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u/4863873001000978
《浩劫》(Shoah 法国/1985/片长:370分钟)
导演:克劳德·朗兹曼/摄影:多米尼克·沙皮、吉米·格拉斯伯格、威廉·吕昌斯基/录音:贝尔纳·奥布依/剪接:兹娃·泊斯泰克、安娜·鲁伊斯
《浩劫》(也译作《证词》)是纪录片史上的经典之作,法裔犹太导演克劳德·朗兹曼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寻访当年事件的发生地,访问当年的大屠杀的经历者,耗费十余年时间拍摄制作此片。影片长达九小时,是从300多个小时的原始素材中剪出来的,仅剪辑就花费五年时间。影片纪录的是关于德国纳粹在二战中进行种族灭绝大屠杀的历史。本片上映后被誉为“世界纪录片史上的最重大事件”,当年曾获多项国际纪录片大奖,《浩劫》不仅是一部出色的纪录片,更是对当年纳粹惨无人道大屠杀的一份血泪的历史证词。斯皮尔伯格为拍摄《辛德勒的名单》,曾观摩本片不下十遍。实际上,这是一部远比《辛德勒的名单》更震撼的纪录纳粹大屠杀的电影。
1985年,当克劳德·朗兹曼终于完成了《浩劫》的时候,他觉得“有人看就不错了,大概3000人看过,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没想到在法国上映的时候,引起了空前巨大的反响,票房惊人的好,而且观众都是整整9个半小时从头看到尾。《浩劫》在电影院里,电视台轮流播放,成为一个播映神话。此后,《浩劫》在世界各地纷纷上映,影响更是与日俱增。至今全世界已有上百万人次的观众观看了这部纪录片,在欧美电影界和知识界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围绕着这部影片展开的讨论旷日持久,发表的有关专著、文章更是不计其数,被认为是80年代以来一部标志性的纪录片经典。
纪录片从波兰的海乌姆诺开始,这个位于波兰以北50英里、靠着纳雷河的地区,曾经居住着大量的犹太人。二战期间,这里成为波兰第一个使用毒气毁灭犹太人的地方,有四千万犹太人在海乌姆诺惨遭灭绝,仅有两个人幸存下来,他们是犹太理发师斯雷和西蒙·斯莱伯尼克,西蒙·斯莱伯尼克更是最后的幸存者,当时的他只有十三岁半。导演克劳德·朗兹曼来到当年事件的发生之地,寻访往事的亲历者。这其中除了幸存下来的两个犹太人,还包括当时的一些纳粹分子。
《浩劫》也被誉为“新纪录片运动”的代表作之一。新纪录电影主张长期以来,“非虚构电影”在西方曾经作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纪录电影”的定义。八十年代兴起的“新纪录电影”,则积极主张“采用一切虚构手段和策略以达到真实”。
“新纪录电影”尤其否认真实电影的观念和手法。如果说,真实电影注重展示“生活是怎样的”,那么“新纪录电影”则偏重揭示“生活是如何成为这样的”。因此,“新纪录电影”是一种反“真实电影”。二者之间的分歧正在于对“真实”的认识不同。在“新纪录电影”看来,“真实电影”以捕捉眼前正在发生的现实为宗旨,缺乏历史参照和深度,这种真实只能是肤浅的真实。纪录现实不等于真实,捕捉事物的现象不等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直接电影大师怀斯曼就曾感叹道:“我无法表现整体的真实”。由于拓展了表现手法和范围,“新纪录电影”吸引了大量观众。
较早提出“新纪录电影”理论的是美国学者林达·威廉姆斯发表于1993年的《没有记忆的镜子——真实、历史与新纪录电影》一文,林达·威廉姆斯认为:“纪录片不是故事片,也不应混同于故事片,但纪录片可以而且应该采用一切虚构手段与策略以揭示真实”。
著名纪录电影研究者单万里将“新纪录电影”的特征总结概括为:
积极主张虚构、否定传统意义的纪录电影、关注历史问题、拥有大量观众。
“新纪录电影”的重要导演有美国纪录片大师艾罗·莫里斯(《细蓝线》、《战争迷雾》)以及《浩劫》的导演克劳德·朗兹曼。
克劳德·朗兹曼是犹太人后裔,1925年11月27日生于巴黎。他既是著名电影艺术家,也是作家和哲学家。作为法国知识分子的重要人物,朗兹曼曾是萨特的密友,至今主编由这位存在主义之父创办的《现代》杂志。克劳德·朗兹曼的电影工作开始于1973年的《为什么以色列》。后来,克劳德·朗兹曼又有四部作品诞生:1985年的《浩劫》,1994年的《擦哈》,1997年的《活人路过》和2002年的《索比堡1943年10月14日16点》。克劳德·朗兹曼的所有作品均有关二战犹太人灭绝、犹太身份和以色列问题。其纪录片作品在全世界获得了许多重要奖项。
《浩劫》是克劳德·朗兹曼的代表作,很好地体现了“新纪录电影”的纪录观念。首先,克劳德·朗兹曼拒绝使用历史资料镜头。在过去的纪录纳粹大屠杀的纪录片中,大都是解说词+人物访谈+历史原址空镜头+资料汇编,大量援引盟军战地记者拍摄的集中营里的景象和缴获的纳粹拍摄的影片素材,如阿伦·雷乃的《夜与雾》和米哈依尔·罗姆的《普通法西斯》。对于克劳德·朗兹曼拒绝使用原始影象资料,戈达尔颇有微词。无论是犹太人自己拍的影象,还是纳粹拍摄的或者盟军进入集中营时拍摄,朗兹曼都弃而不用。他的影片中只有当下拍摄的部分。戈达尔认为朗兹曼意图中有含混的地方或其它他不愿意说出来的东西。
克劳德·朗兹曼另辟蹊境,他的方法是耗费大量时间在全世界寻找拍摄对象,这些当年的历史见证人早已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这也是克劳德·朗兹曼的拍摄周期旷日持久的一个原因。最终,他经过多方调查,找到了他们当中的幸存者:当年负责运送犹太人到集中营的火车站长、具体实施屠杀计划的集中营看守、为行将进入毒气室的受害者最后剃头的理发师……克劳德·朗兹曼将这些历史的证人一一带到现场,设法接近并直接叩问当事者的心灵,在复苏的记忆里使得历史事件得到当下的再生。
影片纪录幸存的犹太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克劳德·朗兹曼在中东某地找到当年集中营的一个犹太理发师斯雷。克劳德·朗兹曼把这个原本已经歇业的理发师带到了波兰特拉维夫的一家理发店,说服他象当年一样给一个顾客理发。当犹太理发师的手指接触到顾客的头发时,他记忆的闸门顿时打开了。在克劳德·朗兹曼的追问下,斯雷讲述了自己当年如何由于理发的手艺才侥幸地得以偷生,他被指派去给那些即将被送进毒气室的犹太妇女剃头,剪下来的头发将成为纳粹工业部门生产的原料。面对即将走完人生旅程却对自己的命运一无所知甚至还抱着一丝生存的侥幸心理的犹太妇女,而知情的理发师认为用谎言来抚慰这些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人,是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惟一能做的善举。
直到有一天,理发师在这些妇女中见到了自己同村的一个邻居。这个可怜的妇女由于在这个地狱见到了熟人因而在绝望的脸上出现了希望,理发师使她产生了虚幻的安全感。当斯雷回忆到这里时,再也说不下去了。朗兹曼却平静地追问:你必须说下去,你必须这样做。这也是朗兹曼对一个镜头前的当事人都说的话。
《浩劫》的同期声对话非常多。朗兹曼的主要纪录方法是把当事人带到现场,激发当事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向观众说出尚残留在他们记忆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达到复活历史,揭示真实的目的。影片所有的事件所有的细节全部都是由被访者一点一点口述出来的,摄影师很巧妙地捕捉到了每一个被访者非常细微的神情变化,于是这种更具说服力的真实的表情和语言便自然而然地抓住了观众。影片中人的脸孔,眼睛都在说话,都是情节。正如西蒙·德·波伏瓦所说:“克劳德·朗兹曼的伟大艺术是让地点说话……让无法表达的内容由面孔说出”。别忘了,西蒙·德·波伏瓦是连看了20遍才动笔写下这篇影评。
《浩劫》纪录的另一个当事人是幸存者西蒙·斯莱伯尼克,一个当年13岁的犹太孩子。在朗兹曼的安排下,西蒙·斯莱伯尼克重返故乡波兰的切尔莫诺镇。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至今还记得这个当年曾带着手铐在河对岸的集中营大声唱歌的犹太男孩。当年,13岁的西蒙·斯莱伯尼克由于跑得快,被集中营的军官选作听差,成天穿梭于各个营区传递信息。为防止孩子逃跑,他被命令在走动时必须不停地大声唱歌。
在当地波兰人的亲切如今已是古稀老人的西蒙·斯莱伯尼克的友善气氛中,朗兹曼询问这些当年历史的见证人对纳粹迫害犹太人的看法。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那些波兰老人刻意遮蔽在那次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中自己不光彩的同谋地位。事实上,在纳粹铁蹄蹂躏下的欧洲,当时有很多人希望通过纳粹手来消灭犹太人,只是没想到纳粹的屠刀最后也落在他们自己的头上。在这里,克劳德·朗兹曼运用纪录片的自省策略,把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屠杀行为有机地转化为一种当代的知识。
《浩劫》的制作过程就象艰难的考古工作,克劳德·朗兹曼为搜寻拍摄对象费尽心血。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朗兹曼不仅找到了大屠杀的幸存者,而且还发现了许多隐藏在德国民间的纳粹刽子手。贝尔泽克灭绝营地的一个刽子手夫波茨就是其中一个。朗兹曼通过多方调查,打听到夫波茨在德国巴伐利亚省慕尼黑市的一家酒馆中干活。于是,朗兹曼就假作拍摄广告片来到夫波茨工作的酒馆拍摄。在那里,朗兹曼共拍摄了三天,并一直避开夫波茨。就在人们都已对摄影机司空见惯时,朗兹曼走近柜台前的夫波茨,拿出了夫波茨上司席斯当年的照片问:“你还记得他吗?你还知道什么?你还在隐瞒吗?”一系列劈头盖脸的问题让夫波茨局促不安,他四处躲避镜头,戴上眼镜又拿下来,掏出香烟面对着墙猛吸。最后,夫波茨被判了10年徒刑。
克劳德·朗兹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浩劫》是陵墓结构,700万人看过《浩劫》,每一次放映都象一场葬礼,因为死难者是没有陵墓的。”
在04年之前,中国观众对《浩劫》它认识仅仅停留在各类关于纪录片的书刊和神奇传说中。
2004年,在北京国际纪录片展上,《浩劫》分两次放映,并在北京高校做过专题放映。克劳德·朗兹曼亲临北京和观众见面。北京电影学院张献民教授翻译的电影字幕,并在中央电视台做了关于《浩劫》的访谈节目。
2006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分四次播放了《浩劫》。我曾托雨后老师录了录象带,可惜没录全。
DVD方面,《浩劫》曾有日二的糟糕版本,而且由于它的超长长度和超沉闷的观看性,一直没有D商敢染指。
《浩劫》的续集,纪录二战纳粹集中营唯一成功越狱的《索比堡1943年10月14日16点》(2002)有多家D商出片。
2007年,众所瞩目的《浩劫》终于在九区浮出水面——
EE即将推出此片,D自英国二区著名的MOC电影大师收藏系列,原版3D9。
真期待啊。
期待已久的纪录电影《浩劫》终于来了[zz]
|
> 去浩劫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波兰群众的采访太微妙(威玲旺卡)
2024年7月31日,看看以色列对加沙干了什么??多么...(无信鸳)
如果什么时候这部片能在中国热映热议(谁在水立方我撑起一把纸伞回头望)
据说本片导演有黑历史?(风斯在下)
有无资源分享(EMMI)
朋友们1.5倍速看比较容易坚持下去(虾仁🐷心)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