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密监视的列车 短评
22 有用 冰红深蓝 看过 2020-09-08 13:32:52
伊利·曼佐代表作,196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改编自赫拉巴尔同名小说,将苦痛憋闷的战时往事以轻柔戏谑的笔触铺展出来,极富黑色幽默,同时解构关于抵抗战争的英雄神话:一个在妓院里割双腕的苦闷处男,在完成性事的成人礼后,终于义无反顾地为国捐躯。2.影片始终将性与民族/战争相并置,一如那一方方车站印章,既敲在德军作战地图上,又悉数盖在女车站员的身体上,还有照相馆里男女在飞机上接吻的摆拍,一夜云雨未果后,次日的照相馆即被猝然炸成废墟。3.两人将吻未至时,女列车员被开动的火车带走,这一喜剧式的片头却呼应着悲伤的收尾——米罗与火车一同离去,同归于尽。4.德方对“印章事件”的定性:侮辱和贬低了德语,面对笑逐颜开的女孩,米罗欲言又止地转身离开,一去不回。在爆炸后的漫天尘埃里,一切都显得如此荒诞而残酷。(8.5/10)
6 有用 太阳照常升起 看过 2020-12-23 19:59:58
风格与《失翼灵雀》有显著不同,也与明显有着现代主义倾向的原著不同,本片采用正常的时间顺叙,以古典写实的风格,通过叙述青年车站员的萎靡、成长与最后的抗争,似乎想要隐喻在德国淫威下捷克的民族风貌的变化,有着呈现民族精神与人类精神的普适价值。不可否认片中那些独特的片段偶有出人意料的表意效果,但整体来看,电影本身沉默而木讷,冗余而僵硬,原著中自由叙述的魔力与各个人物复杂的灵气消失不见,反而过于沉闷而苍白,情节间的巧妙联系与水到渠成的主题表达也显得刻意而割裂了。从来不是说电影应该遵循原著(恰恰是需要较为彻底的改动),而是以一种成熟的姿态来对原有文本进行影像重构,进而产生新的意义,在这个层面上,本片显然是幼稚而失败的
19 有用 (๑⁼̴̀д⁼̴́๑) 看过 2017-10-02 01:17:19
本片荣获196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导演: 伊日·门泽尔
主演: 瓦茨拉夫·内茨卡 / 约瑟夫·索姆尔 / 伏拉基米尔·布劳德斯基 / 弗拉迪米尔·瓦伦塔 / 阿洛伊斯·瓦赫克 / 费迪南德·克鲁塔 / Jitka Scoffin / 伊特卡·泽莱诺霍尔斯卡 / Nada Urbánková / Libuse Havelková
类型: 剧情, 喜剧, 爱情, 战争
地区: 捷克斯洛伐克
片长: 93分钟
上映: 1966-11-18(捷克斯洛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