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的女主首先是迷茫然后是恐慌接着绝望最后是忏悔。那些对施暴者报以同情的人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想法,如果你们的孩子被施暴者这样杀害,我想你们也会对他进行抽筋拔骨吧。每天体会一遍这些第二天再忘掉,这说明这种惩罚一件非常人性化了。你们如果以为这是永无止尽的折磨你们就错了,结尾那个男人,在日历上画圈那个你们看到了没,这个圈说明这一切惩罚是有期限的。在最后一天只要把录像带再给这个罪犯看一遍,她才会彻底的改变。到那时再自己选择给自己的行为作出代价(死或者改变)我很喜欢这种方式,我希望以后这种白熊公园这种惩罚方式能真正的出现在我们的社会。最后一句:这种痛苦比每天都有记忆的监狱日子更能改变一个人。
[第2集] 白熊正义公园,我觉得这才是怼罪犯最好的惩罚
第2集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你们一个个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心疼女主的人,...(heaven米尼)
那些白熊公园的看客,和女主并没有什么区别。(欧巴煎蛋)
快被黑人女主烦死了!!尼玛除了哭还会什么(ATOM)
女主刚怀孕,就跟模拟人嘿咻(阿吉妈)
女主的冲锋衣是啥牌子的?(大风)
发现一件恐怖的事(饭拖拖)
最赞回应
额 我觉得他们已经把折磨罪犯当成了一项消遣了吧 即便他们的初衷是惩罚罪犯 代表正义的审判 但发展到后来 就具有很明显的表演性质了 白熊公园就像一个游乐园或者是马戏团 NTR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 接待不同的游客 游客通过观赏女主惊吓的样子获得快感发泄 可以说到后来正义已经变成了一个幌子 白熊公园也只是拿正义当幌子 内核实质还是娱乐至死的全民狂欢罢了
你说女主应该千刀万剐,好像你是被杀孩子的父母。却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惩罚女主,认为自己代替了受害者在惩恶扬善。你只是一个旁观者,却希望能做刽子手。
本义是声讨女主袖手旁观,可是游客依然以袖手旁观的方式欣赏女主的痛苦,简直是“惩罚”落在了所有人的头上,什么公义、同情心……全被冷漠的看客心态回收了。
而且这对改造和忏悔没什么用,因为女主每天的记忆都会消除。就算几个月后让女主看到自己受折磨的视频也没用,因为这是从负面影响进行的改造,她永远不会知道一个充满温暖和支持的社会有多好而去心向往之。知道了所有人都作为看客娱乐她,她大概会心灰意冷,激烈一点的恐怕更要带着报复社会的心理作恶多端了。
而且这种行为还能杀一儆百,看看谁还敢做坏事
来吧圣母婊们求你们来攻击我,这就是我的想法
而且这种行为还能杀一儆百,看看谁还敢做坏事
一次两次就够了,也不能天天这样啊。
你说女主应该千刀万剐,好像你是被杀孩子的父母。却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惩罚女主,认为自己代替了受害者在惩恶扬善。你只是一个旁观者,却希望能做刽子手。
你们哪里能确定对女主的审判是对的呢?
纯支持!说得好!
那真是不好意思呢,如果你要让我觉得什么法律有用的话,那应该让我看到他的适用之处。而不是以强硬的态度来使我同意,不可能的,做不到,越是这样我就越可能逾越
你真是太天真了,在中国连正当防卫都没有好吗
我们还是先把正当防卫争取到吧,另外那种惩罚确实是变态的,反正我看了不舒服,觉得没有必要,死刑就 OK 了
在虐童事件发生后看的这季,第一感觉就是用白熊这法子来惩罚那些虐童的吧。
如果在这之前也许会对女主有些许同情。
白色圣诞节那个惩罚才更狠?
残酷性不在于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审判,而在于西西弗斯之刑的无尽
女主在每天醒来后的困惑、恐惧,到最后得知真相的痛苦、绝望,远比所有刑罚更加恐怖。就像女主所有重复的“kill me”。人每天承受如此绝望的惩罚谈何“人性化”?
要是旁观者对儿童被杀这件事不闻不问是不是又是这个社会的冷漠呢?个人感觉白熊公园这个方式是好的,但是应该有一个期限!既然罪犯得到惩罚又能因此忏悔,又不至于沦为旁观者的狂欢!
额 我觉得他们已经把折磨罪犯当成了一项消遣了吧 即便他们的初衷是惩罚罪犯 代表正义的审判 但发展到后来 就具有很明显的表演性质了 白熊公园就像一个游乐园或者是马戏团 NTR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 接待不同的游客 游客通过观赏女主惊吓的样子获得快感发泄 可以说到后来正义已经变成了一个幌子 白熊公园也只是拿正义当幌子 内核实质还是娱乐至死的全民狂欢罢了
本来就该以暴制暴
其实你和杀人犯没什么区别
这就要看目的是改造还是惩罚了。
本义是声讨女主袖手旁观,可是游客依然以袖手旁观的方式欣赏女主的痛苦,简直是“惩罚”落在了所有人的头上,什么公义、同情心……全被冷漠的看客心态回收了。
而且这对改造和忏悔没什么用,因为女主每天的记忆都会消除。就算几个月后让女主看到自己受折磨的视频也没用,因为这是从负面影响进行的改造,她永远不会知道一个充满温暖和支持的社会有多好而去心向往之。知道了所有人都作为看客娱乐她,她大概会心灰意冷,激烈一点的恐怕更要带着报复社会的心理作恶多端了。
同意您说的,人性自大,看不清自己是一是百,却认为自己应该是那个执行杀的人。
你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罪犯知道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恶后要受到这种永无解脱惩罚,既然如此还没有被抓住前他只会更加残酷的报复社会,人类在现阶段对犯罪的终极惩罚是死刑,但是自首或者据情况要定要有所区别,历史无数次证明严刑峻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犯罪问题,法律除了惩罚犯罪还有教育和引导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法律要高于民意和道德约束而存在,我只能说你所考虑的问题别人早无数次的论证过,如果不能理解即是受眼界知识以及思维方式所限,所以我们才需要进步
很简单啊,既然权力对等就是要同态复仇——意味着施加同样的痛苦,那所有故意杀人者都应该死刑了事,否则不是”权利对等”。在一方面要求权利对等,一方面又制止它,这种矛盾可谓荒谬。实际上,你说罪犯有夺走他人的权利这一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就如同盗贼偷盗并不能说明他有侵犯他人财产权的权利,因为这根本不存在。你指称权利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定是:能做,做了即是权利
剧里明显给出了一个她可能不是罪犯的讯息,却被你忽略了吗?所以说如果是一个被冤枉的人也要受到这样的对待吗?而你怎么可以肯定那个被冤枉的人不是你呢?那你会支持对你也进行同样的对待吗?
不是罪犯却拿着摄像机拍着他的男友杀孩子,这还有什么意义?这跟杀孩子有什么两样
社会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犯罪,就不可以处死罪犯么,恰恰相反,我认为如果社会对犯罪的形成有贡献,那么它就要负起制止犯罪的责任,这才是公平。人们追责,人们杀一儆百并不是因为自大,而是因为弱小才会对犯罪表现出恐惧和憎恶,处刑时不断警醒着自己和他人“我没有犯罪只是运气好而已”。
全世界减少刑罚或许是一种进步,也可能只是一种适应,量刑不断的细化也是为了予以更合适的惩罚,获得更好的效果,。但总有极其恶劣的犯罪,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后,犯罪者自身要付出的代价超过了他的生命,处死他我不认为是后退,不处死他也不是进步,公平正义的判断基准并没有变,只是惩罚的形式变了--我不判罚死刑但我依旧认为其罪当死。
这都是我个人的理解,你提到的其他观点我也大致支持,没必要非要说服其他人,对吧。
全程都没有给她男友杀孩子的镜头啊,要编剧就想让她是罪犯为什么不给这个镜头?
注意用词,杀一儆百?你确定这叫做杀?
不是说是不是她杀的,我觉得见死不救的人,而且看到男朋友杀孩子还去协助拍的人,比亲手杀人还恶心
真的幼稚,当这个世界经历某些事,法律没法惩罚人的恶行时,是不是所有人不怕违法就可以随意行恶了?怕惩罚只是最后的一道防线,人类还是有很多宗教信仰,道德伦理制约自身为所欲为,正因为此人类社会才发展到今天。
這其實就是魯迅所講的「血饅頭」嘛
懲罰的原意原來是要殺一儆百,但是當被「儆」的人們過於接受這種暴力,那殘忍的種子便會在心中發芽。
所以現代化社會不再有這種「午市菜市場斬首」或者「公開吊死」的刑罰,因為得不償失
或許一開始他們就是代表正義的消遣呢?
这一集想要表达的是啊这样的惩罚很正确吗,,,看剧,,带点脑子好吗。并且请注意,这一集中的黑人女主甚至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她确实犯罪,更不要说甚至就算她犯下滔天大罪,这样做难道就是所谓的公平正义?当你拿着手机去拍摄去嘲笑去戏弄她的时候,你,甚至不如她。
神经病
居中嘲讽的看客,说的是女主角。但何尝不是屏幕前的你呢?
过犹不及啊,惩罚怎么能以这种形式呈现,真正有罪的除了那位,还有观众啊,任何事重复几次就足够了,如果反复,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很像是震慑犯罪的措施
像是借了这个过程惩罚了当时的犯罪意识,只是非常不幸,她是那个意识的载体,必须借助她来让人们都看到,谁知道观众里是否还坐了很多潜在的罪人。
本片剧情反转了两次,女主从一个看似的受害者变为加害者,最后成为另一个受害者。个人觉得这部片子的讽刺意义在于一个人的施暴成了一群人的施暴,并且这一群人的施暴很能够引起没有深入思考的观众的共鸣,把仇恨情绪宣泄在女主身上。看客们对女主做的事情看似冠冕堂皇,看似正义,但此刻的他们与女主的行为又有何本质上的区别呢?白熊正义公园惩罚了一个恶人,造就了一群新的恶人。
“这场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终结。”——多美丽
我觉得你说的挺对的,这个剧本来就是揭露人性讽刺人性的,这些看客披着所谓正义的外衣其实干的是和罪犯同样的事情,这种娱乐至死方休的人们,早已不在是单纯的惩戒罪犯而是变成了一种消遣自己释放最原始的报仇欲望,到这里,任何惩罚罪犯已无意义,白熊公园不过就是个戏台子而已,台下看戏的换了一批又一批,不过都是为了图一乐而已。
我觉得,只有受害者最亲近的人才有资格喊STOP。
杀人犯杀了你亲人,拘留24小时再罚酒三杯就放出来,你是不是就高兴了?
你根本什么都没看懂
只有法律有资格审判其他人,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审判惩治另一个人,这就是法律存在的意义。
我就是圣公狗,咋了?群众真的觉得这是正义吗,不过是娱乐罢了
但是很恐怖啊,因为“正义”没有明确的定义,我特别特别痛恨罪犯,但是白熊正义公园还是很可怕。
你读读法学书吧。刑法是一把双刃剑,要不然为什么还要为罪犯辩护?无论东西方,再恶毒的杀人犯都有辩护律师。这不是圣母不圣母,这是法治的问题:“我们选择为面临死刑或长期监禁的人辩护,并不意味着我们同情这些杀人犯、强奸犯、抢劫犯或者团伙犯罪……如果一个杀人犯应当被处死,那么就必须经过合法公正的程序剥夺其生命。”来自哈佛法学院院长说的话。
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用剧中的方式惩罚罪犯,那届时这个社会一定混乱不堪,看过《蝙蝠侠》的对这一点一定深有体会,为什么很多民众不信任蝙蝠侠?根本原因就是他没有走法律程序。
不严格遵守法律程序逮捕、审判、处罚罪犯或者取证,就会滋生更多的暴力、犯罪、腐败、混乱,而且会践踏人权导致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荡然无存。
我出生那年,就发生过一起杜培武案,案件中警方刑讯逼供一名警察,怀疑他枪杀偷情的妻子及一名副局长,两年后才洗清冤屈。其中疑点非常多,比如没有找到作案枪支,杜培武的供词有非常多的漏洞,事先杜培武并不知道妻子与好朋友偷情,妻子意外怀孕杜培武并没有怀疑,不存在作案动机,而当时司法机关也有因为舆论压力的原因,刑讯逼供、滥用职权,导致这起离奇的冤假错案的产生。
所以从剧中看到,有时候人民群众的舆论会滋生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偏离正常轨道的刑罚则会生成更严重的罪恶。
什么叫正义?
跳梁小丑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