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顾长卫的微电影《龙头》用了短短的20分钟揭露了残酷而又不忍直视的社会现象,正片基调严肃深刻,利用平静幽寂的音乐中穿插几次格格不入的警笛声则显得异常刺耳,也宣告着动荡不安的社会。缓重的金属器声营造了压抑低沉的气氛,仿佛在将人们眼中不愿意接受的现实翻开。 影片开头黑场字幕显示的是老人将扑克一排一排摆在桌上,似乎在占卜着什么,而在这之后,一位拾荒者牵着一条塑料桶长龙艰难地走在马路中央,同时街上的车辆颠倒的车牌号也预示着当今的社会面貌与理想中相背离,仿佛以代表着底层人民的拾荒者为“龙头”,麻木而无力地牵着社会运作。相同的,影片中出现的推摩托车行走和始终尝试举重却无力的男人与之表意相匹配,在社会主义历史的车轮中,人民则是发动机上的一颗铆钉推动社会前进,而对于人民来说已经无力承担生活的重压而又不得不隐忍接受。残忍的是,导演在这之前已经影射“社会面貌以及生命是相反的”,而且又巧妙的使用文字游戏将空调反过来。安排一只畏畏缩缩的黑猫跳上“调控”的台子,一边惊恐一边侥幸地观察着那些路过的“劳动人民”。是调控无能吗?不,是无能调控。眼前所见已经成定局,再如何改变或强硬规划也最终会化为泡影,就像从保护伞和被罩中浮现的泡泡一样空幻,面对突如其来的拆迁危机,人们选择妥协,虽然身后火炉越燃越旺,怒气也越来越高,可对于生存在温室里的空壳来说,也只是用一小杯水来抑制自己,但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人们被他们眼中的保护神保佑着,于是便甘愿在理想国中故步自封。对于生命,在躁动的火炉旁的迷雾缭绕中的人似乎对生死大义有着独特的见解,从老妇的嘴中得知了导演对于蔑视生命的愤恨,而年轻的女人则是不折不扣的空想主义者,一方面为生感到畏惧,另一方面又对于看到死的影子而悲伤。他们滔滔不绝地讨论着生死轮回,殊不知另一家的女人因新生命而悲苦地祈求。如此对待生命的态度反差对比形成了两种极端,而在这之间,是青年画在字典上以文化作基础的性、权利和丢失的信仰,这是用来承接生命姿态的桥梁,更是人们如今依靠苍井空等边缘文化而逐渐取代主流文化存在的虚幻生活状态,就像电视机旁边的水龙头一样,无不例外的诉说着生命中生活状态与主流文化相反化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拍摄时间是在2012年12月21日,当年正是房地产经济炒的最火热的一年,从屋子里飘出的巨大泡泡也象征着一种自诞生就被人们追求的虚假繁荣经济现象,因此,当举重的男人承受不住压力时,泡泡也会随之极速下降,当压迫到顶点时,泡泡会在黑猫面前破碎,而不同于黑猫,白猫的生活看似与之形成对比,宁静而又舒适,可它也无时无刻不剥削着劳动人民,享受着劳动人民的温暖。另外,2012年也是“世界末日”闹得最火热的时候,可令人惋惜的是,人们只有在灾难真正到来时,才会意识到自己在灾难之中。 在影片最后的黑幕中,或许是导演顾长卫对未来的一种向往,也或许是对于遭受灾难后的人类的一种挽救,可最终无法改变的只是人们眼中局限空虚的生命观,所以在万物陨灭之后,仅仅一株野草,也能开出鲜花来。
《龙头》——灾难之后,野草也能开花。
> 去龙头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现在回头看 这个片子拍摄的时间真的很有意思(juju)
在哪可以看呢?看论文的时候偶然看见的,想看看(Mouta)
不同时代的人在不同视角看待生命(无双)
参演的是作家方方吗(.)
片头的车牌都是镜像的是什么意思(R.I.P)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