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影评 (65)

谋杀游戏机 2011-06-06 17:28:44

观影笔记:历史与神话的双重奏

巴赞说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问世开辟了银幕上由来已久的现实主义与唯美主义彼此对立的新阶段。不仅如此,后期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作品由于物质现实复原的机械照相式刻板手法越走越窄,成熟的创作美学成为一柄双刃剑,而作为发轫之作的本片真实再现了意大利普通群众的生...  (展开)
enomadic 2020-02-19 00:55:01

巴赞论罗西里尼 新现实主义电影特征

巴赞借用阿姆代·埃弗尔对“新现实主义”的定义来阐述他对罗西里尼的评价,“新现实主义的基本含义首先就在于不仅与传统戏剧体系相对立,而且通过肯定一定的现实整体性而既与文学又与电影中的现实主义的各种习见特点相对立”[1],在电影领域发生的新现实主义首先与文学、戏剧性...  (展开)
持人的摄影机 2022-10-05 12:36:25

【转】《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诞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文是Peter Bondanella所著书籍《The Films of Roberto Rossellini》的第三章“Roma citta aperta and the Birth of Italian Neorealism”。我因为电影课而接触这篇文章,整体上里面有很多个人喜欢的内容,所以想记下来。但因为不知记到哪去,所以暂时放在豆瓣。找到合适的地...  (展开)
拉蒙人 2015-02-25 03:01:04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故事情节令人难忘 人物形象个个鲜明

影片很精彩。二次大战结束前一年,墨索里尼垮台,希特勒占领了意大利,以陶里亚蒂为首的意大利共产党联合各阶级的爱国人士组成民族解放阵线与德国占领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影片就以这样一个大环境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成员工程师曼菲蒂立场坚定,意...  (展开)
❤️莫库什勒 2020-05-15 12:08:39

分析《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纪实美学特点

电影《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由罗伯托·罗西里尼执导,该片根据塞吉欧·阿米迪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的是在二战结束前夕,意大利地下反抗组织领袖、工程师曼菲蒂遭到德军追缉。危急中,曼菲蒂逃往朋友弗朗西斯科家中暂避,在弗朗西斯科的未婚妻碧娜的帮助下,曼菲蒂见到了唐·...  (展开)
寻人启事 2020-01-03 14:57:17

我喜欢这样的细腻处理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开山力作,令我感动的是电影中人物非常自然真实的细节处理,没有完美的人:神职人员浑水摸鱼,妇女哄抢面包,但也勇敢协助地下组织抗争,地下组织领袖有很多露水情缘……悬疑紧张气氛运用交叉蒙太奇手法在楼梯搜查片段营造很到位;碧娜追车被枪杀,没有开...  (展开)
大卫不怕开水烫 2022-07-22 17:28:55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意大利电影的高光时刻

作为一个骨灰级影迷,这些年最大的一个观影感受就是,欧洲电影里面最牛的当属意大利电影了。 纵观百年影史,真正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只有三次,而且都出现在欧洲,分别是开始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二十世纪40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二十世纪5、60...  (展开)
71384515 2019-03-09 14:50:12

节选自中戏徐枫教授的映后讲座

新现实主义这个流派一直被认为处在古典电影和现代电影之间。 关于古典电影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古典电影和现代电影的分界。我认为有两个层次的分析方式:第一个是从影片本身来讨论,影像、叙事和表意的关系。影像是否一定要通过叙事才能达到表意的层次?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  (展开)
yao11 2016-05-16 22:49:47

更多的是看见人格

因忙碌原因,一位教授推荐的电影,分3个晚上才完整看完。 我对黑白老电影有无法言喻的钟爱。从《偷自行车的人》到《罗马假日》。与其具相同魅力的,还有隔着胶片颗粒就能感受到的鸡皮疙瘩唤起的令人不禁幻想在当下场景中的视觉听觉触觉的黑白胶片人物照片。 《罗马...  (展开)
十一月 2023-09-16 01:07:07

2023.9.15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9/10 高中老师推荐的说是比Germany Year Zero好一点 个人内心跟Germany Year Zero比各有千秋 。新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与Germany Year Zero不分高下,非常赤裸裸活生生的表现了战争的血腥残暴。讽刺力度上也大相径庭。 Part One 结尾的楼梯画面紧张的氛围通过导演近乎完美的视听...  (展开)
傫傫兮 2024-03-13 10:05:54

天主教的新现实主义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毫无疑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在影像风格上是写实的,但是主题上却是绝对的基督教哲学的,并且在布光上也有表现主义特征(强调圣徒形象)。 一、圣徒 在关于幸福和正义的问题上,电影主题无疑是在基督教哲学的框架内的:理性与意志软弱、正义和恶、永恒法和时定法;尤其...  (展开)
kino 2024-04-10 21:07:49

哪些影片属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意大利的艺术电影是由一个新现实主义和数名风格迥异的电影大师共同构成的。这些大师有的与新现实主义毫无关联,如后来者帕索里尼,有的原本属于新现实主义重要一员,但最终背离了这一主义,如罗西里尼,所以确定究竟谁是新现实主义大师并不重要,但确认哪些影片属于新现实主义...  (展开)
Lizard 2019-09-02 18:13:11

善與惡的永恆鬥爭《不設防城市》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zard(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32785315/ 影院好读版 如果說要選一部前陣子讓我最印象深刻的電影,那就是前陣子義大利電影課所播映的《不設防城市》(open city)其精心刻劃出的不只是羅馬遭納粹佔領...  (展开)
Frann 2025-04-07 17:14:43

无标题

【制作】 1、罗伯托·罗西里尼部分使用真实的德国战俘出演; 【感受】 1、所谓新现实主义,体现在何处?首先,置景确实很写实,不是精心设计的舞台置景;第二是非专业演员的大量使用;第三是拍摄载体——胶片甚至没保持一致,使用不同库存拼接而成。第四,故事主角都有具体的战...  (展开)
Matisse 2020-05-14 10:14:35

摄影机再度“破墙而出”的时刻/风情画与全民抵抗<戴锦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这部电影作为一个电影史的时刻,它开启了20世纪后半叶的一个最重要的电影史现象——新浪潮运动。它再度向整个世界宣告电影在现代生活当中所居的重要位置——电影是介入者,是参与者,是阐释者,是召唤者和构造者。 2.在《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电影当中,大时代、英雄群像...  (展开)
Z 2021-08-15 16:07:52

战后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纪实性+戏剧性+真实性+艺术性

1.地位 罗西里尼1945《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出现,标志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部特点最终形成。 2.主题、人物形象、结构、观念 影片展现真实的社会环境,突出了那种环境中的真正的主角,即普通的意大利平民百姓和妇女儿童,刻画了传教士、共产党人、平娜等真实感人...  (展开)
530849381 2021-07-26 19:31:07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罗西里尼在1945年拍摄的,有意思的是,罗西里尼原来拍过宣传意大利法西斯军队的片子《白色的船》但是他还是在一系列原因促使下成为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导演。 一系列原因: 一是,也是二战,墨索里尼,法西斯头子,加入轴心国对外扩...  (展开)
他他 2019-06-08 01:09:36

[Film Review] Rome, Open City (1945) 8.6/10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In Roberto Rossellini’s neorealism pièce-de-résistance ROME, OPEN CITY, melodrama and cinéma-vérité are magically blended together to elicit oceanic amazement and pathos, it is a panegyric of ordinary Italian citizens’ bravery and heroism under Nazi ...  (展开)
找不着我咒语 2018-09-28 13:39:43

喜欢的台词

“这部电影向我们证明了现实不等于现实主义,因为它不是一个流派,不是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勇气和责任,是一种去直面,去体认,去记录,去再现的勇气和责任。当你真的具有这种勇气和责任时,现实本身是充满了故事和喜剧感的。” -戴锦华  (展开)
Joanmumu 2008-05-08 22:39:55

无题,随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作为电影新现实主义流派的开山之作,《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情节其实并不复杂。很类似于解放初期的我国的那些革命题材的电影,尤其结尾设伏就义的那段,当然啦,因为那是个结尾是作为此类题材电影的经典被我国广大革命电影借鉴的。 不过这部电影真的很大程度的改变了我...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65条)

订阅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