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个电影《狗镇》,感觉用震撼来形容都嫌不够,也许要用震惊才行。
影片写一个黑社会老大的女儿格瑞丝(妮可·基德曼扮演)认为爸爸不正义,不想再做他的女儿,逃到偏僻深山中的狗镇。狗镇中的人们自私、麻木、残忍,把格瑞丝对穷人的浪漫想象打得粉碎。她的善良换来的是欺骗、冷酷、奴役、猥亵、强奸。她向往的天堂原来是地狱。最后她父亲来解救她时,她脖子上戴着枷锁,走路时用锁链拖着一个磨盘,因为躺在床上无法反抗,镇里所有的男人都强奸过她。她对父亲的权力从否定到肯定。当她父亲建议杀条狗吓吓镇上的人作为了断时,格瑞丝的建议是把全镇烧光杀光,并且冷血地亲手打死了欺骗她爱情的伪君子,没有一分钟的犹豫。
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影片明显的“政治不正确”,对穷人人性弱点的揭露毫不留情,有明显尼采哲学的意味。简直可以说完全是尼采哲学的电影版图解。但是,它绝不像我们那些政治思想图解的影片,只有骨头没有肉,它所有的人物、事件、思绪都真实可信,有血有肉,合情合理,无懈可击(尽管全剧没有用实景而完全是舞台布景拍摄,这点也很惊人)。因此,观影效果更为强烈。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你们都该死,你们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它就能做到,让每个看完电影的人在黑帮血洗狗镇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快感,欢呼雀跃,觉得解气之极。在片尾字幕时,还怕它的意思不够清楚,在背景中放了几十幅贫民窟的真实照片,肮脏、丑陋、血里糊拉。
前些时看到一位生在农村的知识精英的文章,批评鲁迅对下层人的描写(如阿Q),说他把下层人写得愚昧、麻木,是利用手中的话语权欺负穷人,不正义。在他看来,只有讴歌穷人才是正义的。当时我对这文章就感觉有点似是而非。看了《狗镇》,才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贫穷是罪恶。早就听到过这种说法,原来很不理解,因为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一直是表扬贫穷的。其实,贫穷有什么可表扬的呢?在几千年弱肉强食的历史中,贫穷不一直就是罪恶吗?贫穷就是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败下阵来。失败有什么可表扬的呢?贫穷不是美的,是丑的;不是值得骄傲的,是值得羞愧的。或者是比较懒惰,或者是比较笨,或者是不够幸运。如果一个人活成了下层人,那就是活得最失败的人,被淘汰的人,有什么可表扬的呢?
中国解放后的三十年有点特殊:人为地设置了下层人向上流动的障碍,如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如不许流动的户籍制度,如城乡双轨制,这就有点欺负穷人的意思,使农民对城里人有了怨气。使得上层显得不够正义,使得为下层说话有了点正义的味道。但是在人为障碍取消之后,这点正义也就慢慢消散了,我们又回到了尼采命题:贫穷到底是不是罪恶?
总之,我觉得尼采和鲁迅如果没有走极端,没有说穷人就该死,那他们大体上还是站得住脚的,其理论有深刻的合理性,虽然显得有点“政治不正确”。
李银河谈狗镇
|
> 去狗镇的论坛
最赞回应
我觉得影片并不是讨论穷人和富人的问题,而是人性的贪婪。人性需要纠正,而不仅仅是宽恕。
一个人的道德情操跟他的富裕程度应该是没什么关系的。文//革时认为穷人都是高尚的,富人都是邪恶的;现在的有些舆论恰恰相反了。其实两种看法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阶级斗争的观点。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抛弃阶级的二元观点啊
我看李银河写的第一篇评论就像他看那个农村精英似的,我有点似是而非的感觉,还好她的第二篇评论为我解惑。
确实,就像中国历史上的地主大部分都是勤劳致富,秉承天地四维的,只有少数是恶霸,欺压良善之辈。现在的穷人也大部分不是因为懒惰,愚笨,不够努力。富人也不全是因为都是勤劳,聪明。就像我们的国家,前两天还看一个新闻说中国富人90%是因为拥有权力或者买通权力拥有者发的家。
理想情况:如果在一个相当公平的体制下(没有完美)所有人不管出身卑微还是高贵,贫穷还是富裕,在他出生那一刻起,都能享受到社会公平的对待在于教育 医疗 心理教育 性格教育等等影响他成人以后的各种因素。那么,李银河第一篇影评所说的:贫穷是因为是竞争的失败者,淘汰者,是咎由自取的论证我认为才能成立。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人应当对于弱势群体适当的关怀和照顾,即便是在我想当然的理想情况下,在一个相对公平的体制下。因为人类正是有了这种悲天闵怀的人格才让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向我们都向往的理想世界一步步走进。
还是有人太喜欢断章取义,太敏感,听不得没听过的话。
我猜李银河只是看了电影后帮助对一种原来有点不太明白的学说有了深刻的理解。如果你也看过这个电影,你才会明白她在说什么。
她的几个意思也很客观:
1。原来穷人并不站在道德的至高点(这与我们通常被引导的方向不太一样)
2。贫穷是有其原因的。(体制的和个人的,关于个人的你去农村看看就明白)
3。贫穷并不值得夸耀,努力才值得。
感情您老觉得“震惊”比“震撼”程度大啊!我就不明白,您为什么不把小学语文学明白了再信口开河呢?
这个社会原本就不应该有上层人和下层人的概念。
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下层人都是有机会成为上层人的(这里上层人的定义是指俗人理解的成功的定义:比如很有钱,很有权)
不管他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比如黑帮小混混成为大公司老板,这种个案在国外电影里屡见不鲜,大多数的他们都是以比别人更狠更残忍更有手段而走上boss的地位;再比如中国很多下层人(包括城市里收入偏低的工薪阶级子女以及农民),经过自己努力后翻身成为市级领导省级领导或包头老板的也是屡见不鲜)
先不讨论他们所耍的手段阴不阴险,为人狡不狡诈,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机遇改变了自己原本的命运。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并不是所有人就是由出生注定命运的,我们不能否认他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改变自身命运的,除努力外,机遇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有些宿命论,但谁也无法不缄默。
于是话说回来,既然除自身努力的因素外,还有宿命因素左右我们的成与不成功,那分那么多层次的人等的意义何在呢?
大概是激起的反响太大,李银河又在博客里写了一篇《狗镇》再思,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写的,网上很多的骂声都有断章取义的意思
自从我写了《狗镇》的观后感,所有的朋友都跟我急了。李春光急赤白脸地问这是不是真是我写的,准备去辟谣;林春来信说,我相信你写这东西的时候不是你自己了。我也很震动,想了好几天。把我给李春光的回信照录在此:
李春光,你好。
文章确实是我写的。是我看了电影后很震惊还没醒过闷来的时候写的,发在博客上,但是很快就删掉了。因为政治上肯定是不正确的。
但是我觉得摩罗他们批鲁迅也有点问题,有点似是而非。其实读尼采时也并不很喜欢,觉得他太不同情弱者了。但是他的非理性完全一无是处吗?我很喜欢福柯,他也深受尼采影响,跟自由主义有点格格不入。我在这二者之间有点想不明白。应当说我只是把自己内心的疑惑提了出来,并没有定论。
李银河
仔细想了想与此相关的论题,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个人问题还是体制问题。一个社会有人穷有人富,到底是个人的错还是体制的错?我上次多说了个人的错,是有偏颇的。可是我那样说时心里还想到中国很多农村的地主,不止一个了解农村、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说过,大多数中国的地主富农都是勤劳致富,恶霸只是极少数,而贫下中农倒是比较懒惰和不聪明的,所以中国的土改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奖懒罚勤的(当然从政治上和把土地收归国有上是必须的)。有本书《半夜鸡不叫》就是给周扒皮翻这个案的。表扬贫穷没有道理。当然,这个个案不能证明贫穷都是个人努力不够造成的,纵观历史,横看当代,贫穷基本上应当说是体制造成的,是体制的不合理,不能怪个人。据说,中国现在的亿万富翁90%是高干子弟,这肯定是体制不合理造成的,绝不能说他们就该这么有钱,就是最优秀的人,最努力的人。
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从社会正义的角度讲,还是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就是救济穷人,资本主义就是带来恶性的两极分化,富人愈富,穷人愈穷。所以像尼采哲学那样不同情穷人,不帮助穷人,是不正义的。社会主义就要大搞“杀富济贫”,当然是经济上的杀,不是肉体上的杀,就是要把从富人手里拿过来的钱为穷人搞福利,保障大家都有一个温饱体面的生活,不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国的基尼系数从70年代的0.2飙升至0.5,从全世界最平等的社会成为贫富差异最大的社会,是一个大问题,搞不好要出大乱子。
要自由还是要平等。人生而不平等,有人长得美,有人长得丑;有人聪明,有人愚笨;有人生在富人家,有人生在穷人家。如果只强调自由和公平标准,由于起点不同,社会就可能失去平等和正义。在这一点上自由主义与尼采有相通之处,都强调自由,忽略平等。这也是我以自由主义的立场会掉进尼采陷阱的原因。尼采的哲学适用于丛林社会,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只有公平,没有正义。就像《狗镇》里的社会,谁强谁就出头,谁弱谁就活该倒霉。如果这个世界永远是个丛林,那可真成了人间地狱了。
一位终身怀抱理想主义的朋友设想过一个乌托邦的社会,在其中所有的人都有一份基本的生活保障,其余愿意从事高级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的人可以仅凭自愿和兴趣去做,并不一定要高额报酬。因为他对做这样的事情有兴趣(比如写小说,画画,作曲,跳舞),你给不给报酬他都会乐在其中。我没有认真对待这个设想,觉得太不可能,太离谱。可是我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非常大胆的想法。虽然历史上没有成功的先例,但是可以成为激励我们改良社会的一个遥远目标。我觉得它很像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当一个社会的财富积累到比较高的程度时,这未必不是一个社会改良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我强调社会财富积累这个硬指标是因为,贫穷的共产主义方案我们已经实验过了,失败了。
我觉得影片并不是讨论穷人和富人的问题,而是人性的贪婪。人性需要纠正,而不仅仅是宽恕。
一个人的道德情操跟他的富裕程度应该是没什么关系的。文//革时认为穷人都是高尚的,富人都是邪恶的;现在的有些舆论恰恰相反了。其实两种看法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阶级斗争的观点。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抛弃阶级的二元观点啊
我看李银河写的第一篇评论就像他看那个农村精英似的,我有点似是而非的感觉,还好她的第二篇评论为我解惑。
确实,就像中国历史上的地主大部分都是勤劳致富,秉承天地四维的,只有少数是恶霸,欺压良善之辈。现在的穷人也大部分不是因为懒惰,愚笨,不够努力。富人也不全是因为都是勤劳,聪明。就像我们的国家,前两天还看一个新闻说中国富人90%是因为拥有权力或者买通权力拥有者发的家。
理想情况:如果在一个相当公平的体制下(没有完美)所有人不管出身卑微还是高贵,贫穷还是富裕,在他出生那一刻起,都能享受到社会公平的对待在于教育 医疗 心理教育 性格教育等等影响他成人以后的各种因素。那么,李银河第一篇影评所说的:贫穷是因为是竞争的失败者,淘汰者,是咎由自取的论证我认为才能成立。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人应当对于弱势群体适当的关怀和照顾,即便是在我想当然的理想情况下,在一个相对公平的体制下。因为人类正是有了这种悲天闵怀的人格才让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向我们都向往的理想世界一步步走进。
能不搅和么
王小波死了她真孤独
于是孤独升华为创作,女权被发扬光大
看到了鲁迅和余华的影子,人性,政治,而且还不止。
天才之举,是我看过最震撼的电影。
想给它六星或更多星。
顶一个
同albert。我看完也觉得这个不是贫穷和富裕的问题,当然可以从中衍生出来,但主要不是这个。我觉得还是在探索人性,刚看完,感觉无从下手。
玛丽隔壁上来就剧透
贫穷不是罪过,愚昧才是罪过;只是贫穷很能催生罪过。
这个没什么多说的,就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这个社会原本就不应该有上层人和下层人的概念。
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下层人都是有机会成为上层人的(这里上层人的定义是指俗人理解的成功的定义:比如很有钱,很有权)
不管他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比如黑帮小混混成为大公司老板,这种个案在国外电影里屡见不鲜,大多数的他们都是以比别人更狠更残忍更有手段而走上boss的地位;再比如中国很多下层人(包括城市里收入偏低的工薪阶级子女以及农民),经过自己努力后翻身成为市级领导省级领导或包头老板的也是屡见不鲜)
先不讨论他们所耍的手段阴不阴险,为人狡不狡诈,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机遇改变了自己原本的命运。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并不是所有人就是由出生注定命运的,我们不能否认他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改变自身命运的,除努力外,机遇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有些宿命论,但谁也无法不缄默。
于是话说回来,既然除自身努力的因素外,还有宿命因素左右我们的成与不成功,那分那么多层次的人等的意义何在呢?
我没有看过狗镇,但看剧情和大多数影评中折射出含义,可以大致理解这部电影所表达的意思。
一个身处黑暗中的人向往着光明,但却无法改变自身黑暗的血液。这种心态可以参照暮光之城里拥有吸血鬼的人渴望成为正常人和自己心爱女人(女人是正常人)长相厮守的内心煎熬戏。于是狗镇的女主角隐瞒自己的身份,来到于她概念里一个弱者的集聚地--狗镇。想去体验弱者的生存氛围,想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拒绝黑帮的生活习气和氛围。可在生活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原来无论是俗人眼里的弱者还是强者,他们的内心都有邪恶的一面。无论逃向哪里,身处哪一边,人们内心的邪恶都是存在的,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黑帮是张扬的,弱者是隐忍的。当外界氛围形成一定的氛围,那么黑帮和弱者都会达到邪恶的临界,暴露出人性丑恶的一面。
这让我想起仙剑奇侠三中类似的情节。那个道士无法打败邪恶力量。但内心却始终坚信人之初性本善的道家理论。他把衙门里的所有罪犯都放出去,并愿意代替他们去死,以给罪人内心新生的机会。很遗憾我没有看到结尾,但那些误会道士的弱者,确实是有表现出他们善良一面的。
这不禁让我将狗镇与仙剑内的部分戏作个对比。狗镇里最终激发的是邪恶,仙剑里企图激发的善良。邪恶和善良的爆发,相同的地方就是,其间的弱者都是受到一定的刺激而将内心的善与恶体现于外的。所以,个人觉得人之初性本善或者性本恶的说法都是片面的。根本不是值得我们无条件去信托的真理或依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我们越长大经历的事情越多,越会发现我们的性格双重或是多重。甚至有时候都不认识自己。一闪而过的邪恶念头。大多时候厚积薄发的正义感。感觉内心会有两个不同的我,终日纠缠撕扯、道路以目。很多时候不能说自己就是邪恶的,也不能说自己就是完全善良的,因为很多时候自己都无法理解或原谅内心那些邪念是怎样凭空而来的。
然而可笑的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到底是个怎样的货色,却喜欢对世人指手画脚,咬牙切齿地说这个世界是如何如何的肮脏,是怎样的黑暗,那种感觉完全把自己隔于世外。就如屈原嗲嗲说的举世皆浊我独清,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形态原本就是不清不楚。正如很多人说现存的制度满是贪官污吏,说这话的时候恨不得用一句“我代表月亮消灭你们!”而将世界恢复成俱善的最初模样。可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善的么?这个世界原本是只存善的么?那些意图杀光所有贪官污吏的人,他身处权势地位面对诱惑时,还会像他满腔正义时一样的心态么。这一切的源头不过是欲望罢了。而表现出来的善与恶,不过是外界如何刺激所致罢了。
比如我们看到很多人哭的时候情绪会变得低落,很多人笑的时候自己也会觉得有喜感(我指的正常人= 。=)。我们所处的氛围对我们的催眠或触动是很大的,而我们本身是无法决定自己所处的氛围的。
但我们可以做的是,很努力地去营造一种善的氛围,去感动别人,激发别人善的欲望。以自己微薄的力量,给这个世界一种清新的善意。
楼上的你没看过狗镇……佩服
另外,贫穷而愚昧的村民强暴女人,这是让我最不爽的地方,再穷再无知,这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所以天朝的狮子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羊们就用地沟油往油条里加洗衣粉来报复
靠 上来没几句就剧透完了。。。。
血债血偿
教育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啊。遗憾的是教育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
还是有人太喜欢断章取义,太敏感,听不得没听过的话。
我猜李银河只是看了电影后帮助对一种原来有点不太明白的学说有了深刻的理解。如果你也看过这个电影,你才会明白她在说什么。
她的几个意思也很客观:
1。原来穷人并不站在道德的至高点(这与我们通常被引导的方向不太一样)
2。贫穷是有其原因的。(体制的和个人的,关于个人的你去农村看看就明白)
3。贫穷并不值得夸耀,努力才值得。
并不赞同影片的主题是批判贫穷。
贫穷不是罪过,愚昧才是罪过
————————————————————
非常同意,看的过程中我也想到这句话
2011-09-30 12:59:26: 我爱大自然 (太一发艺-红龙井莲花会馆斜对面)
贫穷不是罪过,愚昧才是罪过
我也认为本片的主题并不在于批判贫穷,而是在阐述人性的恶。如果没有惩戒,人就可能堕落为野兽。
看到这部电影的简介和各种讨论后顿时觉得自己特别浅薄,因为从来没有考虑过人是会因为平穷这种事情而特别高尚的,恕欣赏不来
“尼采的哲学适用于丛林社会,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只有公平,没有正义。”
---------------------------------------------------------------------------
我只是想说。。。,“丛林社会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一点都不公平。
那些“天生的”、“自然而然的”东西往往是最“不公平”。
有人生来就是富二代,有人生来就是囧二代,起跑线都不在同一个层面,还能谈什么公平呢。既然回归到本源,这个世界本就是个不公平的世界,那么建立起某种相对公平的制度,才是人类文明社会和丛林自然社会的区别。所谓的“公平”只有通过“后天的”、“人为创造的”规则或者制度才可能实现。
不过作为一个消极主义者,我认为纯粹的公平在人类社会不可能建立起来,最多就是在一定的意义范围内的相对公平而已。
好像偏题了 = =
说得太好啦...
贫穷是负面能量,就像黑暗,自私,贪婪等等你能想象的负面能量一样~
褒还是贬都没意义,它是与正相对的负,支撑和解释正,如此而已
卧槽 ,第一篇对我的三观造成极大冲击 ,确实该理性对待,不是一味感性同情形式上的弱者, 如果你知道他为何贫穷 。
这部电影并不在讨论弱肉强食或者贫富问题,而是讨论‘道德’,‘人性’。若是对基督教没有一定了解,对这部片的理解始终流于表面啊。不管是银河阿姨还是楼上某几位。。。
我倒觉得人性面前穷人和富人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导演大概是要消除我们中某些人的傲慢,认为穷人会善待非穷人的自己的傲慢,就像格雷丝傲慢到相信狗镇村民会帮助自己一样
有没觉得女主无聊咸的蛋疼去惹一群穷山恶水出刁民的情况?想一下饿了几个月的狗吃东西你伸手会不会咬死你呢?一个整天狗粮堆满的狗绝对可以说,我烤,太凶了吧,我绝对不这样做。我还会施舍点给穷狗
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决定什么样的立场,决定什么样的态度,想要改变首先要改变社会地位。最直接了!
其实主要不是说穷富的问题吧。
银河阿姨关注穷富了。
是无边界的善良放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缩影里,是站不住脚的。
先要改变所占的位置。
----------------------------------
赞同
穷山恶水出刁民
不光是穷富啦,尼采阐述的还是关于道德标准的问题,为了论述什么是道德而提出了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的观念,通俗点说就是强者道德和弱者道德。尼采不喜欢弱者,不喜欢基督教,就是觉得基督教作为穷人的宗教开始,其仇富的思想本质就是在用一种丑的诋毁美的,弱者嫉恨强者的报复心理,是阻碍人类文明发展的。同理,弱者受的困难,他犯的错,不能单单用他艰难的境遇作为开脱,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况,人还是要为自己的行为的负责,因为他完全可以选择另外一种行为。
这我觉得也是电影的主题,虽然不怎么喜欢李银河,但是觉得她在这个问题上感觉是对的只是没能说明白。
看李银河写的影评觉得她真是个男人,属于思维性的,爱套概念的
要是王小波在世的话估计就写剧本了吧 他是个女人
影片最后那些照片,作者想表达什么?
有个观点不敢苟同
贫穷不是罪恶,只是贫穷容易崔生罪恶
我只想说,影片和贫穷没结巴关系,李银河你瞎写啥啊,写完解释啥啊?你丑不丑和你文章写得烂不烂,有关系吗?
感情您老觉得“震惊”比“震撼”程度大啊!我就不明白,您为什么不把小学语文学明白了再信口开河呢?
楼主说的其实大体上没错,举例说,我国如果没有改革开放,那就是依旧贫穷落后,没有今天的安定和谐。
同时我们应该知道,贫穷有时候不光是指物质上的贫穷。
精神上贫穷往往更加可怕。而且穷富往往是相对的,电影其实最终还是强调了要行使真正的善,而恶有恶报。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