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游诗人 短评

热门 最新

1 犬火 看过 2019-11-09 00:09:21

音乐太好太好了,传统符号和直觉配上唱经竟然和电音混了。旧日辉煌重建在今日废墟上,少数族裔的往事到底应该如何安放(如果艺术都不被容下。

0 索里提亚 看过 2023-01-09 00:16:42 海南

格鲁吉亚这个美的民族真有热情活力啊,能歌善舞、擅长装饰艺术。导演也是把银幕当作画布的,非常喜欢固定机位和停机再拍……色彩天赋太高。故事流于通俗。

0 NVHZ 看过 2019-11-29 22:51:39

摄像机是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存在。苍白。什么都苍白。什么除了它体内的都苍白。飞起,叶子,果,织布和光明飘动。不想说。摄像机语言组合完美,场景正中偶尔移动移动是宇宙的创新的失暗复明(我他妈的刚一寻思要用失焦拍失明你就来了还来的那么漂亮)19/12/10 才过了十天审美需求就高了?看来帕拉杰诺夫不能看太猛

2 金刚大笑 看过 2008-03-17 11:59:21

这种表现形式真是契合了民间故事的腔调。

1 吹热风的野草 看过 2023-02-14 16:00:10 广西

观众习惯于那种提供清晰、确定的结尾的电影,但一部具有诗歌精髓的电影有一定的模棱两可性,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观看方式。它允许幻想进入,在观众的想象中发展,引发各种诠释。诗歌要求我们把主观感觉和想法与纸面上的感觉和想法结合起来以发现它的意义,这意味着我们的理解是非常个人化的。要不是有潜意识,大部分我们认为是艺术的东西都不会成功。一首诗字里行间发生的事情只在一个地方存在:我们的脑海里。电影为什么不可以同样如此?电影为何不能像诗、抽象画或乐曲

1 五月微蓝 看过 2019-06-16 12:53:44

#2019SIFF# 一开场就想到一句特别俗的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服装妆容到音乐道具都有特别浓郁的民族色彩,与贫瘠的土地形成鲜明对比,故事情节简单但戏剧化强烈,石榴由红变黑再变白,神奇的白马联想到穆罕穆德的飞马,宗教和“神迹”无处不在。最后致敬老塔的字幕出来全场掌声。PS:本以为这是部安静的片子,结果影城2号厅的音响效果太过激烈整场耳朵颇为不适。@2019.6.16 上海影城

1 沈念 看过 2016-04-25 11:47:29

帕拉杰诺夫遗作,同时也是他最自满的集大成之作。结尾时白鸽停在摄像机上,随后浮现“献给亡故的塔可夫斯基”的字幕,仿佛是一曲歌颂两大名导与一个时代的最后挽歌,叫人不禁鼻酸。

0 Enjoy🌈Rachel 看过 2019-06-16 11:40:31

2019SIFF第四部:冲着海报和剧照的画风买的票,果然没让我失望,非常喜爱整部电影的色彩,还有荒诞的情节,影片最后献给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全场掌声。

1 マツハラ 看过 2019-11-08 21:08:35

* 很有趣!奇迹叙事与圆满结局,但中途是可可爱爱的各类呈现-充斥民俗和人类学的种种符号,字幕卡的出现使得影片本身像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时间跨度的延伸感)

2 有心打扰 看过 2016-08-03 16:18:19

他用萨兹琴弹奏一曲东风破,曲中是颠沛流离,曲中是等待和思念。

0 Lycidas 看过 2019-06-22 11:58:43

3.5 剧情任意地随着音乐与诗人的脚步向前,格鲁吉亚这片流淌着色彩的土地啊……

0 小A 看过 2010-08-30 01:18:24

9.5 杰出的神话寓言故事。纯洁的内心世界,文明社会中前期的热情。美丽的表现手法。

1 洛伦兹不变换 看过 2019-06-16 12:58:00

献给塔可夫斯基。比起《石榴的颜色》,可以说是好懂很多了。为爱出走,一千个日夜的流浪,活脱脱就口口相传的故事形态,再加上精美而又充满异域风采的画面,仿佛是在看一则来自数百年前的传说。

1 零羊 看过 2011-03-02 00:15:05

由頭cult到落腳趾尾!!!

0 Wrendir 看过 2012-08-11 18:11:47

the fall / le petit prince

0 冲鸭 看过 2009-06-09 09:03:21

帕拉杰诺夫的遗作,献给去世两周年的塔尔科夫斯基。具有纪念意义,但肯定不是他的最好作品。拼贴画的结构过于平面化和脸谱化。但是这个木卡姆化的莱蒙托夫英雄诗,却具有神秘感,这一点难得

0 btr 看过 2019-06-24 23:54:40

与《苏拉姆城堡的传说》一模一样的配置:用编舞、音乐、片段式的叙事和油画般华丽而风格化的影像来重构东方童话和传说。论实验性就不如《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 》那样自由自在耳目一新。

0 我们在一九八四 看过 2022-01-19 13:14:34

任何一位能拍出这样富于民族、宗教内容画面拥有瑰丽色彩的电影作品,都足以傲视群雄,但是跟导演的巅峰之作石榴的颜色相比,就还差一口气!整部片子像一幅幅细密画,只有方寸大小,更多的内容在画面之外。有无数惊艳的画面,众人眼睛遮盖跟着音乐声走、白衣老者骑着白马让诗人赶紧回家,母亲意识到儿子还活着时突然复明,诗人与姑娘色彩鲜艳画面繁复的片段。这部片子藉由吟游诗人在外面1000天的经历最后信守诺言回到家乡迎娶自己心爱女孩的经历与遭遇,实际上是讲自己、塔可夫斯基这样的天才艺术家,半生被迫漂泊、被人陷害,同时也有人坚信他们、呵护着他们!开篇的婚礼片段和最后婚礼如期举行,何尝不是导演的一种希望,我们最终能够与爱人、心爱的在一起呢!连心眉确实让人看着别扭,心上人爸爸那个丑角真的好漫画化啊,感觉是在讽刺zf官员吧!

0 大黑骡子 看过 2019-06-16 23:49:41

早起看这个可真困啊。。。没看过帕拉杰诺夫瞎买买的,本以为是二战后的作品,边看边惊叹于苏联人可怕的独创性先锋性,结尾出来老塔才知还挺近的,同代比较就没感觉特别惊艳了。

0 火娃 看过 2022-08-15 18:31:59

8/10。影片从波斯细密画中汲取灵感,第一组镜头就是以细密画男女肖像为开场,女主角煞白的面孔和连心眉,皆令人想起传统的波斯服饰。画面中的物体也有意违反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有一个镜头中男主角跪拜在城堡的微缩景观前面,对称的尖塔旁立着两名吹海螺的白衣人,这个把人物安排在一个平面内的正面镜头和圣像画比较类似,而峡谷内一个瓷瓶长达数分钟的画面,双头旋转的布老虎偶戏等蕴含神秘性的绘画影像,把观众代入故事所创造的神话想象中。吟游诗人为远方带去音乐和欢乐,内心却装满故乡和爱情,奸诈的情敌把他骗到广阔的河中,骗走其衣服带回去散布他死亡的谣言,善良的村民则留下衣服、告诫他受到洗礼的萨兹琴不要离手,终获神明的帮助冲出困境,联系结尾降落在摄影机上的白鸽(献给老塔),苏联流亡导演的苦难、祈祷救赎不就是吟游诗人的写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