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润发95年拍完《和平饭店》就去了。
下来是成龙,接下来就是李连杰。
因为这部《黑侠》,他才收到美国佬的邀请,去演《致命武器4》。
1996年,李连杰、成龙、周润发都相继去好莱坞了
> 去黑侠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片借鉴了不少港片元素。(刀子口)
“香港布景之王”马磐超的遗作(笑望江湖)
徐夕是喜欢翠西还是若兰?(萌萌哒)
美版增加了哪些内容,谢谢(明日骄阳)
其实这片分低了,应该7开头差不多(吃书)
鬼佬都是谁演的(索倫圖Slain-2)
最赞回应
偏颇了,拉开距离主要是李逐渐进入了半退休状态,越拍越少。而成龙一直持续拍摄,不断迎合开拓海外市场。
其实说句难听话,美国人对中国功夫的印象只是在杂耍的界定,所以他们只需要一个小丑。而成龙因为他的杂耍式打斗和插科打诨的表演很符合美国人的标准,而李连杰总是一脸正义他们当然不感兴趣了
吴宇森算混得不错了,凭《断箭》《夺面双雄》《碟中谍2》已经得到了好莱坞的认可。只不过《风语者》玩儿脱了
成龙也还可以,<尖峰时刻>系列都很搞笑.最惨的要属李连杰:<轰天炮4><致命罗密欧><龙潭虎穴><救世主><狼犬丹尼>,部部烂片呀!
为什么要去好莱坞?
为什么会失败?
李连杰在好莱坞开始比成龙混的开,李连杰已经是好莱坞华人最高片酬高达千万了,成龙片酬还很可怜。在两人合拍功夫之王时俩人接受采访互相调侃,说了当年的情况。在西方人看来,李连杰是纯正的东方功夫代表,成龙因为喜剧风格和动作路数就差许多。
其实说句难听话,美国人对中国功夫的印象只是在杂耍的界定,所以他们只需要一个小丑。而成龙因为他的杂耍式打斗和插科打诨的表演很符合美国人的标准,而李连杰总是一脸正义他们当然不感兴趣了
偏颇了,拉开距离主要是李逐渐进入了半退休状态,越拍越少。而成龙一直持续拍摄,不断迎合开拓海外市场。
成龙也完了,《天将雄师》之后,《绝地逃亡》《功夫瑜伽》《机器之血》《神探蒲松龄》《龙牌之谜》,一部比一部扑得惨
这样才衬托出杜琪峰
《功夫瑜伽》17.4亿也算扑?《英伦对决》你咋不说?
周润发是三人中闯荡好莱坞中最失败的,不仅有平庸的《防弹武僧》、《谍海风云》(后者是中美泰三国合拍),还有大烂片《龙珠:进化》。欧美观众一提到周润发,想到的还是那些由他主演的吴宇森电影。
李连杰在好莱坞的受欢迎程度仅此于成龙,甚至于仁泰执导的《霍元甲》最初是在好莱坞注册备案、立项的电影。
成龙就不用详细介绍了,《红番区》在北美市场一炮打响,《尖峰时刻》系列、《上海正午》等好莱坞作品接连获得佳绩,甚至连老作品在北美市场重新发行都能引发轰动(如《超级警察》、《双龙会》、《醉拳2》)。
“美国人对中国功夫的印象只是在杂耍的界定,所以他们只需要一个小丑”,李小龙除外。
但莫文蔚参演了成龙版《八十天环游世界》,演的好像是女反派,造型很夸张。
吴宇森在好莱坞还尝试了科幻片,2003年的《记忆裂痕》改编自菲利普·迪克的小说。2004年他执导了科幻美剧《The Robinsons: Lost in Space》的试播集,该剧改编自六十年代美剧《迷失太空》和九十年代末的同名电影,但该剧在试播集后被取消。该剧的布景被新版《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系列沿用。多年后网飞推出了新版《迷失太空》(这个就和吴宇森无关了)。
在这部失败的科幻剧集的试播集之后他逐渐远离好莱坞并最终重返华语市场。
毕竟李连杰是武术冠军,成龙只是搏命+喜剧,而且是学戏曲出身的。西方人在李小龙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专业的功夫巨星了,李连杰很好地填补了空缺,好莱坞当然会力捧李连杰。连周星驰都会因为《功夫》(和之前的《少林足球》)而被好莱坞和欧美人一度错误地定义为动作片演员。
但成龙的搏命令西方人惊叹和佩服,而且成龙一直在迎合不同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特别是好莱坞)的需求,并且还一直在考虑如何转型(即便成龙一直未能真正地转型,甚至为了试图转型而不幸参与了多部烂片)。同时他没有像李连杰那样逐渐减少接片数量,依旧活跃在影坛(致使无数影迷一直对传说中的《尖峰时刻4》和《上海正午3》抱有幻想)。所以最终赢家是成龙。
杜琪峰是另一类电影人的代表之一。他们以本土市场优先,但也能产出受到全世界影迷欢迎的佳作,如刘伟强、麦兆辉拍出了《无间道》(该片还被好莱坞翻拍)。当华语电影人前赴后继地前往欧美——主要是前往好莱坞,不断参与好莱坞电影、国际大片时,纯正港产片(和华语片)的发展就靠这些人的努力。
楼上提到了别的去过好莱坞的华语电影人(除李连杰、成龙、周润发以外的)的那条回复没了,我原本在楼下还回复了,看到楼上没了也删了。所以你这个回复已经算跑题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