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至七时的克莱奥 短评

热门

594 芦哲峰 看过 2011-04-26 10:39:57

很多人说瓦尔达是“女版戈达尔”,要我看比戈达尔细腻多了。尔达已抵达,达尔未达尔。

537 杂技演员 看过 2010-02-24 16:47:39

女人拒绝丑陋,害怕平淡,恐惧死亡。她歇斯底里,然后恋物;她卖弄风情,但难掩骚动;她自恋自赏,因此更加自卑。她若即若离,却只愿独善其身;她欲拒还迎,最终选择了释然。“我以为人人都在看着我,我眼里只有自己,这让我疲惫不堪。”

518 Fleurs.哼哼 看过 2019-04-09 20:46:23

现在想想,电影真特么有意思,无论是因为早期的胶卷时长原因,还是因为经济账或观影效果的原因,最常见的90分钟,既能描绘一个人事无巨细的一生,又能表现一群人惊鸿一瞥的一刻。 它何止延长了我三倍的生命,更拓宽了我生命的深度。 怪不得老有人说我跟谈过十几个甚或几十个女朋友一样,在电影里,那才是阅女无数。

481 seamouse 看过 2012-03-13 00:14:56

无论装逼与否,新浪潮代表作总能让我不自觉的进行一些行为模仿,譬如一进博物馆就玩笑说看谁跑得快,一到中东国家的宾馆洗手间就装作自己被拷打,一上欧洲城市的街头就旋转着做卖报态,当然是体现某种共同信息趣味的人来疯。看完此片后的次日,我也在下午5点到7点留意了自身。克莱奥怎么能做这么多事!

175 Lies of Lies 看过 2018-10-20 23:57:59

没想到是这样中产的Cleo。不过也恰如其分,中产才拥有钟表和“时刻”。所以最后士兵人为将“七点”提前,是一种来自无产的反叛。多余的半个小时,是给爱情的吧。

151 胤祥 看过 2010-10-23 11:39:47

一个女人生命中的一个半小时。故事时间和影片时间等长。其实可以更先锋一点,全片黑白混用,凡克莱奥的主观镜头皆用黑白,其余则用彩色,镜头调度上也多做一些分立(所谓不分享画面空间)。瓦尔达的片子真是好,结构精巧,叙事流畅,情感充沛。本片音乐有结构性的作用,主观镜和移动镜头也颇赞。

133 秦诺诺 看过 2015-04-05 23:04:59

前半部分“美丽”的女歌手不论是形象还是内心都是别人所想的她别人塑造的她虽然光鲜但却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虚荣的驱壳,影片的后半部分从拽掉假发开始她才成为了有血有肉的真自己,怀疑得了“绝症”成为了一个女人的自我破茧而出的契机。。。PS其实真正的绝症是那个“假我”

107 谋杀游戏机 看过 2011-06-23 11:44:59

瓦尔达第一部女性主义/剧情长片,客观现实与抽象意识,人生与艺术,公众与个人,客体与主体,对立暧昧及二元化。片头塔罗牌之后全部为黑白,两小时流逝的时间内巴黎街头林林总总的人群风物,被癌症恐慌占据的畸变视角。“电影书写” 结构细节,身影常出现在镜子里

89 荒也 看过 2017-10-18 20:34:35

记得第一次遇到这部电影,还是在某大学入学考试的名词解释题上。结果没有答出来,后来面试也没通过。过去至现在的荒也君,看完后认真复习了下自己。

55 停用 看过 2012-10-08 00:55:35

1.细腻,跟随时间段不断波动的情绪;2.彩色塔罗牌,迷信世界的迷幻,悲观,担忧,害怕,恐惧,焦虑,烦躁;3.癌症和巨蟹,赤裸与新生;4.对话,闲逛,重审;5.雕塑的复制性,活吞青蛙的质疑;6.爱情是一切情绪的终点;7.夏至,摄影镜头的交错。Clé超美啊,每个法国人都是话痨…

221 冰红深蓝 看过 2016-04-11 18:34:46

1.不仅电影与真实时间同步,还再现了死亡恐惧与寻求真我的心理时间。2.快切的主观镜头-街边行人+相关人物,咖啡馆顾客描摹,橱窗/镜中叠影。3.高达与卡里娜的无声短片,摆脱墨镜与脱去假发,戴不合时宜的黑帽,人体模特的隐喻异曲同工。4.与临行士兵(另一"将死之人")的邂逅让克莱尔袒露自我。(9.0/10)

213 欢乐分裂 看过 2019-06-21 22:52:25

#重看#想不到这么一部泛着轻快幽默,散发轻盈气息的影片,其实关乎死亡侵袭的恐惧与焦虑。现时真实时间与电影内置时间同步,代入角色感受分分秒秒的折磨,时间汩汩流淌在影像中。结构相当工整,以脱假发为分水岭,意味她自此褪去外在的浮华虚荣,开始自省内敛;从高傲的受宠玩偶到留意周遭普通面孔,众声喧哗的言语化作无数宇宙碎片,一切仍在既定轨道上运行,唯有自己失落在难以启齿的黑洞,这种混乱失序与大量运动镜头结合,极其美妙。印象深刻:1、插播数次阿尔及利亚之战;2、小奶猫抢戏(瓦尔达真是猫控啊!)3、插入短片《麦当劳桥上的未婚妻》,可爱。4、充满各种死亡征兆的暗示,镜子的分裂。

16 深邃 看过 2019-04-16 00:43:55

#BJIFF# 所以六时三十分到七时的这半个小时应该就是影史上最美妙的留白了。#致敬瓦尔达#

26 迷宫中的站起来 看过 2018-11-13 23:46:08

多美的电影啊,克莱奥的五点至七点,只是她生命中的十万分之一,但对观众而言,这已然是永恒。

12 柯里昂妮 看过 2020-11-29 15:57:12

克莱奥困居于自我与阶级的瘀疾之中,疾病的隐喻是重新审视真实世界的重量,抛去资产阶级的伪饰与浮华,用“裸体”的视角去观看世界的存在、现实的真相。时间化作生命的长度,“生”是充满恐惧与焦虑的,而当克莱奥真正开始理解生活、感受生命的存在时,时间如同生命般被无限放大延长,剩下的半小时仍然可以抵御永恒。

15 灰色堡垒 看过 2019-12-18 01:24:26

看之前心情不好,看的时候跟主角一起经历了心灵被打开的过程。生活还有很多美好的地方,我们拥有的很多东西总是被我们忽略。当然,在一些时候,人会被逼到角落,但在那之前,我想尽量热爱生活。

218 康报虹 看过 2017-10-04 20:34:42

瓦尔达足够细腻,她精准的刻画出一个悲伤、恐惧、濒临崩溃的女人是如何认识自我的。她频繁使用跳切来展现奇奥的变化——从明星到一个“赤裸的人”。电影到6点30分戛然而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没人知道,就像那彩色占卜镜头中测试的未来不过是对生命的亵渎,那90分钟的“真实时间”才是生活的真相。

215 影志 看过 2019-04-12 20:45:08

“只要美丽还在,我就还活着” 星期二不能碰新东西、车牌不吉利、破碎的镜子,哈哈,这么迷信的巴黎人…令人陶醉的摄影,不忍心走神一秒。与观影同步的17:00-19:00时间轴,90分钟的观赏,30分钟的遐想。“亲吻还是想念,亲吻不够就会想念”、“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都随时奉陪,我总是拿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人人都宠我,但没有人爱我”、“我的身体让我快乐,而不是骄傲” 爱能让人消除恐惧。游走巴黎街头,上车下车,驻足停留,眼神对视,相互倾诉…最后20分钟就是《爱在日落黄昏时》啊:你的火车快赶不上了,“我们还有很多时间”。

16 柯里昂 看过 2017-07-11 23:44:56

新浪潮之母,果然非同凡响。真实的时间,彩色与黑白影调的变换对比凸显人物心理变化,有几个场景拍的非常美,是那种也许只有女性导演才能拍出来以及只有女性演员才能表现出来的美。

12 穿山 看过 2019-03-30 10:47:54

补标,其实银幕时间(90min)和情节时间(2h)并不等长,当克莱奥在街上游荡时,镜头有意地多次在背景中带出时钟作为时间记号,待重看可以注意在哪里开始压缩了半小时。新浪潮遛街美学重要三部:克莱奥、筋疲力尽、通往绞刑架的电梯。戈达尔摘掉墨镜本体、携女友卡里娜倾情出演片中片《麦当劳桥上的未婚妻》,在致敬基顿默片的爱情元素吧,用了基顿本体的pork pie hat作为道具。算塔罗牌时突变彩色是一大刺点,命运花哨、令人迷惑。看花絮有个镜头印象很深:要仰拍克莱奥手举披肩/围巾步下台阶,瓦尔达为她做示范时,一举一动活泼可爱、充满夏日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