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 很想问,那么多款旗袍,艳丽的,素雅的,是不是也在隐喻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 豆瓣电影
很想问,那么多款旗袍,艳丽的,素雅的,是不是也在隐喻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这部电影张曼玉一共穿了22套旗袍 每一套旗袍的出现都代表着她的心情 最经典的 就是周先生去酒店写小说 2046房间 陈太太去看望他 在这里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陈太太的旗袍 一件素色旗袍外边套了一件红色风衣 从这里其实就隐喻了他俩的结局 陈太太对周先生是有情的 那件红色风衣就代表了她的感情 可是她终究是个传统的女人 里边的素色旗袍就已经告诉了我们结局 终究是只能相望吧
同样注意到了,半路专门暂停去专门搜了下这部片的美术指导,张叔平
对于《花样年华》中被人津津乐道的旗袍,张叔平认为:“概括而言,我要的是一种俗气难耐的不漂亮,结果却人人说漂亮。以前的上海人爱面子,不管家境多不好,出去见人总要风风光光,苏丽珍应该是这样,梳好头、化好妆、穿好衣,完全是一个打扮俗艳的女人。”
所以其实他是想弱化这旗袍的,表现的只是作为一个体面的上海女人的那份elegance, 但他的美术设计做得实在是太好了。
有一些有,除了红风衣,又比如买面的时候老穿得特别黯淡。但也并不是说每一件都有暗含这层意思,像片头租房跟二人第一次约会穿的同一套繁复且撞色的蓝底红花,套第二个场景可以说暗示心情复杂,但第一个场景又有什么相似的情感变化吗?并没有。当然也可以教条的硬解释,比如困在房间那一段,也可以说旋纹花色象征被困女主的内心不安。可别忘了导演也是要考虑电影美学,我还觉得粉色旗袍不过是为了跟猩红床罩天蓝纱帘紫色墙纸黄台灯搭调呢。而且墨镜的戏,删的太多,即使有这个寓意,很多戏被删掉之后,服装所能代表的也被打乱了。何必教条地去理解呢。还有个说法是最开始想拍的时间跨度有十年,所以叫张叔平做了那么多套,十年那么多也不算多,后来本子改改改变成现在这样,最后一看,哇这么多。
- 花样年华
- 2000年上映
- 剧情 / 爱情
关于《花样年华》的问题 ( 全部31个 )
其它热门问题
-
来自《智齿》
全片最后展sir说对不起,之后说了句啥?
-
来自《人潮汹涌》
开头肖央从澡堂出来,穿刘德华的衣服那么合身吗?
-
来自《冷血狂宴》
是不是因为我是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
-
来自《夺宝奇兵3》
主角为什么不让别人叫他二世呢?
> 更多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