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有人引进性别视角来解读片名埃及艳后这个中文翻译的不妥当于是希望开一个讨论因为性别视角是如今十分重要的一个研究范式
质疑具体引用如下“国内把克利奥帕特拉翻译成埃及艳后。人明明是托勒密王朝的女王,正经的埃及法老,结果给人家降格为王后,还加了一个艳字增加了不少男性喜欢的情色想象”想问各位这种质疑是否妥当结合电影本身内容或者其他的方面来看的话,其次如果是不妥当的,是否可以有更好的翻译方法可以兼顾女性视角,诚意发问请大家不要互相攻击只是友好讨论谢谢您的时间
最赞回应
翻译成埃及法老、埃及皇后之类虽然和原电影名不符,但还算可以接受。但翻译成埃及“艳”后,强调的不就是“艳”么?这很那说符合克里奥佩特拉的个人特质,也很那说符合电影调性。还有,不知道你说的“你们”指的是谁,具体有几个人,在哪里说了“埃及法老”是男凝视角。
首先人家是王是法老不是后,不知道还有什么争的。
第一,不知道这个“你们”是谁。抛开这个不谈,你是想说,只有粗俗到荡妇羞辱才算物化女性?
艳不是贬义,但用艳来概括克里奥佩特拉是片面的凝视,和原电影名也不符合。
“话语即权力”,你可以无心地使用“娘炮”、“娘们儿”等与女性有关的词汇来描述不好的品质,但并不妨碍那就是在侮辱女性。
克里奥佩特拉所谓的“情感纠葛”在她统治上的光芒前恐怕就失色了。再说了,当你看到“艳”字时你会觉得是在讲爱情而非容貌吗?既然艳字更多用于描述容貌外表,你觉得最能代表克里奥佩特拉的难道是她的外表?
你最後一个例子更是全然与我的言论无关,并且字句粗俗令人震惊。我很明显是反对以克里奥佩特拉的容貌来作为代表她的面向的,而你举出了个比以容貌代表更离谱,即荡妇羞辱,的例子来试图反驳我?我很难理解你的想法。
《埃及艳后》原名Cleopatra,直译为人名,电影内容展现克里奥帕特拉的传奇故事,埃及艳后翻译更符合电影内容,而非弱化女性。
真要是取名埃及法老,你们又得说是男凝视角。双标玩得真是溜。
最近小组作业也在搞这个议题,大家各抒己见
拿译名来打拳的真是没有文化的体现呐。
《埃及艳后》原名Cleopatra,直译为人名,电影内容展现克里奥帕特拉的传奇故事,埃及艳后翻译更符合电影内容,而非弱化女性。
真要是取名埃及法老,你们又得说是男凝视角。双标玩得真是溜。
翻译成埃及法老、埃及皇后之类虽然和原电影名不符,但还算可以接受。但翻译成埃及“艳”后,强调的不就是“艳”么?这很那说符合克里奥佩特拉的个人特质,也很那说符合电影调性。还有,不知道你说的“你们”指的是谁,具体有几个人,在哪里说了“埃及法老”是男凝视角。
艳:可以指美女,也可以代指男女之间的爱情(风花雪月)。
克里奥帕特拉不是美女吗?她是不是和几个男人有情感纠葛?她的一生算不算传奇?一个拥有权力,长相美丽,情感经历丰富的奇女子,“艳后”这个称呼哪里不合适?
要不换一个?叫做“来自埃及的那个骚娘们”更适合吗?
克里奥佩特拉所谓的“情感纠葛”在她统治上的光芒前恐怕就失色了。再说了,当你看到“艳”字时你会觉得是在讲爱情而非容貌吗?既然艳字更多用于描述容貌外表,你觉得最能代表克里奥佩特拉的难道是她的外表?
你最後一个例子更是全然与我的言论无关,并且字句粗俗令人震惊。我很明显是反对以克里奥佩特拉的容貌来作为代表她的面向的,而你举出了个比以容貌代表更离谱,即荡妇羞辱,的例子来试图反驳我?我很难理解你的想法。
因为你们总觉得“艳”这个字好像就是在刻意突出美色,物化女性。所以不得已列举一个粗俗的例子来反驳。
再次强调,“艳”这个词,从词义辨析来说,不是贬义,具体释义前面已经讲解过。第一,确实突出了她的美貌,这是不争的事实。第二,她确实有风流倜傥的传说(无论真假)。第三,结合历史背景,权力斗争,她的一生足够传奇色彩。
综上所述,“埃及艳后”这个名字恰如其分,你列举“埃及法老”这个名字,过于平庸。我想告诉你的是,别动不动上升到女权主义,人家取名字就没想那么多。
第一,不知道这个“你们”是谁。抛开这个不谈,你是想说,只有粗俗到荡妇羞辱才算物化女性?
艳不是贬义,但用艳来概括克里奥佩特拉是片面的凝视,和原电影名也不符合。
“话语即权力”,你可以无心地使用“娘炮”、“娘们儿”等与女性有关的词汇来描述不好的品质,但并不妨碍那就是在侮辱女性。
不错不错,首先你终于承认了“艳”这个词没有贬义。
其次,关于你说这个艳字是男凝,是片面的。你的逻辑还是错误的。
我前面已经解释过了,“艳”这个字包含了多层含义,既是她的美貌,也有她的风流韵事,还包括了她传奇的人生。而你始终认为“艳”就是单纯的香艳,是男人眼中的美(色情与美色)。所以是你自己的偏见,你非要往那方面去想。
按照你的逻辑,那么当今网络上称呼年轻的帅哥“小奶狗”“小鲜肉”,是不是也属于性别歧视和侮辱人格的行为?你可以解释吗?
你的逻辑倒是让我疑惑,且转进得也很莫名。我可没讲过“艳”是贬义词,不过是对译者依据一种凝视肆意发挥感到不悦罢了。
你说“艳”也能代表克里奥佩特拉的传奇,那请问,当你形容一个人很“艳“的时候,你是在说他文章很漂亮么?
“小奶狗“、“小鲜肉“,包括什么“小土豆”、“小野猫”还真就是一定程度的物化,显得比较可接受是因为这些词汇主要就是在描述一些人身上的某种特质,而不是如“埃及艳后”的翻译一样、以“艳后”来概括克里奥佩特拉,尤其还是自己臆想出这么一个评价。
就到这儿吧,接着讲没什么意思。我不能影响你你也不能影响我,恐怕也影响不到第三个人。
道理很简单,是你始终认定“艳”这个词就是形容女性妖娆妩媚,是男性审美的标准。那么你就不可能再会听进不同的意见了。要不怎么说你们这些人太敏感呢。很多所谓“政治正确”就是这么兴起的,简称矫情。
首先人家是王是法老不是后,不知道还有什么争的。
我认为可以翻译成《埃及法老·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或者《克利奥帕特拉七世》。
中规中矩一点就叫埃及女王呗,这毕竟是部商业片,要是跟当时的中文区观众讲法老,讲克娄巴特拉,是很难吸引他们去买票的
熟悉欧洲历史的都知道,“艳后”翻译得不差。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表面上是埃及最后一位女法老、所谓的埃及女王,实际上要依附、周旋于罗马男性掌权者之间为古埃及统治续命。只是押宝没押对,押到了安东尼这怂货身上。但凡听凯撒大帝的,依附养子继承人屋大维(奥古斯都大帝)也不至于死得那么年轻!所以名为女王,实为女后。至于“艳”这个字恐怕还配不上她,应该叫“yin后”!当然她这些奇技淫巧,在后来奥古斯都的好色子孙暴君当中不算什么!至于所谓的爱情那就当看个悲情浪漫故事,别当做历史!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