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紫玫瑰影评
美术设计:是温和的暖色调基调,很符合电影虚拟梦幻的主题,角色的衣服也符合人物阶层设定。
导演:伍迪艾伦的无厘头式想象力(真的很喜欢),出乎意料的情节和对话,和镜头外的观众和互动。(有些时候看他的电影更像是在看脱口秀或者舞台剧,我不太容易真的沉浸进去) 好像他的很多电影都在做类似于自我剖析工作。
镜头:演员的角色和女主在一起弹钢琴拉尤克里里的时候,横向的运镜感觉好有舞台剧表演的效果,把戏剧拉进了女主的生活,也难怪女主会为之动容。 电影里的角色突然看着镜头,感觉是很伍迪艾伦的表达。“是定义的问题,如果我们这里才是real world 呢?”
表演:女主的演员很会眼神戏,Cecelia的眼神和黛西的眼神和罗斯玛丽的婴儿的眼神都不太一样,最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女主在片末看电影的镜头,她的眼睛里有光!完全沉浸进去的样子。 她本身应该是演技很不错的,但是问题是单从这部电影内部来看,她全程的表演感觉都是这个状态,我个人觉得缺乏观赏性(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她这个角色代表着对虚拟世界的全程沉浸,或者单纯就是很木的性格)。 男主对于Tom的表演的微笑用力方式导致这个角色看上去格外地单纯,符合人设,但是对于演员角色的表演我觉得和Tom拉开的差距不够大,眼神上能感觉出不一样,但是在和女主“互诉心声”的部分,男主的肢体语言让他看上去仍然相对单纯,我觉得不够符合角色(当然也可以理解为Tom在被扮演的时候本身就沾染了演员的影子或者演员的角色也还年轻是合理的。) 角色:主角和两个功能性角色。我觉得演员本人的角色的添加将电影拉上了一个高度。Tom的角色是从电影里走出来的,象征着艺术构建的精神世界、虚拟世界,演员的角色反之,象征现实世界和现实生活本身。女主的角色很符合那个时代的女性,因为地位不高没有办法简单地从糟糕的婚姻中解放自己,同时女主的精神状态也代表了大萧条时期其他人的精神状态,扑向精神世界寻找救赎。某种意义上,女主也可以代表伍迪艾伦本人。 叙事:我是b站开弹幕看的,大家都很好奇女主最终的抉择,我觉得这是叙事成功的一部分(毕竟主题就是要体现挣扎嘛)这样的成因是演员的戏份和Tom的戏份穿插进行,就当以为Tom占了上峰的时刻,就来了尤克里里那一段,所以最后的抉择时刻真的不是很确定她会选择哪一方。 (但是女主的性格就是很好的伏笔,一个多次挣扎着离开丈夫的女人,每次都被丈夫一语中的地预言中。“你会回来的”像是对所有沉溺精神世界的大萧条时期人的诅咒,女主最终会选择现实,大家都会选择现实。) 价值观: 我之前和父亲就在争论现实和虚幻的问题,我认为宁可选择成为更幸福的世界的楚门,父亲却认为人往往有天然的不可抗拒地追寻真相的本能,我虽然不情愿最终还是赞同。人们奔向不完美的现实的怀抱,社会将虚构视为天然的短暂的“少数部分”,某种意义像是吸食毒品后的效果,最终还是得回到现实里。 但是像电影角色说的那样“是定义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世界也被精神和语言一层层重构,形成完全不一样,不“真实”的部分。这样的定义本身就存在问题,真实和虚幻根本纠缠在一起完全分不清,这就是电影角色最后的选择,或许也是伍迪艾伦想传达的。 《开罗紫玫瑰》应该是伍迪艾伦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在讨论的是现实和虚幻精神世界的关系,不只是对大萧条时期的大众的剖析,——受《解构爱情狂》里面有关演员的那个小段启发——我觉得或许也是对他自己的解读。他后期的电影有些会直接自己出演,对着镜头讲话,做和他生活有关的剧本,某种程度就是当着大家的面解剖自己,我觉得这部也一样,一部分的他在现实里生活,一部分的他会像他的角色一样,突然从场景里走出来,对着摄像机讲话。他的现实和精神加工也混为一团。
Lz写的很好,但是是不是发错区了?不如发在影评区吧。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