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西方的陪审团制度不了解。
12个人里面,好多人连讨论时锁门都不知道,有的人稍微说不过别人,就急了生气了,开始阴阳怪气人身攻击,不配合别人的讨论。很多人在讨论的时候扯别的东西,如爆米花早餐广告。戴帽子的老哥还很轻视这个陪审过程,他还在里面玩猜拳头的游戏(玩游戏的不止他一个)。要是没有几个好脾气的在劝架,我怕那几个暴躁老哥直接在陪审房里打起来。十二个人里面,有证券公司员工,有小公司老板,有修车的,有钟表匠,有建筑师,有广告设计师………唯独没有专业法律工作人员
靠12个不是法律专业的普通人,十二个人大多数都是来划水的,来决定杀人犯判决走向,是不是有点草率?
最赞回应
你片子看完了居然还不懂片子的用意,陪审团制度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大家都是非专业人士,因为非专业人士往往能从生活的常识中获取专业人士无暇顾及的关键点,而且法律的公平本来就是为了普通人所制定的,法律的公平也要体现在让吃瓜群众来判断,如果都是一群熟悉法律的专业人士,他们会很容易利用法律的漏洞来左右他们想要的结果。我懒得跟你多说,如果还听不懂,建议你再多出国去看看,开开眼界
对,最有意思的是那个贫民区出来的知道古惑仔会怎么使用弹簧刀
每个人都有认知盲区,越专业,盲区就越大
我看完以后最大的收获,是疑罪从无。哪怕一个人嫌疑非常大,没有绝对确切的证据,就不能判刑
我觉得真正的庭审才草率,这陪审团扯出那么多疑处,基本都是律师们在庭上没有说到的,这专业度完全反过来了,律师就是吃白饭的
说到底,法律制定的好不好,法律程序正不正义,就是应该由普通人来说了算,如果一个案子靠法律判出来的结果或者诉讼程序是多数普通人无法接受的,那说明法律本身出了问题,应该去纠结法律诉讼程序设计上的漏洞,陪审团的非专业性和随机性是必须要保障的
是的!
你片子看完了居然还不懂片子的用意,陪审团制度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大家都是非专业人士,因为非专业人士往往能从生活的常识中获取专业人士无暇顾及的关键点,而且法律的公平本来就是为了普通人所制定的,法律的公平也要体现在让吃瓜群众来判断,如果都是一群熟悉法律的专业人士,他们会很容易利用法律的漏洞来左右他们想要的结果。我懒得跟你多说,如果还听不懂,建议你再多出国去看看,开开眼界
我看完以后最大的收获,是疑罪从无。哪怕一个人嫌疑非常大,没有绝对确切的证据,就不能判刑
说到底,法律制定的好不好,法律程序正不正义,就是应该由普通人来说了算,如果一个案子靠法律判出来的结果或者诉讼程序是多数普通人无法接受的,那说明法律本身出了问题,应该去纠结法律诉讼程序设计上的漏洞,陪审团的非专业性和随机性是必须要保障的
对,最有意思的是那个贫民区出来的知道古惑仔会怎么使用弹簧刀
每个人都有认知盲区,越专业,盲区就越大
我觉得真正的庭审才草率,这陪审团扯出那么多疑处,基本都是律师们在庭上没有说到的,这专业度完全反过来了,律师就是吃白饭的
当然草率,让一帮门外汉代替专业司法人士裁决有罪无罪明显不合适,而且这帮人的人选等方面太容易做手脚了,所以这玩意基本上是能不用就不用。
?这是美国和大多数欧美国家的基本制度啊,什么叫能不用就不用
司法实践中都是尽可能避免陪审团参与,书面上的规定和现实操作从来都是两码事
陪审团制度是英美法系的传统,大陆法系只有陪审员。陪审团独立于法官之外,陪审员参与法官的审判。
存在即合理
一个冷知识,现在美国法院审理案子主要是采用诉辩交易,陪审团制度他们自己都不怎么用了
门外汉都有基于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常识和认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逻辑,陪审团都是随机抽到的公民,有什么做不做手脚的呢?陪审团制度就是要让非专业人士从自己的非专业角度、永自己的价值判断来审视案件啊。所以为什么是多个人团。当然,如果一个社会的大部分公民是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没有自己单独的价值观的,那陪审团制度也是难以实行的。
“随机抽人很公平”这个玩法只存在于幻想世界,哪怕参加过一次招标也能明白在选中的人那动点小手段多容易。另外指望业余人在司法上有理性是不现实的,网络断案一律死刑起步,无论那个国家都一样。陪审团不过是古早年代司法系统不完善时的应急手段,早就该彻底抛弃了。现代陪审团不过是庞大的条文屎山里的一撅硬屎,没有人想用这玩意,但想把这玩意消除又特别麻烦。
我只想说,不要用你在国内形成的惯性思维去揣度和衡量其它文化背景中长大的人。从小受的教育理念和逻辑就不是一回事。
虽然哪个国家都有肮脏的一面,但对于普通大众的行为和逻辑来说,真的差别有点大
陪审团制度垃圾是国外普遍观点。国内只有陪审员,所以部分国内人不了解这玩意有多烂。全世界基本没人愿意参加这玩意,也没几个想不开要用这玩意的。陪审团这种体系长期叠床架屋留下来的糟粕其实有得是,规矩不是越古老越完美,反而是越古老越烂。
你也说了如果是熟悉法律的专业人士很容易得到想要的结果,那如果电影反过来演嫌犯无罪结果陪审团里面有一个八号坚持有罪,是不是只要八号能说会道,其他人不较真就能判个有罪出来,请记住你的万一是嫌犯的一万,反过来思考陪审团制度就是个坑
“指望业余人在司法上有理性是不现实的,网络断案一律死刑起步,无论那个国家都一样。”
所以三人成虎?按你的逻辑,我们还要大力发扬网暴,毕竟网民可不止12个,至少是12万人起步。
因为只有傻逼才会这么说,所以当然合理了,嘻嘻嘻
一个热知识,美国法院95%以上的案子都走调解不会进入法院诉讼程序。剩下的进入诉讼程序的刑事案件还是要走陪审团的。谁告诉你他们不怎么用这个制度。这可是美国宪法赋予美国人民的基本权利。
补充一点,法有可能是恶法,
陪审团进行事实认定,法官进行法律适用
制度跟操作完全是两码事,毕竟是需要人来执行的。
就像在国内,很多制度出发点也很美好,结果很不理想。换到国外也一样,除非你想说因为人不一样。归根结底还是对制度熟不熟悉。
对于普通人来讲,冤案更能引起共情,因为真的有可能降临,而罪犯逃脱惩罚一般需要有钱有势,基本轮不到普通人。
陪审团制度有正面的案例,也有反面的案例,就看你关注哪一方面。具体到本片,影视作品都是为主旨服务的,或者你把它理解成一个极端的案例。
基础层面的制度很难改变,牵扯面太多,大都只能修修补补。
疑罪从无
这不是在法院审理之后吗?判决是死刑,如果没异议就执行;如果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恰好有着合理怀疑,那就拉回来再审。
呼格吉勒图给你点赞
陪审团制度本来就是扯淡
毒舌律师:common sense!人之常情!
为男孩辩护的律师不就是专业人员,你看到他为此做了什么吗……有时候非专业人员更能看出其他问题
陪审团是不选专业法学人士的,他们就代表大众的声音,使判决的结果在法律和道德层面都合理。
一般陪审团都是经过挑选的,所以在陪审团当中不会出现烂仔之类的,片中有几位的性格不讨喜其实也是代表了当时美国的中上层阶级有不少这样的人,十二个人都各有特色也体现剧本设计得精妙,他们各代表了一类人
无罪是证据不充分,但案子并不会结案,原告是可以重新对被告提起诉讼的
制度都会进步的,现在去讨论那个时候的陪审团制度未免有点上帝视角了。这部片子只是用陪审团的12个人反映人们所追求的民主,理性,人性,尊重生命
真正的美国的陪审团,对每个人的资质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本身无犯罪历史,比如纳税记录,并不是完全随机抽取路人甲乙丙丁的。
法官依据自己的知识审案更有可能出现冤假错案 那没有这些人可能就真冤死了
笑死了,耐心回答了这么多最后还要贬损一下提问者😂😂😂
推荐你看一下《杀戮时刻》,如果看完还是没懂陪审团制度就没救了。
一个人扶跌倒老人,被讹,搞到打官司,法官说 “不是你撞的 你为什么要扶?” ,最后扶人者赔偿16w 。 整个过程没有陪审团的质疑,是不是太草率了?
不美吹,那几个民主体制的国家司法都挺合理呀,楼主为啥会觉得草率。这不体现他们的民主制度
“疑罪从无,民主”,好像不是随便上街拉个人就可以当陪审员的吧。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