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片,上到穆赫兰道下到生死停留,包括蝴蝶效应、memento之类。看完影片之后要不然就是觉得自己看懂了豁然开朗,要不然就是看不懂堵得慌,看了影评豁然开朗。
但是donnie darko,觉得看得时候似懂非懂,觉得情节基本看懂了,但是就是有一点部分堵得狠不舒服。看了影评,没有豁然开朗,反而更加不舒服——他妈的原来我之所以堵得慌不是因为我笨看不懂,而是因为导演太扯淡扯到十万八千里废话我看不懂啊!我看懂了才是跳跃性思维过度的半仙。
一部情节相当生活,相当正常的情感片,最后的密码居然是超级宇宙世界拯救之类的故弄玄虚,让人大跌眼镜,吐血不已。导演非要这样编么?大道理用大故事去编比较好,还是不要在一个正常的故事中加上夸张的密码比较好。
实在是故弄玄虚到不靠谱的地步了。
一句话。这片给我的感觉就相当于达芬奇画最后的晚餐的同时附了一本附件——达芬奇密码,这他妈的必要嘛?!
觉得这片不靠谱,导演太故弄玄虚了
|
> 去死亡幻觉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换一个角度理解影片(个人向)(草草快来喝牛奶)
吓人吗朋友们?老师要求看(ehsilql)
这是神作(彷徨~之刃)
最后放美国国歌是想表达什么?(276088996649)
我们是不是正在一个支线宇宙之中(绿茵钻石)
最赞回应
之所以说它差是因为它把一堆非常庞大的东西用一个根本两码事的温情故事做表现,根本是乱拼结构
我也可以写一个网络小说,用小学生的语言写一个还算温馨的恋爱故事,有些地方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我在我的网站上告诉大家那些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地方实际上是探讨了量子力学波函数坍塌过程和柏拉图哲学、海德格尔时间观的关系,展现了一个人作为存在同存在之所以存在之终极奥义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对集权社会表示了很巧妙的不满。
您觉得靠谱么
让人主动去看第2遍的片子在第1遍播放时就应该给观众所触动,
而在这个宝贵休息日,从下载到观看,查影评花去我6个小时之后,
我仍然没弄懂它说求的是什么意思,
不同意某人说的影片要表达的信息量大,
所以在片中隐喻太多情节并不妨碍其成为一部好片,
那样的导演应该去写书.
顺便感叹下也许是被IMDB影响了的豆瓣评分,
大家不是都给了高分么?
为什么貌似到现在都没几个明白人呢?
哥们是被无所谓的迷了眼了,
只可惜我那不充足的睡眠.
很优秀的一部片子,至于为什么楼主和楼上的几位朋友要如此贬低我就有些不理解了。
影片中的科幻情节根本就是个表象而已,真正想表述揭示的是生活的本质。如同《STAY(停留)》里伊万.麦克格雷格和娜奥米瓦茨所说的那句关于影片精神的台词:“生活中有太多难以割舍的美好了!”一样,《死亡幻觉》也是在探讨生活。但不同的仅在于《停留》是导演通过镜头让演员说话,而《死亡幻觉》是通过演员和剧本道出导演的心曲。
看不懂的话别乱扣帽子,更不该口吐秽语。
以下是我转载的一篇很精彩的影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真正的电影爱好者能够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这部影片。
不过希望大家能在看完影片后再看,因为透露了许多内幕和剧情。
最后重申一遍,《死亡幻觉》绝对是部优秀的片子,在好莱坞如此的小制作能有这般水准实属不易,导演更是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菜鸟,不是斯皮尔伯格。
(以下为转载)
奥逊·威尔斯拍《公民凯恩》的时候25岁,理查德·凯利拍《死亡幻觉》的时候也是25岁。一个导演的处女作就拍成这样,简直让人嫉妒。理查德·凯利说他刚从南加州大学电影系毕业的时候就构思了这个剧本。之后的一年半就一直在四处碰壁,要么是剧本不过关,要么是没人相信一个从未拍过片子的大学生。直到有一天剧本流落到了德鲁·巴里摩尔的手里。在《霹雳娇娃》的片花放映会上,凯利问巴里摩尔愿不愿意演个角色,巴利摩尔说,行啊,只要你让我当制片。于是,2000年夏天,片子开拍了。预算450万。在2001年的圣诞斯电影节上首映,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不过由于911事件推迟了放映,而且仅限于全国58家影院。不久之后20世纪福克斯发行了DVD。目前在IMDB上得到8.3的高分,可惜只有不到万人投票,名列第91。
《死亡幻觉》这个译名容易让人误解,好像一切都可以用最后的“恍然大悟”(诸如梦啊濒死体验阿什么的)虚晃过去,这就降到《香草天空》的水平了。很多人又把它跟《穆赫兰道》比,复杂倒是复杂了,不过《穆赫兰道》未免过于故弄玄虚。虽然理查德·凯利非常崇拜大卫·林奇,而且说相形之下,他的《死亡幻觉》就跟《小鹿斑比》似的。
这片子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的诗意(虽然这年头说“诗意”显得很操蛋)。“诗意”的意思就是它很抒情,就是悲剧底子上的一点亮色。一个高中生,16岁,冥冥中被卷入另一个世界,像《爱丽斯梦游仙境》一样,在一个让人心碎的“Mad World”里体验存在的意义和爱的温暖。最后,一切回到从前,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天灾人祸,世界如常。
我看着看着就想起另一个片子,《幽灵世界》。主人公都是古里古怪的,也没什么朋友,在家长和老师眼中都是“问题少年”,但突然就出现了一个人,爱上他/她了。《美国丽人》也是这样,一个中产阶级小镇,男生总是不说话,拿着DV拍来拍去,晚上还拿望远镜偷窥。有一天他对女孩说“让你看看我拍过的最美的东西”,电视打开,竟是一个在风中飘来荡去的塑料袋。《死亡幻觉》里,Gretchen问Donnie:“你怎么总是怪怪的。”Donnie说:“哦,对不起。”Gretchen就说:“这是夸你呐”。于是两个人就在一起了。这种命定的相遇,《暗恋桃花源》里的江滨流说:他们一定要相遇,如果在昆明不能相遇,在上海也要相遇,在上海不能相遇,在海外也一定会相遇。他们要是不能相遇那是不可思议的。好像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他们的相遇而准备好了似的。然而遗憾的是,Gretchen在那个命定的世界里死掉了,为了让她在另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中继续活着,Donnie也只好死掉了。
所谓“时间不逝,圆圈不圆”,世界在哪一秒发生差错,谁都不知道,只不过在第二个一秒,有个女孩还恍惚记得一桩爱情的发生。
《幽灵世界》里有个老头,每天都坐在街头的同一把椅子上,从早到晚,日复一日。有一天女孩对他说:你等什么呢?。老头说我等车。女孩说班车早就改线啦。然而故事结尾的时候,竟然真的有一辆班车出现了,而且就停在老头身旁。老头沉默着上了车,离开了小镇。《死亡幻觉》里有个老太太,101岁了,一头蓬乱的银发,当过修女,后来抛弃上帝写了一本《时空旅行奥义书》。老太太每天都走到马路对面,打开信箱的铁盒子查信。可是铁盒子永远是空的。直到有一天,Donnie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我希望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我还能吐纳呼吸,因为还有那么多事情铺展在我面前。”
时间不重要,等待才重要。只要相信,奇迹就会出现。似乎只有老人懂得这个道理。
片子里有个教文学的女老师,德鲁·巴利摩尔演的(她的Flower Production是本片的主要制片方),上课的时候教学生们Graham Greene的一篇小说《The Destructors》,讲的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对一个老人住的房子搞破坏的故事。老师问Donnie这故事是什么意思啊?Donnie说:“Maybe they wanted to see what happend if they tear the world apart,to make things change.”我当场被这句台词击中,这简直是人与“存在”抗争的真正悲剧性秘密: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我要毁灭一切,改变这个世界。
片子里还有一个道貌岸然的“精神牧师”Jim。他就像《木兰花》里的汤姆·克鲁斯一样,不断的在电视里和讲台上蹦蹦跳跳,为他那一整套雄辩的价值体系布道,一大批追随者视他为净化灵魂的精神领袖。这些信徒如同《梦之安魂曲》里爱上电视的老妈妈,无可拯救,无所依托,绝对虔诚,疯狂信教,直到一把火烧出一个儿童色情工厂。就像杨德昌说的,这个时代,没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得你去告诉他要什么。80年代美国重提所谓“家庭价值”,因为信仰崩溃。其实放到今天,哪都一样。
为什么把故事放到80年代,导演说一是因为他那会正好青春期(88年的时候13岁),二是关于80年代的怀旧作品太少了。70年代不记事,90年代又信息爆炸,2000年人们都相信世界是假的,等待《骇客》第二集摧毁虚拟帝国。只有80年代的斯皮尔伯格、赞米基斯和詹姆斯·卡梅隆对他影响最大。于是就选了很多80年代的歌,比如Tears for Fears的,而且都很便宜,因为乐队早就解散了,彼此骂娘。
中国观众听人家80年代的怀旧歌曲,可能就跟法国人听《站台》里的《火车向着韶山跑》似的,知道是什么“功能”,但肯定泛不起乡愁。不过是真好听,尤其是片尾忧伤弥漫的《Mad World》,仿佛真的让观众和片中所有的生者一起,为失去的爱哭泣,为我们的罪忏悔。
除了音乐,还有关于电影的引文。80年代的美国大片我们都看过。首先是赞米基斯的《回到未来2》,本片借了一点点“平行宇宙”的概念;其次是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月下单车那一段;再次是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渊》,借了一点点“水蛇”的特效造型。最经典的是:Donnie和Gretchen去看夜场电影,萨姆·雷米的《人玩鬼》(The Evil Dead)。诺大的电影院里只有他们两个人,Gretchen靠着椅背睡着了。银幕上黎明降临,旭日初升。悲怆的咏叹调响起,太阳幻为钟表,画面扭曲,光芒万丈,竟是开了一道时空之门,这一场景简直让我目瞪口呆,只觉眼前所见是一出为冥冥宇宙上演的希腊悲剧(《人玩鬼》系列中有本“死亡之书”,记载了召唤邪魔的魔法,跟本片有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Donnie走出电影院,门口的霓虹灯牌上竟是《基督的最后诱惑》。大家都知道,在《基督》一片里,就在耶稣被罗马人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发生了幻觉,并在幻觉中得救,结婚生子,直至垂垂老矣。在他行将就木时,犹大来了,指责他的背叛行径,此时他才幡然悔悟,并且发现自己仍在十字架上。可见两片不仅在结构上近似,而且Donnie简直就是80年代的再生耶稣。另外,弗兰克这个“想象中的朋友”明显是受了《闪灵》的启发(导演本人声称他最喜欢的恐怖片就是《闪灵》,最喜欢的电影则是《2001太空漫游》),至于为什么把弗兰克设计成“兔人”的角色,好多人说是向《迷离世界》(Harvey,詹姆斯·斯图尔特1952年主演的一部幻想喜剧片)致敬。但导演本人那会还没看过《Harvey》,他的理由是:他知道弗兰克最后要在万圣节的狂欢派对上盛装出现,而且兔子生性温和善良,套在人身上反而透出一股邪气,就是反讽了。
回楼上的朋友,这部电影本来就只是青春感伤片,我从来没有想将其标榜到任何一种特殊的高度或者神化它。
电影或者说导演主要想表达是青少年纯净心灵对社会扭曲现状的不满和压抑,借用了一种超现实主义来表达而已。
这部片子从一开始就不是以科幻片的角度来定位的,你在看之前应该要有这个前提认识。
至于你说乱拼结构。不否认有的地方的确有些“堵塞”,我也是自我安慰似的接受了一些观点。但是考虑到导演的年纪和拍摄经验,这已经是很难得了。说不定未来本片导演理查德·凯利会成为下一个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也未可知。
看电影还是抱颗平常心吧,即使不喜欢,也没必要动不动就大骂“垃圾”,“差得一塌糊涂”这样的话。
很多时候,导致这种情绪的,并不真是影片本身,而是你个人的一贯负面情绪。
最后,我想你没看我写的影评和转载的那篇文章。不然不至于还这么激烈地抨击这部影片。
试想你这样急躁冲动的人,能耐着性子把这部90分钟长的影片看完已经很难得了,更何况说它好?
蝴蝶效应起码能够自圆其说
这片子就套个自己都不说清楚的科幻外壳的青春片
即使是青春片 我也觉得拍的够烂
青春期的叛逆心里?
同学间的一见钟情?
面对陈腐教育体制的奋起反抗?
古怪同学的内心世界?
kao 上面的同学好这口的话 不用找那些青春电影
现在的主流美剧完全满足的了了 而且讲的比这好多了
至于科幻外壳 不在于你再天马行空的设定
关键你要能自圆其说啊 拍出来漏洞百出
压根搞不懂
这不是烂片是什么
同感~要是把这片子归到蝴蝶效应那类里头肯定就是个垃圾片~
要是把他归到死亡诗社那类里头呢~讨论下子青春,感性,存在之类无聊话题的。。。又多了个科幻的尾巴~
总的来说,看前头2/3都不错~小杰克演的也好~但是评分5星的就太多了~我觉得最多4星,其中有3星是给几个演员的~~
400多个5星和400多个4星
大家都觉得这片子很靠谱啊
自己看不懂的不要乱叫垃圾片
还有真正知道那里好看的人决不是冲着jake去的
我不想否认导演的才能,也不想否认演员的演技。如果单从这两方面看,这个片子并非我定义中的烂片。
但是,我看不懂,而且我相信我不是少数几个会这么说的人。如果硬要说这个片子有多么多么的好看,我真的不敢苟同。
ls你看不懂觉得不好看不打紧,个人喜好罢了,但请你不要怀疑大家的智商
很优秀的一部片子,至于为什么楼主和楼上的几位朋友要如此贬低我就有些不理解了。
影片中的科幻情节根本就是个表象而已,真正想表述揭示的是生活的本质。如同《STAY(停留)》里伊万.麦克格雷格和娜奥米瓦茨所说的那句关于影片精神的台词:“生活中有太多难以割舍的美好了!”一样,《死亡幻觉》也是在探讨生活。但不同的仅在于《停留》是导演通过镜头让演员说话,而《死亡幻觉》是通过演员和剧本道出导演的心曲。
看不懂的话别乱扣帽子,更不该口吐秽语。
以下是我转载的一篇很精彩的影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真正的电影爱好者能够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这部影片。
不过希望大家能在看完影片后再看,因为透露了许多内幕和剧情。
最后重申一遍,《死亡幻觉》绝对是部优秀的片子,在好莱坞如此的小制作能有这般水准实属不易,导演更是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菜鸟,不是斯皮尔伯格。
(以下为转载)
奥逊·威尔斯拍《公民凯恩》的时候25岁,理查德·凯利拍《死亡幻觉》的时候也是25岁。一个导演的处女作就拍成这样,简直让人嫉妒。理查德·凯利说他刚从南加州大学电影系毕业的时候就构思了这个剧本。之后的一年半就一直在四处碰壁,要么是剧本不过关,要么是没人相信一个从未拍过片子的大学生。直到有一天剧本流落到了德鲁·巴里摩尔的手里。在《霹雳娇娃》的片花放映会上,凯利问巴里摩尔愿不愿意演个角色,巴利摩尔说,行啊,只要你让我当制片。于是,2000年夏天,片子开拍了。预算450万。在2001年的圣诞斯电影节上首映,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不过由于911事件推迟了放映,而且仅限于全国58家影院。不久之后20世纪福克斯发行了DVD。目前在IMDB上得到8.3的高分,可惜只有不到万人投票,名列第91。
《死亡幻觉》这个译名容易让人误解,好像一切都可以用最后的“恍然大悟”(诸如梦啊濒死体验阿什么的)虚晃过去,这就降到《香草天空》的水平了。很多人又把它跟《穆赫兰道》比,复杂倒是复杂了,不过《穆赫兰道》未免过于故弄玄虚。虽然理查德·凯利非常崇拜大卫·林奇,而且说相形之下,他的《死亡幻觉》就跟《小鹿斑比》似的。
这片子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的诗意(虽然这年头说“诗意”显得很操蛋)。“诗意”的意思就是它很抒情,就是悲剧底子上的一点亮色。一个高中生,16岁,冥冥中被卷入另一个世界,像《爱丽斯梦游仙境》一样,在一个让人心碎的“Mad World”里体验存在的意义和爱的温暖。最后,一切回到从前,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天灾人祸,世界如常。
我看着看着就想起另一个片子,《幽灵世界》。主人公都是古里古怪的,也没什么朋友,在家长和老师眼中都是“问题少年”,但突然就出现了一个人,爱上他/她了。《美国丽人》也是这样,一个中产阶级小镇,男生总是不说话,拿着DV拍来拍去,晚上还拿望远镜偷窥。有一天他对女孩说“让你看看我拍过的最美的东西”,电视打开,竟是一个在风中飘来荡去的塑料袋。《死亡幻觉》里,Gretchen问Donnie:“你怎么总是怪怪的。”Donnie说:“哦,对不起。”Gretchen就说:“这是夸你呐”。于是两个人就在一起了。这种命定的相遇,《暗恋桃花源》里的江滨流说:他们一定要相遇,如果在昆明不能相遇,在上海也要相遇,在上海不能相遇,在海外也一定会相遇。他们要是不能相遇那是不可思议的。好像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他们的相遇而准备好了似的。然而遗憾的是,Gretchen在那个命定的世界里死掉了,为了让她在另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中继续活着,Donnie也只好死掉了。
所谓“时间不逝,圆圈不圆”,世界在哪一秒发生差错,谁都不知道,只不过在第二个一秒,有个女孩还恍惚记得一桩爱情的发生。
《幽灵世界》里有个老头,每天都坐在街头的同一把椅子上,从早到晚,日复一日。有一天女孩对他说:你等什么呢?。老头说我等车。女孩说班车早就改线啦。然而故事结尾的时候,竟然真的有一辆班车出现了,而且就停在老头身旁。老头沉默着上了车,离开了小镇。《死亡幻觉》里有个老太太,101岁了,一头蓬乱的银发,当过修女,后来抛弃上帝写了一本《时空旅行奥义书》。老太太每天都走到马路对面,打开信箱的铁盒子查信。可是铁盒子永远是空的。直到有一天,Donnie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我希望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我还能吐纳呼吸,因为还有那么多事情铺展在我面前。”
时间不重要,等待才重要。只要相信,奇迹就会出现。似乎只有老人懂得这个道理。
片子里有个教文学的女老师,德鲁·巴利摩尔演的(她的Flower Production是本片的主要制片方),上课的时候教学生们Graham Greene的一篇小说《The Destructors》,讲的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对一个老人住的房子搞破坏的故事。老师问Donnie这故事是什么意思啊?Donnie说:“Maybe they wanted to see what happend if they tear the world apart,to make things change.”我当场被这句台词击中,这简直是人与“存在”抗争的真正悲剧性秘密: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我要毁灭一切,改变这个世界。
片子里还有一个道貌岸然的“精神牧师”Jim。他就像《木兰花》里的汤姆·克鲁斯一样,不断的在电视里和讲台上蹦蹦跳跳,为他那一整套雄辩的价值体系布道,一大批追随者视他为净化灵魂的精神领袖。这些信徒如同《梦之安魂曲》里爱上电视的老妈妈,无可拯救,无所依托,绝对虔诚,疯狂信教,直到一把火烧出一个儿童色情工厂。就像杨德昌说的,这个时代,没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得你去告诉他要什么。80年代美国重提所谓“家庭价值”,因为信仰崩溃。其实放到今天,哪都一样。
为什么把故事放到80年代,导演说一是因为他那会正好青春期(88年的时候13岁),二是关于80年代的怀旧作品太少了。70年代不记事,90年代又信息爆炸,2000年人们都相信世界是假的,等待《骇客》第二集摧毁虚拟帝国。只有80年代的斯皮尔伯格、赞米基斯和詹姆斯·卡梅隆对他影响最大。于是就选了很多80年代的歌,比如Tears for Fears的,而且都很便宜,因为乐队早就解散了,彼此骂娘。
中国观众听人家80年代的怀旧歌曲,可能就跟法国人听《站台》里的《火车向着韶山跑》似的,知道是什么“功能”,但肯定泛不起乡愁。不过是真好听,尤其是片尾忧伤弥漫的《Mad World》,仿佛真的让观众和片中所有的生者一起,为失去的爱哭泣,为我们的罪忏悔。
除了音乐,还有关于电影的引文。80年代的美国大片我们都看过。首先是赞米基斯的《回到未来2》,本片借了一点点“平行宇宙”的概念;其次是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月下单车那一段;再次是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渊》,借了一点点“水蛇”的特效造型。最经典的是:Donnie和Gretchen去看夜场电影,萨姆·雷米的《人玩鬼》(The Evil Dead)。诺大的电影院里只有他们两个人,Gretchen靠着椅背睡着了。银幕上黎明降临,旭日初升。悲怆的咏叹调响起,太阳幻为钟表,画面扭曲,光芒万丈,竟是开了一道时空之门,这一场景简直让我目瞪口呆,只觉眼前所见是一出为冥冥宇宙上演的希腊悲剧(《人玩鬼》系列中有本“死亡之书”,记载了召唤邪魔的魔法,跟本片有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Donnie走出电影院,门口的霓虹灯牌上竟是《基督的最后诱惑》。大家都知道,在《基督》一片里,就在耶稣被罗马人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发生了幻觉,并在幻觉中得救,结婚生子,直至垂垂老矣。在他行将就木时,犹大来了,指责他的背叛行径,此时他才幡然悔悟,并且发现自己仍在十字架上。可见两片不仅在结构上近似,而且Donnie简直就是80年代的再生耶稣。另外,弗兰克这个“想象中的朋友”明显是受了《闪灵》的启发(导演本人声称他最喜欢的恐怖片就是《闪灵》,最喜欢的电影则是《2001太空漫游》),至于为什么把弗兰克设计成“兔人”的角色,好多人说是向《迷离世界》(Harvey,詹姆斯·斯图尔特1952年主演的一部幻想喜剧片)致敬。但导演本人那会还没看过《Harvey》,他的理由是:他知道弗兰克最后要在万圣节的狂欢派对上盛装出现,而且兔子生性温和善良,套在人身上反而透出一股邪气,就是反讽了。
之所以说它差是因为它把一堆非常庞大的东西用一个根本两码事的温情故事做表现,根本是乱拼结构
我也可以写一个网络小说,用小学生的语言写一个还算温馨的恋爱故事,有些地方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我在我的网站上告诉大家那些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地方实际上是探讨了量子力学波函数坍塌过程和柏拉图哲学、海德格尔时间观的关系,展现了一个人作为存在同存在之所以存在之终极奥义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对集权社会表示了很巧妙的不满。
您觉得靠谱么
回楼上的朋友,这部电影本来就只是青春感伤片,我从来没有想将其标榜到任何一种特殊的高度或者神化它。
电影或者说导演主要想表达是青少年纯净心灵对社会扭曲现状的不满和压抑,借用了一种超现实主义来表达而已。
这部片子从一开始就不是以科幻片的角度来定位的,你在看之前应该要有这个前提认识。
至于你说乱拼结构。不否认有的地方的确有些“堵塞”,我也是自我安慰似的接受了一些观点。但是考虑到导演的年纪和拍摄经验,这已经是很难得了。说不定未来本片导演理查德·凯利会成为下一个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也未可知。
看电影还是抱颗平常心吧,即使不喜欢,也没必要动不动就大骂“垃圾”,“差得一塌糊涂”这样的话。
很多时候,导致这种情绪的,并不真是影片本身,而是你个人的一贯负面情绪。
最后,我想你没看我写的影评和转载的那篇文章。不然不至于还这么激烈地抨击这部影片。
试想你这样急躁冲动的人,能耐着性子把这部90分钟长的影片看完已经很难得了,更何况说它好?
楼主啊
没太明白你的意思
看不懂就说不好?
提一句,影评不错
lz只能去看些流水帐式的电影,稍微另类点的手法在你看来完全是装B。你所谓的乱拼结构,不就是一个宇宙,一个爱情抉择问题的联系吗,乱在哪里。你写网络小说,用小学生语言写问心爱情故事是你的事。你认为影片的台词是小学生语言水平?你有没有读过书啊?如果你认为你能用小学生语言水平能写出这样的剧本,写一部出来看看,如果你写得出来,我觉得你不仅靠谱,你将能达到中国电影所没能达到的高度。
乱就乱在宇宙和爱情有个屁关系
比导演牛一百倍的大卫林奇说事就说小,从来不把好莱坞扯到基督、宇宙、哲学上去
真b和装b的区别就在这里,我还没说sb
确实我也觉得不大受得了这片,给了两星。我已经很负责任地去尽力理解了,还是觉得比较扯蛋。穆荷兰道看的时候也一头雾水,但等理解后回过头来还是觉得相当不错。donnie darko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理解了,但在我理解的范畴内,确实令人失望。个人观点。
本来想看影评,让我好明白明白是不是我理解有问题。结果还是一头雾水。最好另有玄机,别白瞎这么高的分数,还有我的时间。。
看了上面全部的评论。
可以看出来对这片子的看法有点两极分化。
见仁见智我没意见,不愿意去争论。
但是楼主的话实在不中听,也没有足够的论据。简直是喷大粪。
楼主说“之所以说它差是因为它把一堆非常庞大的东西用一个根本两码事的温情故事做表现,根本是乱拼结构。”
难道楼主不明白所谓艺术,就是用一种微观的,具象的东西来表达宏观的,抽象的东西么?
难道你看电影只是图个乐子,丝毫不去体会导演所要传达的信息么?
多说无意,明白人也都知道,电影的欣赏分两个不同的层次,楼主如果不能接受,那就闭嘴。别呜呜喳喳的放P。
"说它差是因为它把一堆非常庞大的东西用一个根本两码事的温情故事做表现,根本是乱拼结构 ",按这个说法,这片就得拍成星球大战
让人主动去看第2遍的片子在第1遍播放时就应该给观众所触动,
而在这个宝贵休息日,从下载到观看,查影评花去我6个小时之后,
我仍然没弄懂它说求的是什么意思,
不同意某人说的影片要表达的信息量大,
所以在片中隐喻太多情节并不妨碍其成为一部好片,
那样的导演应该去写书.
顺便感叹下也许是被IMDB影响了的豆瓣评分,
大家不是都给了高分么?
为什么貌似到现在都没几个明白人呢?
哥们是被无所谓的迷了眼了,
只可惜我那不充足的睡眠.
那什么,
对我来说也不是一无是处,
片中那首Joy Division的"love will tear us apart"还是不错的,
给两星吧.
给我这两星的赏析能力.
LZ和说话带B字的人说话真让人不舒服。
有必要这样?
这部电影不是给科学家和推理家看的。
上面还有人说“去理解”...汗,只要去感觉就好了。
我觉得导演的叙事拿捏得很好,这么慢,这么久,都没有让我觉得拖沓,要是以往我肯定要X2了。
台词也很好,当文艺片想要表达什么的时候通常都会一不小心让人觉得做作,但是这里面没有丝毫的做作,反而是里面有很多细节都体现了编剧幽默的一面,而且看得出是用了心的。
一般这样的电影在午夜开始看很容易让人睡着,但是到最后却越看越有精神。
确实是不错。
我骂脏话我不对 我删除
恢弘和青春联系在了一起,没错,我就这个感觉,很不可思议,但是导演做到了,成功了.就这样
相信來這裏的都是喜歡[Donnie Darko]的....都是喜歡jake的....
一切不必我多說...............
有人口吐穢語也好.....有人大加讚揚也好(我在這裏).........都是思想深度和理解能力的最好錶現....
另外想問髮言者zolatemur..妳不喜歡[Donnie Darko]來這裏幹嗎??!!
這或許就是電影中的主題吧....."宿命的囬歸"
好看,舒服
对于愤愤不平的人而言
就不用插那个什么生命线考试卡了
直接拔根网线插自己肛门里!
就没那么多带B的了
同意楼主的这段:“我也可以写一个网络小说,用小学生的语言写一个还算温馨的恋爱故事,有些地方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我在我的网站上告诉大家那些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地方实际上是探讨了量子力学波函数坍塌过程和柏拉图哲学、海德格尔时间观的关系,展现了一个人作为存在同存在之所以存在之终极奥义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对集权社会表示了很巧妙的不满。
您觉得靠谱么”
至于那位号称“我从来没有想将其标榜到任何一种特殊的高度或者神化它”的同学,我怎么看见你在引用“这就降到《香草天空》的水平了”之类的句子。还有再上面的谁谁谁,什么叫“《蝴蝶效应》也搬出来?根本和这个片子不在一个档次。”
一方面号称自己没有标榜此片到某个特殊高度,一方面又贬低其它片子,说它们和此片不在同一档次,这种言论真是令人恶心。我就觉得《蝴蝶效应》不论是在可看性还是深度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比这部《死亡幻觉》要好得多。我耐着性子看完《死亡幻觉》,除了最后的《Mad World》确实动人之外,实在觉得此片浪费青春牺牲睡眠……
2008-05-02 22:30:31 Venkicat 同意楼主的这段:“我也可以写一个网络小说,用小学生的语言写一个还算温馨的恋爱故事,有些地方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我在我的网站上告诉大家那些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地方实际上是探讨了量子力学波函数坍塌过程和柏拉图哲学、海德格尔时间观的关系,展现了一个人作为存在同存在之所以存在之终极奥义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对集权社会表示了很巧妙的不满。
您觉得靠谱么”
至于那位号称“我从来没有想将其标榜到任何一种特殊的高度或者神化它”的同学,我怎么看见你在引用“这就降到《香草天空》的水平了”之类的句子。还有再上面的谁谁谁,什么叫“《蝴蝶效应》也搬出来?根本和这个片子不在一个档次。”
一方面号称自己没有标榜此片到某个特殊高度,一方面又贬低其它片子,说它们和此片不在同一档次,这种言论真是令人恶心。我就觉得《蝴蝶效应》不论是在可看性还是深度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比这部《死亡幻觉》要好得多。我耐着性子看完《死亡幻觉》,除了最后的《Mad World》确实动人之外,实在觉得此片浪费青春牺牲睡眠……
--------------------------
这部电影的起点本就是一本“天书”,不靠谱是很正常的,难道你觉得蝴蝶效应很靠谱么?
蝴蝶效应起码能够自圆其说
这片子就套个自己都不说清楚的科幻外壳的青春片
即使是青春片 我也觉得拍的够烂
青春期的叛逆心里?
同学间的一见钟情?
面对陈腐教育体制的奋起反抗?
古怪同学的内心世界?
kao 上面的同学好这口的话 不用找那些青春电影
现在的主流美剧完全满足的了了 而且讲的比这好多了
至于科幻外壳 不在于你再天马行空的设定
关键你要能自圆其说啊 拍出来漏洞百出
压根搞不懂
这不是烂片是什么
2008-05-04 19:40:59 keanuiome 蝴蝶效应起码能够自圆其说
这片子就套个自己都不说清楚的科幻外壳的青春片
即使是青春片 我也觉得拍的够烂
青春期的叛逆心里?
同学间的一见钟情?
面对陈腐教育体制的奋起反抗?
古怪同学的内心世界?
kao 上面的同学好这口的话 不用找那些青春电影
现在的主流美剧完全满足的了了 而且讲的比这好多了
至于科幻外壳 不在于你再天马行空的设定
关键你要能自圆其说啊 拍出来漏洞百出
压根搞不懂
这不是烂片是什么
------------------------------------------
我不知道你所说的“漏洞”究竟在哪里,这部电影的主旋律就是Donnie Darko的内心世界,是一部明摆着挑战智力的电影,你看不懂是因为你没有用脑去看,或者是你根本没脑???
那么多四星和五星,人云亦云罢了,也不看看一共才多少人看过..另类可不见得就是好片,让人看不懂的片子更和好片没交集。
同意
2008-05-06 16:05:52 βǒňъòл鎕 那么多四星和五星,人云亦云罢了,也不看看一共才多少人看过..另类可不见得就是好片,让人看不懂的片子更和好片没交集。
同意
---------------------------------------
你的意思是“你看不懂的片就是烂片”吧!!没用心去体会就不要乱评论~~~~~
蝴蝶效应哪里不靠谱了?
言论自由应该鼓励
人身攻击最好还是避免一下吧
LZ觉得片子不好没关系,犯不着称喜欢的人都是在装B
那么多四星和五星,人云亦云罢了,也不看看一共才多少人看过..另类可不见得就是好片,让人看不懂的片子更和好片没交集。
同意
超喜欢。不懂的部分不看,但喜欢的部分看了不下十遍。尤其是文学老师让新来的女生坐在她觉得最帅男生的旁边那段,包括她被开除后,在空旷的天台大喊 “FUCK”,太酷了!你见过这么酷的老师吗?以前看《霹雳娇娃》认为DREW整个一大傻妞,看完了《DD》,完全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到现在也很喜欢她。 JAKE跟他老姐,文学老师,文学老师的男朋友,还有那个可怜的中国胖妞,都让我很喜欢。
配乐更是锦上添花,百听不厌。总之喜欢的原因多啦,如果非要说是因为电影“不知所云”才喜欢,那是你,不是我
这个片子啊~~~汗死我了
一开始还以为它要讲个多么高深的故事~~搞了一大堆的惊悚悬疑科幻之后原来就讲了个这样的故事~~~主人公最后又成了个牺牲自己挽救其他人的人……
看完之后真有想飙脏话的冲动……
不是看到女主角很漂亮外加有我大爱的maggie~~三颗星都不会给
这部片子真是无聊的可以~~~= =
那是因为你没有读懂导演想要真正传达的意思~
他想要传达的不是什么离线宇宙之类的故弄玄虚,结尾的时候,我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独,全世界又要恢复正常,而只有他一个人明白真相,这种孤独,真的很难用文字或者其他来表达。
豆瓣文艺小青年真多......
说好的说说好在哪啊,满口的"好"、"牛逼",到头来都是“好得难以用文字表达",不是装b是什么
我没看明白,就是来找答案的,结果看你们争吵了半天,没有一个说明白的.
有些也就表达的含含糊糊,拜托真要是能看懂的话,请写个影评简单点的让大家都能明白.然后恍然大悟,在然后拍着自己的脑门说:我怎么就这么笨呢.
2008-07-12 20:00:19 Slime
豆瓣文艺小青年真多......
说好的说说好在哪啊,满口的"好"、"牛逼",到头来都是“好得难以用文字表达",不是装b是什么
2008-07-13 15:19:09 豆瓣壹号
我没看明白,就是来找答案的,结果看你们争吵了半天,没有一个说明白的.
有些也就表达的含含糊糊,拜托真要是能看懂的话,请写个影评简单点的让大家都能明白.然后恍然大悟,在然后拍着自己的脑门说:我怎么就这么笨呢.
=========================================================
你们好奇怪哦!不喜欢就不喜欢嘛!干嘛就对喜欢的人这么敌意,招谁惹谁了?喜欢所以表达出来,“啊!我喜欢!”就够了,凭什么一定要写个影评来让你爽?或者向你证明没装逼?你给我工钱啊?切~~~~~~~~~~~
2008-06-05 12:54:41 了子卡
我自己十分喜欢这部片 首先是感情上的 作为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 它十分打动我 并不是说这种触动你不受用 别人的情感就不值钱
---------------------------------------------
“并不是说这种触动你不受用 别人的情感就不值钱”这句话非常赞同,也用于警戒自己
那么多四星和五星,人云亦云罢了,也不看看一共才多少人看过..另类可不见得就是好片,让人看不懂的片子更和好片没交集。
Votes Percentage Rating
55,729 38.1% 10
33,993 23.3% 9
25,805 17.7% 8
13,261 9.1% 7
imdb数据 这是投7分以上的
一共是146,159人投票(146,159 IMDb users have given a weighted average vote of 8.3 / 10)“一共才多少人看过”的话从何而来???
这几万人一起人云亦云。。。。一起指鹿为马??好壮观哦~~
我就是冲JAKE看的这片...
可是实在消受不了啊...
给3星也完全是因为JAKE~
... ... 这电影一般 把少年故事描写得悲哀 少年世界的迷幻
反倒是一些看起来神经兮兮的老人 透露着时空的秘密跟希望...
好也不会很好 差也不会很差 这种素材电影 有趣的就是他的素材了
现在还觉得那个时间兔子很欠扁
导演自己说的很好~~
和穆荷兰道比它确实是很像小鹿斑比
小鹿斑比已被《时代》评为100大恐怖片之一
问大家关于《死亡幻觉》的一个弱智(我弱智)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
剧情我十分的清楚:
Donnie牺牲自己,拯救原发宇宙。“圣物”为喷气发动机,“活体接受者”是主人公Donnie Darko,“被控体”是其余所有人物,即时空涡流产生地Middlesex的小镇居民。其中弗兰克和女主角Gretchen均是“死控体”,但只有弗兰克使用了异次元通道与Donnie沟通;他们在离线世界里唯一的作用就是设置“引导陷阱”,保证Donnie在可接受的心理范围内到达命运终点。
可是,
弗兰克使用了异次元通道与Donnie沟通,警告他关于世界末日来临一事,有必要吗?他如果不来,Donnie就不会梦游,不梦游,就会第一时间被飞机引擎砸死,这样不就万事大吉了?
干嘛要兜圈子呢?
2008-07-10 12:17:35 si薇 那是因为你没有读懂导演想要真正传达的意思~
他想要传达的不是什么离线宇宙之类的故弄玄虚,结尾的时候,我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独,全世界又要恢复正常,而只有他一个人明白真相,这种孤独,真的很难用文字或者其他来表达。
--------------------------------------------------------
还是那句话 就为了表达主人公的孤独,犯着着扯这么多高深的概念吗
2008-05-02 22:30:31 Venkicat 同意楼主的这段:“我也可以写一个网络小说,用小学生的语言写一个还算温馨的恋爱故事,有些地方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我在我的网站上告诉大家那些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地方实际上是探讨了量子力学波函数坍塌过程和柏拉图哲学、海德格尔时间观的关系,展现了一个人作为存在同存在之所以存在之终极奥义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对集权社会表示了很巧妙的不满。
您觉得靠谱么”
至于那位号称“我从来没有想将其标榜到任何一种特殊的高度或者神化它”的同学,我怎么看见你在引用“这就降到《香草天空》的水平了”之类的句子。还有再上面的谁谁谁,什么叫“《蝴蝶效应》也搬出来?根本和这个片子不在一个档次。”
一方面号称自己没有标榜此片到某个特殊高度,一方面又贬低其它片子,说它们和此片不在同一档次,这种言论真是令人恶心。我就觉得《蝴蝶效应》不论是在可看性还是深度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比这部《死亡幻觉》要好得多。我耐着性子看完《死亡幻觉》,除了最后的《Mad World》确实动人之外,实在觉得此片浪费青春牺牲睡眠……
----------------------------------------------------
无比同意此君的观点。。
拯救世界真的要轟轟烈烈 像什麼matrix用一堆cg才有資格拯救世界嗎?
像donnie所說 LIfe isn't that simple
整部片中 他由一開始就注定要消去tangent universe,整部戲的一切生活可能很多人學得只是很白痴很無聊的生活 但往往就是一些所謂無聊的生活影響一個人的一舉一動 如果他的科學老師沒有給他那一本書他就不會知道有關tangent universe的事 如果他的英文老師最初沒有把gretchen放到donnie身邊 donnie也不會跟他一起 而gretchen也是一個對donnie去消去tangent universe極大的推動力 如果gretchen沒有死 donnie真的可以下定決心把飛擊引擊送回primary universe殺死自己來拯救世界嗎?
這部片完完全全是真正的悲劇 那28日的生活根本不應該存在 donnie最後為了所有人而死 但沒有半個人會知道他所作的事 極可悲的是gretchen記憶中完全沒有他的存在 那28日變得像一場夢
他是在未来活了一段时间.....好可怜啊 知道真相就是这种后果。。大家看的时候没有看那个书上的字么..谜底几乎就在那里。
妈妈和爸爸两个演员很好。OST很好
一个电影有几个很好就不错了..
恩 恩 ls的ls确实看懂了...起码是我以为的看懂。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那个SPARROW, ROBERTA ANN,就是那个疯老太,就是在那年死的,http://www.donniedarkofilm.com/news/index1.html
逛逛这个网站,你能知道更多,也更头疼。这是部cult片,里面有太多的细节等待你去发掘,发掘的过程就是理解本片的过程。
看完片以后。再看看评论。真是件舒服的事情。
理性看片的人和感性看片的人对待这个片子的理解完全不一样所以分化严重~
这片子简直扯淡,记忆碎片看得我很爽,被层层剥开的剧情牵着走;穆赫兰道观看途中很沉闷,但在一片五星评论的带动下看至结局,也能感到豁然开朗;这片子是中途看的沉闷,看完了一头雾水,再一看影评昏倒,原来不是我太笨是这片子太玄乎啊。
也许是我对它的期待错误,我本以为能看到一部悬疑片或者科幻片,结果耐着性子看完是部文艺片,啧啧,浪费时间。
-----------------------------------------------------
之所以说它差是因为它把一堆非常庞大的东西用一个根本两码事的温情故事做表现,根本是乱拼结构
我也可以写一个网络小说,用小学生的语言写一个还算温馨的恋爱故事,有些地方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我在我的网站上告诉大家那些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地方实际上是探讨了量子力学波函数坍塌过程和柏拉图哲学、海德格尔时间观的关系,展现了一个人作为存在同存在之所以存在之终极奥义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对集权社会表示了很巧妙的不满。
您觉得靠谱么
---------------------------------------------------
此语深得我心
用一点科幻来说这个故事用意是不错的,结构也完整,不过科幻的桥段的确是扯的太玄。 简单的说明清楚让男主角是去到未来再重新选择一次就完了,大家都明白多好。评价一定可以更高。
但片子还是蛮感人的,mad world也让人感慨万分。觉得导演还是很真诚,没有怎么装蛋,科幻的部分虽说弄得过头了点。瑕不掩瑜啦。
话说回来,导演不装蛋不等于观众不装蛋,呵呵。
2007-11-23 02:23:14 埃斯米的七个 《蝴蝶效应》也搬出来?根本和这个片子不在一个档次。
LZ说这片子不靠谱,不知道你的谱定位在哪里?
写个影评你也要带上几个“他妈的”。
我看你脑子的确是“他妈的”进水了。
--------------------------------
这片子能和蝴蝶效应比吗?拜托……
反正我是没看懂,而且看得很窝火,看了一长串好像也没几个人能说通这部电影的逻辑。所以我永远没法承认它是一部好片,看来给个2星比较合适。
奇怪,为什么要把DD说成科幻片?或者是拿它跟《蝴蝶效应》还有《穆荷兰道》比较?难道就没有人抛开那些难懂的定律,认为它是一部有点疯狂的——青,春,电,影?!
这叫cult,蝴蝶效应是sci-fi
我要承认我有点看不懂
绝对不是科幻,导演只是用一种不同于大众理解上的手法来展示不一样的残酷青春。结尾的mad world不错,可以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部值得一看的作品!
不少人把它当科幻或悬疑了,以至于找不到一个自圆其说的结构或是结局没有得到一个豁然开朗的感受,就在这里叫嚣上了当.
有时候你看到美好的东西却无法与他人分享,真的会觉得很遗憾.
我看完各位的评论才去看的电影,至少我没有抱着看一个挑战智商的电影的心态去看它,毕竟电影开头也没有太多科幻或悬疑的成分,不像记忆碎片,看点点你就知道你要做好挑战自己逻辑理解能力的准备,而这部电影只需要你慢慢感受.要说科幻,电影里面和科幻沾边的镜头加起来也不到几分钟,可见这部电影的重点不在那里.
有的电影平铺直叙,有的暗藏玄机,不过这些都只是电影的拍摄手法.就这部电影而言,借用一些科幻元素,并没有妨碍我去理解导演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导演想表达什么,喜欢这个电影的人都该理解了,很多,但都很简单.
不管喜欢与否,不应该把自己的感情强加在别人头上,美国人很追求自由,最重要的自由就是思想的自由(不是崇洋,不过不如别人的地方我们要反思和改变),所以你不喜欢没关系,我觉得美好的风景你不一定有感觉.
这部电影我喜欢的东西很多,如英语老师装东西的盒子里放着美国国旗(很多美国电影里都可以见到房子外插着美国国旗).英语老师被辞退,空旷处忍不住大喊FUCK.募捐会上家长的严词逼问.情感老师的威胁等等.总之电影里装的东西很多,整部电影却是娓娓道来,不矫情不做作.
与其说蝴蝶效应和这部电影同类,倒不如说这部电影和A.I.同类吧,只可惜A.I.没有让科幻迷失望,这部电影却让科幻迷失望了以致招来少量骂声.
看了影評恍然大悟
支持lz
这片子我只给了两星
有的人就喜欢把电影跟智商扯上关系,我觉得好,我智商就比你高了~可笑不。
2星~
最后的密码居然是超级宇宙世界拯救之类的故弄玄虚,让人大跌眼镜,吐血不已。导演非要这样编么?
---------------------
片子想说的不是这个,而是一种介于真实与幻像,此与彼的精神关系
这片子简直扯淡,记忆碎片看得我很爽,被层层剥开的剧情牵着走;穆赫兰道观看途中很沉闷,但在一片五星评论的带动下看至结局,也能感到豁然开朗;这片子是中途看的沉闷,看完了一头雾水,再一看影评昏倒,原来不是我太笨是这片子太玄乎啊。
也许是我对它的期待错误,我本以为能看到一部悬疑片或者科幻片,结果耐着性子看完是部文艺片,啧啧,浪费时间。
-----------------------------------------------------
之所以说它差是因为它把一堆非常庞大的东西用一个根本两码事的温情故事做表现,根本是乱拼结构
我也可以写一个网络小说,用小学生的语言写一个还算温馨的恋爱故事,有些地方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我在我的网站上告诉大家那些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地方实际上是探讨了量子力学波函数坍塌过程和柏拉图哲学、海德格尔时间观的关系,展现了一个人作为存在同存在之所以存在之终极奥义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对集权社会表示了很巧妙的不满。
您觉得靠谱么
---------------------------------------------------
此语深得我心
我也同意至极~赞一个!
只是奔着片尾曲 去看的
各人爱好嘛,觉得好觉得坏都可以咯~不喜欢的不用强求~
反正我是没有堵得慌的感觉,从头至尾我就觉得这部片子很连贯啊。
没必要一定把电影归为哪类哪类吧~至少我觉得看懂了就是看懂了,你能和导演产生共鸣;看不懂就看不懂了,你无法理解这个导演而已,导演自身肯定也没指望每一个观众都会和他的想法有共鸣,很正常的啦。
其实说真的我也看不懂
不过我不会评价一部电影为垃圾片
垃圾这个词什么时候被人滥用成灾了
我都看三遍了。真是TMD太经典了!
这片子导演很真诚
里面有点科幻元素
但这些元素不是关键点
而是导演的一种推动剧情的“道具”
我认为主题是孤独/青春/人与外界世界用不可调和的矛盾
失去的28天只存在与donnie内心
这是一种隐喻
当整部片子结束mad world响起
缤纷混乱的片子内部的科幻元素原理都不再重要
而是那些诗意忧郁的台词,弥漫开来,让人沉迷其中,一下子体会到了有种遗憾,这种遗憾每个人在成长中不可避免,也在心中隐隐挥之不去。即时过去无论多久...这这部donnie darko就是能把这些情绪和过往翻覆出来的片子。
耐着性子看完这部电影 如果作为一部科幻片 我会打1.5分 如果作为一部青春片我会打4分
(满分5分) 很好奇为什么IMDB会给那么高的分 如果一部电影看了一遍都不能非常清楚的知道导演的意图 还要到官方网站 论坛一探究竟 那到到底算不算一部好电影
看了电影 心里有点纳闷 看了影评 心里却有点堵................
我确实是相当地没看懂
契丹人转贴的那个影评简直太差了。一个影评非要扯出一大堆别的电影,看电影我没晕,看这影评我晕了。
大家不要吵了。
我来总结一下。
根据我这几天看的这些豆瓣评论,对于比较莫名其妙片子,人们的评论一般都会分化成为以下2种:
A 不知所云,白瞎了我2个小时,鉴于导演演员还算敬业,给个3星,顺便在影评上骂几句娘
B 皇帝的新衣型。喜欢与第一种人吵
我看 “还行"
给别人 "推荐" ,就免了
就这么个三星
真白痴,知道为什么IMDB上分数那么高,但是你们这里那么多人说不好或者觉得这电影不怎么样么?很简单IMDB上很多人都是母语是英语的,在这里谁敢说我不看字幕就能看懂的?翻译过来的东西能理解多少?要知道旦丁的神曲你看英文版的 肯定读不出原文的美 着电影的意思也一样 一个是语言 第二十生活环境 两者相加就是文化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其实...电影是看的..不是说的...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听BEYOND的歌而有些人不喜欢。既然它引起了这么多人给它打分个它评论又何尝不是一部成功的片子?
我给了5星 可能相对感性的人更喜欢这个片子吧 严谨到完美逻辑的故事情结几乎是不存在的
影片的结尾,警察消防员政府部门的人将donnie的家警戒起来,飞机引擎被吊车从房子了吊了出来。砸毁的房子外面,是donnie悲伤万分的父母和姐妹。这时,那个刚刚转学而来的漂亮女孩Gretchen骑着单车从这里经过。
“发生什么事了?”她问路边的一个小男孩。
“这家的一个男孩死了。”
“真不幸。”她看着事故现场,看到了donnie的母亲,两个本应该爱donnie的人不由自主的互相招了一下手。
而此时,donnie和这个女孩从未相识过。
也许这是这部片子迷人的小缩影吧
比蝴蝶效应好,跟穆赫兰道比有意思没火候
刚看了这片子,感觉还行。
《蝴蝶效应》就是个技术活,为了前后逻辑通顺,借科幻之壳玩一个智力体操,玩完完了。
这片不一样,有点意思,感觉到一点宿命,又有点人为抗争外加点青春惆怅在里头;感觉到一点不可知论,又有导演设定的相对明确的自然理论作技术背景。综合一下总体感觉,确实有点上边某位说的“诗意”的意思。算是个用心的片子。
至于《穆赫兰道》,就别拿来比了吧?我看《穆赫兰道》是直指人的精神世界的不可预料的本质,以及人类操控自我欲念的断然不可为!那真叫一个万事表象皆合逻辑,内里一片混混噩噩!即使弄清了情节(现实与梦境)的对应逻辑关系,还是会感到内心的无比震撼和空洞。末了就只剩下对上帝(可能人类本身就是上帝的简写模本)和导演林奇同志的双重敬畏了!
总之看到结局让我惊讶了 让我念念不忘了 我觉得不错了
为什么总要去追究导演表达什么片子说明说明,三级带打的片子才会去看这个
一件好的艺术品一部好片子让人思考让人回味,这不就完了嘛
鄙视装逼的和傻逼的死磕的,我们只需要对着天 空 喊:F U C K!!!!!!!那么一切都好了
扯上平行宇宙的都是在瞎掰,明显只是死亡幻觉而已。
平行宇宙必须是在现实生活中,那28天明摆着和现实生活有很大区别,说是一场梦更贴切。
所以自以为看懂了的,可以说逻辑都成问题。
豆瓣和这部片同一页的《12猴子》《记忆碎片》《K星异客》,还有大家提到的《蝴蝶效应》《穆赫兰道》,个人感觉类似《第六感》,都比这片强得太多了。
这片太拖沓,我看会儿睡会儿,所以也没太看全,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就算是当作青春片来看的,这片也比《十七岁的单车》差远了。
总之极差,我给2星。
顶楼主,巨闷无比
闷,还东扯西扯,七拼八凑的!
sigh..其实真的不是很好看..文艺过头总归有副作用的
我困得不行时开始看的,最后越看越精神。
个人认为,这电影不存在看不看得懂得问题,只存在是否被感动的问题。
好吧,我承认,我被感动了。它让我想起很多遗憾的事。
p.s.我发现,douban上很多人喜欢表达优越感。
看不懂的去看导演剪辑版吧
两小时13分钟51秒
那更痛苦
个人喜好问题,或者说楼主是被该片的故弄玄虚给激怒了。
ps:我还没看完
男主角可真是孤独啊
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真相
完全同意楼主 实在是烂的可以的片
看完这片的评论之后
我发现这两年豆瓣的人口素质确实下降了很多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