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跟背靠背脸对脸同一导演,同一主角的电影。而且记者和馆长的设定同样都是八面玲珑,真假话不分。
全片充斥着讽刺,吸毒的小偷被评为英雄;教练嘴上说着下次不要这样了,下次还是跟学员说白塔换成哈德门;女学员当着同伴面说不卖狗了,同伴一走立马卖掉。
反倒是老差和记者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嚣张,一个圆滑的做派。
没有主角光环,所有人都有优有缺,这便是真实的人性了,看着有血有肉,真是爽快。
翻看主角演员资料,才48岁就去世了,可能是天妒英才吧。
有时候庆幸没生在那个年代,有时候又可惜没生在那个年代。那个年代物质匮乏。生活困苦,但那个年代可拍可写的题材也多。现在如果哪部电影但凡入骨程度达到当时的十分之一,也可打动人心大火大卖了。
每次听年纪小的人聊天说最近出了部好看的电影,我都想问,你们到底有没有看过好看的电影😂,你们知不知道我们年轻时候贺岁片看的是啥😂(让子弹飞,泰囧,西游降魔,美人鱼,流浪地球,战狼2)
最赞回应
主角48岁去世,其实是酒驾……
2004年5月11日晚上,北京西直门外大街白石桥路段发生一起恶性交通事故,一辆奔驰轿车与一辆河北牌照的大货车剧烈追尾。小轿车被弹出10多米开外,司机当场身亡。后经交警和医护人员辨认,死者正是著名演员牛振华,当时他体内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05毫克,属于醉酒驾驶,且没有系安全带。
我去,放在这个片子的评论区格外应景啊。
而且在这个片子里我也有相关问题,片中出现了好几次一个班六个人一起吃吃喝喝的场景,每一场都有酒,但也没明确表示安排了任何一个人不要喝酒,好饭后能把车开回去。男二还是驾校教练呢,按片中的设定,至少业务水平是很优秀的。不知是刻意讽刺还是编导整个疏忽了。
主角48岁去世,其实是酒驾……
2004年5月11日晚上,北京西直门外大街白石桥路段发生一起恶性交通事故,一辆奔驰轿车与一辆河北牌照的大货车剧烈追尾。小轿车被弹出10多米开外,司机当场身亡。后经交警和医护人员辨认,死者正是著名演员牛振华,当时他体内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05毫克,属于醉酒驾驶,且没有系安全带。
我去,放在这个片子的评论区格外应景啊。
而且在这个片子里我也有相关问题,片中出现了好几次一个班六个人一起吃吃喝喝的场景,每一场都有酒,但也没明确表示安排了任何一个人不要喝酒,好饭后能把车开回去。男二还是驾校教练呢,按片中的设定,至少业务水平是很优秀的。不知是刻意讽刺还是编导整个疏忽了。
这片96年上映,那时候只要不出车祸,就只是一般违法,处罚力度很轻,而且抓得也不严,人民群众真正树立起如今对酒驾的观念是在2011年5月1号刑法修正以后。因为进入21世纪以后私家车越来越多,酒驾事故逐渐增多,人民怨声载道,于是有关部门从09年-11年逐渐推动,最终11年4月全国人大将醉驾修入刑法,5月1号开始执行。高晓松当时(5月9号)正好撞上枪口,作为名人被杀鸡儆猴了。
这里有一篇新周刊的文章,你可以直接拉到中段,有1988年以来我国的醉驾严打变迁史(显然,88年以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醉驾的法律条文,估计是因为车太少了):
https://www.neweekly.com.cn/article/shp1795249371
那个年代,酒驾不查,安全带也少系,别出事没事,后来才严起来的。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