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播客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电影
搜索:
  • 影讯&购票
  • 选电影
  • 选剧集
  • 排行榜
  • 影评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为什么必须要给大众趣味一记耳光

滴血诗人 2010-10-14 10:02:42

我历来对那些什么男人必看十大电影,人生要读的50部书一类单子深恶痛绝,觉得是一种文化强权,于是一直抵制,当然,这是一种偏执的较劲,作品只是被舆论绑架而已,让它们作牺牲品,何其无辜?而我何必因此错过可能的佳作?但每当我想从情绪化中走出试着和解,去看这类单子推荐的东西时,十有八九,又是上当受骗。正所谓“弱智的作家永远有弱智的读者,白痴的电影肯定有白痴的影迷”,《阿甘正传》的观影经历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艺术与娱乐的区别在哪里?独立影片与宣传品都有哪些特征?主流文化与大众趣味如何投桃报李?不妨以《阿甘正传》为例说一说。
  首先看主导思想。《阿甘正传》全片不外乎在宣扬一种论调:坚持、执著地做一件事,那你终将成功,获得人生的幸福。这种个人奋斗论,作为自由主义的组成部分,是西方统冶阶层除宗教以外的又一大愚民利器。它的特点在于抽离社会实在,禁绝深度反思,试图将人的思想囚禁在个人层面,而非社会层面。它总是制造这样的神话:一个人的成功,只取决于自我,社会对个人的倾轧几乎不存在,不公总是偶尔的,或微小的,并不是不可避免或至关重要的,并总有办法来消解,对政治采取鸵鸟政策是有利自我保护的……等等。而世界真相则恰恰相反,真正的人生进取也无法与社会改造剥离。这种单拎一人先斩后不奏的视角,在那些世俗的成功学中用得最多,我国近年成功学的大热,正是迎合了西化的社会背景与上层的意识形态。《阿甘正传》肯定是成功学中频遭临幸的案例,臭味相投,它本就是为侍驾而造的充气娃娃。
  因主旨与现实的背离,于是导演只能用牵强附会、夸张离奇的剧情去完成他的使命。《阿甘正传》几乎用滥了此类型片常见的拙劣伎俩,其 “蠢点”的密集程度绝不亚于公务员的会场。试举:阿甘入学时遭遇门槛,因母亲的英勇献身轻易越过;阿甘先天有病的腿轻易而举地变成了神腿,并因此大学顺利毕业,还成为国家美式足球队队员;阿甘因被人拉去打乒乓球而发现自己的乒乓天才,不仅成为国家队队员并成为中美乒乓外交的英雄;(不仅仅是特异功能,阿甘的运气更是连上帝也要羡慕了)越南一战,一个排几乎全军覆灭,幸存的中尉也落得双腿残废,而偏偏就阿甘只屁股上受了一点轻伤,战机地毯式轰炸也是轻巧逃脱;走上反战的演讲台,即将发言,却被人拔下电源,避免了一场言辞之祸;出海捕虾,遭遇风暴,阿甘人船均安然无恙;阿甘经商,成为亿万富翁比上趟厕所都方便;阿甘成为无数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与见证人……天啊,这哪里是什么小时候缺钙长大了缺爱的低能儿啊,这是几千年才出一个的极品达人啊,普通人要有阿甘特异功能或运气的1%,这世界恐怕早就大同了。
  所有社会背景与历史事件,对阿甘的影响全都在正面作用,每种都能转化为阿甘成功的强大助推力,片子对社会真实的扭曲,荒谬到了极致。如果你自己还稍保留着点判断力,你就会看出:这是一部典型的穿着大众娱乐片外衣的洗脑影片。
  剧情发展到后半部更是狗血得一塌糊涂了,两个桥段既没头脑又不高兴,几乎让人抓狂。一个是阿甘的爱情,两人有感情与互相依赖的地方,但这绝非爱情,尤其到了成年以后,珍妮作为一个有自我、有理想的女孩,从女权运动,到黑白平等,无不投入其中,屡遭生活刁难,最后她难以承受,才向生活妥协,去找发迹了的阿甘,又因强烈的自尊出走,这本是本片唯一的可取之处,但导演又将其引向爱情与家庭,将其变为表现阿甘人生幸福的道具,尽显狰狞,阿甘对珍妮丰富的内心世界、思想的成长历程一无所知,这样的爱情毫无动人之处。再就是阿甘横跨美国的跑步,这就是一个傻子行为,因为阿甘在这里只是一架机器而已,毫无人的主体能动所在,但导演还是将其矫情地升华,并用大片风景画作装饰,生硬至极。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阿甘正传》的叙述方法同样平庸得令人发指,与其思想的阴邪、剧情的穿凿可并列为该片的三大丑陋风景。自说自话的旁白叙事,应该是所有技巧中最最低级的一种了,只有技穷到山穷水尽的导演才会用,而《阿甘正传》居然敢将全片3/4的时间就这样拖过去,几乎有意挑战观众的忍耐力。看着看着,你会发现,自己几乎进入了一场比傻游戏,让人无语。
  真正的艺术作品无不在揭示真相,引人深思,愉悦审美,启示灵性,而《阿甘正传》能给人带来什么?除了在温情的面纱下,接受主流精英潜移默化的洗脑,除了那一场场啼笑皆非让人咽了苍蝇般恶心的闹剧所暴露的政治宣传品的虚伪性,还有什么?一个没有主体没有主见的玩偶应是人们生活的榜样吗? 这个玩偶甚至连异化的人格也不曾拥有。
  说回国内。从早期的《女人不是月亮》到《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到《马大帅》及赵本山的所有电视剧,再到巨臭无比的《奋斗》,再到现在央视播放的《牵挂》,所有这些主流宣传品的共同点,就是造梦,说梦,曲解现实,强奸底层人物,屏蔽社群组织与对社会的纵深考察,借力运气与巧合,用所谓好人好报、有志者事竟成等苍白道理去编织童话光环,让人们放弃思考、在麻木的意淫中傻笑、埋头于自我及家庭的建筑,而不从公平、权利、监督、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斗争,从而达到将弱势群体(被剥削者)原子化、软化的卑鄙目的。
  在这方面,欧美发达国家的宣传品做得更为出色,他们更善于将谎撒得漂亮,撒得圆满,更懂得九分真一分谎的道理,但这一分却是最致命的一分:对结构性暴力的淡化与美化。《阿甘正传》在这方面做得一般,但颇具代表性与特殊意味,其讽刺在于,统冶阶层借此明目仗胆地说了:你们这些屁民,不过是些白痴、傻子而已。阿甘的成功,不过是游戏玩家对手中棋子极其恶毒的嘲弄。可叹的是,他们成功了——在自认个性十足实却一脸呆相的小文青们的配合下。如若不信,这篇短文发出去,一定会有小文青冲上来,说我阴谋论。
  而这些文青们,恰恰是受害最深的一群人,他们在这样的世界结构与社会结构中,本来就处于被践踏的底层,每天为基本的生活资料(买房买车几乎是个梦想)奔波与挣扎在社会边缘,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极其有限,从而没有余力去深究世界真相,对文艺作品要求亦是如此,只要能有点感动,有点小品文似是而非的小哲理,就够了,管它什么创作背景或深层动因!但人生就这样迷失了,所中思想的毒累积起来,渐堆垒成了其支柱性的信念,其时常觉得自己不过是案上鱼肉,却不知自己的信念,正是这场人肉筵席的操刀者蓄意培养的:他们要他们的奴隶们自动维护、固化这种奴隶关系!利益掠夺的兵力早从阵地投放扩展到了超限!世界就这样翻转了——远途人稀恐有险,近处人稠多安全,另一些有闲的人们又多是在利害得失的算筹中放弃逼近事物的核心。浅尝辄止,随波逐流,这是对自我与青春何等廉价的售卖!
  假象总是迷人的,人们总是觉得感动得有理。
  那就感动去吧。
  但我要说,这是愚痴,大众的愚痴,所谓“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那一篇篇盲目叫好的贴子,岂不是人血馒头的变种?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必须要给大众趣味一记耳光的理由。


赞
转发 1
回应 只看楼主

最赞回应

    乐天
    2010-10-15 21:14:10 乐天 (。)

    不管是什么电影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都不会一样,这部电影无疑是符合大多数人的理念的。
    谁规定不能超现实了,谁规定非得批判现实才行了,难道非要一群人像怨妇一样一起抱怨才好?至少这部电影给人希望,而且希望有时候不需要很理性,它只是一种情怀,一种态度。
    干嘛搞得众人皆醉我独醒一样?现在愤青一堆,远不止LZ一人对社会抱怨,但这有什么用呢?谁给出解决方案,谁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改变了?

    赞(50)
    >
    心动的灵魂
    2012-05-04 10:39:05 心动的灵魂 (灵魂跟得上我的步伐)

    楼主,我看到回复有提示,就回来看看。。。我说实话,你的某些见解,我是说某些,我很赞同,但是你咄咄逼人的气势实在让人难以苟同。本来你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了,可你偏偏言辞激烈的不断封堵众口,为什么呢?我只能理解为你自信心爆棚,或者说目中无人。。。。谁也不能说自己理解的就是正确的,对不对?一部电影有多种角度。。。

    还有,我很同意豆友“ seekyou”和“crone”的观点,但你却并未给予回复。。。不像你之前的的风格了。

    最后,我想说,我本来觉得你的这篇文某些地方挺有价值的,但你一再贬低大家,让这些价值也贬值了,可惜!

    赞(32)
    >
    dapao97
    2010-11-02 13:18:53 dapao97

    阿甘就是一部童话故事,谁要求要一部童话讲述社会黑暗和粪屁尿的?也就是楼主这样怨妇而已。要看社会的黑暗,你没看到阿甘的女朋友的人生吗?活生生的一个教材。这部电影我最大的感触是阿甘及其女友在童话与现实分道扬镳的反差。

    赞(25)
    >
    滴血诗人
    2011-12-21 17:18:10 滴血诗人 (公号:对海沉默的哪吒)

    用王朔的话,一盘菜你必须吃完才能说好吃不好吃啊。
    如果你目光够敏锐,那么电视剧这东西,一集足够看出全剧制作水准、思想倾向。如果你没眼光,那么看三遍也是跟着点头没自己见解。
    你以为所有人都跟你一样笨啊。

    赞(11)
    >
    确诊拖延症晚期
    2011-05-24 09:14:33 确诊拖延症晚期 (Mysterious and unpredictable)

    其实我是倾向于赞同楼主的分析的
    不过这篇文最大的问题是采用了过于官方的语言 让人时常有种五毛文的感觉 许多词汇党报色彩浓郁 而且语气中有种学院式的权威
    而且楼主很明显过于上杆上线而忽略了影片的理想主义色彩

    赞(10)
    >
sillee
2010-10-14 11:30:39 sillee (最后,他们一起穿过最深的黑暗)

碎岁说得很棒!楼上和朱大可同名

赞
>
滴血诗人
2010-10-14 11:56:42 滴血诗人 (公号:对海沉默的哪吒)

早期的诗歌研究者,现在的文化批评家。据说还是一占卜高手。

赞
>
captain-nemo
2010-10-15 15:42:05 captain-nemo

这就是传说中的具有批判眼力的人啊 我想说的是 批判是件好事 但批判不等于钻牛角尖

赞(3)
>
乐天
2010-10-15 21:14:10 乐天 (。)

不管是什么电影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都不会一样,这部电影无疑是符合大多数人的理念的。
谁规定不能超现实了,谁规定非得批判现实才行了,难道非要一群人像怨妇一样一起抱怨才好?至少这部电影给人希望,而且希望有时候不需要很理性,它只是一种情怀,一种态度。
干嘛搞得众人皆醉我独醒一样?现在愤青一堆,远不止LZ一人对社会抱怨,但这有什么用呢?谁给出解决方案,谁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改变了?

赞(50)
>
mystery
2010-10-31 15:31:11 mystery

点快了,我一向对所有网络推荐的什么大学生必读的N本书,女孩子20岁必须懂得N件事之类的东西深恶痛绝……我选择什么喜欢什么有咋样的人生观选择怎样的生活关它屁事,简直就是强制猥亵!
----------
π

赞(2)
>
该Yann你去光禹
2010-10-31 22:08:20 该Yann你去光禹 (愿你别蹉跎)

醍醐灌顶!!!

赞
>
blglglgl
2010-11-01 22:00:33 blglglgl

YY严重超标,地球只为一人转……虽然看着是挺乐的……

赞(1)
>
dapao97
2010-11-02 13:18:53 dapao97

阿甘就是一部童话故事,谁要求要一部童话讲述社会黑暗和粪屁尿的?也就是楼主这样怨妇而已。要看社会的黑暗,你没看到阿甘的女朋友的人生吗?活生生的一个教材。这部电影我最大的感触是阿甘及其女友在童话与现实分道扬镳的反差。

赞(25)
>
南区天空
2010-11-06 22:32:02 南区天空

豆瓣居然给这个电影这么高的分?

赞(1)
>
jab
2011-04-12 14:45:09 jab (花嫁は 夜汽車にのって)

lz 你正是欺负少年主人公的那群庸人俗人的原型
主人公为什么会被欺负? 原因就在于物以类聚
庸人不就喜欢一窝蜂的追逐利益吗?又互相排挤你踩我我踩你吗
所以当时处于庸人群体的主人公就遭到了其他庸人们的欺负
lz你代表的这个庸俗团体就构成了那群欺负他的家伙


谈论智商的庸人无发理解阿甘正传是“神曲”的天堂篇
丢不下希望的庸人只能随波逐流永远在冥河挣扎
连踏入地狱之门的资格也没有

赞(6)
>
jab
2011-04-12 15:15:08 jab (花嫁は 夜汽車にのって)

引用lz的第3段
“首先看主导思想。《阿甘正传》全片不外乎在宣扬一种论调:坚持、执著地做一件事,那你终将成功,获得人生的幸福。这种个人奋斗论,作为自由主义的组成部分,是西方统冶阶层除宗教以外的又一大愚民利器。它的特点在于抽离社会实在,禁绝深度反思,试图将人的思想囚禁在个人层面,而非社会层面。它总是制造这样的神话:一个人的成功,只取决于自我,社会对个人的倾轧几乎不存在,不公总是偶尔的,或微小的,并不是不可避免或至关重要的,并总有办法来消解,对政治采取鸵鸟政策是有利自我保护的……等等。而世界真相则恰恰相反,真正的人生进取也无法与社会改造剥离。这种单拎一人先斩后不奏的视角,在那些世俗的成功学中用得最多,我国近年成功学的大热,正是迎合了西化的社会背景与上层的意识形态。《阿甘正传》肯定是成功学中频遭临幸的案例,臭味相投,它本就是为侍驾而造的充气娃娃。”

阿甘是开荒者,开荒出来的结果子的园地就是社会,而lz就是在社会中争果子吃的人,嫌果子吃不饱就抱怨社会压榨你,不是吗?

开荒者是创造出果实的人,他需要加入世俗的lz在社会中争果子吃吗?他会被社会压榨吗(不给他果子吃)?

话说回来能发现阿甘为什么先天iq不高吗?
这个iq是指的什么?

赞(2)
>
确诊拖延症晚期
2011-05-24 09:14:33 确诊拖延症晚期 (Mysterious and unpredictable)

其实我是倾向于赞同楼主的分析的
不过这篇文最大的问题是采用了过于官方的语言 让人时常有种五毛文的感觉 许多词汇党报色彩浓郁 而且语气中有种学院式的权威
而且楼主很明显过于上杆上线而忽略了影片的理想主义色彩

赞(10)
>
无地
2011-11-28 13:23:08 无地 (我的琴变声了 明天去琴行弄下)

对这部电影最中肯 最精彩的一篇影评

赞
>
利比亚悖论
2011-12-03 14:19:39 利比亚悖论

有点道理吆

赞
>
Jacklegend
2011-12-08 13:39:13 Jacklegend (自主者天成)

有见地,不苟同

赞(2)
>
大白兔胶囊
2011-12-20 22:53:03 大白兔胶囊

人人背LV的山寨包,你为了显示自己超凡脱俗说这包真烂而不去体会它的工艺水平;
其实碎岁你摸摸良心,忘了自己是怎么样废寝忘食的一集不落的追着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和《马大帅》之类的大众趣味电视剧了吗?你还别还嘴说你没追着看,真没刻骨铭心的看估计你还就编不出“造梦,说梦”这些乱七八糟的词,你说呢?

赞(2)
>
滴血诗人
2011-12-21 17:18:10 滴血诗人 (公号:对海沉默的哪吒)

用王朔的话,一盘菜你必须吃完才能说好吃不好吃啊。
如果你目光够敏锐,那么电视剧这东西,一集足够看出全剧制作水准、思想倾向。如果你没眼光,那么看三遍也是跟着点头没自己见解。
你以为所有人都跟你一样笨啊。

赞(11)
>
大白兔胶囊
2011-12-22 11:43:07 大白兔胶囊

耶,五毛口味还知道王朔···:)
那行吧,既然你还知道王朔,那你继续装吧,平时大家都装,不装早打出脑浆子来了。社会,就是一帮人在那儿装呢,谁不装,有人找你聊。人类就是装着装着,才进步的啊。

赞(1)
>
ookami
2011-12-31 13:42:27 ookami

對 “作品只是被舆论绑架” 深表同感

赞(1)
>
古德白
2012-01-05 23:02:47 古德白

写这东西的估计是中学政治老师,还是50岁往上那种。

赞(1)
>
王叔
2012-01-07 22:33:57 王叔

激动了 乐意看就看 不乐意看就不看 主流和非主流只是舆论的导向 但这并不是就束缚了我们的思考

赞
>
evayo
2012-01-08 14:27:23 evayo

兰州的论调挺无聊的,飘过继续支持阿甘

赞
>
cnafj
2012-02-07 01:02:46 cnafj

楼主思想很浅薄,根本看不了这样的影片。
中国有句俗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也许楼主象珍妮一样,到最后才明白人生很多东西是争不来的,后悔已经晚了。

赞(5)
>
dearzhangle
2012-02-18 17:31:39 dearzhangle (你应该了解真相,真相会让你自由)

顶LZ

赞
>
人生何处问多情
2012-03-03 17:42:24 人生何处问多情

很喷青。。这部电影真不适合你看了。。或者说凡叫电影的都不适合你看。因为你要看现实。。电影没有完全的现实。。

赞(2)
>
人生何处问多情
2012-03-03 17:47:50 人生何处问多情

楼主要看那些底层被压乍,被迫害的人不顾一切反抗这个社会制度,反抗政党,反抗国家,反搞一切压迫吗?最好再来了哄烈牺牲,然后全民一起愤怒悲鸣。。最好越惨烈越悲壮才越好吧。越深刻有见识有深度。。可惜,这个片子只是说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满足不了你。我们感觉到的也是一个小人物的坚持及坚毅。至于关于社会深层的太多。还是等你有一天做导演再来实现吧。我们一定去围观,只怕这样的电影你连审查都过不了。

赞(2)
>
沙漠
2012-03-04 20:56:56 沙漠

很明显楼主看电影太功利了,总要在看电影时要想获得些什么,而不是单纯的欣赏艺术。
而我看电影只想看到个有意思的故事而已,有意思的能吸引我的画面美的音乐配合好的就是一部好电影。

赞(3)
>
滴血诗人
2012-03-04 22:59:59 滴血诗人 (公号:对海沉默的哪吒)

一年多了,能不能给点有技术含量的回复?

赞(2)
>
Walkery
2012-03-09 20:46:35 Walkery (没有尽头..)

这影片给人一种”终于找到了寄托“的感觉,让人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坚持就可以成功云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在浮躁失意时看很多遍的原因,他们想从此片中找到感动,让自己找到生活的动力,其实自己感动自己的成分更多一些吧。人都是需要美梦的。我不通过这电影获得,我自己做梦( ̄▽ ̄)。

赞
>
还在飘
2012-03-23 00:13:50 还在飘

支持楼主,我只把它当喜剧片看,但那么多人却从里面看到了励志,百思不得其解啊

赞
>
还在飘
2012-03-23 00:17:52 还在飘

我不知道那些夸电影好的人里面,有多少人仅仅是因为第一个人在说它好

赞
>
心动的灵魂
2012-03-27 00:01:33 心动的灵魂 (灵魂跟得上我的步伐)

我的天!楼主,你也太极端了,真的。我承认这片子不是那么最好最好那种,但也绝不是你文中所述那样……

赞
>
RAyW
2012-04-07 10:57:38 RAyW

楼主说得貌似很有理有据,但是楼主偏偏忘了这就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的电影,它诞生在1994就说明了一切,大家从里面看出了温暖和希望就很好了,不是吗?所有小说甚至可以说所有有情节的读物都是“牵强附会、夸张离奇”的…

赞(3)
>
seekyou
2012-04-10 19:49:09 seekyou

 。。。首先你的口气很装B,但写出来的东西比较肤浅。你没有意识到这部片子的喜剧成分,喜剧本来就有荒诞剧情。这也不是一部励志片,一个智障的无心的成功恰恰是对社会中汲汲于名利的“聪明人”的讽刺。主题可以多元化解读,比如对浮躁、喧嚣的弃,对宁静、质朴的扬。你所说的主题完全是肤浅的曲解。领悟能力不高就算了,还这么装逼,受不了。。。

赞(6)
>
滴血诗人
2012-04-12 15:25:29 滴血诗人 (公号:对海沉默的哪吒)

把自己搞不懂的东西说成装B,是SB最常用的脆弱心灵保护方式

赞(1)
>
Sirius.Lau
2012-04-12 22:34:30 Sirius.Lau (上帝选民的恍惚与不安俱存于吾身)

想必教父和肖申克救赎楼主也想打两记耳光了。。。

赞(2)
>
滴血诗人
2012-04-12 22:38:49 滴血诗人 (公号:对海沉默的哪吒)

没错,这两部我打的都是一星!短评附后
《教父》:拿对内家庭温情消解对外暴力罪恶,没比这样的逻辑更无耻的了。情节也弱得够呛,随便一部大陆谍战剧都比它高明十倍百倍。电影界就是这样,什么垃圾玩意儿都能成为“经典”。
《肖申克的救赎》:沉闷无趣的慢片。最不传奇,最浅薄,最浮夸。质量与口碑完全相反,影坛最讽刺的现象之一。

赞
>
滴血诗人
2012-04-12 22:40:37 滴血诗人 (公号:对海沉默的哪吒)

另外,《两生花》、《雾中风景》我也是打的一星,评论在下:

说一说,比烂片更烂的
  
  
  
  烂片情有可原,电影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商品,编导的低能,等等。
  
  中介不可饶恕,它们必须对观众遭遇烂片之事故负责。把烂片捧上天的影评,对烂片大敞怀抱的影史,以谎言布道却面不改色的教授、研究者、影评人——它们是烂片每每以杰作、经典的面目出现的祸首,是观众上当受骗的罪魁。
  
  这类文字习惯以张牙舞爪的姿态出现,各种技术的专业、各种人性的烛微,各种哲学的升华,各种流派的源流,用词之靡费恢宏,语气之危乎高哉,每每能冲人两个大跟头,鸡皮疙瘩面部痉挛都不算事儿。
  
  为什么这么多人对臭脚怀有如此热烈的痴情,毅然决然加入到这个比傻游戏并乐此不疲呢?试析一二。
  
  1、学院体制天然要求研究者智商螺旋式下降。电影是学院电影研究者的衣钵父母,所以他们不能把佳片的标准定得太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定得高了研究什么去?留得太少也不行,僧多粥少难免打架),所以将一定烂片纳入研究对象是必然——但当泡烂片堆成为生活的常态时,其智商就难免不退化(用进废退和扩散渲染原理)——而当其智商下降时,无疑会再次放宽烂片的准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电影史变成烂片史,电影研究变成烂片研究就不足为奇了(类似景象在学院文学研究领域也相当可观)。
  
  2、蓝色文明原教旨主义长盛不衰,说现在还是主流也不为过,在此大背景下展开的电影研究与评论,对欧美(放大到异域也可)烂片的网开一面很难不发展到敬若神明。且不说名导、法国、诗性、密集长镜头一类片子在这里是免检产品,只要拍摄时玩两个花活儿,访谈时喷点乱七八糟的关怀意识,或贴个流派、运动的标签,中国方面基本上就摆平了,垃圾狗屎都没关系,中国的专家和影评人为会你讨一百个形而上的说法。哲学死你。
  
  (与此对应的是本土文化的虚无主义,基本上是个攒影评的都会声明他对中国电影的人道主义关怀,他对中国电影和欧美电影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他不忍苛责成长中的中国电影等等。而实际上,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大骂国产片以示自己趣味高雅,而对非国产片普遍心理加分。黑泽明在《蛤蟆的油》最后一节谈到日本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轻自贱时痛心疾首,别说《罗生门》在日本没人鸟了,浮世绘大师们也根本没人重视,直到西方对浮世浮推崇备至时,日本人才承认自己的艺术遗产,这一切让黑泽明哭笑不得。何其相似乃尔?有心理研究者疑惑,人们对远在世界另一边的人暴富数百亿无动于衷,却无法接受邻居中个5万10万,不知这是什么心理,大众对本土文化的轻薄,可与此种心理相关?录此备考。)
  
  3、写手根深蒂固的奴性或受虐心理。凡是自己能看得懂的,那绝对不是好电影或艺术电影,相反,如果有电影让自己看得乏味、懵懂、一头雾水、头昏脑胀,不断跑神,忍不住按快进,盼着快点结束,那他就觉得艺术不过了,他绝对会一脸严肃地对别人说:牛逼!大师!深刻!震惊!
  
  (关于2、3两点,看看时光、豆瓣的网友们对《雾中风景》(西奥•安哲罗普洛斯)、《两生花》(基耶斯洛夫斯基)、《牺牲》(塔可夫斯基)、《精疲力尽》(戈达尔)……这些电影的评论就知道了。而问题是:如果不考虑导演名声、权威解读、他人评价,观众完全按照自己真实的观影感受评分的话,会是什么情况?你不用管它是谁拍的,它被专家们赋予了多少大得骇人的意义,也不用管网上有多少人拼命打10分,打五星,你只对自己的心灵负责,你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行吗?你相信自己一次,独立判断一次,行吗?你不骗自己一次,行吗?我敢保证,如果这几部是中国电影,那它们就是我们争相唾弃的垃圾。)
  
  4、掮客。被宣传方收买,成为红包批评家(表扬家?NO!)。
  
  5、智商所限。
  
  出于善意的理解,我希望第五点是唯一的原因,这意味着他们的人品和心理都没问题。
  
  他们看电影的速度,简直像鸡刨粪,而他们写评论的方式,又酷似鸡下蛋。但他们仍极其端庄地刨着,下着,背负着某种历史使命似的。也是因为这种使命感,每每使人迷惑,万一是好东西呢?再说谁在看电影前细看那些影评呢?
  
  没法细看。那些犹在梦中的意识,主观臆断的姿态,自相矛盾的思维,欲盖弥彰的心虚,与对剧情的穿凿阐读,对术语的生吞活剥(百度用得好)扭结在一起,形成一种最生涩浮夸、矫揉造作的文风。
  
  即使熟知他们把戏也难免上当。因为他们的无聊与无耻程度,总能轻易打破别人的想像,刷新自己的纪录。
  
  就到这里吧。西谚说“一千个智者回答不了一个傻子提出的问题”,我当然不是智者,但我相信,正常人的确无法分析出非正常人的行为动因。所谓吃馍蘸尿各有所好,人家好这口,还真是人家的人权。

赞(1)
>
滴血诗人
2012-04-12 22:41:22 滴血诗人 (公号:对海沉默的哪吒)

雾中风景的:

随时准备出卖自己,随时准备感动
  
  
  由于国内一位酷爱攻击普通人不会看电影的教授的大力宣传,本片知名度相当之高。
  
  如果把看电影比作是探宝旅行的话,那这位教授的意思是这样的:观众必须精通历史、地理、考古、化学,可操作大型挖掘机、探测仪、显微镜,自备户外活动急救包——没有这些?对不起,你太不专业了;然后大家开到野外大挖特挖,半个月挖出一块砖,大家一片茫然时,这位教授发言了:这是某朝某代的砖,其时由某暴君统治,该君王荒淫无耻,一度在后宫养了五千多女人……所以,这块砖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听不懂?对不起,你太没文化了;于是大家纷纷点头称是,感叹这砖价值连城,教授学养深厚,这次寻宝之旅收获颇丰——觉得无聊?对不起,你太没品位了。
  
  每当看到一群雅人挤在一部烂片下聊得唾沫横飞,嚼得滋咂有味,个个心有灵犀,似乎五脏六腑都被击中了的时候,我都要为这种幽默感而绝倒。
  
  而我认为,这种探宝旅行应该是轻装简行,自由自在的,大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然现出一片落英缤纷的桃花源来,完全意落天外,不觉徜徉其中,直到结束了,还回不过神来。这才是艺术应该带给观众的宴饷,电影也不例外。
  
  而那些没有任何冲击力感染力,必须让观众拿显微镜寻找景观,然后由教授们套上几百层哲学外套,大家在一知半解、将信将疑中通过的,必是垃圾无疑。
  
  大众是最怕被别人说没看懂、没品位的,他们无论心里再打鼓,嘴上都会喊好。
  
  人是最害怕被孤立的动物,当绝大多数人都站到另一边的时候,自己的立足点就失去了安全感,骗子之所以好行骗,不过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安全,而非选择自我。
  
  于是在这个系统中,什么蒙事儿的东西都可以被捧成宝贝,一切无人过问,彼此心照不宣。即使有人不识时务地说不对,因为依靠多数的后盾而产生的虚拟自信,也会马上有人跳出来灭火:看不懂不是你的错,出来丢人就是你的不对了。在这里,骗者和被骗者成了亲密的共同体,伪经典与伪粉丝之间形成了一种吊诡的平衡。
  
  (文明的进步如此艰难与此有关。谁都可以大言不惭地谈论人文、哲学、艺术,标榜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热爱,但在行动上最基本的诚实也难保证,哪怕只是评价一部小说或电影。)
  
  所以在当代艺术领域,假模假式的垃圾一次次引领风潮就不足为奇了,比起当代艺术,电影是只太小的巫了,但那些虚假的嘴脸还是很讨厌。
  
  因受不了观众席里那些不懂音乐却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交响乐之父海顿写下了第94交响曲《惊愕》,在一段温存的极弱奏后突然启动了暴风雨式的全奏,惊得那些打瞌睡的贵妇人们无不花容失色。面对繁如蓝藻的拼玄奥拼得刺刀见红的文艺青年们,不知需要多少次惊愕的震动,才能让这个圈子变得实在一点。

赞
>
滴血诗人
2012-04-12 22:42:09 滴血诗人 (公号:对海沉默的哪吒)

链接: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75390/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75393/

赞
>
seekyou
2012-04-14 21:19:39 seekyou

有不同见解是好事,可是一味地言辞激烈观点偏激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在哗众取宠,特别是在这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年代。而且批判也不应该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毫不保留地贬低大众,让人怎么接受?你是想让大众反思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爆棚虚荣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的见解真不算很高明。

赞(2)
>
马孔多在下雨
2012-04-18 10:27:15 马孔多在下雨

嘿,五毛。一个给《我是特种兵》打四星的家伙给阿甘打一星也是正常的。

赞(3)
>
滴血诗人
2012-04-18 11:19:40 滴血诗人 (公号:对海沉默的哪吒)

无力反驳就骂五毛,这词儿也太老了吧?

赞
>
Mr。
2012-05-01 12:42:46 Mr。 (爱读书,爱做人)

其实有句话对任何时候来说都是可以的。
认真你就输了。
难道不是吗。。
楼主虽然说得在理,但阿甘也真的感动了那么多的人,也许就够了吧

赞(1)
>
VinCEN
2012-05-03 19:24:43 VinCEN (爱伺机摸人)

钻这种牛角尖有意思吗?按这种说法所有不按显示逻辑和违法常理的电影都不用拍了,小说也不用写了

赞(2)
>
心动的灵魂
2012-05-04 10:39:05 心动的灵魂 (灵魂跟得上我的步伐)

楼主,我看到回复有提示,就回来看看。。。我说实话,你的某些见解,我是说某些,我很赞同,但是你咄咄逼人的气势实在让人难以苟同。本来你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了,可你偏偏言辞激烈的不断封堵众口,为什么呢?我只能理解为你自信心爆棚,或者说目中无人。。。。谁也不能说自己理解的就是正确的,对不对?一部电影有多种角度。。。

还有,我很同意豆友“ seekyou”和“crone”的观点,但你却并未给予回复。。。不像你之前的的风格了。

最后,我想说,我本来觉得你的这篇文某些地方挺有价值的,但你一再贬低大家,让这些价值也贬值了,可惜!

赞(32)
>
滴血诗人
2012-05-04 10:46:49 滴血诗人 (公号:对海沉默的哪吒)

不是不回复,工作挺忙的。再说我的观点基本已经发表完毕,没必要一再重复。感谢。

赞
>
滴血诗人
2012-05-04 10:49:52 滴血诗人 (公号:对海沉默的哪吒)

seekyou、crone、 心动的灵魂 都说的很好。
我无意贬低谁谁,但那些只会扣五毛一类帽子的人太令人无语。

赞(1)
>
Assassin
2012-05-04 15:42:43 Assassin

有理

赞
>
滴血诗人
2012-05-05 09:57:06 滴血诗人 (公号:对海沉默的哪吒)

一篇关于讨论态度的文章:
《游戏:拒绝与进入》
http://site.douban.com/widget/articles/5022421/article/18137833/

赞
>
滴血诗人
2012-05-05 09:58:17 滴血诗人 (公号:对海沉默的哪吒)

以此回复以 Mr。林为代表的网友

赞
>
Samuel
2012-05-20 13:44:24 Samuel (人如戏子)

偏激的人

赞
>
Jellzone
2012-05-25 08:17:12 Jellzone (what is the rights)

看标题还以为楼主写的很有深度,原来只是牢骚抱怨之作,真正好的评论是多角度的,楼主表达的见解的方式还略显幼稚,只会让大多数人觉得楼主是个喷子

建议楼主从下面几个角度去看:
1、这部片子是愚民,深挖的话,愚民教育的意义何在
2、如果你和片中那个上尉一样断胳膊断腿,会如何处理和面对人生
3、深入理解装b这个词的含义,以及理解装b需要的素质(在我看来楼主属于想装b总是装的不成功的类型)

希望再接再厉,写出更有讨论价值的文章

赞(2)
>
Lee
2012-05-26 15:23:15 Lee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哗众取宠。

赞
>
还在飘
2012-05-31 08:13:51 还在飘

观点很好,因为上课要求看完《阿甘正传》《英国病人》《死亡诗社》《现代启示录》之后都有类似的感受,我承认这些电影有其可取之处,一般人确实拍不出来,但我受不了的是一部普通的电影被架到超凡入圣的高度,非常反感!论故事论感人论技巧,我更喜欢《两杆大烟枪》《希德勒的名单》《放牛班的春天》这样的组合,对那些看些拖沓沉闷只能从专业影评中找寻好在什么地方的部分“经典”敬而远之

赞
>
偷吃猫的鱼
2012-06-09 14:52:00 偷吃猫的鱼 (世界太大 精力有限…)

lzsb 鉴定完毕

赞
>
电影启示生活
2012-07-02 19:39:46 电影启示生活

这部电影让我更明确一条理念:要么死,要么好好活着。至于你说的什么愚民、洗脑,真心感觉不到,一部可以促使人去追求去奋斗的电影不是很好吗,至于追求什么只在于个人,并非你所说的成功{而且是非常简单功利的成功}。在者我想问问楼主是不是被打压太多了还是什么。。。

赞
>
布酱
2012-07-04 08:50:06 布酱 (On ira tous au paradis)

翻了翻楼主看过的电影以及评分,释然很多。白蛇传说四星,孔子四星,楼主给一星两星的却有不少是豆瓣评分8分以上的。那么只能说楼主跟大众审美不同。大众趣味不是被强迫说它好的,是一代代观众都有共鸣。既然楼主没有共鸣,却又如何假定别人的立场呢?什么无非是blablabla。。。。。。这些无非是您臆想的。
这部影片里我看到的是对命运的争论,上尉和甘妈不同的观点的争论,看到的是美国的历史以及无处不在的反战思想。这个电影本身也没让我觉得多么羡慕甘,导演让这样一个人物串起了越战,种族权利和女权主义运动,猫王和列侬,肯尼迪遇刺,小球外交,水门事件,所以可以让美国人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美国人产生共鸣,这是亮点,不是狗血。而且本身就是理想主义的电影,难道说我们看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就得大骂哪有天宫,所以把西游记归为烂小说么?
您审美观跟大众不同,我不说您到底是好是坏,因为这也没啥标准,但您说要给大众趣味一个耳光,那您就太低估大众趣味而把自己当回事了

赞(3)
>
滴血诗人
2012-07-05 23:50:59 滴血诗人 (公号:对海沉默的哪吒)

解释一下为什么给《白蛇传说》四星。因为这个传说已经在之前已经被各种戏曲、电视剧、电影演绎得足够多了,再重拍很难拍出新意。而恰好,《白蛇传说》就拍出了新意,这部电影没有将重心落在爱情上、也没落在特技上,它的重心,落在了人与人之间深刻的误解上,沟通理解之难上,而在我看来,因为成长经验、知识结构、所在地位不同而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正是人类的最大悲剧之一,也是众多不可思议的悲剧的重要根源。比如,现在的新左派与自由主义,比如,四月系与南方系,他们的出发点也许都是好的,但因为其它原因,现实中却常搞得势若水火。在白蛇的传说中,法海一直是一个反面角色的存在,其实,这对于他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因为按他的信念和出发点,他捉妖,正是为了人间的幸福,他担心妖魔祸乱人间,只是因为他思维的惯性,以及与白青二蛇沟通的不畅,所以,才上演了这出悲剧。而对于这样一个人,粗暴地去丑化是非常值得商榷的。而 《白蛇传说》就从这个角度讲了这个故事。所以,虽然它失于简单,我依然觉得值得鼓励。而且,文章等几位的表演很是到位,并且,这部电影的特效,在我看来是国内一流的水准。这就是我给四星的理由。因为装逼的文艺青年太多,所以,他们只会带着有色眼镜看电影,一看到国内的商业片,就狂踩狂骂,显示自己趣味高雅,而一看到欧洲文艺片,就马上跪下磕头,不管自己是不是一头雾水。一面是极端的膨胀,一面又是极端的自卑,这就是可怜的装逼犯。其他的不多说了。我打分之所以与众不同,只是因为我只忠于我自己的判断。有没有人认同我,其他人怎么看,在我这里,都给我靠边站。这便是我的态度。

赞(1)
>
天堂
2012-07-10 02:47:31 天堂

、阿甘正传(执着、正念(态度、奔跑)、忠诚),我认为这部电影是对我有帮助的。。。。
楼主说的这件事情是一只在深夜里的大象,每个人都看不见整体,摸到什么位置就说,瞧大象是这样的!。。。。
楼主的发表评论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别人会给你怎么样的回复,楼主啊你到底想要什么? 你自己不知道吗? 你要什么?要什么?要神马?

赞
>
r1skie
2012-07-14 09:38:40 r1skie (i'm totally confused...)

好!
给我当头一棒!

赞
>
软妹夹
2012-07-17 22:15:10 软妹夹 (软妹子的马甲)

哗众取宠的沙猪

赞
>
卢一十
2012-07-19 23:07:49 卢一十 (懵懂度日)

以极具官方的语言来表达自己肤浅的功利的思想

赞(2)
>
lligy
2012-07-21 23:50:20 lligy (。。)

楼主给了那么多豆瓣上所谓金典影片一颗星,再看楼主所谓给高分的,这不是刻意是什么,虽然那些所谓金典影片是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他们不至于这么差,不至于比楼主所给的高分差很多,特别想说的就是白蛇传,拍的一点韵味都没有,特效西式化,这部片子能比阿甘,肖申克的评分高出三颗星,真是太神奇了。。。。楼主在骂那些狂踩中国电影的装逼们,敢问楼主,是不是也在装逼狂踩高分电影。。。

赞(3)
>
windforce
2012-08-29 02:56:10 windforce

LZ确实就是哗众取宠的典型 明明看不懂非要不懂装懂
ps:2012-04-24 10:05:01 crone (精神异性肉体同性) 这位同学讲的前半部分讲的很对 只不过后半部分说的就偏了 导演的在反讽的同时也给予了希望 这才是整部片子的主题 点“有用”的人 好好去理解下

赞(2)
>
面团君
2012-08-30 01:15:47 面团君 (手心是手背,手背是手心。)

楼主必须是在野党。

赞(1)
>
面团君
2012-08-30 01:16:30 面团君 (手心是手背,手背是手心。)

送你四字“难得糊涂”

赞
>
猫地
2012-08-30 06:23:56 猫地 (alienation)

樓主喜歡從政治的角度看電影,可是這部電影有很多不同層次的內涵吧,有政治層面的也有人生觀等等。而且拋開內容,單從電影手法上看這電影也不差啊,前後呼應,有伏筆有暗示。請試著從其他角度看看吧,能發現更多不一樣的東西。

赞(1)
>
惨淡寄生
2012-08-30 09:50:34 惨淡寄生

致敬,新时代的鲁迅同志!
殊不知,鲁迅也不过是被政党和政府符号化的典型!鲁迅同志的伟大和高尚就是现实吗?

赞
>
大兔子
2012-09-12 13:49:47 大兔子

。。楼主,你说的一些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没错,

但如此聪明的你为何把自己捆绑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以这种俯瞰众生的姿态来解析?!即使是同一件事,同一部影片,在有着不同经历,不同心态的人的角度上看,都会有不同的见解。

有的人,会看到了希望,有的人会感悟到自己的人生,有的人找到了坚持信念的理由。。。

而 有的人会全屏蔽掉这些美好,以自认为的高姿态去抨击种种。结果,他只会从影片中得到负面的东西。 你觉得呢?。

赞
>
大兔子
2012-09-12 13:57:09 大兔子

噢。忘了说。你打4星的《白蛇传说》 要我说,我刚好跟你反过来,一星吧。我给。因为你得允许每个人的思维角度不一样。

赞
>
D丶ream
2012-09-25 11:45:46 D丶ream

认真你就输了,反正我是不会刻意去看非常“正”的东西,不看就得了没必要吐槽~

赞
>
#淹光光#
2012-09-30 17:37:24 #淹光光#

这部电影的故事从来没有宣扬说坚持、执著地做一件事,结果会成功,会获得人生的幸福。根本就没有讲奋斗,LZ你到底看明白没?
但它指出了人生的奥义,别想太多,要忠于自己,忠于那些朴素的道理,坚持、执着地做一件事,而成功和幸福只是锦上添花,从来不是必然结果,好好的过这一生,爱自己身边的人,善待他人,教育好下一代。

赞(1)
>
鲜花的脸
2012-10-05 20:53:59 鲜花的脸

当我看到楼主给《我是特种兵》打了四星之后,我特么只想笑笑。那就是你理解的现实?你的技术含量?
从哪冒出来你这么个货啊!
和小说比,电影版的《阿甘正传》改编了很多,有删减,也有增加,个人猜想是从电影的角度更容易表达或者情绪更连贯,但宗旨不变,就是戏谑人生,这是一个人在回忆自己的一生,什么叫回忆,当你回忆自己青春的岁月的时候难道不会吹点牛逼什么的?不过是坐在一张椅子上听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说了一会他的过去,你咋还整出个什么指导思想呢?
大家大可不必去和给一星的人争论,去看看他们给什么片子四星就知道了。

赞(1)
>
想得太多
2012-10-23 18:04:15 想得太多

lz就是来炒的,大家帮忙一下熟了就倒掉吧。

赞(1)
>
石头鱼
2012-11-03 00:40:51 石头鱼

终于看到好评论了

赞
>
幽堂虚窗煮青梅
2012-11-09 16:48:56 幽堂虚窗煮青梅

非常非常不赞同楼主的观点。

先吐一下槽,楼主你大可不必用那么多玄妙的名词,堆砌那么多的比喻,八股文写多了这种东西会习惯性地流出来,但真的很破坏别人的阅读感受。

你为电影定的主题,是什么坚持到底之类的东西,那我只能说你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难道你看到的只有他误打误撞的成功?难道你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就只看到了一个人拿到大钱的幸运?这部片子折射了这么多社会问题,阿甘很多时候起到的是一个载体作用。他堕落的女友,他一无所知的战争,乒乓球和捕虾船,这些都是一些特定的社会群体,阿甘提供的不是态度,而是一个可以让观众代入自己感情的角度。导演并没有强迫你抛弃深度反思,阿甘的逆来顺受难道就没有让你有所思考?这是一个容器,一个通往思辨的通道,而不是影片的目的地,真服了你。何况,阿甘自身的超然(姑且这么说),本身就是对耍猴式的政治最好的讽刺,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出政治宣传品的?这样的片子居然会引得你连珠炮一般地冒出这种上纲上线的词汇,不知道是谁被禁绝反思了。

还有,所谓的旁白之类的。楼主你真是一个干瘪无趣的人,你看电影的手法,这个要归类,那个要贴标签,旁白是山穷水尽的标志。好吧,再一次的,你为什么要上纲上线?暮光之城里的慢镜头蠢得一塌糊涂,简直像洗发水广告一样,但是放在一部好片子里的话,却是可以升华人物形象的;同样,旁白一出来,你就自动归类到山穷水尽,请问这种手法在什么方面,妨碍了故事的讲述呢?这种在你看来是愚蠢的讲述方式,是不是对你这样精英主义,认为真相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人,最好的嘲弄呢?

最后,关于娱乐和艺术的区别。我上面说了,你这样见山是山,看见的,自然是娱乐。问一个问题,主流的欣赏和艺术的高度相冲突吗?主流获得的精神力量和艺术的深奥相冲突吗?一家破烂的酒吧里,墙上拙劣地画着一个鬼脸,这叫做娱乐。但这个鬼脸如果放到柏林墙上去,这还是娱乐吗?Alice Cooper写着光怪陆离的音乐,穿着女人的衣衫,这是艺术。但这个艺术家的扮相把一个孩子吓得颤抖哭泣,这还是艺术吗?今天我买了一个造型奇葩的笔筒,但是上面粘着的姑娘让我想起了女性的柔美,我有了美的体验,那么这是艺术吗?
同样的,阿甘正传里的故事是俗气的,是娱乐大众的,但是它的简单正是对你这样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的嘲笑,它的没有主体思想正可以引起观众自身的反思;甚而它本身的单纯也给了观众继续跑下去的力量,那么,它在我看来就是艺术!

赞(3)
>
贵阳房东租房
2012-11-09 21:44:11 贵阳房东租房 (苟且偷生,或从容燃烧)

有自己独特的见地

赞
>
假的元气中年人
2012-11-10 16:06:26 假的元气中年人

。。。好吧,我挺喜欢有不同见解的人。。。但是不敢苟同lz的观点。。。比如说,lz说的:“所有社会背景与历史事件,对阿甘的影响全都在正面作用,每种都能转化为阿甘成功的强大助推力”。。。一件事好与坏都是要看一个人是怎么看待它又是怎么利用它的。还有,lz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你是一个很现实的人,这个世界就是太现实所以才需要一些信念去净化。没错,阿甘的运气真的很好,好到lz想吐槽。但是电影里的这些运气的确可以给人以勇气与希望。是,这个社会是有很多弊端,但总不能盯着这些弊端过活吧?我们都生活子臭水沟里,但总有一些人在仰望星空。lz你不相信奇迹与运气,那运气与奇迹也不会相信你的。

赞(1)
>
南宫糖豆儿
2012-11-17 23:07:06 南宫糖豆儿 (要勇敢。要开心。)

这见解有趣
我能接受

赞
>
关倪㔻氏
2012-12-11 20:59:56 关倪㔻氏

娱乐也是电影的功能之一,所以给他四星

赞
>
☃
2012-12-14 08:52:17 ☃ (秋天已秋,碎梦已碎。)

电影就是电影

赞
>
Mr.Geek
2012-12-21 13:37:34 Mr.Geek (let it be~)

语言犀利,但不苟同 。 楼主大体意思是希望我们独立思考,不要完全被电影的艺术性所迷惑,要认清现实。
但世界本来就不公平, 非洲人生来就挨饿,富二代永远不愁吃喝。 难道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哦,我天生这样,我不甘心,我要抱怨,我要报复社会,我要起义?”其实无论肖申克,还是阿甘。 电影旨在传达给我们一种精神,无论现实怎样,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坚持下去。 这也就足够了。 做人不要死钻牛角尖。

赞
>
阿晚
2013-01-04 17:21:04 阿晚 (梦里才是真性情)

独立思考这当然是好事,但如果依然还要受制于那些所谓强加给你的舆论必然,那只能说明对自己真正的需求还不太了解啊。而且lz似乎还不大搞得明白电影与现实的区别。

赞
>
JS
2013-01-17 17:16:58 JS (不想每天吃外卖!!!)

导向有时还是需要的、你的成长若没有这种恰当的导向、、、

赞
>
来自平行宇宙
2013-02-05 16:04:14 来自平行宇宙

不认同LZ说的,呵呵,人各有志

赞
>
Minerva
2013-04-04 13:27:54 Minerva (宴坐水月道場)

哈哈lz没看懂这部电影吧。这本来就不是一部励志片,而是对于两种生活价值观的探讨(意志还是随性),穿插着对美国历史独特角度的观察,到了中国才被炒成了励志片。阿甘和他的母亲所遵循的生活规则本身就是无意义的,而丹中尉和珍妮则始终认为意志决定命运的走向。所以lz的理解力还是低了一些。

赞
>
186****9640
2013-07-31 21:16:09 186****9640

LZ您成功了,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您成功的吸引了别人的眼球并展现了自己作为一个反时代反潮流粪土青年的形象。很明显楼主您的心理年龄不会超过25岁,看了几篇反社会的文章就以为读懂了全世界,看到流行的东西不出来批判几句就无法彰显自己的特立独行。。。
再过10年也许20年,等LZ您真正了解人生的内涵之后再来读读自己的东西。。。相信您会很汗颜。。。

赞(2)
>
十七
2013-10-26 20:36:05 十七

呵呵,看来有比我还生气的人。也为想不通的事找到了一些启示。虽然不能像你那样作亮眼的总结,但是也一定要顶一下才多痛快一点。真的烦透了那些所谓的评分。这部片子烂得太典型了。即便楼主列举了那么多可能性,让被迷惑的小伙伴们为愚昧找到合适的台阶,但是我仍然觉得无论处于什么原因,能给出满分的人都让我觉得深深远离了客观规律。

赞
>
奔跑的胸大肌
2013-10-31 17:06:51 奔跑的胸大肌

很厉害的样子。不过我还是喜欢这部片子。

赞
>
Flisdfajlkjx
2013-12-26 15:23:04 Flisdfajlkjx (dsafaslv xzkbvkbflw)

豆瓣的这个「有用」和「没用」的按钮似乎被很多人看成「同意」和「反对」了。

赞(1)
>
trillion
2014-01-17 04:17:39 trillion (Stronger~)

影片中的坚持,爱,诚信本身都能传递出一种正能量;
而阿甘的成功,除了执着,明眼人都能看出大部分是出于运气(所以“《阿甘正传》全片不外乎在宣扬一种论调:坚持、执著地做一件事,那你终将成功,获得人生的幸福。”这样的结论不知是怎么总结出来的~)
在我眼中,阿甘不特指一个个体,而是代表着许多为梦想而坚持努力的普通人~
从阿甘老妈的话也能看出,生活如巧克力,谁也不知道过成什么样子,应该说本片本身没有包含lz所谓的说教的理论~

赞
>
jab
2014-01-17 14:10:40 jab (花嫁は 夜汽車にのって)

运气是投机者的用语
用在这里不合适

愚公移山也是运气?

赞
>
OTAKU
2014-03-27 21:41:27 OTAKU ([VIP])

“你要凭着上帝给予你的做到最好”整部电影我就觉着这儿不错,这么多年了,虽然没做到吧,但是很有感触。楼主的观点部分认同

赞
>
情醉天涯
2014-05-24 21:32:12 情醉天涯

影片所讲的精神是很好的,但是越有经历的人越不喜欢励志类的东西。就像大人看童话。偶尔被感动下,然后就觉得太天真幼稚了。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领悟出来的精神才是属于自己的。电影越是刻意表现某种东西,越是失败之处。因为那是说教,也就是强加,和主旋律异曲同工。用运气来展现主题,确实有点苍白无力。

赞
>
😪
2017-09-22 18:45:41 😪

有点道理

赞 来自 豆瓣App
>

> 我来回应
<前页 1 2 后页>

> 去阿甘正传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阿甘确实是最傻的人,即使成为亿万富翁,也要被导...(竑懞)

阅后感受(睡觉吧耳机)

所以珍妮最后是患上了AIDS吗(VelvetBullet)

萨凡纳圣地巡礼(大施的崇高客体)

阿甘-行动上的巨人(Kiel)

多年后再次看影片,特别是对Jenny有很多东西有了不...(佳佳)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