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村小的孩子》,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这是对一小村子的留守儿童及其家庭长达六年跟拍的纪录片。片中孩子所处的生存环境是恶劣的,学习环境、教学条件等都很差。他们的信息闭塞,没有和外界有什么连通。
村中只有一个老师,还是一个代课老师,两个班一个老师,教这个班,另外一个班的就在那儿玩。听到这些话语,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助。都说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先有教学环境,师资力量。而这所农村小学里,每间教室的水泥地都是裂开的,桌椅都是落后的木桌,只有一块黑板一本书。
在2011年,张老师也因不满村小待遇等问题走了,去了其他地方继续代课。班级管理的三个环境:物质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在这所农村小学里,一个都没有满足。村里的都是想着长大了之后去赚钱,爷爷奶奶也都不识字,平常也没有书香满天,只有这个放牛,那个挖菜等。
班级只有:代课老师和学生。这两个职业,没有明确的班主任/各科老师等分别,班级没有进行组织管理,课外活动在纪录片中也是完全没有,不适合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这一切,却是我用微薄之力无法改变的现状。
我难以想象在湖南还有如此贫困的地区,还有这么多留守儿童连基本的上学都难以保障,而如今我切实看到了,我想,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待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多去帮助他们。
笑死,这是哪个老师布置的作业。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