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艺人的影评 (47)

《巡迴剧团》电影剧本
《巡迴剧团》电影剧本 文/〔希腊〕特·安格洛普洛斯 译/顾凌远 白底黑字的纸板上印着片头字幕(没有片名)一幅幅地翻过。最后一张附加着法文说明:“这部影片曾被选送1975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半月’映出”。背景音乐是手风琴演奏的希腊民歌曲调。 剧场,内景,夜。 摄影机放在场...
(展开)

《流浪艺人》:寓意深远的苦难编年体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芷宁写于2004年12月30日) 作为西奥·安哲罗普罗斯“希腊当代史的三部曲”《1936年岁月》与《猎人》中间的一部,《流浪艺人(The Travelling Players)》折射了1939到1952年间的希腊历史,影片时长不短,在长达3小时50分钟的长镜头叠加、充满史诗戏剧艺术的冲涤下,观众... (展开)
史诗的结构一种:性的流浪与革命不彻底的悲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史诗的结构一种:性的流浪与革命不彻底的悲剧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流浪艺人》影评 文︱贾谬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流浪艺人》是其“希腊近代史三部曲”的第二部,影片长达230分钟,以一个流动剧团在希腊各地演出田园诗剧《牧羊姑娘柯利弗》的流浪经历,见证了希腊1939年... (展开)
《流浪艺人》 ——动荡的世界,不安的心 9.5分
导演选择流浪艺人视角,表明了他的客观态度。 十几年的流浪演出生活,流浪艺人战战兢兢地见证了希腊这段苦难的历史。 导演手法相当精妙。 所有最惨烈的事件和场景,不用镜头展示,而是借用当事人的口述给残酷现实打上了马塞克。以四两拨千斤,巧妙地保持了影片冷峻隐忍的基调。...
(展开)

一部悲劇,一半的希臘近代史,一部史詩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先說,我是台灣人,但我很喜歡豆瓣上談論文藝的氣息,所以在看完這部片的時候第一個來這裡分享心得。 想看安哲的電影想很久了,《霧中風景》劇情聽來很悲慘,《永恆與一日》的片源我找不到,正巧我突然找到了這部被導演本人稱為他最富馬克思主義色彩的長片。我就花了兩個下午... (展开)
《流浪艺人》:镜头书写的暴力编年史
原文地址: http://www.qh505.com/blog/post/6832.html 电影开始:1952年,希腊艾吉翁火车站,剧团成员们拎着箱子,带着孩子,满脸疲惫地站着,对于这个城市来说,他们显得陌生,他们亦是在迷惘中开始了演出的行程。电影结束:1959年,希腊艾吉翁火车站,剧团成员们再一次站在...
(展开)

《流浪艺人》:安哲的时间艺术与历史漫游
昨晚看完了安哲罗普洛斯的《流浪艺人》,初次看完的感受就是累,接近四个小时,讲述希腊近现代的一段历史,利用古希腊神话俄瑞斯忒亚的故事结构来组织剧情,并且全片都是长镜头,时间变换也在单镜头内完成。我记得之前看《安德烈•卢布廖夫》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但是并没有...
(展开)

立场的不同只是为了戏剧添加色彩
知道他通过一个小剧团的流浪来讲述一个国家的政治变迁,但是不了解相关历史背景还真是看不懂,不过也不重要,有一条戏剧主线推动着观众往前走。而舞台上的角色也算带着自己的政治立场虚实之间推动着五幕剧的发展,在田园诗中感受浪漫与传承。跟随剧团东奔西跑的小男孩,终将延...
(展开)

导演的政治理想如一首田园牧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导演的镜头语言最具个人风格化的一部。片中用大量的移动长镜头如流水一般展现了希腊那段动荡的历史时期,让每一个场景都有足够的时间酝酿与沉淀出一份历史的厚重,又契合了影片主题游吟与流浪,无法固定。剧团的戏剧表演隐喻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还有难得一见的360度橫...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