阿莫多瓦更适合我了,起码他会讲故事,该温柔的时候温柔,该奇情的时候奇情,色彩明艳而动人。
我要疯了,这么高的分原以为会再受一次电影的心灵洗礼,差点没看崩溃。两个小时四十分钟,似乎完全够时间炫技、写意、长镜头和抒发导演对自己民族悲怆命运的感慨,但更够时间好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难道引人入胜的情节与艺术是天敌?各种假隐喻,假矫情多到让人生厌,浓烈热情的南欧整的就没见过太阳,导演似乎拿捏住了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
人物只是符号,面目不清、个性不明。
不不不,这部片子镜头可美了
文艺片
这片的镜头算不上美,安哲的镜头抛开强加的调度后本身都不美,甚至在技术上是非常多失误的。
这是艺术片,不要拿商业片来要求它
这电影重要的是画面,是意境,不是情节,银熊奖最佳影片提名,你想看剧情片去看别的
很喜欢看文艺片,可这部电影诗意的让人有点难啃了,上不上下不下,要不然就不要讲故事只是意识流,要不然就好好说话好好演,看得有点难受。看来还是阿莫多瓦更适合我了,起码他会讲故事,该温柔的时候温柔,该奇情的时候奇情,色彩明艳而动人。
我要疯了,这么高的分原以为会再受一次电影的心灵洗礼,差点没看崩溃。两个小时四十分钟,似乎完全够时间炫技、写意、长镜头和抒发导演对自己民族悲怆命运的感慨,但更够时间好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难道引人入胜的情节与艺术是天敌?各种假隐喻,假矫情多到让人生厌,浓烈热情的南欧整的就没见过太阳,导演似乎拿捏住了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
同感!
楼上有人说的很对,这不是一部合格的剧情片,但这的确是合格的艺术作品,有些人就是喜欢看画面,看意境,但只有画面和意境并不能称之为电影,只能称之为图画,我承认这很文艺,但我不承认这是一部合格的电影,很奇怪的是如果是我不喜欢导演的风格的话,但我又非常喜欢雾中风景,果然人们只能看到已然存在于自己内心的东西吗
但就画面而言,我认为比它早了近60年的《小城之春》更美,故事性却比它高了不知多少。
导演的“永恒和一日”这文艺意识流我也实在是欣赏不来,但导演的这种风格无疑是受到文艺青年们喜爱的,或许是我不是文艺青年的原因吧,我还是认为一部电影最重要的还是讲好一个故事,至于画面镜头,音效特效,服装造型场景等等这些都应该是服务于主体故事的,而有许多“电影”反倒是喧宾夺主了,一味追求“美和意境”,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不能同意更多。电影不是严肃艺术,形式大于内容只会让这个离我们最近的大众艺术显得苍白。人们去电影院不是接受教育的,需要用亲切和平和的方式让人感到满足,正如无法强迫一个人目不转睛的两个小时观赏一幅画作一样,人们喜欢电影是因为它让我们的生命得到了三倍的延伸,是它给予我们在情绪上的一切变化,而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自我陶醉。
小说与电影是带有记述性的艺术形式,这是它们有别于音乐和诗歌的特质之一。其它元素均附丽于此,旨在津津有味而有弦外之音。关键是,不可本末倒置,成为反美学的载体与样本。
愿闻其详
我们老师在给我们看的时候,我睡着了
那看来你不是文艺青年啊
我本来就不是吧,我就是高中加编导这个专业
真的是我从学编导以来看的电影,最无聊的之一了,最无聊的一部是大象,这部在我心里第二无聊
但是看完就会觉得很难受悲凉,即使我中途睡着了。
大象是大象席地而坐那个大象吗,还是其他什么的大象,一般不看国产片,不过有听说很无聊,不知道是真是假
不是国产,名字就是大象,讲述的就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枪击案,我在抖音刷刷到有人在讲这部片子最近
安哲的电影当看话剧就行了
哈哈,人与人的情感真的并不想通。大象和西奥的一些片子都是十五年前看过的,但是脑海里时不时会闪现很多记忆犹新的镜头,进而再此感受到片子要表达的情感,也许这就是这类影片的独到之处吧
镜头语言太多,看一遍看不懂,没耐心就看不下去了,很正常,我是看完一遍后,去看解说然后再回来看一遍
hh我也睡着了 还有塔可夫斯基的潜行者 很容易看困..
这可不是文艺片,是艺术片
看了,更爱电影了。
其实喜欢不喜欢都是主观的,比起流量肥皂剧,刷分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计了。
大可不必怀疑热爱安哲的人们有真诚的心。
可是我因为这部片更爱电影了。安哲的电影中抽象的历史指涉和无比巨大的创痛感是故事所无法承载的,唯有长镜头才能安置。
因为它我更爱其它电影了。
电影的剧情再完整,也无法弥合自己内心的碎片和凌乱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