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觀《亂世孤雛》電影( The Search),述捷克為德軍吞併,有醫生名英利者,家本小康,一妻二子,甚為融洽,不幸以思想前進,為德軍處死,其妻子囚集中營,不得會晤。及德軍戰敗,美軍釋放集中營囚徒,其兒卡琳已忘卻生身父母,且以受德軍蹂躪,不復有活躍之氣。當善後救濟總署收容流離兒童,竟以為又將受苦,或將為毒氣所殺,躍車而逃,困頓頹垣敗壁中,不成人形。美軍若夫收之,與之同居,給以飲食,教之語言,渠在溫暖之中,見他人母子之愛,忽憶自己尚有母親,當年分離於鐵絲網之前,乃潜出尋母。不得,徬徨於野,若夫覓之歸。會若夫將返國,將卡琳帶至聯總,交其管教,不意卡琳之母正任管理難童職務,得慶團員,而父終不可見矣。共產主義固為遲早必實現之政治,惟恐初來時狂風暴雨,使最愛之人活生生的訣別,故尚以遠走為宜。(蘇聯欲改造社會,要把自然的愛取消,易以理智下之秩序,終恐逆天而行,於事無濟,徒令當此狂風暴雨中之人們痛苦而已。)
——《顧頡剛日記》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卅一號星期五(十二月初二)

二十世纪上海报刊娱乐版广告资料长编1948年12月25日农历冬月廿五

最赞回应
顾先生是怎么样从讲电影情节拐到意识形态批判上的,我怎么看也不能单纯从电影直接联想到苏联去,整部电影提都没提。可见解放前夕意识形态对峙和文化阵地争夺的激烈与严酷。
补个海报
顾先生是怎么样从讲电影情节拐到意识形态批判上的,我怎么看也不能单纯从电影直接联想到苏联去,整部电影提都没提。可见解放前夕意识形态对峙和文化阵地争夺的激烈与严酷。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