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天 (1974)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艳阳天的影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从银幕上消失的农民精英
1973年拍摄的《艳阳天》是文革中恢复故事片生产后拍摄的第一批作品,影片根据著名作家浩然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农业合作化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的1956年,冀东平原的东山坞合作社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围绕如何抗灾度荒、恢复生产、以及在夺取丰收后是贯彻按劳分配还是按土地...
(展开)
> 更多影评 3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目录(一) (桃桃林林)
- 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 (高压电)
- 改编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视 (毕安训)
- 文革时期电影 (daya)
- 文革电影 (零零漆很贰)
订阅艳阳天的评论:
feed: rss 2.0
艳阳天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06 条 )
3 有用 木卫二 看过 2012-04-19 12:18:47
长春!~长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 有用 unundercooled 看过 2012-04-23 04:17:35
http://v.pptv.com/show/QaF181vBMWicSULg.html
2 有用 枭笑 看过 2012-04-18 19:33:12
操翻资料馆!!
5 有用 高玉宝 看过 2022-12-07 22:47:33 广东
“你和贫下中农不是一个心眼儿,大伙儿信不过你”,可是人家有文化有技术有资本,掌握话语权啊,如果现实中的贫下中农能像电影里的主角们那么头脑清醒,能写会算,有勇有谋,轻轻松松就把阶级敌人的阴谋给粉碎了,那后来也不用起急冒火地搞那么多运动了,当然,那样也就不是真正的贫下中农了……
2 有用 YiQiao 看过 2024-02-23 21:57:41 上海
长春电影制片厂1973年摄制的彩色故事片……是十年后期拍摄的第一篇故事片之一。……当时创作上从概念出发、主题先行、“三突出”原则、正面人物“高大全”、表演公式化的倾向已经相当严重,但以导演林农为代表的创作人员们顶着当时的政治压力,仍心怀坦荡,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尽最大力量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然而,应该看到的是影片的创作包括演员们的表演创作还是有很大局限,没有更多的施展空间。//陈浥等.中国电影专... 长春电影制片厂1973年摄制的彩色故事片……是十年后期拍摄的第一篇故事片之一。……当时创作上从概念出发、主题先行、“三突出”原则、正面人物“高大全”、表演公式化的倾向已经相当严重,但以导演林农为代表的创作人员们顶着当时的政治压力,仍心怀坦荡,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尽最大力量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然而,应该看到的是影片的创作包括演员们的表演创作还是有很大局限,没有更多的施展空间。//陈浥等.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M]p259-26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