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劳斯豪森之旅 短评

热门

1 刘小黛 看过 2011-02-07 01:44:22

诡异的色调,取材真实却如入幻觉,政教的内质本就是虚无的。

0 Connie 看过 2007-08-21 08:16:16

透露著一種目中無人而又純粹的稚嫩..雖然電影本身悶到不行

0 胤祥 看过 2019-10-25 05:23:50

[2019年10月法斯宾德√]。啊完全没想到会这么喜欢这部!!法斯宾德用特别典型的戈达尔的方式(横移横移和横移,大幅度的变焦变焦和变焦)和有限的暴露电影机制(没有暴露摄影机但是实际上是在“排戏”),以及高度政治化的内容,重新把这个15世纪的故事用一种史诗剧的方式拍摄出来(某些时刻让人想到杨索……),并把它放置在现代的布景与后68的语境下(大量的革命道理和演讲,以及最后落到对古巴革命的赞美),实在是一部“战斗电影”。堪称法斯宾德剧团的一次完美政治演出。

0 paracelsus 看过 2007-11-18 15:55:37

kinda preachy,but some scenes are truly lyric, influenced by Godard, theatrical but too many zooms, 生存状态 服装,画面都非常漂亮

1 dinosaurs 看过 2006-10-10 11:19:55

前卫剧场直接搬上荧幕之作.风格之独突叫人激赏!

0 paradiso 看过 2018-05-12 20:30:28

妈的法斯宾德一定是察觉到与其在剧场里一遍遍演还不如演一遍拍下能放好多遍呢,而且当时小剧场都流行把话剧演到街头村尾。原来金发哥哥还是他团里的男歌星啊真不错!演出的乐队好像是Amon Düül II?

0 只抓住6个 看过 2013-02-15 16:24:31

具有法斯宾德其他电影所没有的奔放,简单和表面化的冲击因为直接而得到充分释放,青年的反抗就该这样

1 张宏 看过 2011-03-16 22:52:51

法斯宾德这牛逼人!奇片共赏。真牛!

0 livinglow 看过 2013-11-18 04:50:24

2013/11/17 用中世纪的故事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抗争,非常剧场化的风格,大段大段的是一群人摆pose然后喊些大口号话或者背诵经济学原理。但是除了先锋性和时事性,故事讲得真是让人昏昏欲睡。

0 南高峰 看过 2012-04-30 08:55:49

用电影的形式肤浅地讨论商品、价格,后面的内容还算警醒。导演老是找一些光着上身躺在地上的少年作为背景。摇滚男女。寓言电影。斗争可以有多种形式。

0 karate hippo 看过 2022-06-24 12:38:27

法斯宾德这个政治现代主义时期的东西,一样是左派立场,反对权力滥用,要革命啥的,他和戈达尔,包括本国这方面斗士克鲁格,施特劳布,差别还是很大的,甚至是对立面的,主要区别在表现手法上,法斯宾德基本上是反布莱希特那套的,他认为这无法令观众共鸣,进而去思考,他的呈现,要浪漫一些,多少伤感主义一些,看看该片结尾革命胜利画外音时候的配乐,是比较绝望的,个人猜想,他多少认为,反抗是没有结果的,但是只能反抗,反抗是悲伤的,充满大量牺牲的,未来,是不确定的。

0 杜夫特 看过 2023-03-15 19:12:09 重庆

法师能量巨大,给他一个支点,足以毁天灭地再换个人间。

0 日灼 看过 2013-01-15 21:39:50

拒绝蒙太奇通篇由若干长镜头组成,场面调度和表演依然很剧场化。取材于15世纪的故事,但是故事背景选择当代,讽刺的是统治者依然是中世纪的装束。喜欢穿着嬉皮服装的汉娜许古拉,但是这片子即使在法斯宾德的电影里也算比较生硬沉闷的。

0 再禁言我必卸载 看过 2023-09-01 11:49:28 北京

姨说的没错,果然法斯宾德好吊

0 荒诞王 看过 2012-06-12 14:28:53

无比怀念60-70年代欧洲电影的荒诞、先锋和犀利。

0 莫鲍 看过 2014-05-17 19:14:33

真的知道导演想干嘛 难道永远分不清电影和舞台戏剧之间的区别么

0 米开朗基罗 看过 2020-05-10 19:37:49

从剧情开始的时候就讨论人民、革命、政党和利益关系,到最后对暴力革命的赞美,貌似导演描绘了一个政治化的乌托邦家园,又彻底的毁灭她,都有法斯宾德的标志性呈现。聚焦摄影和横向摄影突出,原班人马的一次舞台化表演。

0 DING 看过 2009-04-15 16:42:14

没看懂。。。

0 梦原望 看过 2023-01-26 19:28:32 辽宁

法胖的这部算是前期的小成本制作里比较鲜活的,但仍感觉显得不成熟与涣散。表面演绎中世纪故事,实质确是一类夹杂着战后诸多议题的当代写照,很难不想起同年斯特劳布夫妇的《Othon》,但他舞台剧形式中的不同时代服饰混合以一种混乱拼贴的方式划分开了单调的“间离”(和西贝尔伯格明显不同),且要求各时期的人物(甚至包括导演本人)都参与进情节剧中以便求得足够多的反响回应。也许多维度的交织叙事不会将其引入明确目的辩论,只是单纯的历史材料罗列。源于罗恰的革命电影中的要素渗透也未能令其满溢的愤怒情绪和艺术追求达成平衡,在通向前卫激进的路上迷失。恐怕能和杰作关联上的部分只有那延续至后期电视电影中的受难身体意像了,如果能收敛符号象征的过度使用会更好。只能说这时期是合格的戈达尔追随者,不是合格的新电影开拓者。

0 导演罗禹墨 看过 2018-12-06 21:25:40

把戏剧搬上大荧幕的这种感觉就像中国特色的戏曲片,可以称之为戏剧电影吧。没有字幕全凭着画面来猜测,看得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