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30日,欧洲大战烽火正浓,强大的苏联发动了侵略弱小芬兰的非正义战争,苏芬战争爆发。
芬兰以弱敌强苏军久攻不克
芬兰对苏联的战争是一次很有名的以弱对强的战争。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军事上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军事力量更是比当时强大的法西斯德国有过之而无不及。1939年10月,苏联以列宁格勒距苏芬边界只有32公里,地位极不安全为由,要求同芬兰交换部分领土和租借汉科半岛为海军基地,遭芬兰政府拒绝。11月28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说,由于芬兰对苏联采取“极端敌视和挑衅”的态度,苏联认为“芬兰已经走上直接对苏联发动战争的道路”,因此宣布废止1932年签订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次日苏联宣布中断同芬兰的外交关系。1939年11月30日,苏军以20个师(45万人)、2000辆战车和1000余架作战飞机从四个方向对芬兰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在3天内“解放”芬兰,并且当晚就在芬兰建立起了傀儡政府。
而当时芬兰全国人口只有370万人,国防军总数只有3.3万人。芬兰陆军的装备,也只停留在一次大战的水平上。芬兰国土狭小,根本没有战略空间。苏联高层骄傲地认为芬兰会像其他波罗的海国家一样不堪一击,乖乖地归顺于苏联强大的襁褓之中。然而,芬军在力量对比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凭借1927—1939年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的“曼纳海姆防线”的坚固工事,利用严寒和沼泽森林的有利地形,展开反击战、阵地战和消耗性围歼战,因此苏军除在北冰洋的贝柴摩和萨拉地区进展较快外,在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一带伤亡惨重,对芬军主阵地久攻不克。加上苏联在“大清洗运动”中,大部分军事将领都遭到迫害,“幸运”活着的将领们也根本无心指挥战争。残酷无情的严寒气候则使苏军损失惨重。根据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的回忆录透露,苏军实际在苏芬战争中损失上百万人。
苏联悍然入侵芬兰
当时被认为军事实力跟德国不相上下的社会主义苏联,趁1939年9月波兰败亡之机,为了自身安全要求芬兰割让领地,芬兰政府当然不会接受苏联的无理要求。结果苏联单方面撕毁1932年缔结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于1939年11月30日发动了侵略弱小芬兰的战争。正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芬兰脱离沙皇俄国的占领获得独立;然而22年后,却也是十月革命建立起的苏联发动了侵略芬兰的非正义战争。
由于里宾特洛甫和莫洛托夫签订了德国—苏联互不侵犯协议,使德国无法向芬兰派出援兵;而德国占领挪威的行动又使法国和英国远征援救部队不能在欧洲北部边缘登陆。因此,芬兰不得不在北极圈内零下40度的天气中独自展开英勇的游击战。苏军在苏奥穆斯萨尔来和托尔瓦耶维战斗中失败。在这两次战斗中,芬兰人使用装满汽油的瓶子,瓶塞上装有导火索,投向苏联坦克。芬兰人把这种武器称为“莫洛托夫鸡尾酒”(燃烧弹),作为对莫洛托夫的讽刺。
雪地狙击手让苏军绝望
在这场以弱抗强的战争中,芬兰狙击手有着非常卓著的战果。百发百中是狙击手们追求的境界。据统计,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弹。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20万发子弹,然而同时期的一名狙击手却平均只需1.3发。这是一个多么悬殊的数字对比!
芬兰狙击手中最厉害的当数SimoHayha。SimoHayha是芬兰也是世界最高猎杀记录505次的保持者。以SimoHayha为首的芬兰狙击手组成了滑雪部队,他们大多是专业猎人,对于山林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身穿跟雪一样白的白色伪装服,滑着雪橇在大雪封路的荒郊野外来去自如。在一片雪白的环境下,穿着笨笨的棕褐色制服、在雪地中辛苦跋涉的苏联红军士兵则是最明显不过的目标了。
以SimoHayha为首的滑雪部队使用的虽然是从帝俄时期沿用下来的Mosin-Nagant步枪,却能在700米外狙杀苏军,在苏军士兵中造成极大的恐惧,称他们为“白色死神”。
即使趴在雪地上,苏军也逃不过狙击手迅速而准确的射击。只要脑袋一探出地面,用不了30秒,就可能永远离开那战火纷飞的人世。有的胆小鬼士兵不敢抬头,趴在地面上,只顾低着头扫射,结果屁股上就被打出个对穿的窟窿。由于SimoHayha在苏芬战争中的突出贡献,他被芬兰人民尊敬地称为“民族英雄”。
也许是由于对“白色死神”的恐惧过于强烈,芬兰狙击手在雪夜中射击篝火旁饥饿疲惫的苏军士兵时,他们由于极度绝望,竟然对身边猝然毙命的战友视若无睹,静候着属于自己的那一颗子弹。
在SimoHayha的505次击杀中,许多死者的最后容貌非常沉静,但谁知道这看似沉静的外表下,内心到底是从容还是绝望呢?
停战谈判芬兰割让土地
战争一直延续到次年3月,苏芬战争的惨重代价使苏联不得不正视现实,重新与芬兰谈判和约。芬兰政府也因弹尽粮绝只得接受苏联的讲和条件。1940年3月13日,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和平协定,芬兰将其东南部包括芬兰第三大城市维堡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分岛屿割让给苏联,并把汉科港租给苏30年。芬兰虽然割让了1/10的领土,但通过战争避免了与其他波罗的海国家一起被并入苏联的命运,最后虽对苏联作出一些妥协,但基本保证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由于整个战争是在冬季严寒中进行的,史家又称之为“冬战”。
在这场战争中,芬兰2.5万人死亡,5.5万人受伤。与此相比,苏联损失更为严重:20万人死亡,3万人受伤,1600辆坦克被毁,630架飞机被击落。这些数字,使希特勒相信,苏联是一位泥足巨人,无法抵御德国以现代化武器发动的战争。
1941年6月21日,德国对苏联进攻,芬兰复仇的日子到来了。芬军指挥官曼纳林接受了德国的大量援助,包括派往北芬兰的阿尔卑斯部队。随后,芬兰向苏联及其盟国英国宣战,收回了1940年失去的领土,参与了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的围困行动,阻止该城市从西部获得援救物资。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失败后,情况对芬兰转为不利。为了避免国家再次遭到入侵,新的芬兰政府废止了与德国签订的协约,并请德国部队离开芬兰,撤到挪威。这一要求得到德国的接受,因为希特勒至此已无力实现他的意愿了。
芬兰奥运会就此夭折
雅典举办的是第28届奥运会,但是实际上奥运会历史上只真正举办过24届。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到1948年伦敦奥运会,由于二战的影响,奥运会被迫中断了12年。
1940年的奥运会举办地点原本定在日本东京,但由于日本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奥委会将举办地点改到了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可没多久,苏芬战争爆发,1940年1月1日芬兰通知国际奥委会主动放弃主办权。随后,战火遍及欧洲大陆和世界各地,第十二届奥运会也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流产了。
\
【影片简介】
苏联在1939年大举对芬兰侵略攻击,主要企图将她并吞为其联邦之一,至少能占领部分领土,作为战略上的屏障。这场战争显然犯下了二个错误,首先他们不该选择在气候恶劣的冬天行动,再者他们低估了芬兰人的顽强抵抗。苏联付出了沉重代价,芬兰虽然丧失了一些领土,但保有了自己国家的主权。
芬兰导演Pekka Parikka从头到尾,无意将这场战争描绘为辉煌的保卫战,反而强调敌我双方的惨烈战况。俄方伤亡惨重的同时,芬兰军队也因对方的猛烈炮火,唯有冲锋陷阵以保性命。血肉模糊的画面布满全片,导演也以此强烈地表达了战争毫无理性的毁灭性。
1990 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大宝】关于苏芬战争及影片
|
> 去苏芬战争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有人看过芬兰独享265分钟的版本吗?(sfh0525)
前苏联对邻国的侵略之《“苏芬战争”观影录》(吃嘛嘛香)
最赞回应
当时全世界的芬兰移民(当然数目也并不多)都自愿驰援祖国,报效沙场,可敬可佩!
欧洲小国就没有怂货,一战的比利时硬抗德国,二战之前的芬兰痛打老毛子,难怪欧洲永远统一不了
幸好网络加上碟时代 要不然1989年的这部电影中国人根本就没机会看到 北欧的战争片水平都盖过神剧国的垃圾电影
要看看的
正义力量真强悍
当时全世界的芬兰移民(当然数目也并不多)都自愿驰援祖国,报效沙场,可敬可佩!
谁给个资源啊
欧洲小国就没有怂货,一战的比利时硬抗德国,二战之前的芬兰痛打老毛子,难怪欧洲永远统一不了
幸好网络加上碟时代 要不然1989年的这部电影中国人根本就没机会看到 北欧的战争片水平都盖过神剧国的垃圾电影
求中字
刚看完,可以看作《无名战士》的前传。没办法,两部电影都很喜欢,欧洲人拍的战争片就是真实,没有说教,没有所谓的厌战反战,没有夹带导演个人私货,就像记录片一样,展示丰富的人性和战场的残酷,个人认为超过很多美国的一些装B战争电影,这两部电影我都给9.5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