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电影
搜索:
  • 影讯&购票
  • 选电影
  • 选剧集
  • 排行榜
  • 影评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为什么战后的德国反思比较彻底,而日本却总是跃跃欲...

joy在猎户星座 2023-07-02 14:28:52 四川
"标题:"为什么战后的德国反思比较彻底,而日本却总是跃跃欲试,想卷土重来?有没有这方面的书籍推荐下?

求推荐书籍或纪录片!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最赞回应

    木糖醇
    2023-07-25 09:53:32 木糖醇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因为德国得到了清算,而日本没有。

    赞(16) 来自 豆瓣App
    >
    joy在猎户星座
    2023-07-27 21:44:11 joy在猎户星座 (跟着电影变美)
    因为德国得到了清算,而日本没有。
    因为德国得到了清算,而日本没有。
    木糖醇

    确实!日本没有是因为美国袒护吧?

    赞(4) 来自 豆瓣App
    >
    木糖醇
    2023-08-13 19:50:55 木糖醇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确实!日本没有是因为美国袒护吧?
    确实!日本没有是因为美国袒护吧?
    joy在猎户星座

    可以这么说。

    赞(3) 来自 豆瓣App
    >
    heima624
    2025-01-27 09:50:05 heima624 (无悲无喜,自在安乐。)

    德国没有后来以讹传讹的那样反省,推荐《缄默的迷宫》。德国的所谓反思和忏悔,大概是195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而美国对日本的策略,也是在反复博弈之后,由审判裕仁而折衷为保留天皇,但从政体、体制和文化上全面改变日本。比如,之前天皇是不会经常出皇宫的,就算出行,所经之处民众必须背对天皇跪下。麦克阿瑟硬是把这个规矩给废了,要求天皇必须定期出行视察民情,民众不得背对天皇不得下跪。这就破除了日本传统文化中对天皇的“神性”塑造,让民众慢慢明白原来天皇也是普通人。由此,崇拜皇权崇拜权力崇拜权贵的民族心理就逐渐消弱了。
    可以说日本战后的改变是从内在上的脱变,可能没有那么多形式上表面上的“忏悔”和“道歉”(其实也有但不宣传了),这个也是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但经过战后2、30年的改造,整个日本族群大体上已经变得温和很多。
    而德国其实本质上没有什么改变。战后十年压根就没有悔意,而是将罪行和罪人都精心掩盖,若不是有良知的组织和个人不懈努力,德国才不会表达歉意呢。虽然德国后来做了很多道歉的行为,但骨子里却依然没有放弃称霸欧洲的宏愿。只是不是再通过暴力,而是联俄做大,凭借欧盟与英法博弈。欧洲现在这个死样子,跟德国的死性不改有很大关系。

    赞(3)
    >
木糖醇
2023-07-25 09:53:32 木糖醇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因为德国得到了清算,而日本没有。

赞(16) 来自 豆瓣App
>
joy在猎户星座
2023-07-27 21:44:11 joy在猎户星座 (跟着电影变美)
因为德国得到了清算,而日本没有。
因为德国得到了清算,而日本没有。
木糖醇

确实!日本没有是因为美国袒护吧?

赞(4) 来自 豆瓣App
>
木糖醇
2023-08-13 19:50:55 木糖醇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确实!日本没有是因为美国袒护吧?
确实!日本没有是因为美国袒护吧?
joy在猎户星座

可以这么说。

赞(3) 来自 豆瓣App
>
南来北往
2024-07-22 22:19:33 南来北往

第一,美国要留着日本在东亚牵制苏联中国,不愿意彻底清算。反正他们东京大火加两颗原子弹已经报了仇了。第二,中国当时太弱小,蒋政府既没有实力也没有意愿彻底清算日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西方彻底破裂,日本成了美国打朝鲜战争的后勤基地,我们失去了清算日本的机会。改开以来又要利用外资,日本是当时第一外资,怎么清算呢?只能留待将来了,我坚信会清算的,君不见这几年日本都快被我们吓傻了。

赞(1) 来自 豆瓣App
>
南来北往
2024-07-22 22:24:45 南来北往

其实二战对德清算主要是思想上和军事阉割。割地赔款还没有一战狠,当然这也是吸取了凡尔赛条约的教训。二战后雅尔塔体系苏美各占一半德国,清算德国成了美苏英法共同意愿,当然彻底。历史也很讽刺,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没有拿下的欧洲市场,在和平年代通过欧盟拿下了,实在让人感慨打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赞(1) 来自 豆瓣App
>
joy在猎户星座
2024-07-23 17:08:08 joy在猎户星座 (跟着电影变美)
第一,美国要留着日本在东亚牵制苏联中国,不愿意彻底清算。反正他们东京大火加两颗原子弹已经报
第一,美国要留着日本在东亚牵制苏联中国,不愿意彻底清算。反正他们东京大火加两颗原子弹已经报了仇了。第二,中国当时太弱小,蒋政府既没有实力也没有意愿彻底清算日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西方彻底破裂,日本成了美国打朝鲜战争的后勤基地,我们失去了清算日本的机会。改开以来又要利用外资,日本是当时第一外资,怎么清算呢?只能留待将来了,我坚信会清算的,君不见这几年日本都快被我们吓傻了。
... 南来北往

有道理

赞(1) 来自 豆瓣App
>
玲珑湾3号
2024-09-25 01:42:56 玲珑湾3号

伟人会见田中时候表过态的:不用日本赔偿,过去的事情一笔勾销!

赞 来自 豆瓣App
>
heima624
2025-01-27 09:50:05 heima624 (无悲无喜,自在安乐。)

德国没有后来以讹传讹的那样反省,推荐《缄默的迷宫》。德国的所谓反思和忏悔,大概是195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而美国对日本的策略,也是在反复博弈之后,由审判裕仁而折衷为保留天皇,但从政体、体制和文化上全面改变日本。比如,之前天皇是不会经常出皇宫的,就算出行,所经之处民众必须背对天皇跪下。麦克阿瑟硬是把这个规矩给废了,要求天皇必须定期出行视察民情,民众不得背对天皇不得下跪。这就破除了日本传统文化中对天皇的“神性”塑造,让民众慢慢明白原来天皇也是普通人。由此,崇拜皇权崇拜权力崇拜权贵的民族心理就逐渐消弱了。
可以说日本战后的改变是从内在上的脱变,可能没有那么多形式上表面上的“忏悔”和“道歉”(其实也有但不宣传了),这个也是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但经过战后2、30年的改造,整个日本族群大体上已经变得温和很多。
而德国其实本质上没有什么改变。战后十年压根就没有悔意,而是将罪行和罪人都精心掩盖,若不是有良知的组织和个人不懈努力,德国才不会表达歉意呢。虽然德国后来做了很多道歉的行为,但骨子里却依然没有放弃称霸欧洲的宏愿。只是不是再通过暴力,而是联俄做大,凭借欧盟与英法博弈。欧洲现在这个死样子,跟德国的死性不改有很大关系。

赞(3)
>
joy在猎户星座
2025-01-27 14:32:32 joy在猎户星座 (跟着电影变美)
德国没有后来以讹传讹的那样反省,推荐《缄默的迷宫》。德国的所谓反思和忏悔,大概是1950年代后
德国没有后来以讹传讹的那样反省,推荐《缄默的迷宫》。德国的所谓反思和忏悔,大概是195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而美国对日本的策略,也是在反复博弈之后,由审判裕仁而折衷为保留天皇,但从政体、体制和文化上全面改变日本。比如,之前天皇是不会经常出皇宫的,就算出行,所经之处民众必须背对天皇跪下。麦克阿瑟硬是把这个规矩给废了,要求天皇必须定期出行视察民情,民众不得背对天皇不得下跪。这就破除了日本传统文化中对天皇的“神性”塑造,让民众慢慢明白原来天皇也是普通人。由此,崇拜皇权崇拜权力崇拜权贵的民族心理就逐渐消弱了。 可以说日本战后的改变是从内在上的脱变,可能没有那么多形式上表面上的“忏悔”和“道歉”(其实也有但不宣传了),这个也是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但经过战后2、30年的改造,整个日本族群大体上已经变得温和很多。 而德国其实本质上没有什么改变。战后十年压根就没有悔意,而是将罪行和罪人都精心掩盖,若不是有良知的组织和个人不懈努力,德国才不会表达歉意呢。虽然德国后来做了很多道歉的行为,但骨子里却依然没有放弃称霸欧洲的宏愿。只是不是再通过暴力,而是联俄做大,凭借欧盟与英法博弈。欧洲现在这个死样子,跟德国的死性不改有很大关系。
... heima624

日本的首相还天天参拜巾帼神社了 哪里忏悔了b

赞 来自 豆瓣App
>
木糖醇
2025-02-03 15:46:21 木糖醇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日本的首相还天天参拜巾帼神社了 哪里忏悔了b
日本的首相还天天参拜巾帼神社了 哪里忏悔了b
joy在猎户星座

日本那是右翼上台了,上个世纪日本很左的

赞(1) 来自 豆瓣App
>

> 我来回应

> 去帝国的毁灭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我有加长版(佛系青年)

为什么最后秘书可以牵着孩子手大摇大摆从苏军中穿过?(玛琳·黛德丽)

关于特劳德尔·荣格(Traudl Junge)的不实传闻,...(大丈夫易小川)

元首抖手那习惯(沛公)

最后没死的那个秘书,她的话是要表达个什么意思(石沉溪)

“权力是人民给的”,所以拿了就不还?(黑眉白眼)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