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日出之前》Before Sunrise (1995)是一见钟情,《爱在日落之前》Before Sunset (2004)是久别重逢,《爱在午夜之前》 Before Midnight (2013)是余温尚存。
如果还有第四部,算算时间,大儿子到了开新篇Before Dawn到年级,双胞胎女儿也到了花样年华,五十几岁的婚姻和感情应该又与四十出头时大有不同吧。
但是女主角拒绝了,那我再等等,哪怕等到2033年,直接讲诉花甲之年的故事。
20岁的时候,多数人应该是不太喜欢《爱在日出之前》的,电影里面那么多的对白,那么少的欲望,恰恰和生活体验相反。维也纳电车上竟然有接近7分钟固定机位一镜到底的谈话,恐怕也不会有多少年轻人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个场景对两位演员的挑战有多大,自然也就容易错过了这部精彩绝伦的电影。亦如自己人生中“错过”他/她。
30岁的时候,回望《爱在日出之前》应该是心酸而甜蜜的,在日趋平淡的婚姻生活中怎有办法拒绝美好的如初恋一般的故事。
40岁的时候,再看《爱在日出之前》竟然生出几分怨怼。你清晰地看到他们脸上小心翼翼试探,互相确定彼此,激情相拥相吻的每一个细节。你不禁感叹,如果当时没有那么爱对方,现在大概也不会对爱情生活这么失望。
20岁的时候,多少对《爱在日落之前》有点不屑。葬礼?就为了葬礼?能错过一生至爱?
30岁的时候,《爱在日落之前》那种煞费苦心后的久别重逢,让你想象着自己爱情燃烧最急迫的样子:那一瞬间,婚姻死去了,爱情重燃了,你又活过来了。
40岁的时候,《爱在日落之前》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会在等飞机那个下午一直黏着她,最后留下来——哪怕错过陪伴儿子成长?似乎终将逝去的爱情和坚如磐石的亲情之间,你会选择什么?
20岁的时候,《爱在午夜降临前》会让你恐惧婚姻吗?那么灿烂的一见钟情,竟然崩塌成了……废墟?
30岁的时候,你告诉自己,我不会让自己,活成《爱在午夜降临前》的样子,忠诚、分担、分享、聆听……
40岁的时候,穿透《爱在午夜降临前》貌似完美婚姻的假象,你找到一种共鸣,所有的爱情都将不可避免地死去。但你又想,想象着80岁的你,穿越时空来到此时相遇,我确定是爱她的,我确定是爱他的。你们鼓起勇气,凝望着自己如故事一般的初遇,回忆起激情燃烧的久别重逢,感受着彼此,余温尚存。
—— 十几年后重看“爱在三部曲”,矫情一把。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