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之王 短评

热门 最新

0 喷火国王小怪兽 看过 2022-06-20 10:36:28

太喜欢里面资本主义笑话

1 woniu2048 看过 2021-04-12 13:06:07

卓别林后期的类政治题材,严肃地抨击美国麦卡锡主义,用喜剧来对抗不公。

0 SaynomorE 看过 2021-10-20 05:26:28

依然是那个“很敏锐地察觉”到某些趋势的卓别林,并且想在此基础上嘲讽一番的卓别林。只是有一种疲态尽显的感觉,喜剧的部分浮于导演本人的观点之上,既不太好笑(虽然还是笑了几下),也不够犀利

0 哲也3号 看过 2023-06-28 00:30:46 广东

当我不再迷恋高楼大厦,也尝遍了异国的欺骗与风情,感受联姻的痛苦,换来的是真心对真心。我极度不满自己的作为,却又如此的无可奈何。那是发生在50年代的自由,却只能抓住共产分子以表达内心的恐惧。镜子后面藏着直播,正如当今社会人人都在直播。我是万众瞩目的国王,也只能身无分文的接拍广告,并荒诞的进行恐怖的整容。而这一切只因为海王的勾搭,成全你我?我只能享受高级服务,虽然思想会改变,却接受不了贫民生活。看着报纸上的荒谬,简直

2 dormant 看过 2006-11-20 06:26:30

结构有些松散,脱节。

0 peipakoa 看过 2023-06-25 14:36:06 北京

跟女主在餐桌晚宴的无意识广告时间太笑人了(淄博开往北京南高铁看完)。

0 那一抹无名的红 看过 2019-09-11 22:33:21

故事虽然完整,但看下来片段感很强,且很有目的性,电影像是完全沦为他的发声工具。或许也看得出他的反感并非都有来由,很多讽刺都是流于表面,并不能足以让人铭记而去反思。卓别林对国王这个角色的态度也颇为暧昧,并不立体。

1 多次元咸鱼 看过 2021-04-03 15:26:04

从原子能问题跳到麦卡锡问题,主线前后还挺乱的,大致方向是通过外来之口调侃美国。偷拍直播插广告有楚门的世界那感觉了。

0 猫薄荷 看过 2023-01-22 21:34:22 广西

这部电影有太多的政治诉求了,小孩不是小孩,宣之于口的台词缺少了电影的魅力,不是卓别林最好的电影,但里面的成熟和乐观却让人不觉得过于古板。

0 科学家王志成 看过 2023-05-30 22:38:03 广东

2023.5.30 22:37 8 走出默剧时代,走出夸张的肢体语言,大师依然是大师。

1 King Sitcome 看过 2011-05-10 18:23:14

卓别林老了~~~~~

0 仙女葙鸲鹆 看过 2021-06-24 22:06:38

像巴斯特搭上时光快车,像邱礼涛拍叶问

0 吐=槽。呢=哦 看过 2022-05-11 23:43:10

用默片的手法拍有声片就是这样了

1 姜乌归 看过 2017-05-22 17:34:47

本来,在看过带强烈自传色彩的《舞台春秋》之后,我觉得卓别林生涯业已告罄,因此并未对本片抱太多期望。岂料本片观影感受居然还好过《舞台春秋》,片中对各种电影(黑色、有声、西部)和政治、文化形式(麦卡锡主义、消费主义)的讽刺绝对堪称卓别林电影之最!喜剧更像是讽刺的点缀而不是相反

0 yyychang 看过 2014-01-08 21:32:53

从无声到有声,讽刺依然是卓别林的核心表达

0 南国海怪 看过 2022-07-24 23:25:02

前半部是卓夏洛特的喜剧,在插诨打科间嘲讽美国人的虚荣,以及以电视广告为靶子的娱乐至死。后半部多了一点凡尔杜式的政治讽刺风格,箭头直指美国当时走火入魔的麦卡锡主义。卓别林某些歇斯底里的比划,会不经意间绽发他标志性的喜剧风格,让影迷会心一笑。

0 letdouman 看过 2018-05-06 20:36:18

三星半,卸掉礼帽、胡子与拐棍的夸张造型,表现手法更趋向自然。有声片岂止是对默片最大的冲击,连电视也在向电影发出挑战,庸俗的广告穿插其间,观众只能被动接受。熊孩子真老成,敢为自由与民主鸣不平,拒绝洗脑,得说愤青要从小培养!想法很多,无奈岁月不饶人,片子予人一种神疲意倦的散乱感。

0 Kenny 看过 2016-12-04 19:27:25

8.4/10,批判辛辣與直接,利用身份與行為上的反差造成最大的諷刺,貴族及獨裁者的身份,卻為人善良甚至天真對待事情,被人消費(資本主義)及紅色恐慌(麥卡錫主義),利用小孩的身份道出紅色恐慌的慌謬之處。法庭上以直接低俗的反擊政府(射水),這手法在"演出之夜"(1915)已使用過

0 冷千山 看过 2022-08-04 22:51:03

深受麦卡锡主义之害的卓别林在影片中用一记水枪报了当年一箭之仇

0 峰峰峰峰 看过 2014-07-15 21:07:07

看的是中文配音版,不过配音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