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艺人的影评 (43)

沙门 2009-05-24 22:22:34

安哲罗普洛斯的幽灵

《流浪艺人》中很少有人物的特写镜头,心理描写也被缩减到最低,因此,无论从物理还是心理层面来讲,人物都是面目模糊的。 作者似乎无意建立观者对角色的心理认同,因此,当剧中的人物被射杀时,我几乎没有被触动——因为我基本上还不很认识他。 我想,这主要是一部希腊人拍给...  (展开)
雷子 2008-05-24 01:06:14

紫红色的左翼情结——关于《流浪艺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贴一部分我最近的论文,这部电影很多情节记忆已经不太清晰,文中情节叙述与观点如有误,请大家指正,谢谢!) 紫红色的左翼情结——关于《流浪艺人》 张雷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希腊诗人赛弗里斯(George Seferis)有一首诗,安哲非常欣赏: “我醒来时手里捧着这个大理石的头...  (展开)
Maverick 2021-04-18 18:01:01

《巡迴剧团》电影剧本

《巡迴剧团》电影剧本 文/〔希腊〕特·安格洛普洛斯 译/顾凌远 白底黑字的纸板上印着片头字幕(没有片名)一幅幅地翻过。最后一张附加着法文说明:“这部影片曾被选送1975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半月’映出”。背景音乐是手风琴演奏的希腊民歌曲调。 剧场,内景,夜。 摄影机放在场...  (展开)
芷宁 2009-12-11 02:41:05

《流浪艺人》:寓意深远的苦难编年体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芷宁写于2004年12月30日) 作为西奥·安哲罗普罗斯“希腊当代史的三部曲”《1936年岁月》与《猎人》中间的一部,《流浪艺人(The Travelling Players)》折射了1939到1952年间的希腊历史,影片时长不短,在长达3小时50分钟的长镜头叠加、充满史诗戏剧艺术的冲涤下,观众...  (展开)
YiQiao 2020-05-28 03:47:23

流动于空间中的时间——以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导演作品《流浪艺人》为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视听语言研究课程作业 -------------------------------12.JAN.2020 一、前言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影像世界,自20世纪70年代他登上世界影坛起,从未离开过对于故土希腊的沉吟与反思。他创造的人物形象往往背负着沉重的个人或族群或国家的历史包袱,孤身游荡踯躅于天地之间,...  (展开)
电影穴 2020-04-08 09:23:22

史诗的结构一种:性的流浪与革命不彻底的悲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史诗的结构一种:性的流浪与革命不彻底的悲剧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流浪艺人》影评 文︱贾谬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流浪艺人》是其“希腊近代史三部曲”的第二部,影片长达230分钟,以一个流动剧团在希腊各地演出田园诗剧《牧羊姑娘柯利弗》的流浪经历,见证了希腊1939年...  (展开)
嗜热链球菌 2012-07-13 17:40:55

几点要说的

1.背景:1939-1952年间动荡混乱的历史和政治环境:梅达萨斯将军的独裁,意大利的侵袭和德国纳粹的占领,抵抗军的浴血奋战,“二战”结束后英美的干涉,因右翼和左翼的争斗而爆发的内战,针对共产党实行的白色恐怖和专政的再次开始。 2.神话人物与流浪艺人的命运重叠 俄瑞斯忒亚...  (展开)
天言 2021-08-04 17:25:35

一部悲劇,一半的希臘近代史,一部史詩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先說,我是台灣人,但我很喜歡豆瓣上談論文藝的氣息,所以在看完這部片的時候第一個來這裡分享心得。 想看安哲的電影想很久了,《霧中風景》劇情聽來很悲慘,《永恆與一日》的片源我找不到,正巧我突然找到了這部被導演本人稱為他最富馬克思主義色彩的長片。我就花了兩個下午...  (展开)
五行缺水 2022-05-12 10:14:41

《流浪艺人》:镜头书写的暴力编年史

原文地址: http://www.qh505.com/blog/post/6832.html 电影开始:1952年,希腊艾吉翁火车站,剧团成员们拎着箱子,带着孩子,满脸疲惫地站着,对于这个城市来说,他们显得陌生,他们亦是在迷惘中开始了演出的行程。电影结束:1959年,希腊艾吉翁火车站,剧团成员们再一次站在...  (展开)
法罗岛电影节 2020-11-01 11:50:55

FIFF15丨DAY9《流浪艺人》:历史的戏剧,它从未停止

第15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9个竞赛日为大家带来《流浪艺人》,下面请看前线漂泊演员们翻阅历史的评价了! 法罗岛帝国皇后: 好冷静的历史,冰冷的像历史课本。 三岛行于海上: 原来十多年的历史真的能仿佛融化进几个日夜。你们自然接受这番变迁。 米米: 动荡的希腊,历...  (展开)
钢丝球上的水 2024-04-25 13:41:34

终点启程

安哲早期的电影,美感稍弱,政治色彩颇深,他用电影谱写了一个时代,犹如索尔任尼琴的《红轮》一般。而在漫长的混乱与动荡结束之后,一切又重新启程,山河破碎,枪鸣战火纷飞,所有一切幻灭成昨日一粟。然后呢?让希腊的爱琴海继续碧波荡漾,让人民的精神再度振奋,此起彼伏的...  (展开)
枯藤和老虎 2011-09-17 21:56:50

4小时长镜头

近四个小时的电影一共只有八十个镜头,经常一个长达十分钟……巴赞要是活着一定爱死这片子了。 和安塔那种流动的长镜头不同,安哲的长镜头经常被用来转场:女主角深夜独自出来,摄影机旋转再回来,女主角出现在另一个场景。看到父母的房门开着,母亲不在床上,跟着女主角下楼,...  (展开)
围岛 2023-12-16 23:17:45

保持希望

安哲一部又一部流散迁徙反抗的家族长卷的开篇,一部由无数个空镜和超长环绕运镜组合成的将近四个小时的电影。我的耐性经受住了考验。 一群流浪艺人在希腊各地穿行,从德军、英军、保王派和大元帅的轮番压迫里反抗和承受,演出一次次被打断,剧团却又一代代延续。那个剧团里长大...  (展开)
pluviophile 2021-10-12 17:10:06

《流浪艺人》:安哲的时间艺术与历史漫游

昨晚看完了安哲罗普洛斯的《流浪艺人》,初次看完的感受就是累,接近四个小时,讲述希腊近现代的一段历史,利用古希腊神话俄瑞斯忒亚的故事结构来组织剧情,并且全片都是长镜头,时间变换也在单镜头内完成。我记得之前看《安德烈•卢布廖夫》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但是并没有...  (展开)
Margo 2007-12-01 23:11:21

任何时候都可以唱歌

我没有看完,我没有能力看完,我没有精神看完,我就是没有看完 我幸而看到几个很美的画面 剧团成员排着队唱着歌走在冬天有雪的山道上,他们牵着手,踏着乱七八糟的步子,随镜头一起转个弯,躲进树林里去 隔一条马路,剧团在小酒馆里站成一排,跳舞,歌唱 一条条小船上有一面面...  (展开)
jxia 2023-02-23 23:04:54

诗性剪辑而成的电影

叙事片段很多让位给了抒情。象征和简洁的画面感,让观众关注的点一下子清晰而又充满诗意和隐喻。 大部分片段可能是导演先拍一部分,再自己剪辑一部分,刻意为之的画面构成和连续叙事,让这部电影不仅仅叙事,有种诗歌化的特征。导演功力真的是有点强 。很多画面冷静克制让人不...  (展开)
喜喜自動販賣機 2023-02-20 09:25:53

导演的政治理想如一首田园牧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导演的镜头语言最具个人风格化的一部。片中用大量的移动长镜头如流水一般展现了希腊那段动荡的历史时期,让每一个场景都有足够的时间酝酿与沉淀出一份历史的厚重,又契合了影片主题游吟与流浪,无法固定。剧团的戏剧表演隐喻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还有难得一见的360度橫...  (展开)
✌🏻 2022-12-15 23:08:45

流浪艺人

安哲电影遵循的不是叙事的逻辑,而是某种抒情的诗性的逻辑;虽然作者明显想写一部政治史诗,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部抒情组诗。 至关重要的是图像(Bild),运动的图像、图像的运动,以及运动的图像的序列。这里,图像首先当然是视觉的(这方面安哲是无以伦比的),而同时也是隐...  (展开)
香妃子 2022-09-07 16:15:45

安哲的流浪艺人

作为一个不了解希腊历史的观众,看安哲罗普洛斯的作品总会觉得有些吃力。所以从北影节看完流浪艺人到现在,我也并不知道如何评价这部长达230分钟的电影。这部作品拍摄于导演40岁整的时候,无论从导演思维还是拍摄技巧,都被公认为是巅峰之作。 从1939年至1952年的希腊,经历了...  (展开)
saint2021 2022-08-25 18:46:22

借此片总结下为啥欧洲电影很多时候难以理解

为啥欧洲电影经常让人费解?我观察到的原因: 时空处理。叙事结构经常散漫甚至故意设置障碍,如在没有明确时间标定的情况下肆意转换时空场景,正向和反向叙事交错使用(《流浪艺人》《镜子》); 叙事重点。不交代人物的背景和来历,刻意规避戏剧性的事件(《扒手》《蚀》),...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43条)

订阅流浪艺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