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塔 短评

热门 最新

98 冰红深蓝 看过 2020-01-13 12:12:28

达内兄弟的突破之作,获1999戛纳金棕榈与影后。1.如此残酷而无望的底层现实,永无休止的重复人生:跑着穿越马路,翻越篱笆,在草丛管洞中换鞋,用自制饵瓶钓鱼,还有一次次拼尽全力的过激抗争。2.达内兄弟完美诠释了“展示,不要告诉”的真谛:摇晃的手持跟拍长镜头,景别以近景和特写为主,限制性视角,充分利用画外空间的自然声叙事,零配乐(仅有一段叙境内舞乐作为唯一的欢愉时刻),对主角内心活动不作任何说明与解释——风格与内容卓然贴合。3.令人酸楚的腹痛时刻与电吹风带来的微末暖意。4.罗塞塔一路奋战,仅仅只是想要一份工作,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这也成了贯穿达内兄弟作品的母题(从[一诺千金]至[两天一夜])。5.吃鸡蛋的段落极具真实感,而那段时长5分多的苦苦搬运煤气罐(与环绕身边的摩托声)的长镜头,更是点睛妙笔。(9.0/10)

274 芦哲峰 看过 2012-01-29 12:07:24

“你叫罗塞塔,我叫罗塞塔。你找到工作,我找到工作。你有一个朋友,我有一个朋友。你不会一成不变,我不会一成不变。”被罗塞塔的喃喃自语戳中泪点;影片结尾,罗塞塔拧开煤气,准备和酗酒的母亲一起死,结果煤气不够用,只好出去买煤气,这悲惨又冷幽默的一幕让人哭笑不得。

253 Peter Cat 看过 2015-10-06 07:50:47

如果单从电影内部看,达内作品都趋向于一种完满性(五星)。但这种小品极度道德化倾向,反过来弱化影片社会性,这也是达内面上有力但实质最无力地方。专注拍摄底层是永远看不到社会结构性问题,结果就是底层与底层之间不体面互掐,进而还引发中产观众发出“可怜之人必有...”简直助纣为虐

149 哪吒男 看过 2019-04-23 00:17:25

想自杀,瓦斯用完了,买瓦斯,搬不起,倒在地上大哭。穷是恶之阴霾,生死都逃避不开。

61 把噗 看过 2012-12-15 14:58:06

少见的对西方社会底层人物的刻画。着迷于精神享受法国人永远不会拍这种题材。手持镜晃过头了,直对人物的脸和动作,观众与其共呼吸,展现而不是表现。隐忍、克制,情绪无从释放。无缘由的动机,精神上的迷离都拜生活所赐。讽刺的是:想过普通生活的人无法得到工作,而无所事事的人却拿着救济金过活。

58 余小岛 看过 2016-08-30 20:52:36

晚上凉面就吃了两口,看他们总是在吃松饼,一直在想淋点糖浆,肯定很好吃。。。这么悲惨的生活竟然被我看出一丝幸福感。。药丸!

96 枯川满 看过 2010-06-07 21:18:50

最后她哭的时候,这片子才算完满。

28 LORENZO 洛伦佐 看过 2019-08-27 06:17:15

白描的手法很高级,高速叙事让短时间的电影充满了转折和悬念,人物特写又格外贴近真实。但也有缺点,人物在达内的电影中习惯性只做不说,导致行为缺少动机的表达。极简写实主义的典型。

91 傻乐的猫 看过 2016-10-20 02:27:24

万恶穷为首,挨过穷的都懂的。

93 看过 2011-03-30 23:04:40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感情在生存面前一文不值,人生就是这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状态。

33 shininglove 看过 2015-05-19 22:05:30

手持镜头的压迫性,空间狭小,暗喻人物在社会底层生活艰辛,随之将观众的紧张感充分缝合。画外音使空间外延,尤其是摩托车的轰鸣声,创造性使用,与省略叙事相得益彰,浮出凝练而生动的人物白描。

35 過期罐頭 看过 2020-05-31 16:40:16

如果没有罗塞塔举报那场戏,观众就会非常同情她以及自我投射,而这是达内不想看到的。

68 大宸 看过 2010-07-25 11:49:11

然后...我就迷上了达内...

24 赱馬觀♣ 看过 2020-11-04 17:40:50

“我们的许多影片都包含了适应/归属的概念。社会没有罗塞塔的位置,她从来不知所属。所以在执导的时候我们就尝试着替她找到位置。我们总是让摄影机跟在她后面的某个‘错误的位置’上,造成对观众来说角色不够清楚,而如果你感觉正在失去这个角色,你就会产生更多的兴趣。……我们不想去讲述一个对明天茫然无知的人的故事,拍罗塞塔,摄影机总在是在她身后,如果我们认为她想左转可实际她转向右,摄影机必须迅速调整跟上,有点像是战场中的摄影机。你正在拍摄某人,但你却不能控制他,这是一种纪录片式的风格。甚至对话的时候镜头也要表现出我们对他们并不熟悉。”……PS长期以来,达内兄弟总是一齐创作剧本,一齐现场指导,一齐幕后剪接,一齐出席庆典接受媒体访谈。故而简称:齐达内。

10 墓岛GRAVELAND 看过 2019-02-07 20:57:20

“《罗塞塔》以一个惊慌而含义丰富姿态结束,正如它的开篇,晃动的镜头与紧张的气氛,自从那一个镜头起,影片的一切基调即已被奠定。” “至于罗塞塔,她没有感情,而是被异化的,发送—接收的机器,一点红色与冷漠的白色外界之间的二分法,异化令她的青春期提前结束了,但她也只能做一个‘不良少女’。” 如果短评在以上两句话之后便结束,那么我们忽视了它作为(某种电影节电影)的一种Sample或曰范例的事实,关于如何在工整的Melodrama中建构“真实感”的终极幻象,并小心翼翼地在影片中植入一些可供解读的影评人游戏,无论是作者崇拜,电影语言还是左翼的社会评论。

51 米粒 看过 2012-09-24 08:40:59

无愧金棕榈(以及最佳女主),生活的痛和命运的玩笑啊,都在这里面了。最后她的哭就像紧绷了一个半小时的弦,突然断掉

37 57 看过 2012-01-26 12:57:51

原来达内兄弟这么坚持地拍底层命运啊!基本模式就是全程的绝望和结尾的零星曙光。城市里的树林、河岸频繁地出现,那里藏着穷人的宝贝、赃物和所剩无几的秘密。把一句台词改写成罗塞塔之问:这样的状况会一成不变吗?

16 🌞娘卷卷🌙 看过 2014-03-19 09:49:24

一个有生命的人物, 始终难忘. 她叫Rosetta, 她有一个朋友, 她就是想找份工作, 她撬了朋友的工作, 她把名字绣在白围裙上. 她只想过普通的生活, 就那么难, 想死, 煤气罐又那么重..超16mm, 手持, 销魂地疯狂跟拍, Alain Marcoen. 红色的衣服, 蓝色的煤气罐

42 半城风月 看过 2017-11-09 07:45:32

女主角的表演贵在真实,牵动人心。

9 xīn 看过 2014-04-09 13:34:15

用吹风机一次次烫向的肚子,有着难以言说的疼痛。背负着这样的母亲(安于在男权结构里沉沦的女性们),坚强的Rosetta到底有没有出路呢,她迎向生活、迎向不公平的就业市场、甚至利用唯一给她一点帮助的人,只为成为真正的人,但注定不能,她还要拼劲全力的去死。怎么能不伤心呢!摄影太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