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很好奇影片中提到的“恶水鹳”到底什么。先去苏童的原著中找了一下,并没有找到,所以推测这个名字来自导演。第一猜想是当地的俗名,但是百度搜了一下“恶水鹳”,都跟本片有关。只好去找找电影拍摄地有没有与仙鹤或者白鹤相似的涉禽。
电影拍摄于作者的家乡,张掖市高台县,结合导演自己说的,在弱水(现在的黑河)河畔,找到了高台县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根据影片里槽子湖的湿地环境,可以推测也许拍摄地不是在湿地保护区内,但是应该离保护区不远,且拥有相似生境。
先看看仙鹤和白鹤。电影中前半部分多次出现"仙鹤",比如老人在棺材上画的仙鹤,在女儿家教外孙女画仙鹤,外孙女看的动画片里,仙鹤驮着仙人而去,回到儿子家,一家人一起吃饭时,儿子、女儿说起了老人看到“仙鹤”了而他们只在电视上看到了仙鹤。在大树下,老人让孙子爬上大树,看有没有“仙鹤”的羽毛球,女儿来叫他吃饭,他也说在看有没有“仙鹤”的羽毛。仙鹤和白鹤的转换出现在约1小时10分外孙女与老人的互动中,外孙女恶作剧吓唬老人,然后问“白鹤”怎么还不来,老人说等太阳落时,“仙鹤”就来喝水了。外孙女问“白鹤”从哪里来,是不是住在合黎山上,老人回答,“白鹤”是从很远的地方来。注意,此刻老人主动随应了外孙女,称为“白鹤”。后面,老人与孙子的互动中,称“仙鹤”不是大鸟,是一种吉祥的鸟。在后面,与外孙女互动,老人说别把“仙鹤”吓跑了,外孙女说根本就没有“白鹤”,你把槽子湖的鸭子当成“白鹤”了。再后面,老人与外孙女谈心,说如果自己死在火里面就变成了一股烟,死在土里头还能看见“白鹤”,让“白鹤”把他驼走。孙子挖坑时,老人说太阳快落了,白鹤要来湖里喝水了。最后,老人被埋在土里,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而在苏童的原著中,“仙鹤”只出现了一次,“春天以来老人一直在向儿女们叙述仙鹤饮水的情景,但儿女们说他们就在水塘边灌溉耕地,他们从来没见过什么白鹤。”纵观全文,不难看出,“白鹤”是真实之物或幻想之物,只有老人见过,其他人并未见过,可能是白鹤更可能是像白鹤的大鸟。而仙鹤是老人赋予大鸟的寄托,是可以载他归西的吉祥之鸟。而最后老人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说明老人把完全把土葬的寄托赋予这只白鹤。在电影了,仙鹤和白鹤之别与小说里相似,只是更具象化了。影片开头,老人在棺材上画一只丹顶鹤(传统的仙鹤形象),这大概是老人对仙鹤赋予寄托的来源。外孙女称之为白鹤,因为她和老人曾在湿地看到一群白色的像鹤的大鸟,这个名字来源她生活中的所见之物,而在孙子那,这个形象更模糊了,就是一只“大鸟”。而老人最后顺遂了外孙女的叫法,称之为白鹤,也说明他把寄托从遥远的想象之物,拉回至现实中的可见之物。
回到现实,影片的拍摄地高台县黑河湿地到底有仙鹤和白鹤吗?仙鹤,也就是影片中棺材上的那个形象,是丹顶鹤,在我国文化中有长寿、吉祥的象征。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要在东北地区,在甘肃省并无野生种群分布。白鹤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在甘肃省没有野生种群分布。


那么电影的拍摄地,有什么鹤类吗?在我国,所有的鹤类都是二级或以上保护动物,根据高台县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公众号的信息,那里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的迁徙经过地。

从上图可以看出,灰鹤和丹顶鹤还有几分相像呢,那么老人看到的是灰鹤吗?灰鹤是影片中的恶水鹳吗?可惜的是,电影中并未出现过灰鹤,这个后文再表。
毕竟“恶水鹳”带着个“鹳”字,通常俗名中大类还是与正名一致的,我们先看看鹳类,。根据《懂鸟》上鸟类分布,甘肃省有记录过两种鹳,大红鹳和黑鹳。大红鹳也叫大火烈鸟,虽然身体有白色,但是在我国属于零星出现,属于罕见,鉴于电影中“恶水鹳”被不同人多次提到,“恶水鹳”应该种比较常见的涉禽,所以应该不是大红鹳。

那么是不是黑鹳呢,根据网络搜索,高台县黑河湿地确实有黑鹳的报道,且属于保护区引以为傲的明星物种,因为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且从影片中一张湿地的场景中,也能依稀辨别出一只黑鹳。然而,如其名,黑鹳挺黑的,背部的羽毛是黑色,在阳关下闪着金属的光泽,腹部的羽毛是白色。因此黑鹳站着时,我们看到其通体是以黑色为主,飞行时,也能看到大面积的白色。
如果“恶水鹳”是个俗名,且依然是一种鹳,在大红鹳和黑鹳之间,更有可能是黑鹳。然而由于颜色的关系,把黑鹳联想成白鹤或者仙鹤,还是有点难以想象。另外,黑鹳在剧中出现的频次并不高,只有一只出现在一个场景中,这个后文再表。

我们再看看影片中都出现了哪些涉禽?第一次出现涉禽的场景是老人住在女儿家,由于老人给外孙女画“仙鹤”,外孙女想起来一个地方,带老人去看(36:36)。在影院看时很清晰,视频网站即使是高清也很模糊(论电影院看电影带纸和笔的必要性),但是依稀可以辨别,从观众视角,最近的一层是苍鹭,其中夹杂着一只黑鹳(通体黑色那只),再远的一层是白琵鹭,脖子水平,埋头走路的样子,最远的一层是大白鹭,脖子伸直,看起来很高。

第二个场景是49:47,老人在老友的坟前祭奠完,回到大树前,先是3只白琵鹭,然后是两只苍鹭。


第三个场景,1:12:52,老人睡下和槽子湖割芦苇之前,又是白琵鹭。这一幕就有老人的梦境的感觉,又像是槽子湖的平静将被人们打破的前奏。

鉴于白琵鹭在影片中出现的频次最高,且羽毛是白色,我认为白琵鹭是老人眼里的“白鹤”可能性最大的。此外,还有一点,大多数鹭类,比如大白鹭、苍鹭飞翔时是缩着脖子的(见下图),但是白琵鹭飞行时是伸着脖子的,这一点还挺“鹤”,因为鹤类飞行时是伸着脖子的(见上图)。当然故事只是故事,导演只是借用拍摄期间可以拍到的鸟类拼接了他要讲的故事,所以谁是“白鹤”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至于“恶水鹳”,可能真的是黑鹳,想象一下一个地方有一种国家一级保护明星动物,就算难得一见,其名也家喻户晓,因此导演抓了这个名字,作为他家乡的一个元素,塞到了电影里,而并没有想跟拍摄场景对应起来,或者没有那么多的经费和时间去做精确的对应。此外,上面三处涉禽的场景,配音都是鹤的叫声,而非鹭或者鹳的叫声。鹭的叫声挺难听的,而鹤鸣高亢悠扬,电影配音中以鹤代鹭很常见。但是这也容易给观众带来混淆,湿地那一幕,我在影院看电影时,听到这叫声,就想当然的把第一层的苍鹭当成了灰鹤,还认为灰鹤可能就是“恶水鹳”,为了写这篇评论,经鸟友提醒,仔细一看,发现苍鹭的特征清晰可辨。
郭玉洁在《中午故事》里曾这样描写阿明老师的写作课“和很多人一样,提到自然文学,我首先想到的是桃花源落英缤纷,诗人隐逸山林。但是在这门课上,“自然”是格物致知的科学体系。吴明益提醒我们,描写一棵树、一只鸟的时候,要写出它准确的名字。这不止是细节,也是对写作方式的选择。” 电影更应这样,因为电影是具象的,画面和声音要赤裸裸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影片最后,老树上落下那一片白羽,真的好美,但文艺作品,在表达情感、情怀的同时,包含着清晰和准确的客观认知,还是要提倡的。




专业,厉害👍🏻
请问这是什么电影呀,谢谢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