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电影
搜索:
  • 影讯&购票
  • 选电影
  • 选剧集
  • 排行榜
  • 影评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转载-《家庭计划》导演阐述

VR方展博 2012-03-01 05:19:30

以下转自《家庭计划》官方主页


“ 我真不是闹着玩儿——《家庭计划》导演阐述

因为主流电影节通常都要求一个premiere的首映权,所以“Family Plan”在费城Temple\Drexel\Upenn\SJU四校的放映,即使用的是再好的放映厅,广告都打在了报纸上,我也只能称之为由各校CSSA主办的Preview screening。好在我们的中国学生会们都很给力,观众们也很支持,即便细节上有所波折,但放映都是圆满完成,同时也进行了四场友好的观众和演员的交流会。这些场次的放映下来,观众的现场观影反应,交流会上的提问,无论是褒是贬,其实对我和片子都是一种鼓励和支持,以至于我一定要写一篇日志来吐槽。其实现在想想看,作为编剧导演摄影和剪辑的我,还没正经为《家》写过一篇导演阐述,究其原因,总归是不想太去分析自己或是自己的作品。就好像现在的韩寒一样,不愿多说对自己作品的分析。但我又必须要写这么一篇阐述,因为从制片人的角度来说,现在是电影宣传、造势的时间,如果独立宣传上连一篇导演阐述都没有,那实在说不过去。

好吧,所以,现在,身为联合制片人的我,强迫作为导演的我,来写这么个导演阐述⋯⋯

先从创作角度来说:

关于“长片”还是“短片”

其实创作《家庭计划》是一挺“新鲜”但也特“正常”的过程。说它“新鲜”,是因为一个电影学院的学生拍毕业作品,通常会选拍一个十分钟左右长度的短片,尽其可能的做到制作精良,但我却选做了一个质量略显粗糙的长片。而且还是以一在美华人留学生的身份去做。

说它“正常”是因为恐怕我脑子里想表达的东西是必须要用一个长片来承载的。

我记得看过彭浩翔的一个访谈,他谈到处女长片《买凶拍人》的时候大概说过,如果你想当一个导演,就没有人能够阻拦你。而贾樟柯创作《小武》的过程,也是用投资人投入拍精良短片的钱,来打造了一个粗糙的长片。当然最让我下定决心的另两部电影长片,一个是Hollywood导演Robert Rodriguez《El Mariachi》以及我们庙大师兄Tom Quinn的《New Year Parade》,这两部青年人在电影学院在读期间拍摄的7000美刀的低成本长片,最终都在美国院线上映。从他们的手记、访谈中感受到的电影人制片过程中的种种经历,才是给我最大的动力和灵感来创作长片的来源。

因为,一个长片所能带来的影响力以及制作过程中给予电影人的经验和磨练,是短片无法给予的。当然,下一部长片,如果资金稍微允许一些,我也期待能拍出像能够指导《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台裔导演Justin Lin的第二部长片《Better Luck Tomorrow》一样质感和有所言的独立长片。

创作

我想能创作一个有长度的电影,首先应该有参照系,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发挥,创作,其实可以给像我一样的菜鸟导演一个信心和做事的安全感。这里我想说说那些对这部电影有影响的名作和名导们。

首先,在构架故事上。起先我挺回避传统Hollywood的3 ACT结构,所以写剧本的过程中,也尽量不去想它。反而是去研究了不少有多人物,多线索或者反叛精神的独立电影。比如《Short Cuts》, 《低俗小说》,《Slacker》《Take out》《The Celebration》,当然,还有《New Year Parade》等等。但最初版本甚至是第一个两周拍摄开始的时候,我都知道,那个剧本是有问题的。因为当我太去追求与众不同,便忽视了打造一个坚固的地基。所以片子拖延两年才制作出来的原因其实是第一个寒假的拍摄,故事上有问题,我十分不满意。后来不断思考,不断看片,不断修改剧本,才让自己给自己的故事打了及格分。这其中,给我编剧灵感的片子还包括《十三课泡桐》,《Blood Simple》《Rear Window》, 以及无数那段时间里看过的商业片、独立片等等。主要技巧上,如果设置悬念,其实是那个时候思考的问题。

在给影片的质感定调上,其实我是把导演和制片人的职责结合在一起,得出的答案。记得Warren教授在讲到电影导演理论以及Dogme95运动和拉斯冯提尔的时候,曾两次提过关于创作的论点:当电影创作者被条件限制时反而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所以,身为制片人,我当时曾给自己做了一个规定:制作上只能用7000美金拍一个长片。正因为这个规定,在创作战场上,我就好像未出师便自断手臂一般。虽然最终的纯制作经费在比例上超过了7000美金,但我依然庆幸这个规定把我内心的创造力和勇气激发了出来,同时做编剧、导演、摄影、剪辑、制片人让我有更好的权力彻底贯彻我的想法,虽然片子的production value可能粗糙了点儿,但拍电影更关键的是idea不是嘛?很庆幸我并没有去花几万几十万来拍一个不知所云不接地气儿的个人yy玩物。

影片气质

在影片气质上,其实影响我的电影有几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片子:《暗物质》《The celebration》《阳阳》《谍影重重三》《小武》《有话好好说》等等。先说《暗物质》,同样是反应中国留学生杀人题材的电影,我想陈导的《暗物质》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这点从影片与《家》完全不同摄影手法、表演手法以及最后杀人段落的导演手法中,就可见一般。我想对于《暗》,我更多的思考是如何从与其相反的风格来入手,具体来说就是从那些超低成本的电影中学到的如何很粗糙的把一电影拍的像回事儿的手法。Dogme95运动的首部作品《The Celebration》里摄影师安东尼手持一个小破DV在嘎纳电影节上大放光芒,贾科长的处女作《小武》摄影师用两个大灯来回打,录音师用更大的噪声来制造真实感受,以及停留在我记忆里的那些本科时电影赏析课接触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法国大师罗伯特布列松的作品等等,这些作品放在一起,其实给了我一个答案,一个如何制造出一个真实世界的答案。我个人的电影观其实只有一个:“无论是拍商业片还是艺术片无论是正规剧组拍摄还是以一己之力拼出一个电影,这部电影至少要营造出一个让人信服的世界。而电影人物们必须让人信服的生活在那个世界里,为他们的命运而挣扎。” 具体拍摄上,作为摄影师,我借鉴了《阳阳》里美国摄影师Jake POLLOCK浅景深一镜到底拍法,也借用了吕乐在《有话好好说》里的广角晕船式手持摄影,当然,也有个别段落的剪辑学习现在最流行的“求节奏不求气氛”的《谍三》式的快切,以配合某些激烈动作和镜头推拉。所有这些拍摄手法,其实都遵循了一个规则:在低成本的前提下,拍的更真实。

其他,例如故事的构成上,为了让片子更真实,我其实“等”了几个免费的真实大场面,比如唱歌比赛、春节游行、二胡音乐会,甚至黑人录音棚等,都是等着现成的真实发生,我再把演员带入真实场景,让演员带着自己的人物目标来拍摄,以营造真实感。类似的还包括珠宝店的段落,那场戏基本就是真实的纪录片桥段了。

表演上因为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为了避免表演用力过猛,我大量使用了著名的Kuleshov effect的指导办法,即:没有表情,通过剪切的对打画面来反映人物内心,这点在李辰的表演上表达的十分明显。当然,这个方面影响《家》比较深的应该是北野武的电影如《菊次郎的夏天》和《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如果各位喜欢今年奥斯卡的默片《艺术家》,那不妨再去看看老片《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两个主角因为哑巴同样一言不发,仿佛默片一般,但表演方法却跟《艺术家》有着本质区别。

喜剧, 悲剧

我还记得自己来temple读电影第一年汇报的时候跟老师说,我想拍喜剧。但是没想到,毕业作品,是一悲剧。但我想正如在宾大放映后观众的反馈一样,大多数观众观片过程会笑。其实,悲剧有何尝不可加入喜剧元素,而喜剧又何尝不是建立在人物悲惨的命运之上?对于片中的冷幽默,或者某些令人觉得逻辑不顺情绪顺的情节,除了借鉴了上面提到的北野武影片之外,影响更大的还有柯恩兄弟的电影,尤其是柯恩兄弟电影里weird和off-center的怪诞情绪,比如《老无所依》里面变态杀人狂被车撞的情节,或者是昆汀的《低俗小说》里反派boss被偶遇的流氓囚禁的情节等等,这些逆向思考,主配角戏份交替的都是对我写《家》的剧本有所影响,例如李辰抽东西、Group study、路边小人儿跳舞等以及某些被删减的段落等等。

真实素材

如果给这部电影扣上一个代表全部留美学生的帽子,我想它确实大了。因为我只想拍一个有真实感的,能勾着观众看完的好故事。 但我可以保证,故事的梗儿主要来自我经历过的事件、朋友的故事以及新闻,这些都是有现实事件为依据的。当然还有联合编剧贡献的两三个冲突点,这几点是纯为了故事的合理性而添加的,也是有效的。

其实片子只所以叫《家庭计划》,除了主角们使用的手机家庭计划之外,也揭示了海外留学生最思念的“家”的概念。因为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亲人,老友,客居异乡,经历文化冲突,经历孤独寂寞,才会产生这些憋屈、这些困境。是这里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才让不同的个体做出了无奈抉择,小则让人哭笑不得,大则酿出了悲剧。片子做好了,送给那些留过学的,正在留学的,以及将要留学的朋友,也送给那些在国内守着盼望着的留学生家长们。国外不好混,谁的留学史能是完全的一帆风顺?大家看过片子,笑过,感慨过,跟着主角一起无奈过,发泄过,也就罢了,生活还要继续,坚强的同时也别忘了学会放松和学会合理发泄⋯⋯这才是我一心想表达的。

以上,就是我的导演阐述。恐怕跟“正规”的导演阐述不太一样,但都是些真实想法。”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家庭计划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同志们在哪里看的,想看找不到源(华语经典影迷)

还有哪里能看到吗?(Starfall)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