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艺人 短评

热门 最新

41 冰红深蓝 看过 2015-04-24 16:55:02

安哲罗普洛斯成名作,大概也是最晦涩难懂的作品。片长考验耐性不说,人物庞杂又全是远景中景,加上随意穿越的诗意叙事,看得昏昏欲睡,相当自虐。故事借用古希腊悲剧,讲述希腊现代战乱与独裁血泪史。形式上:长镜头上承杨索和德莱叶,对画外空间的利用启自安东尼奥尼,单镜头内变换时间借鉴沟口健二(8.0/10)

34 思路乐 看过 2019-09-19 22:42:55

【A-】看完本片后,严重怀疑贾科长的《站台》就是对这部《流浪艺人》的本土化翻拍。动荡的历史浪潮,四处流浪的舞台演员\文工团,随着时代浮沉的个人命运,以及一脉相承的“重位移,轻剪辑”的拍摄手法。但最大的不同在于《流浪艺人》是以环境作人物,而《站台》是以人物作环境。换句话说,本片几乎没有任何基于人物的心理认同感(大量省略与留白,几乎没有特写镜头和心理描写),观众始终与人物隔着一道名为“导演”的壁垒。真正重要的是安哲的空间调度意识,在220分钟里的一百多个长镜头中,安哲几乎尝试了所有影像空间的承载与展现手法,由内而外的扩散,由外向内压缩。23年的时光,开头与结尾,已经不再是同一批剧团,但却同样面对着不可捉摸的未来。

9 小熊熊熊啊 看过 2022-08-15 16:34:41

#2022北影节 第一部,特意请了年假来看电影,不停收到流调信息…怕影响其他观众,全程在入口通道里罚站,就这样还是看了三个多小时…走出资料馆马路对面排队做核酸,过几天再收一张票,重新看吧T-T

45 YoyoRan 看过 2008-10-24 18:27:14

我承认他的片子看多了就不震撼了 这片我看了两星期

47 汪金卫 看过 2013-07-24 17:10:04

近四小时的片子只有130个镜头,除了一个最短的5秒镜头外都是20秒-9分钟的长镜头!啧啧。人物多时间乱背景杂,第一遍太难看懂!读了网友整理的分镜头脚本才大概明白。很多场景采用在同一空间内时间穿梭的形式来叙事,调度和拍摄很厉害,尤其是广场集会一场720°长镜头戏简直是神来之笔。亚克森伯雷!//20220815北京电影节资料馆二刷。9年后,终于在大银幕看了最爱的安哲作品。影片以流浪艺人剧团颠沛流离的剧变反映1939-1952年的希腊历史,即法西斯德国占领期与内战时期。安哲剧团众生角色的性格并无描写,而是将他们设定为亲纳粹、亲英军、亲左翼等不同政治倾向,浓缩且代表了战争时期平民的政治立场,并穿插打破第四堵墙直面观众讲个体记忆。以1952年起并在同一空间内倒叙叙事,时而闪回1952并以1939年收尾。跨越历史叙事的长镜头依旧迷人。

22 有心打扰 看过 2014-05-28 09:17:22

动荡的历史,冷静地叙述;手风琴的悠扬带着思绪四处纷飞,遥望着安哲镜头下的画面;长镜头接踵而来,时间在镜头里无声穿梭,每一年的每一天;安静的诗歌,不安的心情。

21 焚紙樓 看过 2018-09-04 22:31:22

嘆為觀止。貝托魯奇和托納多雷這倆義大利人都曾試圖建構一場發生在街道的歷史,為此,《末代皇帝》借了一座禁城、《新天堂樂園》搭了一座影院。安折普洛斯這個希臘神傑,卻僅僅靠著最單純的行走與駐留,就將《流浪藝人》的史詩感延續了整整三個半小時。

12 喂饭 看过 2021-11-06 08:57:09

安哲史诗电影的症结就在于,有一种深刻的不同步,存在于他镜头下的人物,与他们所处的历史之间;而这种沟壑不仅无法跨越,甚至都无法被诉说。 当演员在戏台上的表演被打回历史中时,角色将痛苦地认识到自己的不真实。他笔下的大多数人物都生活在超出他们思维范围的事物中:时间沧海桑田,人物在洪流中如此渺小;他们参与了一个不属于他们的故事。他们是自己生活的入侵者,而摄影师只能选择在自己的影像面前麻木。 导演对个人记忆的深刻描述,更多源于一种非自愿记忆(普鲁斯特和柏格森的产物)而不是任何一种弗洛伊德式联想。他的故事、人物所描绘的现实,是他们自己也无法理解的。由于他的电影描述的是“创伤场景”,就像保罗·利科所定义的那样:没有创伤主观性。所有故事,都在模拟历史犯罪现场,在一定程度上,电影代表了历史犯罪本身。

11 胤祥 看过 2009-09-07 00:14:23

2009-09-07初看|2022-08-15重看:安哲这部一下子上这么大的题材,处理得还真是不错,五幕剧的史诗文体,同时几个时空之间自由流转,一个镜头之内通过声音或者工具人(传单,广播,口号……)就穿越时空了,要表达的正是“专制统治下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当然其中数希腊内战写得精彩,因为有切肤之痛(后面《猎人》《塞瑟岛》乃至《哭泣草原》还在处理这段历史)。视听上这部还是360°调度,声音尤其画外音用得有想法,不过还是可以清晰辨认出扬索的招式(比如唱歌跳舞转圈圈,斗歌等等,但比前作《36年》就少多了)。比之扬索,安哲这部还是有点太实了(因此必须读背景资料),扬索那种抽象写法更狠辣。

25 vivi 看过 2012-10-31 00:11:07

转街过巷就如滑过浪潮。他们缓缓走着.历史逐一呈现.怎么也演不完的舞台剧.历史是打断演出的背景.终于有次演完.英军甚至与演员交换帽子交换场地那英人却死在历史枪下.一次演出期间两名演员被枪杀.观众掌声不断.台上一片死寂.有一幕演员成了观众.街道倒成了对战双方的舞台.这片子让我脉搏和心脏都阵痛. 2022.8.15 大银幕。这么长的电影,毫无闷场,同时又直击人心。

22 糖罐子. 看过 2018-12-04 08:07:38

近代史三部曲其二。影片以流浪剧团巡演为背景,通过闪回讲述了希腊1939年梅达萨克斯将军专制统治到1952年到帕帕戈斯右派将军上台的历史。1.每一回演出《牧羊少女戈尔芙》都因各种政治事件的发生而中断(法西斯入侵/内战/反右翼运动),导演通过流浪艺人在希腊各地的演出,以他们的见闻反映希腊历史上最艰难的岁月,在有如史诗般凝重的心灵冲涤下表达于家国民族的悲悯与沉痛。2.室外深焦长镜头/广场中心固定机位/街道360度横摇/画外音补叙/单场景下时空跳跃/舞会歌曲结合历史事件切换。3.画面明净清冷,人物关系对接神话传说。4.母亲呢喃梦呓;强暴刑迫;宴会党派对峙;海滩婚礼,儿子带走餐布的无限孤独。5.缅怀安哲,你的革命已然结束,当浓雾远离希腊,草原停止哭泣,就让我说声再见。(9.5/10)

3 鲸鱼马戏团 看过 2019-04-18 20:38:47

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时间跨度长且各种跳跃切换,脸盲患者的噩梦。 安老师也是一辈子拍一部片的人呐,流浪剧团可以直接和《雾中风景》里的剧团无缝对接,大海,孩子,婚礼,手风琴,从景深处向镜头走来的人,惯用的元素一个没少。 巧妙的把流浪剧团的表演变成了希腊历史的盆景,形成了“剧中之剧”。《牧羊少女柯利弗》多次表演却多次被历史事件所中断,摄影机绝不拍台下观众,因为我们就是希腊历史的观众。 三段演员直视镜头的表述让人想起《阿玛柯德》,首尾呼应的“剧团在火车站”暗示历史的再出发,虽然剧团已经物是人非。 “鹰的影子让我害怕,它们看起来很像人。”

4 看过 2022-08-13 20:36:23

#12thBJIFF#第一场。安哲老师揍得我老老实实看电影。非常不轻松的一部片子,红剧场的设备环境都不行,难上加难。党派林立的希腊在法西斯政权、民解、英帝国主义等各方势力相互倾轧下走向焦虑和悲剧,五幕剧《牧羊女戈尔福》怎么也演不完,到最后剧团各位也走向分崩离析,弑母、游击、呐喊“他们承诺的自由仍然微弱”。因为个体面目过于模糊实难产生共情,倒是迎接46年的小酒馆跨年片段看得很开心,老朽而忠诚的保皇党和嬉笑却手无寸铁的民解人士之间剑拔弩张,轮番奉献精彩演出。

17 米粒 看过 2016-07-11 13:18:11

时空在长镜头的推移和旋转中无缝拼接,现在看起来还是那么有想象力(多用几次又怎样!)。用戏班子跌宕的命运写希腊的历史,不知道还有谁能拍成这样了。我是太久没看安哲了吗,完全看呆了...

1 LoudCrazyHeart 看过 2022-01-20 13:20:05

当现实入侵舞台,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印象中有两个直面镜头的段落,几乎都是直接叙述迫害。3h40m的片长,并不是完完全全一路震慑,一些缓慢的、用于调度的走位被拿来调节情绪和节奏。在故事的脉络上、在层次的递进上是要比《1936年的岁月》要好。而且要提一下本片的时间脉络啊,虽然字幕译制的人把年月日加上去了,但影片本身并没有特别清晰地指出每一段发生的时间。只是开头剧团是在52年回到了Aegion,结尾是在39年到了Aegion。大体上是一个倒叙的状态。

5 刘小黛 看过 2010-09-10 13:35:47

回叙体式叙事结构。

1 七月在野歪 看过 2022-08-15 22:26:27

#BJIFF2022#07 @资料馆。安哲的史诗,对希腊历史了解不够,看得云里雾里,不过历史就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过程的循环。此部中大量使用了摇镜头完成时间推移的呈现,真的很喜欢,有一种不管当下生活如何,我们总是在无意识中缓慢走进下一段历史的感觉。各种声音帮助完成这段历史的书写,歌声、收音机声、广播声,声声入耳。

1 マクガフィン 看过 2022-08-15 17:45:47

安哲的《阿玛柯德》,有几场戏十分震撼。但整体来说,安哲相比于费里尼的局限性在于受害者视角的单一性,只能展现战争的残酷,无法展现战争的荒谬。另外同样还是有贪大求全的问题,231分钟实在是有点过分了。不过其实单一镜头没有想象中长,全片大概有130个镜头左右吧,视听调度相比他之后的作品也称不上丰富。

12 漩涡之外 看过 2022-01-29 22:24:46

安哲用移动、停驻、徜徉、静默的长镜头,移步换景,以强大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叙事功能,从容彻悟的俯视视角,巧妙连接时间过渡,把希腊近代历史变迁舞台上上演的国运盛衰、民族兴亡,融于被时代裹挟的流浪艺人的人生起落沉浮命运之中。四次舞台呈现延展了多种变奏的流浪羁旅,生死难料的无常悲剧,艺人们在每一次跋涉、奔波、驱赶、惶恐、迫害之后逐渐削减了生命的丰满,趋于凋零绝望麻木。首尾呼应的空间,却已物是人非,不可预知的命运戏剧,又缓缓拉开帷幕。。

7 Peter Cat 看过 2022-08-17 23:20:11

没有特写的电影都是相当可疑的。全然只是历史和政治肤浅的姿态。形式的,美学的,摄影的,但没有人物,没有情感,更不可能有精神。对历史空洞无物的调度演绎,用宏大伪装叙事。 @BJIFF2022-天幕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