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女人 短评

热门 最新

40 Q 看过 2012-06-27 15:01:09

如果你允许自己去感受的话,世界跟现在会是两个样子,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敏感脆弱,其实是好事,总比那些没有感觉麻木的人好。另外因为这部电影遇到了一首爵士乐Bilbao Song和Gustav Klimt的油画Hope。

4 猫龟🐌 看过 2021-05-30 18:49:26

仿伯格曼,无感。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怎么那么矫情和小题大做。

22 Dear deer 看过 2018-09-06 14:57:00

相比起大多数作品的喜剧和讽刺,这部的深沉基调则复合着焦虑和忧郁的暗淡情绪,站在伯格曼的肩头思索着他的不朽和灵光。Marion看似一帆风顺受众尊敬的人生在中年尾声踏入自省的沉潭,现实与梦境开始交互纠缠,倒叙的片段被模糊浸润在午睡的半梦半醒中,自以为是的回忆被挑拨质疑而被追索为自身的批判矛头。Marion从容不迫的优雅面具,大谈特谈布莱希特戏剧所流露出高级知识分子的优越,而在自我犹疑面前显得不堪一击。结局却又一如导演常见的桥段,不出意外的背叛将成为了自我审视的终章。

28 李元度 看过 2019-09-23 11:08:54

2 不同年龄看 体验大不同 西方的女性50岁依旧敢重新审视人生 不惧选择与丢弃 亚文化25以后就把人生写死 归档剩女 自称老阿姨 并以30为分水岭 且为依旧热爱生活而沾沾自喜 人在存在的任何一刻都不应放弃自我 而这是一种生活态度 并无必要拿出来展示及讨人歌颂

13 mecca 看过 2012-10-22 17:00:59

4- 是否因为Gena, 这次的Woody Allen有点Cassavetes那部特别迷人的《首演之夜》的味道?不同于老约翰镜头下迷蒙醉眼现实与梦想(台上台下戏)的女伶形象,这里的Gena更加成熟和独立(大学哲学教授),却依旧有她不轻的十字架要背负。梦境一节调度流畅圆熟,够得上五星。桥洞下的错失也经典。

26 康报虹 看过 2017-04-08 09:39:07

年近五十回望过去,玛丽昂做得永远是保守且冷酷的决定,从不冒险,努力克制自己的情感,看起来她应有尽有,其实一无所有。 类似《野草莓》的伯格曼式“内心公路片”,巧妙的叙事结构,完美衔接梦境与现实,古典乐太合口味。

18 女魔头 看过 2010-09-14 19:34:58

这部有点不像woody allen的风格了

2 神仙鱼 看过 2023-03-06 18:17:15 北京

可能是老头最短的一部?也是目前见过最严肃的。剧本妙得很。“另一个女人”叫Hope,是自己的分身或映像,用来说出内心不敢面对的事;通过管道传声听另一个自己接受心理治疗,本身就像催眠或梦境植入——最棒的剧场梦境一段,自己观看自己的演出,正是这一现实的投射;电脑屏幕就像那个管道,这场精神分析指向的病人又成了我本人,无敌戳得很准,送来重重一击,尤其米娅最后描述吉娜那段话。No.3000|Don't make something romantic sound infantile.

1 Obtson 看过 2015-02-17 01:40:09

“我不知道记忆应该是你拥有的还是已失去的,但长久以来,我第一次感受到内心的平静。” 精妙绝伦的剧本,介入回忆实现心理呼应,梦境即为情感尝试挣脱束缚的表征。而墙壁另一侧的女人,就像是无法正视真实欲望的分身,被遗忘在现实生活的罅隙中。

1 楚子宙 看过 2023-12-05 19:48:45 北京

很多特别优秀的人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殊不知她给别人的压力实在太大,以至于旁人只能敬而远之。所以说吾心即是宇宙,宇宙才是无心啊。你的世界,就是你所看到的、你能感知到的世界。除此之外,世界的其余部分,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我觉得任何人都要融入这个世界,去了解,去感受其他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非一味沉溺在自己的妄想中,不愿自拔。本片是伍迪少有的直面内心反思自我的电影,看了玛瑞安的故事,照见自己,与君共勉吧。7分。

2 猪头妖怪 看过 2022-12-22 01:40:10 上海

情绪浓郁,表演也相当精彩。然而,这个故事似乎还是缺少了某些我也不知为何物的东西。这个作品理想中的版本,大概才是Woody Allen真正想拍的电影,但也确实不是最适合他拍的电影。天赋、智慧、成就,乃至一种人人称羡的优越感,最终都无法弥补人生的虚无感。或许到头来,只有情感可以。但情感既没有回头路可走,也往往并不持久。人生的上半场,是一个披坚执锐的过程。到了下半场,就难免要赤手空拳地去面对真相了。

12 Coco 看过 2012-03-09 22:25:22

用几个简单的元素勾勒出一个五十岁女人的心事, 通篇都是女主角的独白配上精选的反复使用的古典乐, 或许我以前不喜欢这种方式, 但戈达尔改变了我的观点, 音乐,旁白与简单的影像的结合有着令人惊喜的化学反应!

6 热带素描 看过 2018-07-05 22:57:52

另一个女人揭开了潜藏的意识,过去的假面,彩色玻璃花窗上的拥抱,幸福和失落之间,伤痕累累的五十岁女人沉溺在自我怀疑之旅中。治愈是伍迪艾伦的温情。

5 Back to Life 看过 2020-05-25 01:15:07

"I think of you more than once in a while." "But without regret. Please don't tell me you have any regrets."眼泪要掉下来了 有话想对你讲但堵在喉咙啥都讲不出来 这个电影让我反思最近那个热贴真的left me edgy and uncomfortable有点愧疚也后悔自责 告诫自己不要再有第二次了

2 HurryShit 看过 2011-03-26 09:42:49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long time, I felt at peace"。兩個女人的(聲音)共鳴,劇本扎實,Woody Allen的《假面》,也是他最好的嚴肅劇。其實有點缺陷,但Gena Rowlands的表演、讓我倒抽一口氣的收尾,還是令人讚嘆。

7 𝐓 看过 2009-07-30 01:58:06

The other woman is named Hope. 已经完全和伯格曼处于同一高度 只不过场景从瑞典的郊野移到了曼哈顿的街区 梦见剧院那段场景让我想到Synecdoche, New York

63 胤祥 看过 2011-11-20 03:54:58

伍迪艾伦“伯格曼时期”的作品,摄影师是尼克维斯特,偏棕的暖调,却是冰冷的故事。不少伯格曼式的特写及变焦镜头。一个偷听的故事,通过画外音切入闪回段落。剧作在时间的处理上近乎完美,现实/回忆,自我/他人,最精彩的是玛丽安梦境中的那场戏剧演出,她既是演员又是观众。

54 咯咯精 看过 2014-06-09 00:37:01

真的没有人像我一样觉得Marion这个人物的灵感来自于汉娜·阿伦特嘛…海德格尔哲学、女哲学家、没孩子、超乎常人的理智、年轻时和导师的恋情、抽烟、甚至发型…匹配度太高了。决定了这是WA片子中我的top3。叙事手法好极了。同时预感自己晚景凄凉。

1 左胸上的吸盘 看过 2022-03-04 02:13:10

勉强及格。在视觉构建上很接近伍迪·艾伦的偶像伯格曼了,全片也几乎没什么段子,用沉溺、自由的方式,勾勒一个50岁哲学女教授罗兰兹经由隔壁心理医生处“另一个女人”米亚·法罗自述的刺激,对自己前半生的重新评估,并且用戏剧化方式,把她的实际上的孤独揭发给观众看,她画外音描述的与继女、丈夫、童年好友……的关系,很快被暴露出来的人们防备她、恨她、背叛他的真相所推翻。我觉得这里面多少有伍迪对这样一个高傲(但实际无甚学术成果)的女知识份子的反讽,尤其她最后平静下来是靠心仪他的男作家对她性感时刻的回味,肉身优先。其实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这关并不难过,最难的是一个人记忆中那些曾经背叛自己理想的举动。表现罗兰兹记忆的那些形式很自由,比如说是看照片,其实全是记忆中的场景重现,女青年版罗兰兹的演员选得也很像她。

0 番茄杀手 看过 2022-12-11 23:37:14 江苏

设置虽简陋 但比起故作老态的野草莓真诚太多;或许正因为"50 is not so old" 懊悔才不会是仅仅限于ego的活动 它仍需要面向他人 需要挣脱话语 需要付诸实践 也因而更需勇气 在这里WA的态度无疑是犹太教式的(别于伯格曼的某种新教传统)孤独的秩序-永恒被判定为一文不值 只有在联结之中生命才能成为动词(于是wa一如既往从“家庭关系”展开叙述的技巧变得独具匠心) 尽管这同时意味着当生命失去某种使动能量后将永远陷入一片或被拥有却终将遗失的记忆沼泽;尼科维斯特的摄影了不起 吉娜罗兰兹的表演更是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