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感动?
这动画的设计绝对矛盾重重啊。
哥哥为什么不工作呢?阿姨也一直提醒他可以去当兵啊。他却一直闲在家,最后还负气离开。。
不断地偷更是无法让人感动啊。所作所为真是让人火大。
如果大家觉得什么童工更是荒唐,战争时期哪还有那么多问题。
天天问农民乞讨却没想帮人家干点活?妹妹病成那样也没想努力赚点钱?最后要死了又去取什么钱。。
有人说看作品不要太现实 那想要煽情的话 作者不是应该设计个哥哥去帮人干苦力 最后摔断腿什么的 至少有个让他争取的过程吧
完全没有 前面就是吃玩乐 受气就离开 然后越来越让人冒火
艰难的环境 父母没了 不是应该奋斗 最终被无奈的现实(所谓的的战争)打败 这才是正常的逻辑吧?
最后声明 本人算挺容易感动的 正常的煽情电影 哭的稀里哗啦
婚纱 海洋天堂 开心鬼上身 五年后的情书 哪一部不动人?
自己就是喜欢虐的片子 为求一哭慕名而来 没有收获效果
可能动画的感染力对我来说 渐渐地变小了吧
不是冷血无情之人 仅本动画个人观感 欢迎讨论
不感动。。火大。。
|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高畑勳导演的用意(aki)
二战背景下的日本普通民众难道不值得同情吗(不吹灰)
为什么哥哥后来也死了?……(子弹在跳舞)
表面上是反战,其实是反败电影(次级星光)
讨论一下这个影片到底是否有问题(恒星)
阿姨嘴上说去工作的人才有白米饭吃,也大方地给自...(Nihilism)
最赞回应
在看过电影之后我又仔细阅读了原著小说,可以说,电影的剧情是高度忠诚于原著的,甚至很多一摸一样的台词。或许出于一种电影语言表现的局限,我们对于很多问题不能得出直接的解释,但我们绝对不能怀疑高导想完全复制原著中的人物处境的用心。针对原著中已经给了解释,但是电影中却不大能看出来的一些细节我再解释一下。
1.这个阿姨并非与清太一家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是清太父亲表弟的媳妇,这个关系可以说差的挺远了。这个电影中的亲戚问清太的妈妈在东京是否还有亲戚中可以看出。清太去投靠这个阿姨前,母亲就和她约好,两家如果有哪家被轰炸的,就可以去投靠另一家。因此,母亲在轰炸之前,已将大量的生活物资转运到了这个亲戚家,而且,清太在亲戚家所消费的一切,都是自己的东西,而非让亲戚供吃供喝。除此之外,因家被炸,清太兄妹是有当地人得不到的特定慰问品的,可以说,清太几乎没吃亲戚家一粒米饭。相反,清太所带过去的家当也改善了亲戚家的伙食。关于这两点,电影中也有表现,如清太刚去时亲戚在整理行李时说,“还是海军好,送东西过来都用卡车”。
这个亲戚确实对清太非常不好,她老埋怨清太不为国出力,照原著的说法,则完全是找一个让自己儿女吃好喝好的一种借口。因为亲戚家也非常拮据,如果不是亲戚将清太带过来的食物给自己的儿女,自己的儿女无须离家也有饿死的可能。她让清太去参加救火队,可是她却不知道,如果美军真的过来轰炸,救火队完全是无济于事的。那时西宫地处乡下,还没有遭受过轰炸,亲戚根本就不知情况,而这一切清太经历过,他是清楚地。所以,清太不去参加救火队,是有充分理由的。
清太并不是不帮亲戚做家务,原著中说那时是没有水的,所有的用水都要从较远的地方提来,这个工作都是清太干的,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还有洗衣服,至少他们的衣服都是他们自己洗。在电影中,亲戚也从来没有因他们不做家务而指责他们,而是说他们不能为国出力。至于那一次不洗碗,原著中是没有这个细节的,不知道是不是清太为了给妹妹灌糖水而忘了。年幼的妹妹想爸妈,清太带她弹《鲤鱼旗之歌》,是为了满足妹妹的这种思念情绪,而非娱乐,没想到这个也要遭受白眼。
2.妹妹在亲戚家时,身体就已经开始出现营养不良的反应,而非在坑道中才开始,身上开始生湿疹,皮肤上尽是红色小点,头上也长了虱子,这个细节也是电影中有交代的。清太每次带妹妹去海边,其实并不完全是为玩耍,而是想让海水缓解妹妹的皮肤疾病。
3.清太最后做出离家出走的决定是受了妹妹的影响,也有他那个年龄阶段特有的冒险精神。当他们到坑道时,清太已经略有悔意,可是妹妹却兴奋异常,手舞足蹈的要布置房子,是妹妹高兴的样子让清太决定最后就在坑道定居。原著中说,清太兄妹刚到坑道的时候,全村立刻就知道了,可是没有人向他们二人提供任何生活建议与慰问,可见战争期间大家都自顾不暇。电影中关于这一点虽然没说,但也没有否定。他们在坑道居住时,清太多次去抓野物,但几乎没有成功过。电影中有四个小孩看见他们的锅里有发臭的青蛙,估计也不是他们抓得活的,而是捡了死的,因为他们不可能抓到活青蛙后还任由青蛙发臭后才食用。
4.原著和电影中一样,清太有7000元,但是到后来物价奇高,所有物质都是黑市交易,清太不明就里,有钱也买不来东西。在妹妹已经极度虚弱之后,清太还是想法子买了一些营养品,可是妹妹这个时候已经患有严重的腹泻,吃什么都白搭,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妹妹死去。
其实我说这么多,只是想反驳一下那些没有读过原著,便用我们现在和平年代的生活逻辑去指责清太养死妹妹一说。这完全是对电影环境设定的一种重大误解。这个电影之所以感人,主要还是出于妹妹的可爱与懂事。大家都为她的死去而惋惜,尤其是那些认为是哥哥害死妹妹的人。在原著中,主要是描述哥哥如果尽全力地照顾妹妹,而对妹妹描绘却很少,台词也很少,形象远没有电影那么具体,这可以说是电影的独到之处,也是高导能够充分挖掘人心软肋的功力。
这个电影惹出争议的关键问题,不在于民族主义,而在于一种道德困境,即当自己妹妹没饭吃的时候,通过偷盗别人,算不算不道德。这个问题其实很难说清楚,如果被偷的人是你,你肯定会义愤填膺,但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兄妹两如此悲惨的境地,我们又能说什么呢?
同时,我们也可以假想一下这样一种情况,即另外有一对相同命运的兄妹遇到困境,哥哥为了给妹妹看病,将清太仅有的3000元偷去,我们又会是何感受呢?
对于清太的性格特点,我想再说一点。
清太在电影中的表现,与其说是坚强,不如说是倔强。同时这种倔强,又带有很浓重的日本军人风格,即对自己所承诺的责任承担到底,不管招受何种非议,都不能动摇,且不能变通。这从日本军人在战场上宁可自杀玉碎,也不投降中可见一斑。他们对自己所认可的事物处于一种绝对忠诚的态度,哪怕是在他国烧杀抢掠,也不会有任何罪孽之心。
作为一名海军军官的儿子,清太也具有很明显的这种性格特点。在05年版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爸爸在出证之时嘱咐清太在家好好照顾妈妈和妹妹,耐心地等待爸爸凯旋,清太正是带着这种责任来继续自己的生活。在姨妈家是,每次姨妈责骂清太无所事事,不能为国出力,清太便大义凛然地回答,我的责任就是照顾好妹妹。显然,照顾妹妹是自己最重要的职责,只要能够陪着妹妹,哪怕是被姨妈如何职责,他都不为所动。在他心中,只要能讨妹妹欢喜的事情,他都愿意去做。清太不能在照顾妹妹和讨姨妈欢喜之间找到平衡,一个原因是清太过于年轻不懂事,第二就是对这种责任认死理,不懂变通。在离家之后食物用尽,老农劝说清太重新回去,他的倔强让他不可能听从这种建议,而这条道要一直走下去。
如果我们将妹妹的死归咎于清太,我看这恐怕不太公允,因为这完全是出自一种事后诸葛亮的分析。生活经验并不丰富的清太,如何也不能预见到未来会发生什么,在他的期望当中,在洞内生活,只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等待爸爸回来之后,一切都将柳暗花明。
崇尚军人生活的清太,也将这种道德情结完完全全的施加在了妹妹的身上,这完全是符合日本人的性格特点的。
在我看来,这个电影在生活逻辑上没有太大的问题,我试着来解释几个。
1.清太可以自食其力吗?
埋怨清太为什么不找工作的人显然是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即在清太因为食物吃完后去找老农,老农说在现在这个时代,想要过活的途径只有投靠亲戚和参加自卫队。当时的工作,无论是救火还是护理伤员,都是义务劳动的性质,所有食物都靠配给。从即使是清太参加劳动,也不可能挣到钱,再说妹妹也没人照顾,离家当兵就更不可能。姨妈多次埋怨清太无所事事,也只是从国家主义的角度来指责清太不能为国出力。电影中也可以看到,清太并不是一个懒惰的人,只不过任何事情在清太心中,都不如照顾妹妹重要,这更可以体现二者的亲情浓厚。
2.清太不应该离开姨妈家
清太是带了家当去投靠姨妈的,不管清太如何在家无所事事,姨妈的确是在清太带去的家当用完之后便开始对他俩冷言冷语。就那个没有洗碗的场景好像也不能说明问题,因为那个场景的出现,清太已经做过很多次饭了,以前显然是没有因洗碗的问题而讨姨妈的嫌弃,再说他们自己的衣服都是自己洗的,并不是自己的所有生活都要靠姨妈照顾。他俩因价值观的不同,在姨妈家受了一些气,清太对此意见很大,从节子大哭将姨妈吵醒后受到责备,清太看都不看姨妈一眼。清太最终决定出走,很显然是受到了节子的影响。当节子表达不愿意住在姨妈家后,清太才最后决定,如果节子依然想在姨妈家,清太无论受多大的委屈,是决然不会出走的,从这点上看,也显示出了二者的浓厚亲情。但是从后来的故事发展来看,清太显然是低估了生活的艰难,从清太刚刚领到大米配给的时候就做了一顿大米饭可以看出他在物质分配上却是有点今朝有酒今朝醉,但是这一切我们都可以理解,毕竟他才14岁。
3.清太为什么不取钱?
清太只有7000元,他们原定的计划是,将这7000元用完之后,父亲就该回来了。可是事情的结果却是,父亲连个回信都没有,钱就已经用去了4000元。剩下的3000元,他是想做一个长期的计划。如上所说,清太低估了生活的艰难,当他知道节子需要更多食物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将钱取出,只不过一切都来不及了。还有一个细节我们也不能忽视,就是他们后来是住在乡下,而取钱以及购买食物,都要在城里完成,路上要消耗很多时间,从电影中可以看到,清太最后一次取完钱后是黑夜,等回到山上的时候,已经是白天了。
这个电影在情节上基本忠实于原著,但也有少许出入,比如取钱之类的,原著中是没有取钱这个情节的,电影加上这个情节,肯定将前后逻辑考虑周到,不会弄得自相矛盾。
这个电影想表达的,就是一种生死不弃的亲情关系,这一点在电影中的描绘已经相当细腻,其他的找茬,真是没有意义。
可是我们是看电影也不是看原著,很多东西电影都没有表现出来
这片子被高估了
楼主道出了我的心声
赞同
我 没有落泪 我一直以为这是会掉泪的因为我泪点很低。
同意
不赞同
我以为我看了会哭 本人泪点低 可是 妹的 我看了毛的感觉都没有
我对这哥哥也有点火大。至少你寄居在别人家里,用了餐具之后洗一下总不为过吧?还要婶婶来洗,人家当然要反感你哦
严重同意
看完此片的唯一感觉就是火大,受不了!!
看着这两兄妹就光火,成天无所事事,父母死了一点触动也没有,我要是姨妈,我也要说,粮食是给要去工作的人吃的,寄人篱下就觉得好像刻薄了他们一样,自尊心受不了,这是打仗时期好不好,你要是不介绍说是战争背景我还觉得是兄妹成长的小清新电影呢= =
我对这哥哥也有点火大。至少你寄居在别人家里,用了餐具之后洗一下总不为过吧?还要婶婶来洗,人家当然要反感你哦
看着这两兄妹就光火,成天无所事事,父母死了一点触动也没有,我要是姨妈,我也要说,粮食是给要去工作的人吃的,寄人篱下就觉得好像刻薄了他们一样,自尊心受不了,这是打仗时期好不好,你要是不介绍说是战争背景我还觉得是兄妹成长的小清新电影呢= =
说的好!!
我至少记得一个情节!!寄人篱下,居然还有闲情逸致带妹妹去海边傻玩!电影里也说了,海边也有其他人在自制盐……那么哥哥带着妹妹去,能不能在海边拾点什么回家?就算东西不多,拿回去,姨妈的脸色也会稍稍好看一点吧?
还有,在兄妹俩后来住的地方,电影里不止一次有什么鸭子啊水鸟之类的东西飘过!要是我的话,就直接扑过去了,先逮到再说!(住在姨妈家,帮姨妈拣拣柴火、带着妹妹在山林里,逮到什么能吃的,就拿回姨妈家……至少不要让姨妈觉得是在养闲人啊!!!)
咱们农村的孩子,好多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像电影里面也有说啊,一些其他孩子,即使出去玩,也要拿着桶啊,鱼竿什么的……哪里像这个哥哥!!
有钱人家少爷做习惯了,估计也就这么悲催了……
完全同意,我看完就觉得明显把自己妹妹害死了,真是!不过后来分析了一下,认为清太的行为与他的家庭有关,父亲是海军军官,应该是很富裕的家庭,从小不知愁滋味,所以遇到困难不会解决,只会等死。。。
严重同意.废柴清太
去工作了,妹妹丢给谁?
前两天看了太极旗飘扬,虽然我们国家都是在对立面的(。。。明显那个比较好看
然后回过头想想,大概我把哥哥的形象定位得太高端了,他也就是个孩子,跟他妹妹没什么两样,还是中产阶级家庭出来的,更加不懂事
极端同意楼主!!!按说我不是一个喜欢带自己主观情感观影的人,可是这一部片子我实在忍不住,即便抛开它所承载的历史观不谈,主人公的价值观也实在不能让我认同。战争时代的一个表亲能忍到那个地步也算是合情合理了。。。有手有脚连碗都不会洗?不会洗做个样子也会吧??是有多不会做人啊????!!!至少让姨妈有个安慰吧?我相信即便他们父母在世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游手好闲吧?何况是一个表亲?!
妹妹完全是被哥哥害死的。。
拿命在看啊
也许姨妈确实刁钻,但是哥哥确实不靠谱。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哥妹俩屁颠屁颠买了炭炉煮了一顿饭吃,美美得享受完之后把餐具都丢给姨妈洗了。
如果我是姨妈我也会火大,都什么时期了官二代还这么娇生惯养,什么哥哥嘛真是的。
姨妈也有提过哥哥为什么不加入什么防火自卫队,之后有个大爷也提过在这个年代除了投靠亲友或者加入自卫队才能过活。哥哥为什么不去加入?
好吧也许哥哥是心疼妹妹,不想离开妹妹毕竟母亲刚过世。但是,哥哥至少也可以帮忙姨妈料理家务。
总之,哥哥就是一娇生惯养、毫无进取心的混蛋官二代。
什么感人电影啊!各种吐槽......
看完也木有什么赶脚··
在我看来,这个电影在生活逻辑上没有太大的问题,我试着来解释几个。
1.清太可以自食其力吗?
埋怨清太为什么不找工作的人显然是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即在清太因为食物吃完后去找老农,老农说在现在这个时代,想要过活的途径只有投靠亲戚和参加自卫队。当时的工作,无论是救火还是护理伤员,都是义务劳动的性质,所有食物都靠配给。从即使是清太参加劳动,也不可能挣到钱,再说妹妹也没人照顾,离家当兵就更不可能。姨妈多次埋怨清太无所事事,也只是从国家主义的角度来指责清太不能为国出力。电影中也可以看到,清太并不是一个懒惰的人,只不过任何事情在清太心中,都不如照顾妹妹重要,这更可以体现二者的亲情浓厚。
2.清太不应该离开姨妈家
清太是带了家当去投靠姨妈的,不管清太如何在家无所事事,姨妈的确是在清太带去的家当用完之后便开始对他俩冷言冷语。就那个没有洗碗的场景好像也不能说明问题,因为那个场景的出现,清太已经做过很多次饭了,以前显然是没有因洗碗的问题而讨姨妈的嫌弃,再说他们自己的衣服都是自己洗的,并不是自己的所有生活都要靠姨妈照顾。他俩因价值观的不同,在姨妈家受了一些气,清太对此意见很大,从节子大哭将姨妈吵醒后受到责备,清太看都不看姨妈一眼。清太最终决定出走,很显然是受到了节子的影响。当节子表达不愿意住在姨妈家后,清太才最后决定,如果节子依然想在姨妈家,清太无论受多大的委屈,是决然不会出走的,从这点上看,也显示出了二者的浓厚亲情。但是从后来的故事发展来看,清太显然是低估了生活的艰难,从清太刚刚领到大米配给的时候就做了一顿大米饭可以看出他在物质分配上却是有点今朝有酒今朝醉,但是这一切我们都可以理解,毕竟他才14岁。
3.清太为什么不取钱?
清太只有7000元,他们原定的计划是,将这7000元用完之后,父亲就该回来了。可是事情的结果却是,父亲连个回信都没有,钱就已经用去了4000元。剩下的3000元,他是想做一个长期的计划。如上所说,清太低估了生活的艰难,当他知道节子需要更多食物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将钱取出,只不过一切都来不及了。还有一个细节我们也不能忽视,就是他们后来是住在乡下,而取钱以及购买食物,都要在城里完成,路上要消耗很多时间,从电影中可以看到,清太最后一次取完钱后是黑夜,等回到山上的时候,已经是白天了。
这个电影在情节上基本忠实于原著,但也有少许出入,比如取钱之类的,原著中是没有取钱这个情节的,电影加上这个情节,肯定将前后逻辑考虑周到,不会弄得自相矛盾。
这个电影想表达的,就是一种生死不弃的亲情关系,这一点在电影中的描绘已经相当细腻,其他的找茬,真是没有意义。
这个电影惹出争议的关键问题,不在于民族主义,而在于一种道德困境,即当自己妹妹没饭吃的时候,通过偷盗别人,算不算不道德。这个问题其实很难说清楚,如果被偷的人是你,你肯定会义愤填膺,但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兄妹两如此悲惨的境地,我们又能说什么呢?
同时,我们也可以假想一下这样一种情况,即另外有一对相同命运的兄妹遇到困境,哥哥为了给妹妹看病,将清太仅有的3000元偷去,我们又会是何感受呢?
对于清太的性格特点,我想再说一点。
清太在电影中的表现,与其说是坚强,不如说是倔强。同时这种倔强,又带有很浓重的日本军人风格,即对自己所承诺的责任承担到底,不管招受何种非议,都不能动摇,且不能变通。这从日本军人在战场上宁可自杀玉碎,也不投降中可见一斑。他们对自己所认可的事物处于一种绝对忠诚的态度,哪怕是在他国烧杀抢掠,也不会有任何罪孽之心。
作为一名海军军官的儿子,清太也具有很明显的这种性格特点。在05年版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爸爸在出证之时嘱咐清太在家好好照顾妈妈和妹妹,耐心地等待爸爸凯旋,清太正是带着这种责任来继续自己的生活。在姨妈家是,每次姨妈责骂清太无所事事,不能为国出力,清太便大义凛然地回答,我的责任就是照顾好妹妹。显然,照顾妹妹是自己最重要的职责,只要能够陪着妹妹,哪怕是被姨妈如何职责,他都不为所动。在他心中,只要能讨妹妹欢喜的事情,他都愿意去做。清太不能在照顾妹妹和讨姨妈欢喜之间找到平衡,一个原因是清太过于年轻不懂事,第二就是对这种责任认死理,不懂变通。在离家之后食物用尽,老农劝说清太重新回去,他的倔强让他不可能听从这种建议,而这条道要一直走下去。
如果我们将妹妹的死归咎于清太,我看这恐怕不太公允,因为这完全是出自一种事后诸葛亮的分析。生活经验并不丰富的清太,如何也不能预见到未来会发生什么,在他的期望当中,在洞内生活,只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等待爸爸回来之后,一切都将柳暗花明。
崇尚军人生活的清太,也将这种道德情结完完全全的施加在了妹妹的身上,这完全是符合日本人的性格特点的。
诶/讨论么?上上楼的说法我懂,看哭的人都是这么想的,可是我就觉得哥哥这么来,什么时代都是早死,没什么好哭的
他活着的时候有太多机会了,如果他愤慨地要去当兵,如果他自食其力,如果他委曲求全不离开姨妈家,如果他离开以后担负起做哥哥的责任,如果他靠偷盗让妹妹活下来,即使他尝试一下,我也就认同他了,他没有,他什么都没做,带着妹妹,浑浑噩噩,醉生梦死……
电影开头他完全不用自怜自艾地说,某年某月我死了,他应该说,这是很短很好的一生,因为照他的想法,他用尽全力照顾了妹妹,并且在这个战争的时代做了最大的努力
电影已经看了很久了,情节已经模糊了,完全没有共鸣,觉得主角们很烦,不能原谅
在看过电影之后我又仔细阅读了原著小说,可以说,电影的剧情是高度忠诚于原著的,甚至很多一摸一样的台词。或许出于一种电影语言表现的局限,我们对于很多问题不能得出直接的解释,但我们绝对不能怀疑高导想完全复制原著中的人物处境的用心。针对原著中已经给了解释,但是电影中却不大能看出来的一些细节我再解释一下。
1.这个阿姨并非与清太一家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是清太父亲表弟的媳妇,这个关系可以说差的挺远了。这个电影中的亲戚问清太的妈妈在东京是否还有亲戚中可以看出。清太去投靠这个阿姨前,母亲就和她约好,两家如果有哪家被轰炸的,就可以去投靠另一家。因此,母亲在轰炸之前,已将大量的生活物资转运到了这个亲戚家,而且,清太在亲戚家所消费的一切,都是自己的东西,而非让亲戚供吃供喝。除此之外,因家被炸,清太兄妹是有当地人得不到的特定慰问品的,可以说,清太几乎没吃亲戚家一粒米饭。相反,清太所带过去的家当也改善了亲戚家的伙食。关于这两点,电影中也有表现,如清太刚去时亲戚在整理行李时说,“还是海军好,送东西过来都用卡车”。
这个亲戚确实对清太非常不好,她老埋怨清太不为国出力,照原著的说法,则完全是找一个让自己儿女吃好喝好的一种借口。因为亲戚家也非常拮据,如果不是亲戚将清太带过来的食物给自己的儿女,自己的儿女无须离家也有饿死的可能。她让清太去参加救火队,可是她却不知道,如果美军真的过来轰炸,救火队完全是无济于事的。那时西宫地处乡下,还没有遭受过轰炸,亲戚根本就不知情况,而这一切清太经历过,他是清楚地。所以,清太不去参加救火队,是有充分理由的。
清太并不是不帮亲戚做家务,原著中说那时是没有水的,所有的用水都要从较远的地方提来,这个工作都是清太干的,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还有洗衣服,至少他们的衣服都是他们自己洗。在电影中,亲戚也从来没有因他们不做家务而指责他们,而是说他们不能为国出力。至于那一次不洗碗,原著中是没有这个细节的,不知道是不是清太为了给妹妹灌糖水而忘了。年幼的妹妹想爸妈,清太带她弹《鲤鱼旗之歌》,是为了满足妹妹的这种思念情绪,而非娱乐,没想到这个也要遭受白眼。
2.妹妹在亲戚家时,身体就已经开始出现营养不良的反应,而非在坑道中才开始,身上开始生湿疹,皮肤上尽是红色小点,头上也长了虱子,这个细节也是电影中有交代的。清太每次带妹妹去海边,其实并不完全是为玩耍,而是想让海水缓解妹妹的皮肤疾病。
3.清太最后做出离家出走的决定是受了妹妹的影响,也有他那个年龄阶段特有的冒险精神。当他们到坑道时,清太已经略有悔意,可是妹妹却兴奋异常,手舞足蹈的要布置房子,是妹妹高兴的样子让清太决定最后就在坑道定居。原著中说,清太兄妹刚到坑道的时候,全村立刻就知道了,可是没有人向他们二人提供任何生活建议与慰问,可见战争期间大家都自顾不暇。电影中关于这一点虽然没说,但也没有否定。他们在坑道居住时,清太多次去抓野物,但几乎没有成功过。电影中有四个小孩看见他们的锅里有发臭的青蛙,估计也不是他们抓得活的,而是捡了死的,因为他们不可能抓到活青蛙后还任由青蛙发臭后才食用。
4.原著和电影中一样,清太有7000元,但是到后来物价奇高,所有物质都是黑市交易,清太不明就里,有钱也买不来东西。在妹妹已经极度虚弱之后,清太还是想法子买了一些营养品,可是妹妹这个时候已经患有严重的腹泻,吃什么都白搭,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妹妹死去。
其实我说这么多,只是想反驳一下那些没有读过原著,便用我们现在和平年代的生活逻辑去指责清太养死妹妹一说。这完全是对电影环境设定的一种重大误解。这个电影之所以感人,主要还是出于妹妹的可爱与懂事。大家都为她的死去而惋惜,尤其是那些认为是哥哥害死妹妹的人。在原著中,主要是描述哥哥如果尽全力地照顾妹妹,而对妹妹描绘却很少,台词也很少,形象远没有电影那么具体,这可以说是电影的独到之处,也是高导能够充分挖掘人心软肋的功力。
楼上的几条回应实说得实在是太好了. 看完之后嚎啕大哭. 深深的只为了电影里的人物和他们的遭遇难过. 说不感动的人, 不知是没看懂还是生活得太安逸无法把自己带入角色里. 一部电影看完之后通常不会带给你什么巨大的触动 可是如果看的当下都无法用心体会 那还整天看电影上豆瓣干嘛? 干脆伤感情歌什么的也不要听了. 反正也都是听不进去.
@周予樟 解答得太好了,狠狠地扇差评众的脸
今天刚看完,大学时候日语老师推荐的说这个比真人版更好哭。看完我真是完全哭不粗来。看电影就是看电影,每部电影都还要结合原著的话那电影有什么用啊。。。。反正我看下来就是觉得好烦那个哥哥!他听说舰队沉了居然跑去抓那个人衣领说“那我爸不就是死了嘛”,这个情节就完全理解不能啊,人家好心告诉你近期消息,你还抓人家。。。性格实在太让人喜欢不起来了!要说他没办法工作,他的表姐也都在工作啊!他一个男子难道还没有表姐的力气?14岁现在看来是小,战争时期却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吧,他居然吃完就躺地上?太不靠谱了吧也!!!!
看不完就想删的电影,同样无感的还有岁月神偷
岁月神偷我倒是哭得一塌糊涂 哈哈~
我看完以为只有我不近人情... 想表达的东西我很明白,只不过没办法有共鸣,原因也就是没有感觉到哥哥努力的行为和精神吧
而且... 我太不理解,高级军官如果过世了,不会通知家属么?孩子们不会有抚恤么?
因为他就是一个小孩,一个孩子是不懂照顾另一个孩子的
我为剧中的兄妹落泪;为所有的残酷到我们无法想象的战争年代落泪;为越到关键时期越堕落的人性落泪;为用“成功学”毒药和狭隘的“爱国主义”来攻击谩骂片中兄妹的评论落泪!!!!!!
不,他有试图回去阿姨那里过,在大家都去防空洞避难,偷盗别人的衣物充作母亲的遗物以此讨好阿姨,但阿姨嫌都是便宜货
可是我们是看电影也不是看原著,很多东西电影都没有表现出来
他们活该 还好意思拍电影博同情??真不要脸 也就这点儿能耐了 祖宗们在天之灵 大家记得带点脑子=_=
并不低,毕竟咖啡伤脑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