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岁月 短评

热门

16 九尾黑猫 看过 2012-03-14 20:11:16

他交上没有太多对话的剧本审查,却用画面说尽了对白无法企及的含义,完全可以想见当局气疯的表情。肯定是晦涩的,经历的人都懂,没经历过的人,起码可以看到独裁时赤裸裸的犯罪,无名的恐惧,没有结果的调查。漫天飞散的传单犹如舞蹈的蒲公英,这绝对是属于安哲的诗意。年轻人的对抗,用诗歌去战斗。

2 btr 看过 2012-06-22 20:33:23

#siff# 15. 构图完美!360度的摇移镜头和大量俯拍镜头构造了一种被囚禁和压抑的感觉。影子成为这部政治电影里最重要的隐喻。监狱播放音乐那段也大赞!

9 冰红深蓝 看过 2019-06-14 22:54:45

安哲“希腊现代史三部曲”之首,借一个劫持人质的犯罪悬疑故事来呈现1936年希腊梅塔萨斯将军建立军事独裁政权后高压重重的社会情况。监狱成为影片主要空间,可视为全希腊的提喻。由光天化日下的暗杀起首,以集体处决政治犯收尾,中间夹杂着两段越狱逃亡被抓回的插曲,散发漫天小传单的孩子也令人唏嘘。安哲近乎炫技式地运用了各类角度与机位的长镜头,包括大量俯拍。为了通过审查,做了许多曲笔,这也让影片对于外国观众变得更加晦涩难懂。尽管在色彩运用及镜头运动上已经成型,但安哲特有的开放-叠加式时空调度尚未登场,影片本身也缺乏诗性和余韵——自《流浪艺人》后这种残酷诗意才愈加彰显出来。(8.0/10)

1 蔡鸟 看过 2012-06-25 11:31:30

我最喜爱的一个镜头就是电影开始的第一个镜头,a flock of people.

3 吹牛伯爵 看过 2022-11-29 22:08:09 上海

安哲电影中的“历史”始终是一种去历史化,简洁省略的对白,复杂的长镜调度静态抽象的封闭式空间,这一切无不在诉说着这历史是“没有年代的”,严密高压的政策、令人窒息的政治环境,混乱暴力的动荡政局,并不专属于36年梅塔萨克将军的独裁,它是希腊建国后一直延续至今的切肤之痛。正如寒酸可笑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无处可寻,唯留下呆板形式的开幕致辞:独裁政权的遮羞布。当议员叶吉里亚特看望被诱捕的刺客索菲亚诺斯,安哲既不假托视线于议员之上,也并未切到索菲亚诺斯的主观镜头,摄影机始终隔墙平视,消去了一切建构角色认同的可能。去戏剧化的尝试早在处女作《重建》中就已实验,因此这层间离效果对政治题材全景式的呈现就更为成熟。结尾720度环绕四周的摇镜。2022.6.4

3 把噗 看过 2013-05-04 12:31:34

1973年,色调同《阿玛柯德》,也许是安哲最明亮的一部,同时也是政治色彩最为黑暗的一部。频繁使用的360摇镜从头到尾,运镜痕迹重,远没有后来的圆润成熟。“这是我创作的一个准则,重要的东西都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至此,安哲所有的电影都看完了。

4 甘草披萨 看过 2012-06-23 20:22:53

@环艺上海电影节 肖申克的救赎里放古典音乐的段子就是受这个片的启发吗 WAP

1 人生别太当回事 看过 2022-05-08 01:23:09

初始便技惊四座。 “安哲用长镜头和360度摇移运动镜头的写实风格烘托渲染了当时令人窒息的社会氛围。讲述了一个关于政治压迫的寓言。有犯罪悬疑片成分的剧情把矛头指向迈塔克萨斯将军为总理的专制政权实行的严密控制人民思想的社会制度。” 2022年地球的另一端何不是如此 仅以在窗台敲饭盒就被鸣枪警告一场 就与今天的上海惊人地相似 历史总是能给人带来重复的惊喜 但影片里不同的是 影片里以音乐为代表的艺术还没有消亡 起码还留存在人们的心里 这仍给了人渺茫的希望

10 杨小槑 看过 2022-08-14 14:43:44

#BIFF12# 虽说相比于处女作《重建》,本片定型了安哲多数后来发展成熟的美学特色,这点还有点儿意思。但单就本片来说,安哲根本就没想让我们对影片产生什么理解或共鸣,更谈不上有让观众想要了解他们历史的魅力。而是急于迫切的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于是乎,拍这部电影和看这场电影都变成了一次政治行为。

2 刘小黛 看过 2010-09-09 22:02:12

驱使电影成功的原因在于和安哲后来的电影技术方面存在显著不同。政府太虚弱,充斥着腐败行为,它是如此无能,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只有通过谋杀。

2 vivi 看过 2012-10-29 23:27:06

昨晚梦见自己看了这个.梦里也是有绝美的蓝色白色黄色绿色天空大海远远的人影.梦里的都是如诗的画面.真正看的时候才觉是政治.“重建是一部缺乏阳光的电影.非常理性的电影...这一次我们把缄默看作是电影的关键.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没有表达出来.” 监狱空地上放的是什么歌~~(ˇˍˇ) 想~ 2022.8.15 大银幕。拍电影就是一个点,然后360°旋转。

10 胤祥 看过 2012-04-02 14:31:47

安哲的方法拍政治电影根本不搭啊。虽然他明确地用这部影片回应罗西和科斯塔-加夫拉斯的方法,不过在电影效果上几乎完全失败。这是安哲影片中唯二的晴天和春天(另一部是[养蜂人]),大约也是安哲唯一的“彩色片”。开头结尾多圈360°镜头都非常出色。 | 2022.08.14北影节重看:简直是安哲写给扬的读后感……监狱电影→无望的人们;各种360°环摇(左→右)加上大全景,马队和符号化的人。比较奇怪的事是本片和跟它最相像的「红色赞美诗」居然是同一年的作品!

5 24格 看过 2009-02-14 21:51:55

如果安哲重拍此片,也许会让此片更加成熟。当然,这句话并不能抹杀其中一些出色的场面调度。

2 奇爱博士 看过 2023-02-18 14:30:28 北京

监狱音乐歌声的一段,应该启发了《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后世名场面,非常震撼。安哲个人风格的初步形成。资料馆安哲回顾展2023.2.18

4 火娃 看过 2016-04-16 15:48:31

7/10。开端工会领导被枪杀于煤堆、接着白衣男子遭同伴遗弃被捕,而绑架者仅在狙击场面出现过符号般的身影,他们同片尾荒原处决的尸体只是历史舞台上无能为力的反抗者,处于前景活动的始终是形形色色的政治家。安哲喜欢用平静的手法拍暴动:牢犯们来回散步与眼神交流,掉以轻心的口哨声则暗示蓄谋造反。 @2016-04-16 15:48:31

3 sirius_flower 看过 2020-02-23 07:35:30

非常突出空间构造 中心剧情基本上通过对监狱分离空间的呈现来建立观众认知中整体的监狱空间—囚犯牢房和办公区域、围拢起来的防风空地与高墙外的田野。安哲通过720度?旋转摇镜头作为重要的同时也是高度风格化的长镜头表达成为了这种空间与情节构造的基础。有几个节点蛮有意思:在空地中央摆上唱片机播放音乐 引出被捕人士在各自牢房里围观空地 结束后以声音包围看守的奇妙空间辩证。各种问题解决人员到来时候对监狱里外空间的连接。看守镇压时从办公区进入牢房区通过的几道连成一线的门 在镜头中构成门中门的叠加。人质空间从始至终都不可见 最后才用了灯-影突出的方式用狙击手击毙。综合来看 电影语言塑造了一个旋转的不可逃离的空间位置以监狱和国家独裁政治为视阈边界 以达到象征 效果可以探讨

3 Mannialanck 看过 2011-03-26 20:55:16

7。弱化版无望的人民

1 饭夫斯基 看过 2011-10-01 00:27:58

这个真心不好看,长镜头快累死我了,累的我甚至深刻地怀念起爱森斯坦来。有一个镜头,俯拍领导的车来到监狱,从墙外到墙内,镜头是站在墙上拍的,过度的时候直接扫着地过,剪一刀好吗,我一下子就晕球的了!最后音乐想起来那段儿,摇镜头拍监狱窗口听音乐的犯人,那几个镜头紧凑有力。凡事都有度啊擦

1 汪金卫 看过 2013-07-20 20:45:01

安哲罗普洛斯首部彩色长片。《希腊现代史三部曲》之一。依然是充斥着安哲式的长镜头,其中很多是360度的。场面调度和摄影非常出色。只是不了解希腊历史背景的话,剧情相当晦涩难懂。安哲这部片子不仅是反应36年梅塔萨克将军独裁时代,更是对现任当局的嘲讽。安静中的力量。

0 Don't Panic! 看过 2013-03-03 02:30:41

早期作品,还行。开头的逮捕戏和结尾的黑夜等几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已经奠定了日后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